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杨峻德

杨峻德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4812 更新时间:2023/12/21 7:45:40

杨峻德,1900年生于福建省建瓯县吉阳镇。父亲是位朴实的金银手饰打制匠,有两子两女,杨峻德排行第二。父兄多年勤苦,所得甚微,一家生活贫苦。少年时,杨峻德进私塾读书,受塾师陈志的影响,立志走读书致仕道路。他因品学兼优,深得陈志的赏识。1914年,在陈志的再三敦促下,一家人节衣缩食,送杨峻德到县城报考梨山高等小学。当老师问他姓名时,他不假思索地提起笔来,写上“杨占魁”三个字。果然不负师望,以后他每次考试都“独占魁首”。

基本资料

中文名:杨峻德

别名:原名杨克宽,字占魁,化名杨适、杨实

国籍:中国

出生地:福建省建瓯县吉阳镇

出生日期:1900

逝世日期:1931

职业:革命者

信仰:共产党

原名:杨克宽

人物简介

杨峻德(1900―1931),原名杨克宽,字占魁,化名杨适、杨实等,福建省建瓯县吉阳乡吉阳村人。闽北党组织、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曾任福建省委常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1931年5月23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他是早期共产党人的杰出代表、革命先烈。

人物生平

杨峻德,1921年到北京求学,在李大钊等人的迪教育下接受了马列主义;1926年,杨峻德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七月和葛越溪等在建瓯创建了闽北第一个党组织——中共建瓯支部;1930年2月,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和组织部长;1931年3月25日在厦门被捕,5月23日在南京雨花台英勇就义,年仅31岁。

杨峻德,字占魁,又名克宽,建瓯吉阳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生。父为制造金银首饰手工业者,兄承父业,家庭生活靠父兄维持。他幼年在乡塾启蒙,民国3年(1914年)进县城第一高等小学肄业。民国4年袁世凯与日本签订二十一条亡国条约,次年袁氏称帝,全国倒袁反日,民气激昂,峻德当年16岁,参加学生会抵制日货活动。

民国6年小学毕业回乡结婚。此时父亲已亡故,其兄知峻德有志求学,因迁居县城营业,使峻德能就读中学。民国8年1月,巴黎和会把德国在中国山东的特权转让给日本,全国群起反对。5月4日北京学生集会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口号。峻德被推为建瓯学联会主席,响应北京学生号召,率领同学游行示威,组织反日演讲队、日货检查队,并将查出日货当众焚毁。民国10年中学毕业,得亲友资助上北京,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在学中曾为司法机关抄写文件弥补费用。课余更阅读新文化书刊,并与老师李大钊亲近,奠立了信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

民国12年京汉铁路发生“二·七”惨案,他极为义愤,暑假中往返京沪汉间,串连闽北留外学生组织“建属六县国内外留学同志会”,发表宣言,反对军阀擅政,并宣扬新文化、改造社会。以李大钊组织的“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为榜样,开展马克思主义研究。经常将《响导》、《觉悟》等刊物寄给建瓯同学阅读。民国13年5月在北京与葛越溪合办《建声周刊》,传播革命思想,扩大闽北学生在北京学生的影响。

民国14年峻德大学毕业,民国1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旋即受党分派与当时在沪的葛越溪等人返瓯开辟革命工作。7月成立建瓯支部,为闽北第一个中共组织,峻德任宣传委员。12月北伐军二军六师入驻建瓯。中共支部派他到师部代表建瓯人民揭发军阀县长谭国政罪行,并请废除苛捐杂税。肖劲光党代表立予采纳,当即废除军阀苛政,没收外国教会在建瓯财产,逮捕谭国政,改县长制为委员制。

1927年1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通令成立国民党建瓯县委员会,后改为筹备处。葛越溪为筹备处主任,峻德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为委员。5月葛被通缉离去,峻德为筹备处主任。他深入群众组成县总工会和农民协会,全县工会会员达千余人。郊区农民也纷纷成立农协分会,东溪、小桥等乡成立农会,向农村封建势力斗争。此时北伐军离建瓯。4月3日福州国民党右派发动反革命政变,建瓯国民党右派也于4月18日召开“拥蒋护党”大会,驻军何麓昆支持政变,形势险恶。峻德继续领导群众开展革命活动,“五·一”劳动节,以国民党县党部筹备处名义召开群众大会,发表快邮代电声讨福州国民党右派背叛革命、反对南京政府成立。会后游行,斧头镰刀大红旗第一次在建瓯上空招展。6月,国民党福建省党部下令逮捕共产党人。峻德乃于7月赴福州,临行时,写“牺牲奋斗”4字留给同志共勉。并回至吉阳家中与妻告别,此时其妻已怀孕。峻德至福州,与葛越溪一起主持福州党的重建工作。同年8月,中共中央派陈昭礼来瓯,成立闽北临委和建瓯县委,恢复群众运动,组织革命武装,以暴动形式夺取政权。此时峻德至崇安建立农会,策划武装暴动。年底,崇安党员发展到100多人,上梅成立党支部。其时闽北、闽南两委在漳州举行联席会议,产生中共福建临时省委。民国17年初,调峻德任福州市委书记,在福州活动,曾建立南台帮州、仓山、泛船浦等处工人运动据点,办3期干训班,形成福州工人运动有利形势。当时,福建临委决定由武装暴动转为游击战争,然后汇合为总暴动。峻德派黄孝敏、郑乃之到古田、长乐,建立古田、罗源、凤岗、高湖、马鞍等支部,开辟新的革命据点。9月福建省委正式成立,峻德被选为省委候补委员,并以特派员身份赴崇安指导工作。11月,建立脱产的武装民众队,筹设兵工厂制造武器,准备由暴动创造红色区域,并产生以陈耿为书记的崇安县委。

