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廖耀湘

廖耀湘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红楼梦魇 访问量:2473 更新时间:2023/12/27 18:01:23

廖耀湘(1906.05—1968.12),汉族,别号建楚。湖南邵阳人,国民党将领,爱国民主人士,曾任蒋介石“五大王牌军”之一的新编第六军军长。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后留学法国,回国后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940年,同杜聿明率领中国远征军赴缅甸作战。1948年10月辽沈战役中,廖耀湘部战败被俘,后于1961年12月作为特赦战犯被释放。文革期间受到冲击,于1968年12月2日在心脏病突发逝于北京。

基本资料

中文名:廖耀湘

外文名:LiaoYaoxiang

别名:建楚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清朝宝庆府邵阳县北乡酿溪镇(今新邵县县城)

出生日期:1906年5月16日

逝世日期:1968年12月2日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黄埔军校第六期,圣西尔军校

信仰:三民主义

主要成就:参加昆仑关会战

参加缅北反攻战

参加雪峰山战役

参加南京保卫战

参加辽西大会战

党派:中国国民党

人物生平

廖耀湘,1906年5月16日生于湖南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其家道算是小康境地。祖父艺圃公,是一位私塾先生,曾于乡里设馆授徒。父亲半耕半读。耀湘(耀为字辈名)这个名字显然寄托着祖父和父亲望其光大门楣、名耀三湘的期望,而他的表字“建楚”也正是名的引申,耀湘必定有建楚之才。

1912年,六岁时,他在祖父的指导下,开蒙读书。

1918年,受过六年传统私塾教育的廖耀湘考进了县立高等小学,接受现代教育。

1920年冬天,廖耀湘从县立高小毕业,成绩优异的他考入了长沙私立岳云中学。

1925年夏,廖耀湘从岳云中学毕业,选择了南下报考黄埔军校。为供廖耀湘在长沙五年的学习,全家竭尽了财力,供他去广州考试的路费没有筹集到,错过了黄埔五期的招生,只好就近从军,到了赵恒惕属下的湖南陆军第三师叶开鑫的部队,从列兵干起。

1926年,考入黄埔军校第六期骑兵科。

1930年5月,廖耀湘参加了留学考试,成绩列前三甲,最终确定名额却被刷下来了,理由是他个子矮,其貌不扬。后以上士资格被蒋介石钦点公费留学法国圣西尔军校。

1936年,以机械化骑兵专业第一名成绩毕业。同年回国,任国民革命军中央军校教导总队骑兵队少校连长,军士营学兵连连长。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调任中校营长,不久调任第二旅中校参谋主任。11月,日寇逼近南京,廖耀湘参加了南京保卫战。12月13日,南京陷落,日军进城后,廖耀湘被困在城中,脱险至汉口,曾以“南京战役之经验及国军今后建军应有之改进”为题,上书蒋介石,蒋破格升任他为第二百师少将参谋长。9月,该师扩编为第五军,廖耀湘任该军第二十二师少将副师长。

1938年初,国民政府成立了第一支机械化师第200师,专门在法国进修机械化作战的廖耀湘任少将参谋长。9月,第200师扩编为新11军,廖耀湘转任22师副师长。

1939年11月,廖耀湘随部参加昆仑关战役,他亲率64团,一举攻占位于昆仑关南面的日军马鞍山阵地,切断昆仑关守军于南宁日军的联系。桂南会战结束后,廖耀湘被提拔为新22师师长。

1942年3月,廖耀湘率第22师远征缅甸,配合盟军对日军作战,但战局出现了逆转,英国人决定放弃缅甸,新5军西渡怒江,接应第200师从同古撤退,杜聿明率军部回国,廖耀湘则带领3000余人撤退到印度。第22师和先一步达到印度的孙立人的第38师组成新1军,军长郑洞国。第22师在印度兰姆迦整训。

1943年10月,第二次缅甸战役打响,廖耀湘率部向缅北挺进,与新38师密切配合,二进野人山,占领了胡康河谷,攻克于邦、下孟关、攻占瓦鲁班

1945年4月,雪峰山战役打响。统帅部命令廖耀湘率新6军从缅北空投到芷江,作为此次战役的总预备队。主战部队为74军、18军、73军、100军等国民党军部队。

1945年,抗战胜利后,廖耀湘率领新6军被空运到南京,接受日军的投降。

1946年1月,廖耀湘率新6军于秦皇岛登陆,进入东北。廖耀湘进东北之初,和民主联军的交战中占取上风,连续攻占盘山、台安、辽中;3月,打通辽阳、鞍山与沈阳到营口的交通线,并攻入长春。

