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唐九华

唐九华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211 更新时间:2023/12/25 5:44:03

唐九华,光学工程专家。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光学测地经纬仪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至工业生产。60年代起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做出贡献。70年代后期起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概念、理论和方法的经验总结成为光学工程总体设计。发明了光学补偿定仪新原理。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在中国开辟了光学动态观察测试技术领域。

基本资料

名:唐九华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上海

出生日期:1929年10月7日

逝世日期:2001.10.27

职业:光学工程专家

毕业院校:上海交通大学

简介

唐九华,光学测控、测控设备专家,1929年10月7日生于上海市。在上小学时,看到日寇大举侵华,飞机、大炮、军舰癯武扬威,而中国的战士只能扛着步枪高唱“血肉长城”和“大刀向鬼子们的头上砍去”去抵抗。这一强烈的反差沉痛地刺激了他,从此立志要学好科学,掌握本领,为民族复兴尽毕生之力。唐九华曾任长春光机所所长,中科院长春分院院长等职。先后被评为吉林省特等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是全国政协第八届、第九届委员会委员。

195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机械工程系。

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研究员。50年代负责研制成功光学测地经纬仪和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并推广至工业生产。60年代起负责研制成功多种大型光学跟踪测量设备和坐标基准传递设备,用于飞行器测控,这些产品在实际执行任务中,获得圆满结果,并达到国际水平,为中国飞行器测控技术作出贡献。70年代后期起把光学测控系统和光电仪器的设计经验总结成为总体设计的概念、理论和方法。发明光学补偿定向仪新原理。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开辟光学动态观察测试技术领域,获1985年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983年7月-1985年6月任原长春光机所代理所长、所长。1991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曾在长春理工大学(原长春光学精密机械学院)任职、任教。

生平

1929年10月7日出生于上海市。

1947-1951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学习。

1951-1952年任北京中国科学院研究实习员。

1952-1956年任长春光机所研究实习员。

1956-1964年任长春光机所助理研究员。

1964-1978年任长春光机所副研究员。

1978年迄今任长春光机所研究员

1979年8月任长春光机所副所长。

1984-1986年任长春光机所所长。

1987-1991年兼任中国科学院长春分院院长。

经历

1947年他进入上海交通大学,攻读机械工程。因为这是中学生时期从日生活中最容易接触到的科技国的入门处。而20世纪的物理学却如翻腾的大海,层出不穷的新事物、新理论冲击着旧观念,也带来新的矛盾,这引起他更高的兴趣。当时上海交通大学注重基础课,工科学生要学两年普通物理,他仍感不满足,又去旁听物理系的近代物理。课时间钻进图书馆,看的书机械类占1/3,物理类占2/3。后来感到多学些基本概念,在科学研究中终身受用不尽。

大学毕业面临国家统一分配,他由于一心想从事科学研究,在婉谢了系里要其留校的厚意之后,只填写了一个志愿,即中国科学院。

1951年8月,唐九华被分配到向往已久的中国科学院,进光机所工作。当时正值建所初期,为筹建实验车间,他积极参加各种实践,从工艺试验、生产流程、计量检测,以至设计多种专用的自制设备和对进口机器、仪器的安装调试等,从而掌握了丰富的第一手技术基础知识。

20世纪50年代,在稳定的科学研究环境中,他首先于1958年研制成功地形一号光学经纬仪,经国家测绘局组织鉴定后,推广至西北光学仪器厂生产。之后,作为课题负责人开始研制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在1959~1960年所内研究方向升级到新一代动态测量仪器时,却遇到两次重要挫折:一是自动记录红外分光光度计,另一是光学精密跟踪测量仪器。这些现代化的光学产品不再是只由光学和机械部分构成,还包含了电子学、自动控制和光电探测元件等新技术。这两个课题研制失败,都爆发了参与研制工作的各种专业人员之间的激烈争论,都认为自己做的这部分已达到要求,病出在别人那部分。当事者和关心者一般的看法是诸方面专业人员的修养不够,应各自多找自己方面的问题。而他作为前一课题的参加者,感到各专业工作之间确实存在未解决的矛盾,光靠大家态度好一点并不能使矛盾化为乌有,经分析争论的各专业间关系,从总体设计出发,通过指标分析,协调平衡诸单元之间的关系,终于使仪器总体指标达到了使用要求。这个项目的研制成功,无疑是他科研生涯中的一次技术进步的飞跃,仪器获得中国科学院新产品一等奖和1964年国家计委、科委、经委联合颁发的工业新产品一等奖。

