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沈树忠

沈树忠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语文霸霸 访问量:1005 更新时间:2024/1/16 9:28:41

沈树忠,1961年10月出生于浙江湖州,地层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主任。1981年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1986年1989年分别获得中国矿业大学硕士和博士学位;1989年博士毕业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1996年公派到日本新泻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2000年底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澳大利亚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200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04年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006年至2010年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2012年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2018年全职加入南京大学。沈树忠主要从事二叠纪腕足动物化石系统分类学、生物大灭绝及其以后的复苏、定量生物古地理学、生物多样性和古环境学等方面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沈树忠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省湖州市

出生日期:1961年10月

毕业院校:中国矿业大学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代表作品:《西南地区长兴阶至三叠系底部的腕足动物群》

主要成就:2015年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人物经历

1961年10月,沈树忠出生于湖州塘甸(现吴兴区环渚街道万安村)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1975年,沈树忠考入了浙江省湖州中学,当时的环境并不是单纯地读书,学生经要学工、学军、学农,沈树忠所在的高二(5)班是农村班,经常要去劳动。

1977年,沈树忠毕业于浙江省湖州中学(当时的高中只有两年)。

1981年,沈树忠从浙江煤炭工业学校(现浙江工商大学)毕业,毕业后被分配到离家乡较近的浙江长广煤炭公司,成了一名地质技术员。

1986年,沈树忠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获得硕士学位。

1989年,沈树忠从中国矿业大学毕业,获得博士学位,之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副教授。

1994年,沈树忠应金玉轩教授邀请,第一次赴西藏希邦马峰地区进行野外工作。

1995年,沈树忠初次出国,被派往俄罗斯古生物研究所学习。

1996年10月,沈树忠被国家教委公派到日本新泻大学理学部做博士后。

2000年底,沈树忠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从澳大利亚引进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

2002年,沈树忠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

2003年,沈树忠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3层次)。

2004年,沈树忠入选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同年主持基金委优秀创新群体(至2012年),并获得优秀。

2006年,沈树忠担任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至2010年)。同年担任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至2015年),期间领导实验室在地学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评估中两次(2010,2015)获得优秀。

2012年,沈树忠入选江苏省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第一层次)。

2015年7月,沈树忠入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初步候选人名单;12月,增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2017年2月,南京大学生物演化与环境科教融合中心成立,沈树忠担任中心主任。

2018年11月,沈树忠全职加入南京大学,担任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9年7月,沈树忠获地层学国际最高金奖(ICSMedal),成为第一位获此奖项的亚洲科学家。

2019年9月,沈树忠当选国际地层委员会副主席。

主要成就

沈树忠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1994年以来,沈树忠多次进入西藏进行大量野外工作,建立以藏南为代表的冈瓦纳北缘二叠-三叠纪之交连续的生物、地化和岩石地层序列,改变了该区缺失中、上二叠统的传统认识。通过藏南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的动物群的比较,提出雅鲁藏布江缝合带外来体和拉萨地块二叠纪地层和动物群与冈瓦纳大陆北缘有本质区别,新特提斯洋在中二叠世业已形成等观点,对认识古特提斯洋的古地理演化有重要意义。

在系统古生物研究方面,沈树忠深入研究了十多个国家的腕足类和牙形类动物群。带领团队建立石炭纪-三叠纪全球腕足动物数据库,创建全球生物古地理和多样性演变模式,使其成为判断该时段地体古地理位置和古海道开闭时间以及海洋底栖生态系统演变依据,提出前乐平世事件与当时全球大海退造成的大规模栖息地减少相关等新认识。

在二叠纪生物大灭绝研究中,沈树忠与团队成员和国际同行一起共同开展高精度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生物多样性定量分析和多种地化指标等研究,论证二叠纪末海陆生物大灭绝的同时性和瞬时性,指出大规模岩浆活动造成地表环境的巨变是导致该生物大灭绝的主因。相关成果在Science、PNAS、EPSL等刊物发表后,引起中国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发表在Science上的成果入选《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相关内容被编入美国大学教材等。

2006年起,沈树忠领导国际乐平统工作组,与国际同行进行合作,开展多门类生物地层、化学地层和高精度测年等综合交叉合作研究,使二叠系-三叠系之交的综合年代地层框架精度得到提高。

南京大学教授樊隽轩,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沈树忠等在《科学》杂志发表了题为《寒武纪至早三叠世高分辨率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论文。该研究利用古生物大数据、超算和遗传算法等全新的方法和手段,基于化石记录重现了生命演化历史,改变了当前对古生代海洋生物多样性演化的认知。

2022年5月,以中国科学院院士沈树忠为首的科研团队完成的二叠系瓜达鲁普统卡匹敦阶(Capitanian)底界全球标准层型剖面和点位(俗称“金钉子”)研究成果,在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的官方刊物Episodes在线发表。

学术论著

截至2015年12月,沈树忠已经发表论著140篇(部),其中国际SCI收录论文50余篇。

学术交流

沈树忠在华南、西藏、伊朗、美国等地开展大量生物地层学研究,多次联合组织重大生物事件等重要国际专题会议。作为大会共同主席组织召开了国际石炭-二叠纪地质大会(2007)、国际腕足动物大会(2015)等重要国际会议,并在AAAS年会(2013)等重要国际国内会议上应邀作特邀或主题报告等。

承担项目

截至2015年12月,沈树忠先后主持和参加了10余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澳大利亚联邦基金委、科技部和原煤炭部的项目。

