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亚平,1965年出生于云南昭通,分子进化生物学和保护遗传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云南大学名誉校长。1986年张亚平从复旦大学生物系毕业,考入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读研究生;1991年获得博士学位后留所工作;1992年前往美国圣地亚哥动物协会做博士后研究;1995年回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同年获得第二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6年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1999年担任云南省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带领的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创新研究群体;2002年获得第三届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是获此奖项的第一位亚洲学者;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38岁);2004年获得生物科学创新奖;2005年出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2007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2008年当选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主席;2012年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张亚平的研究方向是分子进化与基因组多样性。研究重点包括:动物基因组进化与适应进化的遗传机制,家养动物基因组及人工驯化遗传机制,动物与人的遗传多样性等。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亚平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
出生日期:1965年5月
毕业院校: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
职业:教育科研工作者
主要成就:2002年获得第三届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亚洲首位)
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2007年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信仰:共产主义
政治面貌:中共党员
学历:理学博士
人物经历
1965年5月,张亚平出生于云南省昭通市的一个普通知识分子家庭,父母毕业于昆明理工大学从事水利、水电的地质勘测工作。
1982年,由于对动物非常感兴趣,加上高中的生物和化学两门课的高考成绩较好,张亚平报考了上海复旦大学生物系,并顺利考上。
1986年7月,从复旦大学毕业后,报考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进化学专家施立明的研究生,回到家乡云南,进入昆明市郊的“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从事动物遗传学研究,开始探索线粒体DNA(mtDNA)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1991年7月,获得博士学位后,留在了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工作,担任助理研究员(1992年8月)。
1992年8月,经老师施立明推荐,前往美国圣地亚哥濒危动物繁殖中心(CRES)分子遗传实验室,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跟随导师Ryder教授继续进行动物的分子进化与遗传多样性的研究(1995年8月)。
1994年,导师施立明因病逝世前写信给张亚平,希望他能回国接手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他回昆明悼念施立明后考虑到回国工作的科研条件和仪器设备等问题,拜访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院士并获得他的支持。
1995年,结束了在美国的工作,回到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细胞与分子进化开放研究实验室,担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主任(时年30岁)。同年获得第二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先后获得80万元的经费,项目结束后,被纳入了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又获得80万的经费。
1996年7月,出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2005年3月)。同年被评为云南省十大杰出青年。
1999年7月,担任云南省畜禽分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2年6月,获得第三届国际“生物多样性领导奖”,是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亚洲学者。
2003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时年38岁),隶属于。
2004年7月23日,获得生物科学创新奖。
2005年3月,出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所长。同年获得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07年11月,当选为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11月担任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遗传资源与进化”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2008年4月,当选为云南省科学技术协会第七届委员会主席。
2009年7月,被聘为昆明学院名誉院长。
2012年1月,出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党组成员。
主要成就
张亚平科研成就
科研综述
张亚平从事灵长类、食肉类等一系列动物类群的研究,澄清了这些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推动了国际生命条形码计划和国际“千犬基因组计划”。同时通过推动中国科学院西南家猪分子育种基地的建设将畜禽进化基因组的研究成果应用于家猪分子育种实践并进行产业转化与推广。
张亚平在建立具有国际影响的人群和动物DNA库的基础上,主要从分子水平研究生物多样性的演化及机制,澄清了灵长类、食肉类、两栖爬行类等动物类群系统与演化中的一些重要问题。揭示了东亚人群进化的一些规律和一些民族的演化历程。系统地研究了野生动物和家养动物的遗传多样性,发现遗传多样性贫乏与物种濒危之间没有必然的对应关系;确定了家犬的东亚起源,证明东亚是家养动物驯化的重要区域。对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作用下基因组进化的研究,揭示了一些重要的动物适应进化和畜禽经济性状形成的遗传机制。
承担项目&成果奖励
截至2017年,张亚平先后主持云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农业部转基因重大专项等20余项。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等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励20余项。
