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周建屏

周建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莫笑少年梦 访问量:4660 更新时间:2023/12/29 9:49:59

周建屏(1892年—1938年),原名宗,字兴唐、兴堂,曾用名子炎,抚州金溪人,生于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中国工农红军和八路军高级指挥员,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赣东北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始人之一。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在河北省平山县小觉镇旧伤复发不治去世。遗体安葬在他战斗过的平山小觉镇。1939年,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把平山县小觉镇改名为建屏镇,1945年10月,又以小觉镇为中心建立建屏县(建屏县于1958年与平山县合并),建屏县成为当时石家庄市第一个用烈士姓名命名的县。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

基本资料

中文名:周建屏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云南省宣威市倘塘镇

出生日期:1892年

逝世日期:1938年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云南讲武堂

信仰:马克思主义

主要成就: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

人物生平

原籍江西金溪,生于云南宣威。其父周义忠清末时在云南省宣威县做一小官,周建屏就出生在宣威县倘塘村,少年时期的周宗尧,攻读《四书》、《五经》。

1908年投入云南军队当兵,1909年,更名周建屏考入云南讲武堂,毕业于云南讲武堂第八期,1911年参加辛亥革命。后入黄埔军校学习。

1915年护国战争时在朱德部下任连长,后在云南军中逐渐升任至旅参谋长。

1924年弃职返江西祖籍务农,后又复出,先在黄埔军校学习,于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期间,周建屏在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任营长。

1927年8月1日,率部参加南昌起义,后在三河负伤,与部队失散。其后,前往上海,与中共中央恢复联系。

1929年,被派往闽浙赣苏区担任军事指挥,与方志敏、邵式平等人合作,打下景德镇等多处要地,屡次击败国民革命军。

1930年9月,周建屏所部被扩编为红十军,担任军长。

1933年初红十军被调往中央苏区,整编成为红十一军,周建屏继续担任军长。

1933年10月,红军整编后,担任红十九师师长,后又调任独立红24师师长,长征开始后率部留在南方进行游击战。

1935年,周建屏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被送往上海抢救,次年伤愈后赴延安,任抗大第二科科长。抗日战争爆发后,被任命为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战役。

1937年年底,周建屏率部开创了晋察冀边区四分区,1938年因旧伤复发,在河北平山病逝。

人物事迹

少年时期的周建屏,攻读《四书》、《五经》。

1908年,云贵总督锡良在云南成立陆军第19军。翌年,刚满19岁的周建屏,怀着报国为民的心情,更名周建屏,参加了新军。

1911年至1923年,周建屏随军转战滇、川、粤,参加过著名的云南辛亥起义、护国倒袁起义、反对张勋复辟等重大军事活动,先后任过连长、营长、上尉参谋等职。

1923年9月他离开了滇军,解甲归田,回祖籍江西省金溪县双塘左源村。共产党领导下的工农运动风起云涌,使周建屏受到深刻的教育和发,唤起了这位写实的青年军官的报国之心。

1925年,周建屏离开金溪老家到了赣州,在驻守江西赣州的杨如轩师任辎重营营长。

1926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到南昌工作,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和第三军军官教育团团长。周建屏在南昌会见了阔别多年的老上级——朱德。

1927年春,经朱德介绍,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进入军官教育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1927年8月1日,南昌武装起义,周建屏随教育团奉命作为预备队,负责监视和歼灭驻地附近的敌人,参加了这次具有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同年10月,起义部队在源汕地区遭到优势敌人的围攻而失败。为了摆脱国民党反动派的搜捕,周建屏躲避在汕头一座庙中作“和尚”。

1927年冬,周建屏从汕头潜回南昌,辗转到达上海找到党中央。之后,在上海、青岛等地工作。

在云南他参加了辛亥革命和护国倒袁起义,历任滇军班、排、连、营长和上尉参谋等职。看到滇军腐败堕落,1923年9月返原籍金溪县左源村闲居。

1925年,到赣州杨如轩师任营长、少校参谋。

1926年经周恩来推荐进入黄埔军校学习,参加北伐战争。

1926年底,朱德受党的委派来到南昌,任南昌市公安局长和第三军军官教导团团长。周建屏早年在滇军时,曾在朱德部下任过职,思想上受到朱德的影响。朱德一到南昌,周建屏立即拜见阔别多年的老上级。在朱德的培养教导下,1926年秘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从第3军第9师27团2营(任营长)调入军官教导团,协助开展党的工作。

1927年8月1日,周建屏随军官教导团参加南昌起义。起义后,他告别妻子龚文卿,随起义部队南下广东。在潮汕地区遭强敌围攻,部队被打散,他躲避在汕头一寺庙中,伺机寻找部队和党组织。