时间

项目名称

项目来源

1997年—2000年

中国的冈瓦纳-晚古生代西藏与滇西海相动物群

澳联邦基金委重大项目(主要参与者和完成人)

2006年

地史时期海陆生物多样性的演变

科技部973项目(首席科学家)

2008年

新元古代-寒武纪与二叠纪-三叠纪

过渡时期生物事件与环境背景对比研究

国家自然基金委重大国际合作项目

2013年—2017年

古生代重大海洋生物事件

基金委重大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截至2015年12月,沈树忠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江苏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等。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2012年

阐明二叠纪-三叠纪之交末生物大灭绝的模式及其原因

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

2010年

中国的乐平统及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排名第二)

2008年

江苏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二)

沈树忠人才培养

讲座报告

2018年,沈树忠为吴兴实验中学学生和全区科技教师作《煤山金钉子》地质科普报告。4月25日,沈树忠在太原理工大学迎西校区科学楼2层报告厅作了题为《2.52亿年前的超级生物大灭绝》的学术报告,此外,他还介绍了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的情况和研究生培养机制。

沈树忠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95年

中国地质学会青年地质科技奖-银锤奖

2003年

优秀回国人员成就奖

2004年

中国科学院优秀百人计划

2004年

江苏省在宁部属科研院所“科技标兵”称号

2005年

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2011年

江苏省第三期“333新世纪科学技术带头人工程”突出贡献奖

2013年

中国古生物学会第七届尹赞勋地层古生物学奖

2015年

第十四次四光地质科学奖(地质科技研究者奖)

2015年12月7日

中国科学院院士(地学部)

2019年7月4日

国际地层学最高金奖

2021年4月

江苏省先进工作者

2021年6月22日

江苏省优秀共产党员

2023年2月17日

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奖-古生物学考古学奖(2022)

社会任职

2018年9月1日

浙江工商大学双聘院士

2004年—

国际二叠纪地层分会秘书长和选举委员(连续两届)

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第七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日本东北大学客座教授

澳大利亚Deakin大学荣誉研究员

国际乐平统工作组主席

个人生活

1982年,沈树忠去长兴采石厂,遇到了他的妻子。

2002年,当沈树忠第5次到达西藏时,发生了意外,他的重感冒遭遇了西藏的恶劣天气条件,身体出现了严重不适,最后只能靠简陋的制氧机帮助呼吸,在同事的护送下驱车14小时回到拉萨才脱离危险。

人物评价

沈树忠在二叠纪地层学、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与环境变化、腕足动物古生物学等方面取得了系统性和创新性成果。他热爱地层古生物事业,勤奋踏实,学风端正,肯为集体出力,有较强的组织和综合研究能力。(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评)

标签: 沈树忠

更多文章

  • 石广玉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石广玉

    石广玉,1942年10月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大气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教授。石广玉于1968年从山东大学物理系毕业,进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实习研究员、助理研究员;1982年获得日本东北大学理学博士学位;1986年至1988年担任美

  • 石耀霖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石耀霖

    石耀霖,1944年2月10日生于广西桂林,地球物理学家,地热构造学研究的开拓者。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1966年毕业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1986年在美国伯克利加州大学获博士学位;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石耀霖长期从事地球动力学基础研究。中文名:石耀霖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广西桂林出生日

  • 舒德干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舒德干

    舒德干,男,湖北省鄂州市人,1946年2月生于湖南湘潭,古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西北大学地质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陕西省科学技术最高成就奖。1964年,毕业于湖北省黄冈中学;196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古生物专业;1970年,被分配到彬县北极镇教授中学化学和

  • 苏纪兰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苏纪兰

    苏纪兰,1935年12月31日生于湖南攸县,物理海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俄罗斯自然科学院外藉院士,自然资源部第二海洋研究所教授、研究员。苏纪兰于1957年毕业于台湾大学;1961年获得弗吉尼亚理工大学硕士学位;1967年获得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1971年—1

  • 孙和平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孙和平

    孙和平,1955年8月出生于江苏江阴,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孙和平于1976年12月—1980年7月就读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1980年8月—1991年10月任职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1996年1月获得比利时鲁汶大学理学院地球

  • 孙鸿烈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孙鸿烈

    孙鸿烈,1932年1月31日出生于河南濮阳,土壤地理与土地资源学家,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54年孙鸿烈从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1960年从中国科学院林业土壤研究所研究生毕业后到中国科学院自然资源综合考察委员会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

  • 谈哲敏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谈哲敏

    谈哲敏,1965年1月出生于江苏省无锡市宜兴市,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正厅级),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大学教育发展基金会理事长。1986年,谈哲敏毕业于南京大学大气科学系,获天气动力学专业学士学位;1989年,获南京大学气象学专业理学

  • 滕吉文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滕吉文

    滕吉文,1934年3月14日出生于黑龙江哈尔滨,地球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吉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滕吉文于1956年毕业于东北地质学院地球物理系;1962年获得前苏联科学院大地物理研究所副博士学位;先后在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学院昆明地球物理研

  • 童庆禧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童庆禧

    童庆禧,1935年10月21日出生于湖北武汉,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研究所所长,中科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1961年童庆禧毕业于苏联敖德萨水文气象学院,之后回国在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气候研究室工作

  • 涂传诒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涂传诒

    涂传诒,1940年7月24日出生于北京市,空间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涂传诒于1964年从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毕业;1972年在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任教;1980年至1981年在美国天主教大学从事合作研究;1988年至1990年在德国马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