民国18年1月18日,崇安东、西、北部和浦城西部、建阳北部与铅山南部,纵横百余里,农民和纸槽工人万余人,由崇安县委领导建立以民众队为代表的各级政权机构,发布训令号召农民群众开展平田和废债运动。2月23日峻德和陈耿发动了上梅暴动,集中了土炮土枪分二路围攻五夫,曾一度占领五夫,后受招安民军卢兴邦部队反攻,撤出五夫转入游击战。一个月后,又逐渐形成以上梅和浦城边境为中心的游击区及铅山游击队,奠定闽北红色根据地和闽北工农红军的基础。

民国18年9月,峻德由中共福建省委候补委员转为正式委员兼省委秘书长。民国19年2月省委党代会确定建立闽北特委,调峻德为特委书记再回闽北。此时由崇安各军及工农红军整编的闽北红军独立团已经成立,不少农村已建立苏维埃政权。峻德领导特委,乘刘卢战争时机扩大红军和建立崇安苏维埃政权。他亲到上梅搞建立苏维埃政权试点,开展土地革命。闽北农民第一次获得土地,红军也从九个连扩充到12个连。5月1日,峻德领导闽北特委在上梅召开崇安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崇安县苏维埃政府,产生闽北第一个县级人民政府。同年7月福建省委传达中央决定,将闽北根据地划归赣东北合编的红十军,峻德服从中央命令并带动党员做好交接工作。在这时,他曾于8月1日,发动四、五万群众举行大规模示威,镇压有血债的土豪恶霸,继又指令独立团出击兴田,歼灭企图袭击根据地后方的国民党军队。11月峻德回到省委机关,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从此,他经常往返泉、厦之间,领导福建国民党政府辖区的革命工作。

民国20年3月25日,他往厦门郊区出席厦门市委常委会,途中被国民党特务跟踪逮捕,押在漳州海军司令部监狱,身上被搜去小册子一本,初审时当是一般共产党人,峻德供认为失业者。不久,审讯人员查出他秘书长身份,极尽威胁利诱之能事,严厉审讯,企图从他口中破获中共地下组织。但他镇定自若,并说:“共产党组织严密,同是党人,非有必要,无从认识,我既被捕,尽我个人承担”。始终不肯吐露组织关系,即以死刑威逼,仍坚贞不屈。更称“任你们杀也杀不了,继我而起大有人在,对我从快处决就是”。表现出共产党人的气节。但审讯当局仍不死心。把峻德秘密押到南京,再度威胁利诱,而峻德始终不为所动。民国20年5月23日,被杀害在南京雨花台,年31岁。

牺牲经过

1930年7月,党中央决定闽北和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合并。杨峻德被调回福建省委机关,任省委常委、秘书长兼组织部长,和海萍等共同主持省委工作。可是,正当这位新任领导决心“领导贫民作共产奋斗”的时候,却被国民党特务逮捕了。

杨峻德被捕后,被关进敌漳厦海军司令部监狱。最初,敌人对杨峻德并不摸底,只是把他当做有“共党活动”的嫌疑分子收押,杨亦以此为掩护,把自己说成是失业工人,到厦门来找工作的。但不久,敌人查悉了他的身份,国民党福建省政府乃至南京当局,都对此欢欣若狂,他们认为只要设法撬开这位共党重要人物的嘴巴,便能轻而易举地破获福建省委,甚至破坏全省党的地下组织。于是敌人对杨峻德进行轮番审讯。面对凶残的敌人,杨峻德从容镇定,丝毫不掩饰自己的政治观点和目的,他说:“近鉴我国政治不良,失业人多,故决加入共产党,领导贫民作共产奋斗。”敌人要他供出福建省委组织与地下党员名单,他报以鄙视的目光,说:“机关组织秘密,同是党员,非有秘密关系,均不能认识。我既被捕,有(罪)尽我一人承担!”敌人暴跳如雷,对他施以酷刑。杨峻德咬牙忍受,坚不吐实。敌人又以死刑来威胁他,他严厉警告反动派:“你们任意屠杀也杀不了!继我而起者尚复大有其人!现我应如何处决,请从速就是。”然而,国民党最高当局并不死心,他们秘密把杨峻德押到南京,继续对杨峻德施展种种威逼利诱的手段,但是,他们失败了!1931年5月23日,恼羞成怒的刽子手们将杨峻德押到雨花台刑场杀害。这位一生为着共产主义而奋斗的战士,终于以自己宝贵的生命,保护了同志保护了党,实现了他“牺牲奋斗”的崇高诺言。