1927年冬天,潜回南昌,辗转到上海找到了党中央,分配到上海、青岛等地工作。

大革命失败后,周建屏参加南昌起义。

1929年下半年,周建屏受党的委派改名为周子炎到赣东北弋(阳)横(峰)苏区工作,先后被任命为红军团长、师长。途经都昌时,与中共都昌县委一起领导了汪家墩武装起义,创建了赣东北红军游击第一大队。9月进入信江红区,10月当选信江苏维埃政府执委、兼任江西红军独立第一团团长。以后该团扩编为独立师、红10军,他任师长、军长,与方志敏等指挥部队转战于闽、浙、皖、赣边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多次“围剿”,扩大了红色革命根据地,壮大了红军队伍。后红10军改编为红11军,他仍任军长。

1933年1月,率部与中央红军1方面军3军团在贵溪上清宫会师,红军总司令朱德、政治部主任王稼祥、3军团军团长彭德怀与其相见。后又在资溪石峡见到红军总政委周恩来,并接受指示,率部迷惑调动敌人,掩护中央红军主力转移,为第四次反“围剿”的胜利创造有利战机。

3月,当选闽浙赣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

5月,闽赣省革命委员会在黎川湖坊成立,他当选为执行委员。

6月,调红军大学高级班学习。

10月,任红军第19师师长。后任独立第24师师长,率部参加了第五次反“围剿”战斗。

1934年2月,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执行委员。

红军主力长征后,他率独立24师在粤赣边境开展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

1935年1月,在一次战斗中负重伤,3月任粤赣边区军政委员会副主席,6月因伤病加重被护送到上海治疗。1936年底伤愈后到达延安,先后担任抗日军政大学第二科科长,陕北武装部长。

1937年8月,抗日战争爆发后,出席中共中央在陕北洛川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会后任八路军115师343旅副旅长,率部在平型关右侧担任主攻任务,重创日军板垣师团。

1937年司令员。他们发动群众,建立抗日武装,改造乡村政权,收编地方武装“联庄会”,几个月的时间,发展了相当于3个团的区队,粉碎了敌人数次“扫荡”和“蚕食”,在温塘战斗中,经过一天一夜的激战,歼灭日、伪军1000多人,使四分区后来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7年11月,以聂荣臻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的晋察冀军区成立,周建屏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并奉聂荣臻司令员的命令,扩大整编部队。不久,他率部参加晋察冀根据地粉碎日军“八路围攻”的战斗。

1938年四分区司令部迁至太行山东麓的河北平山县小觉镇。周建屏率领分区机关和部队,在日伪军残酷的“封锁”、“分割”、“扫荡”和“蚕食”的极端困难条件下,宣传群众,支持群众开展减租减息,帮助地方发展生产,建立抗日民主政权,动员群众踊跃参军,建立地方抗日武装,壮大主力部队,开创和巩固了模范抗日根据地。周建屏戎马倥偬30年,先后七次负伤。由于艰苦的战争环境和频繁的转战、作战,1938年6月13日,周建屏旧伤复发不治去世。

人物纪念

1940年八月,以平山、井陉、获鹿各一部分区域置建屏县(俗称"东建屏"),1945年10月撤销建屏县,把平山县西部区域析出置建屏县(俗称"西建屏"),东部区域仍为平山县。

1958年9月,将建屏、平山合并,称平山县至今。

周建屏,原籍江西金溪县左原村,出生在云南宣威县倘塘村。云南讲武堂毕生,曾在滇军任旅参谋长。因感滇军腐败,1924年毅然辞职。后考入黄埔军校。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后到赣东北与方志敏共同组建农民起义团(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先后任团、师、军长。长征后任陕甘宁边区武装部长、115师343旅副旅长。参加了平型关大战。

1937年任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与政委刘道生带一教导营,在滹沱河上游开辟抗日根据地,并成为晋察冀边区模范抗日根据地。

1938年6月13日,晋察冀军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周建屏,因病去世,终年47岁。

为纪念这位南征北战、屡建奇功的八路军优秀将领,1939年,在平山县小觉镇东山坡上修建了周建屏烈士陵园,并先从平山、井陉、获鹿三县分别划出部分地区,成立建屏县。后改在平山县西部划出部分地区,组成建屏县。

