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崔瑗

崔瑗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活在梦里 访问量:2343 更新时间:2023/12/7 1:23:19

崔瑗,字子玉,崔骃之子,涿郡安平(今河北安平)人,东汉著名书法家、文学家、学者。书法方面尤善草书,师法杜度,时称“崔杜”。撰有《草书势》,文见《晋书》卷三十六《卫恒传》。崔瑗的草书,后世评价很高。后来张芝取法崔、杜,其书大进,成为汉代草书之集大成者,被誉为“草圣”。唐张怀瓘《玉堂禁经》:“八法(书法的基本笔法)起于隶字(今楷书)之始,后汉崔子玉历钟(钟繇)、王(王羲之)以下,传授所用八体该于万字。“草圣”张芝自云“上比崔杜不足”。三国时魏人韦诞称其“书体甚浓,结字工巧”,即书体非常浓密,结字精致美妙。文学方面,《后汉书》本传(卷五十二)记载他撰写的各种文体五十七篇,亡佚颇多,严可均辑录《全后汉文》中的作品已不足一卷(见卷四十五),今存者以收入《文选》卷五十六的《座右铭》最为有名。治学方面,曾与著名学者贾逵马融张衡等问学或交游,精通天文、历法、京房易学,后来又从东郡发干县狱吏学习礼学,可谓“专心好学,虽颠沛必于是。”崔瑗父亲崔骃、儿子崔寔、侄子崔烈都是著名的学者,《后汉书·崔骃传》称:“崔氏世有美才,兼以沉沦典籍,遂为儒家文林。”可惜存世之作不多,以致各种文学史著作很少论及,近年出版的《剑桥中国文学史》用较大篇幅介绍了崔氏家族的文学成就,值得注意。

基本资料

中文名:崔瑗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安平县

出生日期:公元77年

逝世日期:公元142年

职业:书法家、文学家、学者

信仰:儒家

代表作品:《南阳文学官志》《座右铭》

家族成员:父亲:崔骃儿子:崔寔

交游:马融、张衡

人物生平

崔瑗,字子玉,东汉安平(今河北省安平县)人。生于章帝建初二年(公元77年),卒于顺帝汉安元年(公元142年),年六十六岁。他是东汉著名学者崔骃的中子。早孤,锐志好学。崔瑗年四十余,始为郡吏,后因事触法被囚于东郡发干县(今山东冠县县境东部)狱中。当时的狱管,精通礼学,每次提讯时,崔瑗都顺便请教一二。不久获释,为度辽将军邓遵所征召。稍后,邓遵因案被诛,崔瑗因此被免职。之后车骑将军阎显征召崔瑗,当时阎太后临朝称制,先是令安帝废太子(即后来的汉顺帝刘保)为济阴王,以北乡侯嗣,崔瑗深知此举不合正道法度,预料到阎显终究会招来祸害,想加以劝阻。哪知阎显日日沉醉,不得面见,便请陈禅代为转告,陈禅犹豫不敢说,没多久北乡侯死,顺帝即位,阎显兄弟伏诛,崔瑗连坐遭到斥退,于是辞归,从此不应州郡征辟。大将军梁商征召崔瑗,崔瑗以疾恳辞。当年年中被举为茂才,迁汲县令,视事七年,为当地开稻田数百顷,长老用歌颂赞:“上天降神君,锡我慈仁父。临民布德泽,恩惠施以序。穿沟广灌溉,决渠作甘雨。”汉安初年,大司农胡广、少府窦章,共同荐举崔瑗是宿德大儒,既有好的政绩表现,不应久在下位,因此迁济北相。当时太守李固,极为钦佩崔瑗的文才。致信、赠礼极为殷勤。这一年末,光禄大夫杜乔用臧罪弹劾崔瑗,崔瑗上书辩白,最终免罪。

不久病卒,临终遗命其子崔寔:“夫人禀天地之气以生,及其终也,归精于天,还骨于地,何地不可藏形骸,勿归乡里。”崔寔遵守遗命,送葬洛阳。

崔瑗高于文辞,尤擅长书、记、箴、铭,所着赋、碑、铭、箴、颂、《七苏》、《南阳文学官志》、《叹辞》、《移社文》、《悔祈》、《草书势》、七言,凡五十七篇。尤以《南阳文学官志》最称于世。在他幼年时父亲去世,家庭贫困,但始终专心好学,全面继承父亲的学业。十八岁时来到京师洛阳交游问学,与贾逵、马融、张衡关系密切,于是通晓天文、律历、数术、《京房易传》,受到学者们的推崇。崔瑗好养士,常以丰盛酒菜招待宾客,从不考虑家产,不过自己日常饮食却是疏食菜羹而已,世人皆以“清廉”称之。

主要成就

崔瑗工书,尤善章草,师承杜度,书史上并称“崔杜”,梁·袁昂《古今书评》中说:“崔子玉书如危峰阻日,孤松一枝,有绝望之意”。他对后代草书的影响最大,张芝即取法崔,杜而成为汉代草书的集大成者。

崔瑗的《草书势》是我们迄今可以见到的第一篇专论书法艺术的文章。它的出现,表明书法进入了一个自觉时期,书法脱离了作为学术与文字附庸的地位,而成为一门独立的艺术。这种自觉是随着草书的成熟而出现的,由于草书的笔画和形态比较自由,较之篆,隶,草书更富于飞动变化的形态美,也更易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等主观因素,因而中国书论的开端不在讨论篆,隶,而正是围绕着对草书的评价而的。《草书势》原书已佚,然《晋书-卫恒传》引卫恒《四体书势》中保留了《草书势》的全文,其中虽然很可能有经卫恒修润的地方,然其基本思想和主要词句显出崔瑗之手。