承担项目
成果奖励
时间 | 项目名称 | 奖励名称 | 来源 |
---|---|---|---|
1996年 | 猕猴属的分子进化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1997年 | 中国若干特有珍稀动物类群的细胞与分子进化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三等奖 | |
2000年 | 动物DNA亲子鉴定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01年 | 白化猕猴的培育及其白化遗传机制的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
2001年 | 滇金丝猴生物学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2003年 | 人和动物球虫生物学研究 | 云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 |
2003年 | 云南汉族系统性红斑狼疮与补体C4C2基因相关性研究 |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04年 | B2肾上腺素受体遗传多态性与哮喘关系研究 |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05年 | 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的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2006年 | 线粒体基因组多样性与东亚人群历史的研究 | 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 |
2007年 | 中国人群氧化抑制物遗传多态性与COPD关系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三等奖 | |
2010年 | 真兽类若干类群的分子系统学研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2011年 | 纵向岭谷区“通道-阻隔“作用规律与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机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2013年 | 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演化 | 云南省自然科学特等奖 | |
2013年 | 动物适应性进化的分子机制 | 云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 | |
2014年 | 中国群体慢性气道疾病的遗传机理和药物反应研究与应用 | 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 |
2014年 | 基因组多样性与亚洲人群的演化 | 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 |
论文著作
截至2017年,张亚平在《Nature》《Science》《NatureGenetics》《Proc.Natl.Acad.Sci.USA》《AmJHumGenet》《MolBiolEvol》等SCI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
代表论文
WangMS,OteckoNO,WangS,WuDD,YangMM,XuY,MurphyRW,PengMS*,ZhangYP*.Anevolutionarygenomicperspectiveonthebreedingofdwarfchickens.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7,34:3081-3088.IF14.558
WangMS,ZengY,WangX,NieWH,WangJH,SuWT,OteckoNO,XiongZJ,WangS,QuKX,YanSQ,YangMM,WangW,DongY*,WuDD*,ZhangYP*.Draftgenomeofthegayal,Bosfrontalis.Gigascience,2017,6(11):1-7.IF10.644
ZengL,MingC,LiY,SuLY,SuYH,OteckoNO,LiuHQ,WangMS,YaoYG,LiHP,WuDD*,ZhangYP*.Rapidevolutionofgenesinvolvedinlearningandenergymetabolismfordomesticationofthelaboratoryrat.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7,34:3148-3153.IF14.558
LiY,WangMS,OteckoNO,WangW,ShiP,WuDD*,ZhangYP*.HypoxiapotentiallypromotesTibetanlongevity.CellResearch,2017,27(2):302-305.IF12.393
LiHP,Xiang-YuJG,DaiGY,GuZL,MingC,YangZF,RyderOA,LiWH*,FuYX*,ZhangYP*.Largenumbersofvertebratesbeganrapidpopulationdeclineinthelate19thcentury.PNAS.2016,113:14079-14084.
ShenQK,SulaimanX,YaoYG,PengMS*,ZhangYP*.WasADH1BunderSelectioninEuropeanPopulations?AmJHumGenet.2016,99:1217-1219.
WangGD,ZhaiWW,YangHC,WangL,ZhongL,LiuYH,FanRX,YinTT,ZhuCL,PoyarkovAD,IrwinDM,HytonenMK,LohiH,WuCI,SavolainenP,andZhangYP*.OutofsouthernEastAsia:thenaturalhistoryofdomesticdogsacrosstheworld.CellResearch.2016,26:21-33.
WangGD,PengMS,YangHC,SavolainenP,ZhangYP*.QuestioningtheevidenceforaCentralAsiandomesticationoriginofdogs.PNAS.2016,113:E2554-E2555.
WangGD,ZhaiWW,YangHC,WangL,ZhongL,LiuYH,FanRX,YinTT,ZhuCL,PoyarkovAD,IrwinDM,HytönenMK,HannesLohiH,WuCI,SavolainenP*,ZhangYP*.OutofsouthernEastAsia:thenaturalhistoryofdomesticdogsacrosstheworld.CellResearch,2016,26:21-33.
PengMS,ShiNN,YaoYG,ZhangYP*.CaveatsaboutinterpretationofancientchickenmtDNAsfromnorthernChina.PNAS,2015,112:E1970-E1971.
PengMS,FanL,ShiNN,NingT,YaoYG,MurphyRW,WangWZ*,ZhangYP*.DomeTree:acanonicaltoolkitformitochondrialDNAanalysesindomesticatedanimals.MolecularEcologyResources,2015,15:1238-1242.
BaiB,ZhaoWM,TangBX,WangYQ,WangL,ZhangZ,YangHC,LiuYH,ZhuJW,IrwinDM,WangGD*,ZhangYP*.DoGSD:thedogandwolfgenomeSNPdatabase.NucleicAcidsResearch,2015,43:D777-D783.