1946年5月15日,廖耀湘的新六军22师65团进攻威远堡。威远堡被廖耀湘的部队攻占,林彪开始部署撤退。在撤离四平时,林彪的作战科长王继芳携带大批文件叛变投敌。杜聿明由此了解到民主联军已经实力大损,指挥军队一路猛追,直到把民主联军主力赶到松花江以北。廖被任命为国民党最精锐的第9兵团司令,下辖5个军。

1948年9月,解放军发起辽沈战役,包围锦州,时廖耀湘任辽西兵团司令,指挥6个军,组成西进兵团增援锦州。10月15日,解放军攻克锦州,廖命令该部急速西进,企图重占锦州,被解放军包围。

1948年10月23日,廖耀湘部向黑山、大虎山发起猛攻。10月28日拂晓,战斗基本结束,廖耀湘西进兵团所属新1军、新6军、新3军、第71军和第49军共计5个军12个师10万余人全部被歼灭。

1948年10月27日,廖决定向南方突围,后被俘虏。

1956年1月,廖耀湘被送到功德林监狱改造学习。

1961年12月,廖被最高人民法院作为已改造好的战犯第三批特赦释放,被任命为全国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专员、政协全国委员会第四届委员。先在北京郊区红星人民公社劳动锻炼,当见习工人,在果木队服务一年,以建立劳动观点及群众观点,每月发放工资60元。

1962年,回北京,与杜聿明、范汉杰、宋希濂、王耀武、沈醉、杜建时、李以劻等原国军高级将领以及末代皇帝溥仪一同在全国政协充任文史专员,每月工资100元。廖耀湘在国民党军事组。

1964年,当选为第四届全国政协委员。

文化大革命中遭到打击,于1968年12月2日突发心脏病而逝世于北京。

198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政协组织追悼,将廖耀湘的骨灰盒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

主要功绩

1939年11月15日,日军在北海湾龙门港登陆,攻占钦州、防城后,以一个师团又一个旅团的兵力于24日沿邕钦公路北犯侵占南宁。12月4日进占昆仑关,桂南会战打响。国民政府调集四个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兵力参加桂南会战,以确保桂越国际交通线的安全。

1939年12月18日凌晨,战斗开始打响。第三十八集团军中央军第五军奉命主攻昆仑关,12月30日第五军第三次攻克昆仑关,歼灭第21旅团5000余人,第21旅团班长以上的军士官死亡达85%以上,击毙敌少将旅团长中村正雄。

日军昆仑关一战,是继南口、平型关、忻口、临沂、台儿庄之后的又一次大失败,部队伤亡很大,其旅团长中村正雄亦被击毙,所属第21联队参战人数共1360名,被击毙198名,被打伤469名,下落不明16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50%;第42联队参战人数共860名,被击毙176人,被打伤271人,下落不明的21人,伤亡和失踪占总人数的54%(日军统计)。

1937年的南京保卫战,廖耀湘随部参战。后突围抵达武汉后,被任命为军官训练总队上校大队长。1938年3月5日,全国第一支机械化部队——第200师宣告成立,被军政部点名担任该师参谋长,并按部队编制破格提拔为少将。后200师抽调干部扩编出新编第22师,师长邱清泉又举荐廖耀湘担任少将副师长兼干部训练班主任。

1939年11月,廖耀湘随部参加昆仑关战役,他亲率64团,运用灵活的机动游击战术,一举攻占位于昆仑关南面的日军马鞍山阵地,切断昆仑关守军于南宁日军的联系,为第5军歼灭守军创造先决条件。桂南会战结束后,廖耀湘被提拔为新22师师长。

1942年3月,廖耀湘率新22师入缅作战。在平满纳战斗中,新22师承担阻击日军、掩护大军撤退的任务。廖耀湘决定利用当地有利地形,采取逐次抵抗战术,命各部队交替掩护,将阻击埋伏与游击战术相结合,不断袭击日军,使部队以极小的损失成功牵制日军12天。

