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习仲勋

习仲勋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578 更新时间:2024/1/15 23:17:48

习仲勋(1913年10月15日-2002年5月24日)祖籍河南省邓州市,生于陕西省富平县,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我党、我军卓越的政治工作领导人,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的主要创建者和领导者之一,建国以来长期主持西北党、政、军全面工作。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委员会书记处书记,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第五、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习近平之父。2013年10月9日,甘肃省在陇南市两当县举行纪念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暨两当兵变历史地位座谈会,回顾习仲勋同志光辉革命历程,重温两当兵变的革命历史,深切缅怀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历史功绩。2013年10月15日,是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习仲勋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日。为纪念习仲勋同志,经中央批准,中央党史研究室编辑了《习仲勋文集》《习仲勋纪念文集》《习仲勋画册》。这三种图书近日已由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

基本资料

中文名:习仲勋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陕西省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

出生日期:1913年10月15日

逝世日期:2002年5月24日

职业:革命家、政治家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领导者之一

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率先提出在广东实行改革开放政策

致力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宗教事业

人物生平

1913年10月15日生于陕西富平县淡村镇中合村。

1926年5月在县立诚中学高小读书时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28年4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后从事农民运动。

1930年1月被派往杨虎城部警备骑兵第三旅开展兵运工作。

1932年3月在甘肃两当发动兵变,失败后曾转赴渭北、三原开展革命工作。

1933年3月起任陕甘边游击队总指挥部政委、中共陕甘边特委军委书记、陕甘边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参与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当中共陕西省委书记杜衡(后叛变)执行“左”倾冒险主义,提出放弃照金根据地并南下渭(南)华(阴)失败后,参与创建以南梁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

1934年2月起任陕甘边革命委员会主席,中共陕甘边特委代理书记、军委书记,陕甘边苏维埃政府主席。参与领导军队反击国民党军“围剿”。

1935年9月在错误的肃反中被关押后获释。

1936年1月任中共关中特委常委、苏维埃政府副主席。同年6月参加西征,曾任中共环县县委书记。9月调回关中任中共特委书记、游击队政委。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中共关中地委书记、专员公署专员、军分区和关中警备区第一旅政委。

1942年7月调任中共西北中央局党校校长。

1943年2月任中共绥德地委书记兼绥(德)米(脂)警备区和独立第一旅政委。

1945年6月当选为中共第七届中央候补委员。同年7月任陕甘宁边区集团军政委,与司令员王世泰率部在淳化爷台山地区反击国民党军进犯。抗日战争胜利后,曾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

1945年10月任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

1947年起任陕甘宁野战集团军政委,西北野战兵团副政委、西北人民解放军野战军副政委。协助彭德怀指挥青化砭、羊马河、蟠龙战役,三战三捷。继又参与指挥陇东和三边战役。同年7月再次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与司令员贺龙统一领导西北地方武装和后方工作。

1949年2月起任西北军区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西北军政委员会副主席、代主席。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

1953年9月任政务院(后为国务院)秘书长。

1956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

1959年4月至1962年10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

1962年8月,康生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借小说《刘志丹》之事陷害习仲勋,把习仲勋等人定为“习仲勋反党集团”,要把习仲勋置于死地。关键时刻,周恩来出面保护了习仲勋。周恩来在中央会议上提出,不能把习仲勋定为“敌我矛盾”,他还是我们的同志。周恩来提出,可以把习仲勋安排到中央党校附近,找个安静的房子,让他住在那里学习。中央接受了周恩来的意见。

1978年3月被选为第五届全国政协常委,后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兼广州军区第二政委。同年12月被增选为中共第十一届中央委员。

1979年任广东省人民政府省长。

1980年兼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同年9月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当选为中共第十二届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

1988年4月被选为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兼任内务司法委员会主任委员。

1993年后,不再担任党和国家领导职务。

2002年5月24日在北京病逝。

工作履历

1952年9月,习仲勋同志调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兼政务院文化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党组书记。他主持制定“整顿提高、重点发展、提高质量、稳步前进”的16字方针,指导了建国初期的文教工作。