标签: 杨峻德

更多文章

  • 梁淑芬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梁淑芬

    梁淑芬(1929——2010),女,汉族,河南信阳人。解放初期毕业于河南信阳行政干部学校。谦虚和蔼可亲,神圣端庄严谨,聪颖贤惠坚韧,秉性善良至诚,与人为善睦邻,世界最伟大而又最平凡的杰出母亲之一。毕业于辽宁沈阳工程学院造船系。旅欧回国后,历任华中工学院讲师、副教授,华中工学院船舶海洋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 李味青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李味青

    李味青(1909.12.23—1997.9.20),原名李树滋,字味青;曾署竹竿里人,晚号葆真老人;江苏南京人;1927年毕业于江苏省第四师范,师从谢公展、马万里、梁公约、萧俊贤学画;1944年与黄君壁于重庆举办画展,郭沫若、于右任等社会名流前往观展,轰动画坛;1958年,《李味青花卉册页》由人民美

  • 袁克服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袁克服

    原名袁克福,1907年出生于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紫云区袁家洼一个雇农家庭,家里上无片瓦、下无寸土,一贫如洗。几岁时,父母双亡,只得跟姐姐到她婆家去生活,姐夫家也穷,让他给本村富户放牛、帮长工,从小在苦水中泡大。中文名:袁克服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北省黄安(今红安)县出生日期:1907年逝世

  • 牧兰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牧兰

    牧兰(1943年3月-2009年4月26日),曾用名牡兰。蒙古族。籍贯内蒙古哲里木盟库伦旗,中共党员,中国民族歌唱家。她是草原上的一只百灵鸟,她曾带领草原上的一支文艺轻骑兵——内蒙古直属乌兰牧骑。在43年的艺术生涯中,她和她的团员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生的惊叹,演绎了一出又一出人生的精彩。她是内蒙古自治

  • 孙世祥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孙世祥

    孙世祥云南省昭通地区巧家县人,1969年11月出生,2001年10月6号因肝硬化在昆明逝世。主要作品有:已出版的长篇小说《神史》、诗词集《孙世祥诗集》和未出版的《夜读》、《父亲》、《横跨世界屋脊》、《中国的世界战略》、《新孙子兵法》、《百年马楠》、《故乡》等。中文名:孙世祥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

  • 谢荣策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谢荣策

    谢荣策,1931年11月13日,诞生在辽中县茨榆坨镇茨榆坨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小时候因生活所迫,9岁就给地主放猪、放牛,受尽了地主老财的百般虐待。在他幼年的心灵里,就埋下了对地主老财仇恨的种子。因此,谢荣策少年时期就参加革命活动,1948年辽中县解放后,担任茨榆坨村的儿童团长,参加了土地改革斗争。

  • 司徒越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司徒越

    司徒越(1914—1990),字剑鸣,生于安徽寿县,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安徽分会名誉主席,安徽省考古学会、博物馆学会理事,省第六、七届人大代表;先生的书法艺术独树一帜,饮誉中国书坛。他的书法正、草、隶、篆、甲骨、金文兼优,尤以狂草见长。在草书方面,他极重视继承传统,但又不墨守成规

  • 朱启平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朱启平

    朱启平(1915年11~1993年),原名朱祥麟,祖籍浙江海盐,1915年11月生于上海,1933年南京金陵中学毕业,考入北平燕京大学医学预科。一二九运动爆发,为参加学生运动,他弃医改读新闻,七七事变后,他辍学南下,辗转到重庆,先后在《新蜀报》和《国民公报》工作,1940年秋加入重庆《大公报》。19

  • 贵福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贵福

    贵福(1869—1937),字寿鋆,辛亥革命后改名赵景祺,号时敏,蒙古喀喇沁诺昆岱氏,北京香山健锐营镶黄旗人。曾祖讳任什三,妣那拉氏;祖讳和色布,妣马佳氏;父德喜,母佟佳氏。他生于同治八年,卒于1937年,在他68载人生道路上充满荣辱与兴衰。后来改名去了伪“满洲国”,负责管理陵庙事务。中文名:贵福别

  • 张德华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张德华

    张德华,女,(1931-2005)生於青岛。195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毕业,1963年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研究班毕业。1990年被收入英国剑桥国际名人录。是中国当代知名女雕塑家,中央美术学院教授。雕塑功底扎实,大器洒脱,有着强烈的抒情性。《壮族姑娘》是张德华1980年去广西深入生活时,发现一位壮族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