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德全(1915年12月14日—2006年8月19日),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动力机械工程、矿山机电工程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煤炭科学研究总院高级工程师。汤德全于1942年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动力机械专业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1942年至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勃机电厂设计工程师;1946年至1948年担任同济大学电机系教授;1948年至1950年担任香港卜郎勃分公司工程师;1950年至1976年担任北京矿业学院教授、矿山机电系主任;1958年至1966年兼任北京市机电工业局技术副局长;1959年兼任人民大会堂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1977年至2006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6年8月19日逝世。汤德全主要从事矿山机电工程的工程设计、施工、运行等工作。
基本资料
中文名:汤德全
国籍:中国
出生地:上海市
出生日期:1915年12月14日
逝世日期:2006年8月19日
毕业院校: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性别:男
原籍:浙江镇海(现宁波市镇海区)
人物生平
1915年12月14日,汤德全出生于上海市,原籍浙江省镇海县(现宁波市镇海区)。
1923年—1932年,就读于上海澄衷中学。
1933年—1936年,就读于同济大学附属高中(现同济中学)。
1937年—1939年,就读于德国达姆施塔特工业大学(TechnischeUniversitätDarmstadt)机械系预科。
1939年—1942年,因反对德国法西斯,被迫转学,就读于瑞士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ETHZurich)动力机械专业,从师热电工程学教授艾希伯格博士(Prof.Dr.Eichelberg),毕业并获得瑞士联邦动力机械专业学位工程师学位。
1942年—1946年,担任瑞士卜郎勃机电厂(BrownBoveriCo.)设计工程师。
1946年—1948年,担任同济大学电机系教授,兼任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和新通公司电厂设计工程师。
1948年—1950年,担任香港卜郎勃分公司工程师。
1950年—1976年,担任北京矿业学院(现中国矿业大学)教授、矿山机电系主任。
1958年—1966年,兼任北京市机电工业局技术副局长。
1959年,兼任人民大会堂建设指挥部副总指挥。
1977年—2006年,担任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副院长。
1994年,担任中国矿业大学“211工程”预审副组长。
1995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6年8月19日,逝世。
主要成就
汤德全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汤德全于1959年亲自领导完成人民大会堂的全部机电工程,保证了开国10年大庆的召开。1958年至1966年任北京市机电工业局技术副局长主管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研究开发,工业产值和产品水平提高了一个新台阶。1965年主持完成煤炭部平顶山四矿“一条龙生产系统自动化样板矿”,起到了示范作用。1966年负责完成煤炭部重点科研项目,中国第一台“矿井井下机车运输信号、集中、闭塞系统”的研究设计,组装和运行,提高了运输率和安全度。1965年负责主持煤炭部、一机部两部合作的国家科委重点攻关项目“矿井新型多绳提升及其电力驱动系统的研究设计”,在技术上创建了新方案。1978年起负责主持指导煤炭部、机电部两部合作的“矿井千伏级井下供电设备和系统”攻关项目。
学术论著
根据2021年8月中国工程院网站显示,汤德全著有《矿山通风、排水压气设备》《采煤机械化手册》等和有关矿山机电论文10多篇。
承担项目
科研成果奖励
汤德全人才培养
学科建设
汤德全在北京矿业学院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矿山机电系,亲自编写专业教材,建立电机、电子、矿山运输提升、矿井通风、排水、压气和水采机械设备等五大专业实验室。
指导学生
根据2016年11月同济大学校史馆网站显示,汤德全先后指导培养了研究生12人。
汤德全荣誉表彰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汤德全把机电一体化、智能化等技术引用到煤炭工业,为建立先进的试验检测装置做出了贡献。(《中国煤炭》评)
汤德全学识渊博,品德高尚,勤奋好学,从严律己,为煤炭科教师生所爱戴,为中国国内外人士所称道。(《煤炭科学技术》评)
汤德全是中国高等院校矿山机电专业的奠基人,是煤炭工业综采机械化、电气化、自动智能化的开拓者。(镇海档案信息网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