1953年9月后,历任政务院秘书长、国务院秘书长。1956年9月,在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59年4月任国务院副总理兼秘书长,负责国务院常务工作。在周恩来总理的直接领导下,参与国家重大方针、政策、法规的研究和制定,以及重要的国务活动和外交活动。他主持制定了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条例,为规范国家机关活动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他厉行节约,勤俭办事,树立了为人民当家理财的优良作风。他在国务院协助周恩来总理工作长达10年,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受到周恩来总理的高度称赞。

1962年9月,在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上,习仲勋同志因所谓“《刘志丹》小说问题”,遭康生诬陷,在“文化大革命”中又受到残酷迫害,被审查、关押、监护前后长达16年之久。他始终保持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得到彻底平反。

1978年4月后,习仲勋同志历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二书记、第一书记,广东省省长,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党委第一书记。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委员。他坚决支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讨论,拥护党中央关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大刀阔斧地拨乱反正,全力平反冤假错案,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落实各项政策,增强了团结,稳定了局势。他团结省委“一班人”,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关于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重大决策,率先向党中央提出充分利用国内外的有利形势,发挥广东的特点和人文地缘优势,让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先走一步的请求,得到了邓小平同志的赞同。1979年7月,党中央、国务院正式批准广东在改革开放中实行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和创办经济特区,为广东的改革开放奠定了基础,使广东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窗口、综合改革的试验区和排头兵,为国家实行对外开放政策提供了宝贵经验。习仲勋同志在这个历史进程中,表现出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开拓创新的革命胆略,为广东的改革开放事业和经济特区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1980年9月,习仲勋同志被补选为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后又兼任法制委员会主任,主持讨论了许多法律草案。1981年3月,他参加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同年6月,在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被增选为中央书记处书记。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届一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负责中央书记处的日常工作。他参与了一系列重大决策的研究、制定,处理了许多重大和复杂疑难问题。在拨乱反正,推动组织、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实现干部的新老交替,精简机构,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等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长期致力于统一战线和民族宗教工作的探索和实践,为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巩固和扩大爱国统一战线,正确、全面贯彻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以及加强工、青、妇群众组织的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他重视调查研究,密切联系群众,认真批办和接待人民群众来信来访。他还在实现祖国统一、反对分裂祖国图谋,加强港、澳、台、侨工作等方面,投入了许多精力。

感情生活

夫妻革命两地书

1944年4月28日,习仲勋与齐心从相识到相知再到相爱,在陕北绥德结为革命伴侣。刚结婚,习仲勋就怜惜要与自己一起共艰辛。

齐心深爱着丈夫习仲勋,但齐心更理解丈夫习仲勋,不能于丈夫多聚,就鸿雁传书表达关心与爱意。

1944年到1949年,齐心大部分时间在绥德县和延安的农村做基层工作,参加过历次土改。这时习仲勋担任中共西北中央局书记,常在延安,夫妻相隔几百里,长时间不能团聚。习仲勋常常只能写信给齐心,一方面传递思念之情,一方面鼓励她安心基层工作。有一封信是这样写的:“农村是一个大学校,是学之不尽的知识宝库,用之不竭的知识源泉。如果能做好一个乡的工作,就能做好一个区的工作。”齐心的好友伍仲秋偶尔看到了这封信,惊讶而又好奇地说:“这哪里是夫妻通信?简直是革命的两地书呀!”

1947年春,胡宗南部队大举进攻延安,在中共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部署下,习仲勋协同彭德怀指挥作战,取得了“三战三捷”的胜利。五月十四日习仲勋出席在安塞县真武洞召开的西北野战军祝捷大会。组织上为了让齐心去看望丈夫,便派她随慰问团去安塞。谁知一见面却遭到当众批评:“这么艰苦,你来干什么!”齐心对丈夫的批评十分理解,她心里明白,习北的伟大斗争中去。参加了祝捷大会后,她高兴地返回了工作岗位。