唐九华从60年代起,随着国家导弹与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作为主要项目负责人陆续承担了多个大型精密光学工程研制任务,在工作中他创造性地解决了一系列科学技术难题,各项任务均取得顺利成功,同时在研制任务中建立光学工程总体设计理论和培养了一支总体设计队伍作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60年代初,国家决定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建立发展导弹技术,要求光机所研制大型电影经纬仪,作为导弹轨道测量的主力设备。他在所内被任命为新组建的总体研究室主任,在整个光测工程的总设计师王大珩的领导下,作为副总设计师开展这项主力设备的总体设计工作。这是一项巨大的精密光学工程,其规模以过去曾接触过的任任务来衡量,都大得无可比拟。整台重量达几吨,而其测角精度要求高。研制的水平不低于所知前苏联和西方的最j舻品,而与以往情况最根本的不同在于这次没有国外进口样机可资参考。面对如此大的压力,他没有急忙采取先由光、机、电、控各专业分头出击,模仿洋书本或过去一代洋设备中哪个部门的构造,再合在一起的做法,而是力求把用户提的使用指标弄清楚是什么物理概念,如何用定量的数学式来表达,再为整机的若干主要性能建立物理~数学模型。分配给光、机、电等各个分系统实施,研究能否保证,然后综合平衡调整。在这个过程中如预想的,要补一部分光学、电子学等知识,而始料不及的是为使产品性能的表达、建模、分析、评价定量化,还需要学更多的新知识:概率论、信息论、工程控制论、人一机系统,包含使用环境条件的系统优化……其中多数是前所未闻,在深入过程中打上交道的。这样,在设计实施中减少了盲目性,使仪器研制取得一次性成功有了科学的保证。

通过各方协同努力,历经5年,第一台大型光机电技术综合的最前沿的仪器于1965年研制成功,经实地试验,在作用距离和精度等方面超指标地满足了导弹轨道测量的技术要求。仪器的研制成功和生产,为国家节省了数百万美元的外汇,打破了国外的封锁、禁运,使国家导弹试验精度鉴定的光学装备开始自立,开创了中国现代化大型光学精密仪器的制造事业。

20世纪70年代,他作为主要负责人之一,相继研制成功船用电影经纬仪和船体变形测量系统,后者承担了全船的基准方向传递作用。在船体变形测量系统研制过程中,由他提出的一套全新的动态光电测角系统方案,与当时美国报道的方法相比,具有精度高和便于实施的特点。上述两项精密测量装备,经中国科学院和国防科委鉴定,认为具有中国技术特色,并在船上执行任务时取得令测量船指挥部意想不到的圆满成功,由此,获得国防科委一等奖。20世纪80年代,他又在研制光电方位瞄准仪中创造性地提出了一种光学补偿定向仪新理,经研制成功并投入实地使用验证,1984年获得国家发明二等奖。

鉴于他在科学技术上解决了一系列光学测控系统与测控设备的总体方案研究制定和实施获得的成就,在1985年“现代国防试验中的动态光学观测及测量技术”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名列第三,是继老一辈著名科学家王大珩和龚祖同之后,随新中国此领域科研事业成长的新一代开拓者。

80年代末,中国科学院接受“863-2”专家委员会的委托,组织专家论证组,提出空间站工程大系统概念研究报告和相应规划,他任副组长,并完成其中空间对地观测和空间平台应用的研究和规划。当时在这部分规划中所列的两大主要对地观测研究项目,后来都已被采用,进入实施阶段。

主要论著

1唐九华.操纵人员连续参与的随动系统.长春光机所内部研究报告,1962年8月。

2唐九华.红外分光光度计的性能设计.光学机械,1976年第2期。

3唐九华.轨道测量光学仪器.光学机械,1980年第1期。

4唐九华.关于提高仪器总体设计水平的问题.光学学报,1981年第1期。

5唐九华,晋年.海上以星背景为坐标系的轨道测量方法探讨.飞行器测控技术,1982年第1期。

6唐九华,于维洲.最低成本光学公差优化法探讨.光学学报,1986年第9期。

7唐九华,吕达仁.空间对地观测与地球科学应用.1989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和应用文集,第5集。