ShaoY,LiJX,GeRL,ZhongL,IrwinDM,MurphyRW,ZhangYP*.Geneticadaptationsoftheplateauzokorinhigh-elevationburrows.ScientificReports,2015,5.
ZhouZY,LiAM,WangLG,IrwinDM,LiuYH,XuD,HanXM,WangL,WuSF,WangLX*,XieHB*,ZhangYP*.DNAmethylationsignaturesoflongintergenicnoncodingRNAsinporcineadiposeandmuscletissues.ScientificReports,2015,5.
GeRL,CaiQL,ShenYY,MurphyRW,WangJ,ZhangYP*,WangJ*.DraftgenomesequenceoftheTibetanantelope.NatureCommunications,2013,4.
LiY,WangGD,WangMS,IrwinDM,WuDD*,ZhangYP*.DomesticationoftheDogfromtheWolfWasPromotedbyEnhancedExcitatorySynapticPlasticity:AHypothesis.GenomeBiologyandEvolution,2014,6:3115-3121.
LiY,vonHoldtBM,ReynoldsA,BoykoAR,WayneRK,WuDD*,ZhangYP*.Artificialselectiononbrain-expressedgenesduringthedomesticationofdog.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3,30(8):1867-76.
LiY,WuDD,BoykoAR,WangGD,WuSF,IrwinDM,ZhangYP*.PopulationVariationRevealedHigh-AltitudeAdaptationofTibetanMastiffs.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4,31(5):1200–1205.
LiuJ,WangXP,ChoS,LimBK,IrwinDM,RyderOA,ZhangYP*,YuL*.EvolutionaryandFunctionalNoveltyofPancreaticRibonuclease:aStudyofMusteloidea(orderCarnivora).ScientificReports,2014,4.
ShiNN,FanL,YaoYG,PengMS*,ZhangYP*.Mitochondrialgenomesofdomesticanimalsneedscrutiny.MolecularEcology,2014,23:5393-5397.
WangGD,XieHB,PengMS,IrwinD,andZhangYP*.DomesticationGenomics:EvidencefromAnimals.AnnualReviewofAnimalBiosciences,2014,2:65-84.
WangGD,ZhaiWW,YangHC,FanRX,CaoX,ZhongL,WangL,LiuF,GaoY,LvXM,IrwinDM,SavolainenP,WuCI*,ZhangYP*.Thegenomicsofselectionindogsandtheparallelevolutionbetweendogsandhumans.NatureCommunications,2013,4:1860.
ZhouZY,LiAM,AdeolaAC,LiuYH,IrwinDM,XieHB*,ZhangYP*.Genome-WideIdentificationofLongIntergenicNoncodingRNAGenesandTheirPotentialAssociationwithDomesticationinPigs.GenomeBiologyandEvolution,2014,6:1387-1392.
LiJT,LiY,KlausS,RaoDQ,HillisDM,ZhangYP*:persificationofrhacophoridfrogsprovidesevidenceforacceleratedfaunalexchangebetweenIndiaandEurasiaduringtheOligocene.PNAS,2013,110(9):3441-3446.
CheJ,ChenHM,YangJX,JinJQ,JiangK,YuanZY,MurphyRW,ZhangYP*:UniversalCOIprimersforDNAbarcodingamphibians.MolecularEcologyResources2012,12(2):247-258.
ChenR,IrwinDM,ZhangYP*:Differencesinselectiondriveolfactoryreceptorgenesindifferentdirectionsindogsandwolf.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2,29(11):3475-3484.
JinW,WuDD,ZhangX,IrwinDM,ZhangYP*:PositiveselectiononthegeneRNASEL:correlationbetweenpatternsofevolutionandfunction.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2,29(10):3161-3168.
ShenYY,LiangL,LiGS,MurphyRW,ZhangYP*:Parallelevolutionofauditorygenesforecholocationinbatsandtoothedwhales.PloSGenetics2012,8(6):e1002788.
ZhouWW,WenY,FuJZ,XuYB,JinJQ,DingL,MinMS,CheJ,ZhangYP*:SpeciationintheRanachensinensisspeciescomplexanditsrelationshiptotheupliftoftheQinghai-TibetanPlateau.MolecularEcology2012,21(4):960-973.