夫妻互相体谅

在与习仲勋相伴的日子里,齐心一直把丈夫叮嘱她“工作好、学习好、一切事情都处理好”的话,当做人生的座右铭。齐心常对人说,习仲勋既是一个好丈夫,又是齐心尊敬的师长和挚友。

1952年秋,习仲勋调到北京工作,任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主任兼党组书记。齐心带着女儿齐桥桥和齐安安于年底也从西安到北京安家,一家人说是团聚了,但却不能天天在一起。齐心先是到马列学院学习,后留中央党校工作,单位离家远,照顾不上孩子,于是把三岁多的齐桥桥送到北海幼儿园,每周只能接回一次。每当齐桥桥去幼儿园时都会哭个不停,不愿离开父母,有一次竟哭晕在爸爸怀里。小女儿安安基本上是吃奶粉长大的。1953年和1956年,儿子习近平和习远平相继出生,齐心一直在远离市区的马列学院和中央党校紧张的学习和工作中哺育他们,直到十个月断奶后才送回城里家中。齐心既要照顾家里管好孩子,还要做好工作,不管多苦多累都没有忘记丈夫的叮嘱:以事业为重,不耽误工作,有困难自己克服。在那一段时间里,齐心从来没有想过利用习仲勋的关系把工作调换到离家近的地方。

1939年3月,年仅15岁的齐心在太行抗日烽火中参加革命,同年在反“扫荡”中加入中国共产党,在抗大的革命熔炉中锻炼成长,树立了共产主义理想。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齐心顾全大局,坚持在基层工作,默默地奋斗在组织安排的各个岗位上。习仲勋说自己是“战斗一生、快乐一生,天天奋斗、天天快乐”,齐心同样也是如此。

齐心竭尽全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环境,使习仲勋能够集中精力,一心一意地为党和人民工作。齐心从不干预习仲勋的政务,从不给习仲勋添麻烦,更没有因为是习仲勋的夫人而自恃高贵,出风头,生活上搞特殊化。

主要著作

习仲勋于一九八三年二月二十一日在韶山滴水洞景区的石刻区为韶山题词:

“毛泽东思想是亿万人民革命意愿和实践的结晶,它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也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指导思想。”

徐海东文集》习仲勋为徐海东题的“一身正气”四字。

一九九零年三月二十五

《习仲勋革命生涯》

《在陶铸同志悼念仪式上习仲勋同志的讲话》

家庭状况

祖父:习永盛,河南邓州人,清光绪八年(1882年)受战乱干旱影响携家眷迁徙到陕西富平。

父亲:习宗德(习永盛次子)

母亲:柴菜花(河南淅川人)

胞弟:习仲恺

前妻:郝明珠(与习仲勋育有5个孩子其中前2个夭折,后与习仲勋感情不和离婚)

妻子:齐心(与习仲勋育有4个孩子)

长女:习和平(母郝明珠,生于1938年,文革中被迫害致死)

次女:习乾平(母郝明珠,生于1939年)

长子:习正宁(母郝明珠,生于1941年)

长女:齐桥桥(母齐心,生于1949年)

次女:齐安安(母齐心,生于1951年)

次子:习近平(母齐心,生于1953年,现任中共中央总书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主席和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

次子:习远平(母齐心,生于1955年,现任国际节能环保协会会长)

图册“习仲勋与家人”来源:

重要发言

“深圳是小平同志种一块试验田,现在长的苗又壮又肥,这条路是对的,一定要走下去。”

“现在我退居二线了,就要在深圳住下去,在深圳恢复我的健康。深圳是我的家,我要看着深圳发展。”

相关评价

习仲勋同志在76年的革命生涯中,对共产主义具有坚定信念,对党和人民、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无限忠诚。他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他始终坚定地与党中央三代领导集体在政治上保持一致,坚持执行党的基本路线。他孜孜不倦地学习马克思主义,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敏锐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关键时刻和重大问题上,他坚持原则,立场坚定,旗帜鲜明,把党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具有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为革命和建设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