8唐九华.空间平台应用(规划).1989年中国科学院空间科学和应用文集,第5集。

标签: 唐九华

更多文章

  • 孙逸久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逸久

    孙逸久(1906—1992)安徽省利辛县人,著名农民书法家。阜阳地区书法协会名誉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会员。中文名:孙逸久别名:孤桐跛叟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省利辛县出生日期:1906年逝世日期:1992年职业:农民书法家主要成就:安徽省文史馆员代表作品:《琵琶行》等孙逸久(1906

  • 郭继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郭继胜

    郭继胜(1921—1948),山东省微山县夏镇王庄人。出身贫农家庭。1940年夏,参加八路军黄河支队,后因形势恶化,回家隐蔽。中文名:郭继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微山县夏镇王庄出生日期:1921逝世日期:1948职业:军人信仰:共产党性别:男1941年秋,得知黄河支队在微山湖西一带活动后

  • 科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科威

    科威是一名美国篮球运动员。他是美国篮球名人堂成员,作为球员,科威在1948年加盟锡拉丘兹民族队,随后又成为该队的主教练,并在1955年以主教练身份带领锡拉丘兹精灵队夺得NBA总冠军。1985年,科威入选奈-史密斯篮球名人堂。身高5英尺11英寸的科威是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最强的后场球员之一。绰号

  • 孟目的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孟目的

    孟目的,药学教育家和药学事业活动家。他长期致力于药学教学事业,创建中国第一个药学专科学校,培养了大批药学人才。他毕生从事药品标准和质量监督检定工作,特别是为编纂中国药典付出了大量心血。他积极参加和领导中国药学会的活动,为普及药学知识和发展药学事业,为中国现代药学教育和药品检验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文名

  • 鲁荡平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鲁荡平

    鲁荡平(1895-1975),字若衡(鲁涤平之弟)。教育家,湖南宁乡道林人。曾就读于湖南铁路学堂,北京法政大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后又加入革命中华党,曾任湖南益阳、湘乡等县县长,大革命后从事教育,在宁乡与周震鳞创办靳江中学,在北平创办民国大学,历任长沙民国日报社长、北平北辰报社长、湘军总部顾问兼军法官

  • 马仪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仪

    马仪(1921.3—2009.9.10),山东黄县(今龙口)人,早年即加入抗日救亡活动。建国后历任国家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第七届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等职务。中文名:马仪国籍:中国出生地:山东黄县(今龙口)人出生日期:1921.3逝世日期:2009.9.10职业:国家干部毕业院校:黄县

  • 陶嘉舟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陶嘉舟

    陶嘉舟(1933~2013.11.15),男,四川省苍溪县人,国家一级作曲家,中国音乐家协会原会员,中国电影乐学会原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原会员,四川省音乐家协会原理事,四川省电影家协会原理事。1950年初参加部队文艺工作。1953年由西南军区文工团赴朝鲜在志愿军铁道兵文工团工作,历任演奏员、乐队队长

  • 朱西甯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朱西甯

    本名朱青海(1927年6月16日-1998年3月22日),当代台湾作家,笔名朱西甯,籍贯山东省临朐县。青少年适逢抗战时期,后投笔从戎,以上校退役。为台湾重要的军旅作家,一生写作不断,题材广泛,在长达半世纪的写作生涯中完整的见证了台湾文学的发展。中文名:朱西宁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临朐县出

  • 应尚才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应尚才

    应尚才,机械工程专家和教育家。首次自行设计并监造了适合我国需要的大型蒸汽机车。长期致力于实现中国铁路机务技术标准化,主持并制订了一系列铁路机车车辆的技术标准规范,是中国铁路技术标准的开拓者之一。后期转入教学领域,从事培养机械工程和铁路机务技术人才,为中国铁路牵引动力的发展、科技人才的培训、技术标准的

  • 王长德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王长德

    出生在一个贫苦农民家庭。1933年8月,红四方面军转战到阆中水观镇,并在此建立起了中共阆南县委、阆南县苏维埃政府。刚刚17岁的王长德,便勇敢地冲出了封建牢笼,当了。生性活泼、爱唱爱跳的她把歌声和欢乐带到了红军队伍中,首长和战士们都亲切地称她为“川北幺妹”。中文名:王长德国籍:中国出生地:阆中水观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