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莫文祥

莫文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高傲的气质花 访问量:1034 更新时间:2023/12/26 1:45:33

祥(1923.10~2013.03),男,原名莫广有,山东省夏津县香赵庄乡莫庄村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原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代表大会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

基本资料

中文名:莫文祥

别名:原名莫广有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省夏津县

出生日期:1923年10月

逝世日期:2013年3月12日

职业:原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毕业院校: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教导队

信仰:共产主义

主要成就: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个人履历

1923年10月,莫文祥出生于山东省夏津县。

1938年参加革命,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通讯员,河北抗战学院十五队指导员,八路军一二〇师政治部宣传干事、秘书,政治部巡视团副团长,晋绥军区连长,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干事,四野军工部第三兵工厂政委,沈阳五三工厂监委(政委)、副厂长。

1952年起,任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党委书记、厂长,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厂长,沈阳市委委员。

1961年后,任沈阳飞机厂厂长,沈阳市委第二工业部部长、市委委员、市委书记处书记。

“文化大革命”中,受到迫害。

1972年起,任沈阳市革委会常委、工交组副组长,市革委会副主任兼国防工办主任、党的核心组组长。

1978年起,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部长、党组书记,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9年离休。

莫文祥同志是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代表,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会委员;第一届、七届、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七届、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人大财经委员会委员;全国总工会第七届执行委员。

人物生平

2013年3月22日,社会各界人士来到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怀着沉痛的心情深切悼念原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莫文祥同志。莫文祥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3年3月12日1时5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0岁。

莫文祥同志病重期间和逝世后,中央有关领导同志以不同方式表示慰问和哀悼。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东渡运河,到夏津开辟抗日根据地。1938年2月,在抗战形势十分恶劣的情况下,未满15岁的莫文祥毅然参加革命,在八路军一二九师津浦支队任通讯员、教导队学员。同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0月,任河北抗战学院十五大队一分队政治指导员。1939年1月,任八路军一二○师政治部宣传干事,后曾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巡视团副团长等职,随部队转战晋冀鲁豫边区,出生入死,经受了战火的锻炼与考验。

1945年10月,随部队进入东北地区,任东北民主联军总政治部干事。1946年3月起,先后任第四野战军军工部第三兵工厂政治委员,东北军区军工部五三兵工厂监委、副厂长。在艰苦的条件下,倾注心血发展军工生产,及时保障了军需,为东北人民的解放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仍从事军工生产管理,历任沈阳五三工厂党委书记,一一一厂厂长,四一○厂(即新光、黎明、松陵机械厂)厂长、党委书记,致力于军工企业的生产与管理,努力使军工生产适应解放军装备正规化的需要,出色地完成了上级下达的生产任务。1961年结业于北京航空学院干部特别班。后任松陵机械厂厂长。1963年6月,任中共沈阳市委常委、第二工业部部长。1964年9月,任中共沈阳市委书记。1968年11月,受林彪、“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入狱。1972年5月,任沈阳市革委会常委、革委会副主任兼国防工办主任、党的核心领导小组组长。1978年3月,任国家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1981年9月,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1982年4月,任航天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长期领导机械工业和国防工业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战争年代,莫文祥同志不怕牺牲、不畏艰难,以极大的工作热情投身军工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

新中国成立之初,他在五三工厂工作期间,团结带领全厂职工,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忘我拼搏,该厂被中央和全国总工会誉为“全国第一个依靠工人阶级办好国有企业的先进企业”。

在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工作期间,他领导工厂完成了修理厂的改建工程,完成了新中国第一批航空喷气式发动机的修理任务,为抗美援朝和新中国的航空工业作出了贡献。

在兼任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和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厂长期间,他积极执行党和国家的各项方针政策,根据航空工业局制订的“老厂创建新厂”和“一长双跨”的原则,统筹安排,带领广大干部职工,发扬顽强拼搏精神,边建厂边做生产准备,并抓紧开展零部件试制试验工作,使中国第一个喷气式发动机制造厂的建成和新发动机的试制成功,比国家原定计划提前了一年多。1956年9月1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给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全体职工发了贺电。

