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卢柯

卢柯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1776 更新时间:2024/1/16 17:26:48

卢柯,男,汉族,1965年5月生,河南汲县人,1990年4月参加工作,1993年6月加入九三学社,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毕业,研究生学历,工学博士学位,研究员。中共党员。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现任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委主委,辽宁省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基本资料

名:卢柯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籍贯:河南汲县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毕业院校:南京理工大学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出生地:甘肃华池

人物履历

1981年09月至1985年07月华东工学院机械制造工艺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学习

1985年07月至1988年09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冶金物理化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8年09月至1990年04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博士研究生

1990年04月至1993年01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其间:1990年9月至1993年1月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访问学者)

1993年01月至1997年01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

1997年01月至2001年02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1年03月至2001年07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其间:1993年1月至1997年7月分别于德国马普金属研究所、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材料系、德国柏林工业大学、法国特鲁瓦技术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访问教授)

2001年07月至2005年02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5年02月至2008年01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2007年12月)、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2006年12月),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2005年当选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2008年01月至2012年12月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沈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2012年7月免)、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

2012年12月至2018年01月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辽宁省副主委(2015年1月免)、沈阳市主委(2014年12月免),沈阳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

2018年01月至2018年10月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2018年当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2018年10月至辽宁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九三学社中央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担任职务

九三学社第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十二届中央常委,第十三、十四、十五届中央副主席,辽宁省第六、七届委员会副主委,第八、九届委员会主委;第十、十一、十二、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二、十三届、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九三学社第十五届中央委员会委员,政协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委员。

职务任免

2023年1月,卢柯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辽宁省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个人经历

1965年5月23日,卢柯出生在甘肃省华池县,卢柯的父母都是中学教师,对卢柯的管教严格,但并没有束缚住卢柯聪明调皮的天性,高中就读于甘肃省庆阳市第一中学。

1981年8月,16岁的卢柯以高过甘肃省录取分数线60多分的成绩考取华东工程学院(现南京理工大学)机械系,攻读金属材料与热处理专业。

1985年9月,大学本科毕业后考取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生,攻读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硕士学位,师从金属材料学家景唐(199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教授。

1988年8月,硕士毕业时获得去日本读博士的机会,但是他选择了继续留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攻读材料学专业博士研究生。1989年,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特别奖”。

1990年1月,博士毕业后留在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90年7月-1993年1月)、研究员(1993年1月-)、博士生导师(1995年1月-)。

1991年9月,公派德国马普学会金属研究所做高级访问学者(至1993年3月)。

1993年加入九三学社。

1995年,入选动不久的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

1997年7月,担任快速凝固非平衡合金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01年2月)。

1998年,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授予卢柯ISMANAM金质奖章。

1999年,当选为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成为该委员会中惟一的中国籍委员。

2001年2月,担任沈阳材料科学国家(联合)实验室主任(至2001年7月)。7月,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至2012年7月)。

2003年11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

2004年3月,当选2003年中国青年年度科学家。11月,当选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5年1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2007年12月)。11月,被德国科学院增选为院士。

2006年2月,卢柯被聘为美国《科学》周刊评审编辑,成为担任这一职位的首位中国科学家。

2010年,被选为英国剑桥大学Kelly讲座人。同年当选美国材料研究学会会士。

2012年7月,不再担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职务(保留正局级待遇)。

2013年9月,受聘为南京理工大学格莱特纳米科技研究所PI(principalinvestigator),纳米金属材料团队带头人。同年入选“万人计划”杰出人才。

2017年11月,任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主任。

2018年2月,当选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8年5月1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卢柯受聘为西安交通大学荣誉教授。

主要成就

卢柯科研成就

研究领域

卢柯主要从事金属纳米材料及亚稳材料等研究。发展了非晶完全晶化法,揭示了纳米材料的本质结构特征和性能,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建立了过热晶体熔化的动力学极限理论,发展了利用表面机械变形处理实现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的新技术。

卢柯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纳米金属材料的多级结构设计,制备与加工技术,力学性能表征与分析,物理化学性能,结构稳定性等,重点研究纳米孪晶结构、梯度纳米结构等多级纳米金属材料的结构-性能关系及使役行为,并探索其工业应用。