习仲勋同志一生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公道正派,顾全大局。他谦虚谨慎,任劳任怨,淡泊名利,能上能下,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他不居功,不护短,爱护干部,关心青年,尊重知识,尊重人才。他平易近人,关心群众疾苦,与工农群众、民主人士、文化艺术界和宗教界等各方面人士坦诚相见,广交朋友。他办事严谨,宽厚待人,实事求是,严于律己,为政清廉,生活俭朴,对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要求严格。他德高望重,高风亮节,在党内外和广大人民群众中享有崇高威望。

习仲勋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光辉战斗的一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新中国的诞生,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为改革开放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顽强奋斗,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历史功勋。他的逝世,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损失。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而努力奋斗。

标签: 习仲勋

更多文章

  • 侯宝林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侯宝林

    侯宝林(1917年11月29日-1993年2月4日),中国最著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世纪相声大师,语言大师。在他的带领和推动下,相声艺术真正走进千家万户,达到了一个令人瞩目的艺术高峰。侯宝林先生是相声界具有开创性的一代宗师,在他漫长的60年的艺术生涯中,潜心研究并发展相声艺术,把欢笑带给观众,他为相声事

  • 蔡锷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蔡锷

    蔡锷(1882年12月18日-1916年11月8日),原名艮寅,字松坡,汉族,湖南宝庆(即今邵阳市)人,是中华民国初年的杰出军事领袖。蔡锷一生中,做了两件大事:一件是辛亥革命时期在云南领导了推翻清朝统治的新军起义;另一件是四年后积极参加了反对袁世凯称帝、维护民主共和国政体的护国军起义。其遗著被编为《

  • 齐白石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齐白石

    齐白石(1864年1月1日─1957年9月16日),祖籍安徽宿州砀山,生于湖南长沙府湘潭(今湖南湘潭)。原名纯芝,字渭青,号兰亭。后改名璜,字濒生,号白石、白石山翁、老萍、饿叟、借山吟馆主者、寄萍堂上老人、三百石印富翁。是近现代中国绘画大师,世界文化名人。早年曾为木工,后以卖画为生,五十七岁后定居北

  • 李大钊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李大钊

    李大钊,字守常,河北乐亭人,生于1889年10月29日。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入东京早稻田大学政治本科学习。李大钊同志是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他不仅是我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

  • 聂荣臻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聂荣臻

    聂荣臻(1899年12月29日—1992年05月14日),字福骈,四川江津人。久经考验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建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深受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尊敬和爱戴。中文名:聂荣臻别名:聂双全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霍元甲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霍元甲

    霍元甲(1868-1910),天津市西青区精武镇小南河村人,爱国武术家,迷踪拳第七代传人。1909年扬名上海,并创办了精武体育会,培养了大批武术人才,为强健国民体质、传承武术文化做出了突出贡献。中文名:霍元甲外文名:Fearless别名:俊卿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今属西青区精武

  • 李先念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先念

    李先念(1909年6月23日-1992年6月21日),生于湖北黄安(今红安)李家大屋。9岁读私塾。12岁起先后在家乡和汉口学木工。1926年10月参加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执行委员。1927年11月率领家乡农民参加黄(安)麻(城)起义,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后到达延安。1938年任中

  • 刘少奇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少奇

    刘少奇,1898年11月24日生于湖南省宁乡县,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中文名:刘少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省宁乡县出生日期:1898年11月逝世日期:

  • 彭德怀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彭德怀

    彭德怀(1898年10月24日—1974年11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1955)。军事家。原名彭清宗,字怀归,号得华。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担任中国工农红军师长、军长、三军团总指挥,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长征后期担任过以毛泽东同志为政治委员的陕甘支队司令员;到达

  • 张学良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张学良

    张学良(1901年6月3日-2001年10月14日),字汉卿,号毅庵,乳名双喜、小六子。汉族,籍贯辽宁省盘锦市大洼县东风镇,生于辽宁省鞍山市台安县桓洞镇鄂家村张家窝堡屯(旧称桑子林詹家窝铺),国民革命军将领,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的长子,中国近代著名爱国将领。1920年毕业于东三省陆军讲武堂,先于奉系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