1961年2月任沈阳飞机厂厂长,他坚决贯彻中央的方针政策,和班子成员一起,采取有力措施,狠抓产品质量整顿、队伍整顿、纪律整顿,扭转了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实现了优质产品成批出厂装备部队。

在“文化大革命”中,他受到冲击,被关押三年多。但他坚持原则,坚定信念,英勇顽强,保持了一个共产党员的崇高气节。1978年,获得彻底平反。

在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期间,他受部委托,率工作组进驻西安航空发动机厂,领导试制引进的涡扇9发动机,组织全国有关厂、所和院校的航空技术力量支援西安航空发动机厂进行联合攻关,使我国制造的第一台涡扇9发动机实现一次试车成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的跨越式发展作出贡献。

在任第三机械工业部部长、航空工业部部长期间,他按照“科研先行、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方针,以实现航空产品的“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为工作重点,开展了以加快产品更新、提高产品质量和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的全面整顿;建立了以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由单纯生产型科研、生产、经营型转变,全行业经济效益大幅度提高,上缴利润总额“七五”期间是“六五”期间的4倍,科研生产出现新局面,为部队装备的更新换代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中央改革开放方针的指引下,他思想解放,积极开拓,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集思广益,与班子成员一起适时地研究制定了开展对外开放工作的政策,引进国外先进技术,推动中国航空工业走上国际合作的道路。在他的领导下,完成了歼7M飞机改装、中美合作装配MD82飞机、中国和巴基斯坦合作研制K8喷气教练机立项、歼10飞机以及“太行”发动机的研制立项等,为航空工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他高度重视和支持航空工业系统沿海特区企业的建立和发展,召开党组会议专题研究沿海特区企业的发展问题。两次在中航技沿海特区企业工作会议上作指示,大力促进沿海特区企业和驻外机构的充实和加强,以此带动航空工业系统内的企业的改革开放。为我国航空工业企业逐渐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并走向世界,倾注了精力和心血。

他坚决贯彻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在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按照市场需求,领导开发了一系列的民品,其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使军工技术优势在振兴国民经济和科技进步中起到了作用,也为航空工业的后续发展积蓄了力量。在他的积极推动下,民用飞机也迎来了新机遇。运7飞机首次投入中国民航国内航线运营。运7、运8和运12飞机的研制生产进入新阶段。

他高度关注和支持航空工业三线企业的搬迁调整工作,经常不辞辛劳地奔波在各地,深入调研,并积极与国务院和地方有关部门领导沟通、协商,为三线企业搬迁及日后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深得广大三线企业职工的爱戴。

他十分重视人才培养选拔工作,输送了一批年轻有为、德才兼备的干部到各级领导岗位,为国家干部人才队伍建设作出贡献。

在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他忠实履行职责,积极参加法律草案的审议,每年都多次带队进行执法检查;深入企业调研,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建立以及国有企业的改革和脱困献计献策,为国家的法制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社会评价

莫文祥同志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始终坚持马列主义、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作出重要贡献。

莫文祥同志认真学习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政治上、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具有坚强的党性原则。他实事求是,自觉遵守党的纪律,顾全大局,从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始终把党和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作风民主,团结同志,注重调查研究;工作中讲究方法,善于管理,注重政策与实际相结合地推动工作。他热爱学习,尊重知识和人才,经常深入一线和干部、技术人员、工人互相交流,解决问题;经常探望慰问老干部、老专家、劳动模范,为大家起到了模范作用。他宽厚待人,作风正派,艰苦朴素,关心群众,平易近人,克己奉公,严格要求子女及身边的工作人员,始终保持着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革命本色。

莫文祥同志的一生,是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一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一生,是为中国航空工业建设和发展无私奉献的一生。