科研综述

1988年,卢柯开始读博士后就对非晶态金属的晶化动力学及其微观机制进行了深入研究,在国际上首次提出非晶态材料的有序原子集团切变沉积化机制,修正了被引用10年的英国科学家斯考特等人确定的Ni-P非晶合金晶化产物间的位关系,解释了一系列用经典理论难以解释的实验结果,并为以后研究非晶晶化形成纳米晶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0年,博士毕业后卢柯独辟蹊径地在国际上提出了一种制备纳米金属的新方法——非晶完全晶化法,这是在他博士论文工作的基础上,利用控制非晶态金属的晶化过程实现纳米晶粒的形成。这种方法具有工艺简单、晶粒度易于控制、界面清洁且不含微孔洞等优点。论文在《J.Appl.Phys》及《ScriptaMetall.Mater》发表。

1994年,国际学术刊物《Mater.Sci.Eng.Reports》邀请卢柯撰写关于非晶完全晶化法的专题综述,该制备方法在国际纳米材料界得到同行的广泛认可,成为当今国际纳米材料的3种主要制备方法之一。该制备方法的确定,使中国的纳米晶体研究领域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2000年2月25日,卢柯课题组在实验室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的“奇异”性能——纳米金属铜在室温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论文在《Science》周刊上发表后,奇异性能的发现,缩短了纳米材料和实际应用的距离,意味着和普通金属力学性能完全不同的纳米金属,在精细加工、电子器件和微型机械的制造上具有重要价值。这一成果被评为当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3年,卢柯研究组在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在《Science》周刊上发表第二篇论文,将铁表层的晶粒细化到纳米尺度,其氮化温度显著降低,从而为氮化处理更多种材料和器件提供了可能,被评为2003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之一。

2004年4月,在《Science》周刊上发表第三篇论文,课题组研究发现了一种新型纳米结构——纳米孪晶。他们在纳米孪晶铜中获得超高强度和很高的导电率,这是在普通材料中难以获得的性能组合。

2009年1月,卢柯课题组在《Science》周刊上发表了关于《纳米孪晶铜的极值强度和超高加工硬化研究》的论文,评审人认为作者在利用纳米孪晶强化材料本质方面获得了具有重大意义的发现,不但丰富和拓宽了人们对纳米尺度材料塑性变形的本质的认识,同时也为进一步发展高性能纳米结构材料及其应用提供了重要线索。该论文被评为当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

2009年4月17日,出版的《科学》周刊上刊登了他们的特邀综述论文《利用纳米尺度共格界面强化材料》,文章就强化界面应具备的关键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阐述,提出了提高材料综合强韧性的新途径——利用纳米尺度共格界面强化材料。

2010年,卢柯应《科学》周刊邀请,撰文《金属的未来》就金属材料的发展趋势和未来进行了展望。

2011年2月,卢柯研究组在梯度纳米材料研究方面取得突破,发现梯度纳米金属铜既具有极高的强度又兼有良好的拉伸塑性,揭示了纳米金属的本征塑性和变形机制,《科学》周刊再次刊登他们的论文。

2013年,卢柯研究组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论文《在金属中发现超硬超高稳定性新型纳米层状结构》,在论文中重点介绍了利用自行研发的技术装备通过高速剪切塑性变形在块体镍金属表面施加高梯度应变,可在其表层形成二维的纳米层状结构。这种新型超硬超高稳定性金属纳米结构突破了传统金属材料的强度-稳定性倒置关系,为开发新一代高综合性能纳米金属材料开辟了新途径。

2022年,卢柯团队和秀艳研究员合作在《science》发表论文《Inhibitingcreepinnanograinedalloyswithstablegrainboundarynetworks》。研究团队利用自主研发的特种塑性变形技术,在一种商用单相高温合金Ni-Co-Cr-Mo(MP35N)中将晶粒细化至9nm,晶界结构发生明显弛豫。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来源

1993年

急冷非平衡合金及固态反应机制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2

1996年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1997年

国家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2002年

机械合金化过程中非晶态与纳米晶形成及结构研究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排名第3

2009年

纳米孪晶纯铜极值强度的形成机制

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排名第1

2009年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和机理

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排名第1

2013年

金属材料表面纳米化技术在轧辊上的应用

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成果奖,排名第1

2014年

金属材料的纳米孪晶强化

辽宁省自然科学奖一等奖,排名第1

学术论著

截至2017年,卢柯发表学术论文350余篇,国际会议特邀报告45次、专利25项。

代表论文

T.H.FANG,W.LI,N.R.TAO,K.LU,Revealingextraordinaryintrinsictensileplasticityingradientnano-grainedcopper,Science,331(2011)1587-1590.

