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郭燮贤

郭燮贤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笑红尘 访问量:3666 更新时间:2024/1/18 6:46:43

郭燮(1925年2月9日—1998年6月4日),浙江省杭州市人,物理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46年郭燮贤毕业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1947年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1950年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1958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研究室主任;1961年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甲苯任务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室主任等职;1978年催化基础研究室成立,郭燮贤担任研究室主任;1979年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副所长;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担任《催化学报》第一届主编;1982年领导的第一届中国、日本、美国催化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1987年发起并组织中-日贵金属学术会议;1998年6月4日逝世,享年73岁。郭燮贤一直从事催化化学领域的研究。

基本资料

名:郭燮贤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浙江省杭州市

出生日期:1925年2月9日

逝世日期:1998年6月4日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毕业院校:重庆兵工大学

主要成就: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代表作品:《催化剂基本原理》

政治面貌:中国民主同盟盟员

人物生平

1925年2月9日,郭燮贤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市。

1946年10月,郭燮贤毕业于重庆兵工大学应用化学系。

1947年,郭燮贤担任国立中央大学化学系助教(至1950年)。

1950年,郭燮贤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

1958年,郭燮贤担任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催化研究室主任(至1961年)。

1961年,担任回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工作,历任甲苯任务领导小组成员、研究室主任、副所长、催化基础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术委员会主任等职。

1978年,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成立了催化基础研究室,郭燮贤担任实验室主任,同时也成为中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成为第一位批准的研究生导师。

1979年1月,郭燮贤担任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所副所长。

1980年,郭燮贤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同年倡议筹办的中国第一个催化专业刊物《催化学报》创刊并任第一届编辑委员会主编。

1982年,在郭燮贤的领导与努力下,由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发起的第一届中国、日本、美国催化学术会议在大连召开。

1987年,郭燮贤发起并组织中-日贵金属学术会议。

1998年6月4日,郭燮贤逝世,享年73岁。

主要成就

郭燮贤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郭燮贤早年完成了合成汽油制甲苯催化剂研制工业化试验;推导论证化学吸附与催化反应之间的联系,发表了“化学吸附覆盖度与动力学关系”和“合成氨反应速度与氮、氢吸附的关系”等论文;参与并协助领导了合成氨原料气净化新流程三种催化剂的研制和工业化试验,并获得成功;在发展天然气及含烯混合气的蒸气重整催化剂,多金属重整及担载金属等催化剂的研制中,多有建树;20世纪80年代以后,在探讨烃类催化转化反应机理、催化剂金属—载体相互作用、小分子的吸附态和吸附、脱附动力学等基础研究工作中均有成果。

1951年,郭燮贤负责直馏汽油环化催化剂的研究,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科研工作的独创性和新颖性,强调催化学科多学科交叉的特点,重视催化学科强烈的应用背景,将催化研究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需要结合在一起。1952年,郭燮贤研究了正庚烷环化为甲苯的催化剂和反应条件。

1961年到1964年,郭燮贤研究表面键、为催化理论,并协助物理化学家大煜研制了合成氨新流程三个催化剂,并应用于中国的合成氨工业。

1972年,恢复工作后,郭燮贤和学生一起值班,参与到“多金属重整”、“氯化清除”和“肼分解”的科研任务中。在制备多金属重整催化剂时,他为解决高分散的分布在担体表面上的制备问题,使催化剂中各金属组分能够分布均匀有序,他在多金属重整催化剂的制备中提出使用络合浸渍法制备催化剂的新方法,该成果应用于中国的石油化工工业。

1976年,郭燮贤提出了“烷烃在铂催化剂上异构化反应的三元环机理”。这是中国国内第一次尝试从分子轨道理论来探讨多相金属催化剂和烃类分子的相互作用,对烃分子的骨架重排过程提出了分子轨道的动态分析,对烃类转化有新的见解。这项研究工作推动了量子化学计算、分子轨道理论及金属有机化学等在金属催化研究中的作用。

1980年以后,郭燮贤投入到催化研究的工作中,进一步将配位场理论应用于金属载体相互作用研究中。

科研成果奖励

时间

项目名称

奖励名称

1956年

油七碳馏分脱氢环化制甲苯催化剂研制(主要负责人)

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奖三等奖

1978年

成氨原料净化催化剂的研制

全国科学大会奖

铂重整及多金属重整(主要参与者)

原石油部优秀成果一等奖

郭燮贤人才培养

截至2015年4月,郭燮贤一共培养研究生50名,其中指导的博士生灿于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根据全国图书馆参考咨询联盟显示,中国科学院、吉林大学、南京大学培养的学生信息如下:

时间

名称

作者

培养层次

1996年

CO在Pt(111)、Rb(111)和Pd(111)上的吸附、脱附

樊太山

博士

1995年

碱金属和稀土金属修饰的镍基催化剂上甲烷临氧催化转化的研究

缪清

博士

1994年

应用溶胶—凝胶法制催化无机膜的研究

谷景华

博士

1994年

La2O3/CaO和SrO-La2O3/CaO甲烷氧化偶联催化剂的反应特性和氧物种的表征

余林

博士

1993年

气相存在下CO在Pd(111)表面上吸附脱附动力学的研究

辛梅

博士

1992年

Ni<,3>Ti(0001)表面性质及与O<,2>和CO相互作用研究

姚丽君

博士

1992年

分子筛笼内Pt羰基簇合物

李光进

博士

1991年

Ag(111)上氯和氧及甲醇的吸附研究

吴凯

博士

1991年

过渡金属配合物上C-H和O-H偶联反应的理论研究

张晓光

博士

1991年

以钼为基础的加氢脱硫催化剂的研究

李新生

博士

1991年

NaCl/B2O3/FeOx和La2O3碱土氧化物催化剂上甲烷氧化偶联的研究

夏新瑞

博士

1991年

气相存在情况下Re(0001)表面上CO脱附的动力学研究

博士

1991年

甲烷氧化偶联钙钛矿型混合氧化物催化剂的研究

海洋

博士

1990年

担载钉的无机盐和原子簇化合物的催化性能研究

肖丰收

博士

1990年

混合金属络合物柱交联蒙托土的合成及表征

赵东源

博士

Pt/Al2O3,Pt/TiO2催化剂的氢和一氧化碳吸附态特征及金属—担体相互作用的区别

谢茂松

博士

氧化铈表面的吸附和催化作用:一氧化碳和氧吸附及一氧化碳加氢的原位红外研究

李灿

博士

Pt-Ti/Al2O3催化剂上烃类转化反应特性及钛物种对铂的调变作用

裴子昀

硕士

几种类型的Ru、Nb催化剂上化学吸附的某些特点

李永学

郭燮贤荣誉表彰

时间

荣誉/表彰

1980年

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

社会任职

时间

担任职务

1982年12月—1992年6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三届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委员

1983年6月—1988年4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8年4月—1993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92年6月—1999年3月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第四届学术委员会名誉委员

1993年3月—1998年3月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个人生活

1950年,郭燮贤和他的爱人梁娟先后到东北并决定在大连大学科学研究所工作(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前身)。1954年,郭燮贤因患有胃病住院。20世纪50年代后期,为了开发大西北的需要,他不顾身体的病痛,奔赴兰州创建大连化物所兰州分所(兰州化物所前身)催化研究室。

人物评价

郭燮贤先生一生辛勤工作,呕心沥血;他学风严谨、严以律己。以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为重,为中国的催化事业、石油化工工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提高中国的催化科学在国际上的学术声誉和地位做了不懈努力,表现出一位科学家的优秀品质和崇高的思想境界,培养了一批在中国国内外学术界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科学网评)

后世纪念

纪念郭燮贤院士诞辰九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

2015年11月20日上午,纪念郭燮贤院士诞辰九十周年学术思想研讨会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物所举行。中国科学院党组成员、秘书长邓麦村,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刘中民,郭先生的部分学生以及催化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师生9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实验室学委会主任李灿院士和实验室主任申文杰研究员主持。

标签: 郭燮贤

更多文章

  • 朱既明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朱既明

    朱既明(1917年8月26日—1998年1月6日),江苏宜兴人,病毒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英国皇家内科学院院士,生前是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病毒学研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朱既明1939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1940年任昆明中央防疫处技士;1948年获得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卫生部长

  • 蒲蛰龙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蒲蛰龙

    蒲蛰龙(1912年6月12日—1997年12月31日),出生于云南,昆虫学家,中国害虫生物防治奠基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蒲蛰龙于1935年从中山大学农学院毕业;1949年取得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后携同夫人利翠英一同回国工作,先在中山大学当教授,后兼任广东省农业试验

  • 邓锡铭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邓锡铭

    邓锡铭(1930年10月29日—1997年12月20日),广东东莞人,光学、激光专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邓锡铭195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物理系;1952年—1964年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工作;1964年任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副所长;199

  • 廖山涛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廖山涛

    廖山涛(1920年1月4日—1997年6月6日),湖南衡山人,数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生前是北京大学教授。廖山涛1942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算学系;1946年—1947年任北京大学数学系助教;1948年—1950年任中央研究院数学所助理研究员;1952年获美国芝加哥大学数学系博

  • 郭承基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郭承基

    郭承基(1917年1月21日—1997年2月13日),山西清徐人,地球化学家,矿物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郭承基194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系;1944年—1947年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地质矿物系;1947年—1952年就读于日本京都大学研究院;1952

  • 程纯枢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程纯枢

    程纯枢(1914年6月15日—1997年2月8日),出生于浙江金华,籍贯安徽徽州,气象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央气象局总工程师、副局长,国家气象局顾问。程纯枢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地学系气象专业;1945年赴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深造;1948年5月任上海气象台台长;1950年任华东

  • 苗永瑞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苗永瑞

    苗永瑞(1930年12月3日—1996年6月11日),生于山东济南,籍贯山东桓台,天体测量及时间频率专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中国科学院陕西天文台名誉台长。苗永瑞1947年入读于济南齐鲁大学天文算数系;1951年—1970年先后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和上海天文台助理研究员;1958年

  • 李国平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李国平

    李国平(1910年11月15日-1996年2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士、数学家、函数论主要奠基人,生于广东丰顺。曾任四川大学教授,武汉大学教授、副校长,中国科学院武汉数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名誉所长等。1933年毕业于中山大学数学天文系。1934~1936年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做研究生。1937~1938年

  • 童宪章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童宪章

    童宪章(1918年1月10日—1996年1月31日),生于北京,祖籍江苏扬州,石油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生前是北京石油勘探开发科学研究院高级工程师。童宪章1941年毕业于中央大学物理系;1947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副工程师;1949年任甘肃玉门油田工程处副处长;1951年—1978年先后

  • 庄孝僡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庄孝僡

    庄孝僡(1913年9月23日—1995年8月26日),山东莒南人,实验胚胎学家,细胞生物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庄孝僡1935年毕业于山东大学生物系;1939年获德国慕尼黑大学哲学博士学位;1946任教于北京大学动物系;1950年任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