1942年8月,新22师奉调印度兰姆伽接受美国顾问训练,并换装美械,鉴于第一次入缅的惨痛经历,廖耀湘在部队接受训练时,亲自带领参谋人员深入原始森林考察地形,先后编定《小部队战术》《森林作战战法》《城镇村落战斗》各书,并结合自己的军事理论修养及实战经验教授给各级部队长。

1943年10月,中国驻印军总部制订了《缅北作战计划》。根据计划,驻印军发起攻势后以新38师揭开反攻缅北的序幕。12月28日,新22师65团投入作战,其任务是解救困守拉家苏的新38师112团第3营,随后向大洛进攻。65团团长傅宗良采取“围魏救赵”的战术直攻日军大洛据点,于1944年1月21日发起突袭,并将回援的日军第55联队第3大队予以重创,拉家苏之围遂解。

根据驻印军总部命令,新22师接下来的任务是作为右纵队,与新38师相互配合向孟关发起进攻。廖耀湘受领任务后命64团直攻拉征卡,66团与65团主力会攻腰班卡,65团一个营向隆肯迂回。2月23日,新22师先后击溃日军据守腰班卡的第56联队主力和据守拉征卡的第2大队,随后64团对孟关发起猛攻。廖耀湘则亲率主力秘密南下,向瓦鲁班、秦诺推进,切断日军退路。3月3日,64团攻占孟关。15日,新22师主力在战车第1营的配合下攻克坚布山北方隘口——丁高瑟,随后又继续以正面进攻的方式攻占坚布山和高鲁阳,64团乘胜攻占沙杜渣与新38师113团胜利会师。孟拱河谷的北方大门被完全打开。

4月4日,驻印军总部又继续下达“奇袭密支那,向甘马因、孟拱全速前进”的命令,其中新22师配属第50师150团、战车第1营等部向甘马因攻击前进。10日,新22师按计划发起进攻,接连攻占瓦康、瓦拉渣和英开塘。日军被迫退守马拉高和索卡道,企图阻止中国军队攻占甘马因和孟拱。5月30日,新22师攻占马丁瑟高。6月10日,新22师又在新38师一部的配合下对甘马因发起进攻。经五天激战突入城内,胜利完成任务。25日,新38师主力攻占孟拱,随即由新22师接防。战后,廖耀湘被提拔为新编第6军中将军长。

为了尽快打通中印公路,驻印军总部于10月10日下达新的作战命令。其中新6军作为中央纵队经和平向瑞古地区推进。作为主力的新22师发起进攻后很快就完成既定任务,并乘势攻占曼大和八莫南郊的康马哈。至11月17日与新38师113团合攻八莫。21日,新22师又对瑞丽江发起进攻,经八天激战成功渡江并攻占新维,切断腊戍至南坎、畹町的日军交通线。

新6军连战皆捷,廖耀湘因功被授予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政府授予他自由金质勋章,英国政府则授予他三等巴斯武士勋章。

1944年12月,新6军奉命空运回国休整,半年后参加湘西会战,6月21日,新6军司令部和所属新22师因缅北战功被授予荣誉旗。后廖耀湘和他所指挥的新6军开赴南京受降,并成为南京受降仪式的警卫部队。

家庭成员

妻子,黄伯溶,廖耀湘在法国上军校,他们经朋友介绍在法国认识,然后相爱,廖耀湘的儿子也是在法国出生的,后来廖耀湘夫妇回到了大陆。后黄伯溶辗转去了香港,又去了台湾。

儿子,廖定一。

人物轶事

1951年1月15日,解放军军事学院正式成立,刘伯承任院长。军事学院成立之初,教员非常缺乏。尽管从华东军政大学选留了一部分教员,后又从机关和地方大专院校招聘一定数量的知识分子任教员,但仍不能满足教学的需要。刘伯承大胆从起义投诚和解放过来的原国民党军官中,筛选了一部分留做教员。刘伯承曾指名要把关押在抚顺功德林改造的战犯廖耀湘请来讲课。

人物评价

蒋百里先生曾谓:廖耀湘为蔡松坡(即蔡锷)以后湖南军人之第一人,诚非过誉也。综观廖耀湘一生:整个抗日战争中,他用兵不愧中外名将;治学不让古今大贤。为国家报恩,为国家效命,不下忠烈之士:宅心仁厚,廉洁自守,不失君子风范。若仅以为将之道而论,则智、信、勇、严之武德,无一德不具,更无一德可责。