K.LU,Thefutureofmetals,Science,328(2010)319-320.

K.LU,L.LU,S.SURESH,Strengtheningmaterialsbyengineeringcoherentinternalboundariesatthenanoscale,Science,324(2009)349-352.

L.LU,X.CHEN,X.HUANG,K.LU,Revealingthemaximumstrengthinnanotwinnedcopper,Science,323(2009)607-610.

KLu,LLu,SSuresh,StrengtheningMaterialsbyEngineeringCoherentInternalBoundariesattheNano-scale(ReviewArticle)Science,2009,324:349~352

K.Lu,NanocrystallineMaterialsCrystallizedfromAmorphousSolids:Nanocrystallization,Structure,andProperties(ReviewArticle)MaterialsScience&EngineeringR:Reports,1996,16:161~221.

卢柯人才培养

教学理念

截至2017年,卢柯已经培养出博士研究生70多名,硕士研究生20多名。卢柯一直教育他的学生不要以为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论文就是成功,你只要做了,而且做到最好,你就是成功的。他教导学生们,一定要让自己的目标与自己的能力相符合,实实在在地去做事,科学来不得半点虚假。

卢柯常鼓励学生大胆去做事,跳出原来的框架去做事,敢于挑战、敢于质疑前人、敢于突破,在研究中发现、鉴别、解决问题。他鼓励研究生在导师确定的大的课题内自主选题或二次选题。“Gameisneverover(游戏永远没有结束)”“Nothingisimpossible(没有什么事情是不可能的)”是卢柯经常勉励学生的两句话,前一句是“创新的动力”,后一句是“创新的精髓”。“如果我们有创新的思维,有先进的手段,我们有机会,我觉得什么事情都可以创新。”

团队建设

1999年4月,卢柯建立的青年研究小组被德国马普学会和中国科学院确立为“德国马普金属所伙伴小组”,成为中国材料科学界第一个中德合作的马普青年伙伴小组;同时被中国科学院授予“百人计划优秀团队”。也是被国际纳米材料界公认为世界有成就的六个研究组之一。

2001年被团中央评为“全国青年文明号”之一。被中国科学院授予为“2001~2002年度重大创新贡献团队”称号。

卢柯荣誉表彰

2022年3月

2022年度金属学院讲座奖/罗伯特·富兰克林·梅尔奖(InstituteofMetals/RobertFranklinMehlAward,简称富兰克林·梅尔奖)。

2020年9月6日

2020未来科学大奖物质科学奖

1989年

获得首届中国科学院院长奖特别奖。

时间

荣誉/表彰

参考资料

2018年02月

美国工程院外籍院士

2011年

德国洪堡研究奖(HumboldtResearchAward)

2010年

美国材料研究学会(MRS)Fellow

2005年11月

德国科学院院士

2004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

2003年11月

中国科学院院士(年仅38岁)

2002年

桥口隆吉奖

2001年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2000年

第三世界科学院TWNSO技术奖

2000年

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

1999年

梁何利基金技术科学奖

1999年

沈阳市特等劳动模范

1999年

沈阳市科技振兴奖

1998年

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年会(ISMANAM)金质奖章和杰出青年科学家奖

1996年

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1995年

香港求是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物理类)

1991年

中国科学院青年科学家奖

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

社会任职

社会组织

2023年3月

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常委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2005年02月-2006年08月

九三学社辽宁省委员会副主委

2006年08月-2007年12月

九三学社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副主委

2007年12月-2008年01月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

2008年01月-2012年12月

九三学社中央常委、辽宁省副主委、沈阳市主委、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2年12月-2017年11月

九三学社第十三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常委

2017年11月-

九三学社第十四届中央委员会副主席

2003年03月-2008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08年03月-201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一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2013年02月-2018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二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2018年03月-2023年0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第十届副主席

辽宁省第八届政协常委

辽宁省第九届政协常委

政协沈阳市第十三届委员会副主席

2013年01月-2018年01月

政协沈阳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副主席

学术组织&学术期刊

时间

担任职务

来源

1999年

国际纳米材料委员会,副主席

国际亚稳、机械合金化及纳米材料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际快速凝固及亚稳材料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委员