GaoJJ,PanXR,HuJ,MaL,WuJM,ShaoYL,BartonSA,WoodruffRC,ZhangYP*,FuYX:Highlyvariablerecessivelethalornearlylethalmutationratesduringgerm-linedevelopmentofmaleDrosophilamelanogaster.PNAS,2011,108(38):15914-15919.
SunYB,ShenYY,IrwinDM,ZhangYP*:Evaluatingtherolesofenergeticfunctionalconstraintsonteleostmitochondrial-encodedproteinevolution.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1,28(1):39-44.
WuDD,IrwinDM,ZhangYP*.Denovooriginofhumanprotein-codinggenes.PloSGenetics2011,7(11):e1002379
YuL,LuanPT,JinW,RyderOA,ChemnickLG,DavisHA,ZhangYP*:PhylogeneticutilityofnuclearintronsininterfamilialrelationshipsofCaniformia(OrderCarnivora).SystematicBiology2011,60(2):175-187.
BawaKS,KohLP,LeeTM,LiuJG,RamakrishnanPS,YuDW,ZhangYP,RavenPH:China,India,andtheenvironment.Science2010,327(5972):1457-1459.
CheJ,ZhouWW,HuJS,YanF,PapenfussTJ,WakeDB,ZhangYP*:Spinyfrogs(Paini)illuminatethehistoryoftheHimalayanregionandSoutheastAsia.PNAS,2010,107(31):13765-13770.
ShenYY,LiangL,ZhuZH,ZhouWP,IrwinDM,ZhangYP*:Adaptiveevolutionofenergymetabolismgenesandtheoriginofflightinbats.PNAS,2010,107(19):8666-8671.
WuDD,ZhangYP*:Positiveselectiondrivespopulationdifferentiationintheskeletalgenesinmodernhumans.HumanMolecularGenetics2010,19(12):2341-2346.
YuL,WangXY,JinW,LuanPT,TingN,ZhangYP*:AdaptiveevolutionofdigestiveRNASE1genesinleaf-eatingmonkeysrevisited:newinsightsfromtenadditionalcolobines.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10,27(1):121-131.
ZhongL,ZhangYP,FuWP,DaiLM,SunC,WangYQ:TheRelationshipbetweenGSTP1I105VpolymorphismandCOPD:areappraisal.AmericanJournalofRespiratoryandCriticalCareMedicine2010,181(7):763-765
ShenYY,ShiP,SunYB,ZhangYP*:RelaxationofselectiveconstraintsonavianmitochondrialDNAfollowingthedegenerationofflightability.GenomeResearch2009,19(10):1760-1765.
WuDD,WangGD,IrwinDM,ZhangYP*.Aprofoundrolefortheexpansionoftrypsin-likeserineproteasefamilyintheevolutionofhematophagyinmosquito.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2009,26(10):2333-2341.
ZhaoM,KongQP,WangHW,PengMS,XieXD,WangWZ,Jiayang,DuanJG,CaiMC,ZhaoSN,Cidanpingcuo,TuYQ,WuSF,YaoYG,BandeltHJ,ZhangYP*:MitochondrialgenomeevidencerevealssuccessfulLatePaleolithicsettlementontheTibetanPlateau.PNAS,2009,106(50):21230-21235.
张亚平人才培养
张亚平与美国、日本等国的多个实验室有长期的合作关系,并已联合招收培养了一批国际、国内的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来自全国各地的访问学者广泛交流。他的学生中有两人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有3人获中科院院长奖特别奖。2001年,他带领的研究团队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首批试点资助的15个创新研究群体,在启动的前三年获得360万的支持。
张亚平荣誉表彰
时间 | 荣誉/表彰 | 来源 |
---|---|---|
1994年 | 全国青年科技标兵 | |
1996年 | 第三届中国青年科学家奖 | |
2002年 | 美国生物多样性领导奖(BiopersityLeadershipAwards) | |
2004年 | 中国青年五四奖章 | |
2004年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先进个人奖 | |
2004年 | 生命科学创新奖(全球华人生物科学家大会) | |
2004年 | 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进步奖 | |
2005年 | 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 |
2009年 | 第二届谈家桢生命科学成就奖 | |
香港求是科技基金会杰出青年学者奖 | ||
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 | ||
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 |
社会任职
人物评价
张亚平在生物多样性研究领域,做出了突出贡献。(2002年生物多样性领导奖评)
张亚平的研究和对人才的培养,促进了中国分子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发展,进入生物多样性国际研究的前沿。(《中华英才》杂志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