故居墓址

廖耀湘故居位于邵阳市新邵县酿溪镇回龙村。

廖耀湘墓位于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

其后,廖耀湘后人将其骨灰从八宝山革命烈士公墓移到美国来跟黄伯溶葬在一起。

标签: 廖耀湘

更多文章

  • 谢富治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谢富治

    谢富治(1909.9.26—1972.3.26),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上将,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案主犯。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城关镇丰岗谢家垱村人。民国十九年(1930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民国二十年(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在革命生涯中,历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组织部部长、中共川陕省委组织部部长、

  • 戴季陶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戴季陶

    戴季陶(1891年—1949年),初名良弼,后名传贤,字季陶,笔名天仇。原籍浙江吴兴(今湖州),生于四川广汉,中华民国和中国国民党元老,中国近代史上重要的思想家、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早年留学日本,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追随孙中山,参加了二次革命和护法战争。五四期间,思想激进,也是中国马克思主义最早的研

  • 王亚樵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亚樵

    王亚樵(1889—1936),字九光,抗日志士,民族英雄。1889年出生于安徽合肥,自幼读书,聪颖过人,少年时期目睹官吏豪强压榨人民,恨之入骨。每与青年志士谈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慷慨悲歌,不屈不挠,邻里友人多赞王亚樵有古烈士风。1911年王亚樵响应孙中山革命主张,在合肥组织军政府,宣布独立。1

  • 张宗昌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张宗昌

    张宗昌(1881年—1932年),字效坤,山东省掖县(今山东莱州)人。绰号“狗肉将军”、“混世魔王”、“三不知将军”、“五毒大将军”、“张三多”等。为奉系军阀头目之一。1925年,张宗昌残酷镇压青岛日商纱厂工人罢工,造成“青岛惨案”。1932年9月3日,被郑金声之子山东省政府参议郑继成枪杀于津浦铁路

  • 郑裕彤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郑裕彤

    郑裕彤,GBM(DPMS,LLD(Hon),DBA(Hon),DSSc(Hon),1925年8月26日-2016年9月29日),广东顺德伦教出生,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企业家,香港新世界发展创办人兼首任董事会主席,周大福珠宝金行创办人周至元女婿。2010年3月,福布斯杂志公布他是香港第三大富豪。2015

  • 彭真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彭真

    彭真(1902年10月12日——1997年4月26日),男,原名傅懋恭,山西省曲沃县人。1922年考入太原山西省立第一中学,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参加进步组织青年学会,接受马克思主义。1923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山西省共产党组织的创建人之一。1937年改名彭真。曾任中央政治

  • 崔真实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崔真实

    崔真实(최진실,1968年12月24日-2008年10月2日),出生于韩国首尔,韩国女演员,毕业于韩国先日女子高中。1988年初次演出影视作品,凭借历史剧《朝鲜王朝500年》正式出道。1995年凭借电影《杀妻秘笈》获得第33届韩国电影大钟奖最佳女主角奖及第31届韩国百想艺术大奖人气明星奖,以清纯、开

  • 叶群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叶群

    叶群(1917年―1971年9月13日),原名叶宜敬,福建闽侯(今属福州市)人。林彪元帅夫人,国民党少将叶琦的爱女。中共第九届中央政治局委员。1935年毕业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同年参加“一二·九”学生运动。后去延安。抗日战争后期与林彪结婚。曾任林彪办公室主任、中共中央军委办事组成员。“文革”中,在

  • 林海音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林海音

    林海音(1918年-2001年),原名林含音,女,1918年出生于日本大阪,台湾苗栗县头份镇人,祖籍广东蕉岭,著名作家。1921年林海音随父母返回台湾。1923年随父母迁到北京,定居城南。1948年回到台湾,开始文学创作。曾担任《世界日报》记者、编辑,主持《联合报》副刊10年。一生创作了多部长篇小说

  • 袁绍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袁绍

    袁绍(?-202年6月28日),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周口市商水县袁老乡袁老村)人。东汉末年军阀,汉末群雄之一。袁绍出身东汉名门”汝南袁氏“,自袁绍曾祖父起,袁氏四代有五人位居三公,他自己也居三公之上,其家族也因此有“四世三公”之称。袁绍早年任中军校尉、司隶校尉,曾指挥诛杀宦官。初平元年(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