人物评价

《文心雕龙·哀吊》:“崔瑗哀辞,始变前式。然履突鬼门,怪而不辞,驾龙乘云,化而不哀;又卒章五言,颇似歌谣,亦仿佛乎汉武也。”

《文心雕龙·颂赞》:“崔瑗《文学》,蔡邕《樊渠》,并致美于序,而简约乎篇。”

标签: 崔瑗

更多文章

  • 孔融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孔融

    孔融(153年-208年9月26日),字文举。鲁国(今山东曲阜)人。东汉末年文学家,“建安七子”之一,家学渊源,为孔子的二十世孙、太山都尉孔宙之子。孔融少有异才,勤奋好学,与平原陶丘洪、陈留边让并称。汉献帝即位后,任北军中侯、虎贲中郎将、北海相,时称孔北海。在任六年,修城邑,立学校,举贤才,表儒术,

  • 张衡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张衡

    张衡(78年—139年),字平子。汉族,南阳西鄂(今河南南阳市石桥镇)人,南阳五圣之一,与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并称汉赋四大家。中国东汉时期伟大的天文学家、数学家、发明家、地理学家、文学家,在东汉历任郎中、太史令、侍中、河间相等职。晚年因病入朝任尚书,于永和四年(139年)逝世,享年六十二岁。北宋时被

  • 霍去病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霍去病

    霍去病(前140年—前117年),汉族,河东平阳(今山西临汾西南)人,西汉名将、军事家,官至大司马骠骑将军,封冠军侯。霍去病是名将卫青的外甥,善骑射,用兵灵活,注重方略,不拘古法,勇猛果断,善于长途奔袭、快速突袭和大迂回、大穿插作战。初次征战即率领800骁骑深入敌境数百里,把匈奴兵杀得四散逃窜。在两

  • 张良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张良

    张良(约前250—前186年),字子房,河南颍川城父(今河南宝丰)人,秦末汉初杰出的谋士、大臣,与韩信、萧何并称为“汉初三杰”。张良的祖父、父亲等先辈在韩国的首都阳翟(今河南禹州)任过五代韩王之相。曾劝刘邦在鸿门宴上卑辞言和,保存实力,并疏通项羽叔父项伯,使刘邦得以脱身。后又以出色的智谋,协助汉高祖

  • 司马相如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司马相如

    司马相如(约公元前179年—前118年),字长卿,汉族,蜀郡成都人,祖籍左冯翊夏阳(今陕西韩城南)侨居蓬州(今四川蓬安)西汉辞赋家,中国文化史文学史上杰出的代表。有明显的道家思想与神仙色彩。景帝时为武骑常侍,因病免。工辞赋,其代表作品为《子虚赋》。作品词藻富丽,结构宏大,使他成为汉赋的代表作家,后人

  • 尹文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尹文

    尹文(约公元前360年—公元前280年),尊称“尹文子”。齐国人。中国战国时代著名的哲学家。与宋钘齐名,属稷下道家学派。他们的思想特征以道家为主,兼儒墨合于自家道法,广收并纳各派学说,这正是稷下黄老学风。是战国时代的宋尹学派的前驱。尹文于齐宣王时居住在稷下,为稷下学派的代表人物。他与宋钘、彭蒙、田骈

  • 白圭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白圭

    白圭,战国时期中原(洛阳)人,名丹,字圭。有“商祖”之誉。在魏惠王属下为大臣,善于修筑堤坝,兴修水利。《汉书》中说他是经营贸易发展生产的理论鼻祖。他主张减轻田税,征收产物的二十分之一。提出贸易致富的理论。主张根据丰收歉收的具体情况来实行“人弃我取,人取我与”的方法经商。谷物成熟时,进收粮食;蚕茧出产

  • 杨子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杨子

    杨子,1981年出生于黑龙江宝泉岭,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中国内地男编剧、导演。先后执导数字电影《回归》、《靠近》,爱情喜剧片《宅男总动员》和《恋爱三万英尺》、《娜娜》,以及电影版《对不起,我爱你》、《喊·山》等影片。由杨子导演执导的电影《喊·山》获选第20届釜山国际电影节闭幕电影。目前新片《纽约人在

  • 商鞅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商鞅

    商鞅(约公元前395年-公元前338年),姬姓,公孙氏,名鞅,卫国人。战国时期政治家、改革家、思想家、军事家,法家代表人物,卫国国君后代。商鞅辅佐秦孝公,积极实行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史称“商鞅变法”。政治上,他改革了秦国户籍、军功爵位、土地制度、行政区划、税收、度量衡以及民风民俗,并制定

  • 宋玉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玉

    宋玉(约公元前298年-约公元前222年),又名子渊,誉为中国古代十大美男,崇尚老庄,战国时期鄢(今湖北宜城)人,宋国公族后裔,楚国文人。中国古代四大美男之一,生于屈原之后,为屈原之后学。曾事楚顷襄王。好辞赋,为屈原之后辞赋家,与唐勒、景差齐名。所作辞赋甚多,流传作品有《九辩》《风赋》《高唐赋》《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