莫文祥同志是党的优秀干部,是新中国航空工业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个人荣誉

1996年航空工业创建40周年时,莫文祥同志获特别荣誉奖。

成就与贡献

莫文祥,从1952年调入航空工业到1999年离休,将近半个世纪和航空事业相伴;从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历经了沈阳航空发动机厂、沈阳飞机厂,三机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到1981年9月就任航空工业部部长、党组书记,他参与了航空工业建设发展的历史,并且一度作为航空工业的掌舵人把握着航空工业这艘战舰的行驶方向,见证着航空工业从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从封闭型向开放型转变。

莫文祥在解放战争时期即开始从事军工工作。他在沈阳航空发动机修理厂期间,组织完成了大批喷气式发动机修理任务,修理技术大为提高,特别是提高了喷气发动机火焰筒的修理水平,使126台有火焰筒故障的发动机得以修复出厂。在两年多的时间里,他培养出一支专业齐全的职工队伍,较好地掌握了制造技术,为从修理过渡到制造打下了基础。

1954年6月1日,沈阳航空发动机厂破土动工。根据航空工业局制订的“老厂创建新厂”和“一长双跨”的原则,莫文祥统筹兼顾新、老两厂的全面工作,使新厂建设和新发动机试制能够充分利用老厂的条件,实行合理的平行交叉作业。1956年11月,沈阳航空发动机厂建设工程通过国家验收,质量总评为优。工厂建设从开工到投产只用了一年半时间,比原计划提前1年零3个月,实现了中国第一个喷气发动机厂建设和试制新发动机的高速度。

1960年11月,中央派莫文祥到沈阳飞机厂工作,并于1961年2月任厂长。其间,沈飞厂重点进行了产品质量整顿。全厂进一步健全了组织机构、各类人员的岗位责任制和技术、生产计划、质量、劳资及财务管理、技术教育、卫生等132项规章制度,使广大干部职工专心工作、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责任感和业务素质,从而为扭转企业管理的混乱局面起到了很大作用。他要求建立厂部领导每周一次厂务会、生产会议制度,加强生产作业计划检查等,这些措施为工厂完成调整时期的生产任务和歼6飞机优质过关创造了有利条件。1961年3月,全厂的工时利用率已由1月、2月的7%、11%上升到29%,并逐月增加,到8月已增加到62%。

为确保产品质量,莫文祥组织加强进厂材料复检、工序检验和制成品检验工作。仅1961年化验入厂原材料22858项,并在全厂范围内开展整顿材料、成品管理工作,清理了所有库房。对“大跃进”时期造成的混杂材料,重新鉴别分类,然后检查验收,并颁发仓库管理、材料收发制度。随着企业整顿的开展,工厂产品质量不断提高,废品率逐步下降。到1961年10月,优良品率由8月的66.5%上升到80%,废品率由8月的0.585%下降到0.215%。

组织做好歼6试制前工艺准备是莫文祥在沈阳飞机厂工作期间一项重要工作。1961年1月27日,中央军委国防工业委员会党组下达试制决定。接到任务后,莫文祥立即组织开展该机型的试制工作。一是制定飞机试制工艺总方案。该工艺总方案包括435项指令性工艺文件,为歼6飞机试制生产准备工作的指导文件。二是组织做好全机模线样板制造。1961年3月开始绘制模线,6月开始制造模线样板。全厂数百名工艺人员及工装设计人员奋发图强,夜以继日,自行编写了23897份工艺规程,自行设计了129140页工艺装备图纸,为飞机试制提供了具体技术资料。

20世纪60年代初,缺粮少菜,很多职工营养不良,体质下降,疾病高发。根据中央和省市的指示精神,莫文祥在工厂开展“人人动手,户户种菜”的群众运动,并抽调职工和技职人员在开原县创办了3000多亩地的农场,扩大农副食品生产基地。同时还在厂房、住处房前屋后垦荒种植蔬菜和谷物。1961年共种蔬菜3500亩,收获蔬菜900万斤,粮食54万斤,解决了部分粮菜不足的问题,职工营养初步得到改善,稳定了职工队伍。