亚太材料科学院,委员

2000年

德国“材料周”大会L5分会主席

2002年

国际急冷及亚稳材料国际咨询委员会委员

2002年

中国金属学会副理事长

2003年

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副理事长

2007年-2010年

TMSMathewson和Hardy奖评委会委员

机械合金化科学、技术及应用国际会议(TMA-2001)国际委员会委员

《宝钢技术研究(英文)》杂志编委会委员

《材料研究年度综述》杂志编辑委员会委员

《材料科学进展》编辑

《国际材料快报》编辑

《材料研究学报》编委

美国《Science》周刊评审编辑

《材料科学与技术》副主编、顾问委员会委员、编委

国际《非平衡过程杂志》编委会委员

国际《ScriptaMaterialia》杂志编辑

国际《纳米材料》杂志副编辑

德国《金属学报》顾问委员会委员

国际《亚稳及纳米材料》杂志编委会委员

人物评价

卢柯有一股钻研到底的劲头;有很强的独立思考和自学的能力;做事很有计划性。(南京理工大学评)

卢柯课题组发现了纳米金属铜在室温下具有超塑延展性而没有加工硬化效应,延伸率高达5100%--是“本领域的一次突破,它第一次向人们展示了无空隙纳米材料是如何变形的。(纳米材料“鼻祖”葛莱特评)

卢柯发现了纳米孪晶材料,对纳米结构材料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美国国家科学院评)

标签: 卢柯

更多文章

  • 路甬祥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路甬祥

    路甬祥,男,1942年4月28日出生于浙江宁波,流体传动与控制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浙江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原院长。路甬祥,196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1981年获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5年至1996年担任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1988年至199

  • 雒建斌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雒建斌

    雒建斌,1961年8月18日出生于陕西鄠邑区,摩擦学领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与机械学系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天津高端装备研究院名誉院长。雒建斌于1982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进入西安电缆厂工作;1988年获得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硕士学位后留校任教;1994

  • 毛明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毛明

    毛明,1962年9月出生于湖北咸宁,兵器首席专家,中国99A主战坦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博士生导师。1983年毛明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毕业;1985年获得中国北方车辆研究所硕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89年获得北京理工大学车辆工程专业博士学位;1990年开始先后担

  • 蒙大桥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蒙大桥

    蒙大桥,1957年9月出生于陕西省咸阳市,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研究员、总工程师。蒙大桥于1980年从四川大学化学系毕业;1980年至1989年先后在第二机械工业部九院二所210车间和国营九○三厂担任技术员和助理工程师;1989年进入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

  • 南策文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南策文

    南策文,1962年出生于湖北浠水,材料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国际陶瓷联盟(ICF)理事长、中国硅酸盐学会副理事长等,曾任亚洲电子陶瓷协会主席。1978年考入华东化工学院(现华东理工大学),先后获得学士、硕士学位;1985年硕

  • 倪晋仁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倪晋仁

    倪晋仁,1962年8月出生于山西山阴,环境水利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副院长,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北京市环保局副局长(挂职)。1982年倪晋仁毕业于武汉水利电力学院治河工程系;1985年获得清华大学硕士学位;1989年获得清华大学博

  • 欧阳明高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欧阳明高

    欧阳明高,1958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天门,汽车动力系统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在长沙铁道学院(现中南大学)学习,获学士学位。1982年1月至1984年10月在大连铁道学院(现大连交通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198

  • 欧阳予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欧阳予

    欧阳予,男,1927年7月26日出生于四川乐山,核反应堆及核电工程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中国核工程公司总工程师。1948年欧阳予毕业于武汉大学工学院电机系;1957年获得苏联莫斯科动力学院技术科学博士学位,之后历任二机部设计院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总工程师、二机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上

  • 彭练矛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彭练矛

    彭练矛,1962年9月出生于出生在江西鹰潭,籍贯湖南平江,材料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电子学院院长。彭练矛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无线电电子学系;1988年获得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博士学位;1994年12月—1999年4月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1999年任北京大学电子学系主任;2019

  • 齐康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齐康

    齐康原名齐毓康,祖籍浙江天台,浙江杭州人,1931年10月28日出生于南京,建筑学家、建筑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齐康1949年7月毕业于南京金陵中学;1952年毕业于南京大学建筑系;院系调整后历任南京工学院(后改名东南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副院长;1993年被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