郑廷珍(1883—1937),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人。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军独立5旅旅长,国民政府追赠陆军中将。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廷珍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河南商丘市柘城县牛城乡郑楼村
出生日期:1883
逝世日期:1937
职业:军人
人物生平
祖辈素以行医为生,是当地著名的中医世家,盖有本村第一栋楼房。到了郑廷珍父亲一代,医道失传,开始以务农为本,当时正值清末民初,郑廷珍家庭日益拮据,生活困难,甚至缺粮断炊。郑廷珍决心入伍当兵,谋求生路。1917年,冯玉祥的第十六混成旅在河南一带招兵,郑廷珍报名参了军,补入第十六混成旅李鸣钟的第三团。历任排长、连长、营长等职,以其刚毅、勇敢、正直、廉洁和记忆力过人,深受冯玉祥器重。他参加过冯玉祥部历次军事行动,如1921年6月入陕驱逐陈树藩、1922年第一次直奉战争,1924年首都革命,驱逐清第出宫,1926年西安解围和1927年的东征,积功为团长,1928年被提升为第13旅旅长。1930年,蒋、阎、冯中原大战结束后,郑廷珍的部队被蒋介石收编,改番号为独立第5旅,归属第二十五路军总指挥梁冠英节制,被派到鄂豫皖苏区围剿红军,郑廷珍厌恶内战,曾与红军默契互不侵犯,并允许有些物资经由自己管辖的防地进入苏区。后郑廷珍因为梁冠英扣发部队军饷与其发生冲突,事情闹到南京政府,结果,第五旅脱离第二十五路军序列,直属军事委员会管辖,受卫立煌将军指挥。
郑廷珍善于带兵,军纪严格,赏罚分明,从不偏私。他继承西北军“爱兵如子,爱民如父”的传统,常常与士兵同吃同住,甚至同士兵一起摔跤比武,对官兵家庭的困难,他向来是有求必应,甚至解私囊相助。遇上灾年,他总是在驻地开办粥厂,用“百姓是我们的父母,我们是民众的武力”的道理教育士兵。他要求士兵要爱民、助民,绝对不准欺压老百姓,每次部队移防开拔,他都亲自巡视驻地,检查纪律,一定要等老百姓说了“不缺少什么东西”等话,才命令部队出发。郑廷珍的行为深得其所部官兵的拥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