1978年4月,莫文祥调任第三机械工业部副部长,受部党组委托,莫文祥率工作组进驻西安航空发动机厂,指导帮助工厂引进英国“斯贝”发动机技术,试制涡扇9发动机。他到厂后与陕西省政府共同组织有关厂、所、院、校在技术资料翻译校核、工艺装备制造等方面给予支援协作。工厂的涡扇9试制工作从1976年,1979年制造完成4台发动机,并完成150小时持久试车考核。1980年又在英国完成高空模拟试车等试验工作,涡扇9发动机制造成功。

莫文祥还对中航技公司的成立,开展对外交流对外出口,开创“三来加工”业务,给予关注和支持。他亲自带队考察建立深圳工贸中心,该中心成为第一个进入深圳的军工企业。在三线企业搬迁过程中,莫文祥亲自到现场,听取群众呼声,和省、市领导谈,解决了几个厂所几十万人的后顾之忧。

1981年9月,莫文祥就任航空工业部部长,按照“科研先行、质量第一”和“按经济规律办事”的方针,狠抓航空产品的“更新一代、研制一代、预研一代”。1983年,在他主持下,航空工业按轻重缓急安排了“三个一代”的机型顺序,即由横排队改变为三个梯次:“第一梯次即更新一代,主要是歼7、歼8和歼8Ⅰ、运7、运8和强5Ⅰ等;第二梯次即研制一代,主要为歼8Ⅱ等机型;第三梯次即预研一代,主要为90年代至2000年为空军提供的新型号而进行的预先研究和型号研制。截至1988年年底,航空工业实现了“更新一代”的目标,“研制一代”和“预研一代”的工作也取得重要进展。

莫文祥在狠抓军机研制的同时,也积极推动民用飞机的发展。在他的主持下,航空工业于1985年11~12月在北京举行运7-100、运12、运8飞机和直9直升机汇报表演;12月1日,国务院副总理鹏、姚依林等参观并乘坐了运7-100飞机,并由李鹏主持,在现场召开了国务院办公会议,支持国产民用飞机的发展。1986年4月,航空工业部在北京举办了首届国产民用飞机汇报展览会,取得了中央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与支持。运7、运8和运12飞机的研制生产进入新阶段。运7飞机于1986年4月首次投入中国民航国内航线运营。

上世纪80年代中期,航空工业开始由单一军品型向军民结合型转变。针对当时形势的发展和国家重点工作转移,国家出台了“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方针,莫文祥组织贯彻、大力发展民品生产。1985年8月,面对军品任务陡然下降的形势,他召开航空工业紧急会议,动员全行业“认清形势,服从大局,丢掉幻想,下定决心,保军转民,大转、快转、全面转”,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航空工业在确保军品科研生产任务的同时,调整了产品结构,按照市场需求,开发了工业燃气机、轻纺、食品、车辆、制等设备与产品,民品产值占总产值的比重逐年提高,1985年为42.3%,1988年为73.8%。

1982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国营工业企业进行全面整顿的决定》下达后,莫文祥按照中央精神,在航空工业开展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以加快产品更新、提高产品质量为重点的全面整顿。并结合航空工业实际,确定把事业单位的整顿与企业单位整顿同时安排,把部机关的整顿建设与企事业单位整顿结合进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他推进建立以承包为主要内容的经济责任制,使企业由单纯生产型向科研、生产、经营型转变,全行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各种上缴的总额,“七五”期间为25.27亿元,为“六五”期间的4倍。

在此期间,莫文祥组织开展对外开放工作,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合作。航空工业企业从封闭型转变为开放型,经营活动开始走向世界。1987年6月,莫文祥率团参加第37届巴黎国际航空航天博览会,强5、歼教7和运12三种飞机第一次在国际航展上亮相,产生了较大影响,至1988年,出口成交总额为23亿美元。

