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功成,男,1964年生,湖南平江人,武汉大学政治经济学专业毕业。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兼任国务院首届医改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减灾委专家委副主任、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保险学会副会长、中国社会福利协会等副会长等。长期从事社会保障、收入分配及与民生相关领域的研究,是“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发展战略”、“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与保障国民共享发展成果”、“国家社会福利制度发展战略”等重大战略项目研究的首席专家。出版过著作30余种,发表学术文章约400多篇。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功成
国籍:中国
出生日期:1964
职业:教师
毕业院校:武汉大学
个人经历
1981年9月至1985年7月,郑功成在武汉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
1985年7月至2000年5月,在武汉大学工作,历任助理教授、讲师、副教授、教授、经济学院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其中1993年夏,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5年春,破格晋升为教授,同年兼任武汉大学社会保障研究所所长;2008年春,被聘为首批二级教授)。
2000年6月,到中国人民大学工作,任社会保障学科责任教授,之后兼任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中国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2003年,成为当时最年轻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委员。
2008年3月,继续当选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2015年2月,创立中国社会保障学会。
2017年1月,创办《社会保障评论》(学术期刊)。
2017年12月10日,当选为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副主席。
人物观点
1.社会保障是国家面向全体国民、依法实施的具有经济福利性的各项生活保障措施的统称,是用经济手段解决社会问题进而实现特定政治目标的重大制度安排,是维护社会公平、促进人民福祉和实现国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基本制度保障。
2.中国社会保障改革与制度变迁的路径,即是由国家─—单位保障制向国家─—社会保障制发展。2009年以来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公共投入力度持续加大、社会保障惠及全民的广度显著扩张的事实,则表明了中国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正在从长期试验性状态走向定型、稳定、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一个惠及全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快速形成,这应当是近几年国家发展进程中最为重大的成就。
3.中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变革,确实全面而深刻地改变了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及与之密切相关的利益分配格局与分配方式,这在世界社会保障史上是过去不曾有过的,也是未来不可能再现的。
4.人类迄今以来的发展实践证明,平等与幸福是人类追求的终极目标,自由与发展是个人追求的最高境界,国民福利则是个人自由与发展的前提与基石。正是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确立及其发展,才促使资本主义由野蛮时期进化到文明时代,才使人类同情弱者的慈悲意识转变为正义化的公理。我们不应当将福利社会视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专利,而是需要客观而准确地描绘福利社会的美好蓝图,理性选择迈向福利社会的路径,给人民以安全的、长远的美好预期和对未来的充分信心。
5.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福利社会里,人人能够公平地享有社会保障,合理地分享国家发展成果,同时承担起相应的义务,实现互助共济。最终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帮、贫有所济、孤有所助、伤有所治、残有所扶、死有所葬、遭灾者有救助、失业者能解困”等目标,引领人民走向共同富裕,并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进步带来持续的动力。这是值得我们向往并为之努力奋斗的社会!
人物评价
郑功成对中国社保改革与发展、重大民生政策制定、社会保险立法和社会保障学科发展等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中国人民大学评)
郑功成是中国社会保障与商业保险学科的重要开拓者之一。(江西财经大学党委宣传部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