标签: 莫文祥

更多文章

  • 徐其虚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徐其虚

    徐其虚(1906——1929.8)原名徐其昌,湖北麻城人。出生在一个破落地主家庭。2岁丧父。中文名:徐其虚别名:徐其昌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麻城出生日期:1906逝世日期:1929.8职业:学生毕业院校:武汉中学6岁进私塾。1923年考入麻城高等小学,受师于进步教师王幼安。1924年考入武

  • 林淑贤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林淑贤

    林淑贤,男,1913年生于福建莆田。曾任德化县第三区(水口)湖坂乡妇代会主席和宣传员。中文名:林淑贤国籍:中国出生地:福建莆田笏石出生日期:1913年5月14日逝世日期:2002年9月23日职业:接生员,宣传员性别:男林淑贤,德化模范接生员,模范军属,曾任德化县第三区(水口)湖坂乡妇代会主席和宣传员

  • 杨光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杨光

    杨光,男,生于1926年,香港特别行政区大紫荆勋贤,曾任香港工会联合会(工联会)会长、会务顾问,全国人大代表及全国政协委员等职务。2015年5月16日凌晨2时40分,病逝,享年89岁。中文名:杨光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6年逝世日期:2015年5月16日生于1926年,1948年参加电车工会,至1

  • 顾忠信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顾忠信

    顾忠信(1930-2001)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公安警卫战士。男,汉族。1930年7月4日(农历庚午年六月初九)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太子河乡韩夹河村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4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8年3月参加革命,加入东北人民解放军第六纵队辽阳县先遣中队,参加东北剿匪战斗和人民解

  • 王千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王千

    王千,原名王述龙,号王海澄。1928年出生,江苏涟水人。云南省歌舞团前团长兼艺术指导。国家一级指挥。2008年在昆明病逝,享年80岁。中文名:王千别名:王述龙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涟水出生日期:1928年逝世日期:2008年职业:云南省歌舞团前团长兼艺术指导毕业院校:上海音乐学院主要成就:获中华人民

  • 李正义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正义

    李正义,男,民国27年(1938)11月13日生于四川省南充县城(今南充市)。1953年9月毕业于南充市第一初级中学。同年10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兰州军区炮兵第15师1当侦察员,任班长。1956年9月考入西安炮兵学校。1959年3月毕业,分配至沈阳军区64军190师568团任排长。1962年11

  • 胡炳榴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胡炳榴

    胡炳榴(1940年8月1日-2012年2月14日),出生于湖北黄陂,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中国内地男导演。1964年,胡炳榴毕业后进入珠江电影制片厂,1976年,拍摄了纪录片《女子采油队》。1979年参与拍摄电影《春雨潇潇》。1981年,执导剧情电影《乡情》,先后获得第32届柏林国际电影节主竞赛

  • 金玉林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金玉林

    金玉林(1892.3—1974.1)别名金昆坡,满族,北京人。擅长工艺美术。自幼从父学习制作绢花,北京绢花厂老艺人。中文名:金玉林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日期:1892.3逝世日期:1974.1绢花《人参》、《凤尾菊》等。女儿金佩芳是著名的京剧旦角演员。

  • 张黎群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张黎群

    张黎群(1918—2003),1918年5月5日出生于四川省蒲江县;1937年奔赴延安,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历任中共四川乐山地区中心县委组织部长,中共济南市委青委书记兼市委学校党委书记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团中央办公厅副主任,共青团中央委员、常委,全国青联委员,中国青年报社社长兼总编辑,中共中央

  • 王若杰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王若杰

    王若杰,新中国开国少将。193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7年参加山东抗日游击队。1955年9月被授予少将军衔。1957年荣获一级解放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是中非友好协会副会长。2007年2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中文名:王若杰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山东省邹平县(原齐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