荣誉影响

192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

1937年9月国民革命军第十八路集团军115师343旅副旅长,被国民政府授予少将将军军衔。

1937年11月奉命和刘道生率部开辟晋察冀军区4分区,任晋察冀军区四分区司令员。

周建屏留下了最后的遗言:“你们替我转告官兵和民众,要抗日到底……”后人评价,铁骨铮铮,抗日到底。他去世后,当地群众在太行山山腰里,为周建屏建起一座烈士墓。日军先后三次“扫荡”小觉镇,三次炸毁周建屏烈士墓,可是群众又三次修复起烈士墓。新中国建立后,周建屏的遗骨移葬于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小觉镇上的烈士墓至今仍完好无损地屹立在太行山上。广大网名朋友们纷纷在网站建立周建屏纪念馆,以另一种方式纪念这位伟大的民族英雄。

标签: 周建屏

更多文章

  • 周衣冰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周衣冰

    周衣冰(1922年-2017年8月9日),原名周余彬,安徽巢县柘皋镇(今巢湖市柘皋镇)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参加新四军,参加了济南战役、淮海战役等。曾任北京军区司令员,中将军衔。2017年8月9日,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中文名:周衣冰别名:周余彬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巢湖出生日期

  • 宫白羽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宫白羽

    宫白羽(1899—1966),著名武侠小说作家,原名万选,改名竹心,原籍山东东阿,是活跃在三四十年代的中国武侠小说作家,1928年来到天津,长期在报社、电讯社任职。1938年,宫白羽因在《庸报》连载《十二金钱镖》一举成名。同年他创办正华学校,次年创办正华学校出版部。晚年致力于甲骨文和金文的研究。宫白

  • 郑民生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郑民生

    郑民生(1968年4月30日—2010年4月28日),男,福建省南平市人,中专毕业,福建省南平市“3.23”恶性杀人案凶犯。2010年3月23日,郑民生在福建南平实验小学杀死8名小学生。2010年4月8日一审被判死刑。2010年4月20日,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驳回郑民生上诉,维持原判。2010年4月2

  • 程小青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程小青

    程小青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第一人”,是“东方的柯南道尔”,他笔下的霍桑,是中国版的福尔摩斯。本书收入其作品有《险婚姻》、《血手印》、《断指团》等中短篇小说10部。这10部小说均以侦探故事为题材,内容丰富,故事情节曲折,人物刻画生动,是中国现代侦探小说中的杰出作品。中文名:程小青别名:原名程青心,又名

  • 沈荩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沈荩

    沈荩(1872—1903),男,汉族,湖南长沙人。为人“性情耿直,雄于胆略”,拥护变法,是非常坚定的革命主义者。1903年,沈荩得知中俄两国要签订卖国密约的消息。他秘密查找到了《中俄密约》草稿,将《中俄密约》的草稿寄给天津英文版的《新闻西报》。《新闻西报》刊登此文后,国内外各大报纸纷纷转载,有识之士

  • 金智厚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金智厚

    金智厚(1985年-2008年10月7日),韩国艺人,曾担任韩国多位著名服装设计师服装秀的首席模特,而后进军电视界,出演了SBS《土地》、MBC《整形外科》,《不可阻挡地HighKick》、TVN《comingout》等电视剧,曾经因为公开承认自己是同性恋者引发广泛的争议。2008年10月7日上午,

  • 魏云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魏云

    魏云主演了很多脍炙人口的艺术作品如《小二黑结婚》,《朝阳沟》等并灌制了大量唱片和磁带,在全国广为发行并多次再版。其中《朝阳沟》经典唱段和为毛泽东诗词谱曲的《沁园春·雪》还被许多艺术类大、中专院校列为教材使用。2007年12月5日因患直肠癌医治无效去世,享年71岁。中文名:魏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

  • 释圆瑛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释圆瑛

    圆瑛法师(1878-1953):中国近代佛教领袖,1929年与太虚共同发起成立中国佛教会,并连续数届当选主席,法师一生为团结全国佛教徒、促进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1953年中国佛教协会成立,被推选为第一任会长。中文名:圆瑛别名:法号宏悟,别号韬光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福建古田县出生日期:1878

  • 刘玉璞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玉璞

    香港邵氏电影公司基本演员、台湾电视公司基本演员、电视及平面广告演员。影像作品有:三闯少林寺、屠夫、倚天屠龙记、金粉世家、情深无怨尤、新啼笑姻缘。中文名:刘玉璞出生日期:1963逝世日期:2009职业:演员毕业院校:世新大学广电科毕代表作品:《三闯少林》《水晶人》《倚天屠龙记》刘玉璞,女,1963年5

  • 小林昭二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小林昭二

    小林昭二(こばやしあきじ/KobayashiAkiji,1930年9月26日-1996年8月27日),1930年9月26日出生于东京都淀桥区(现为新宿区淀桥町、大久保町、户冢町、落合町一带),日本已故演员、配音演员(声优)。他曾在《奥特曼》系列及《假面骑士》系列等众多知名特摄作品中有过精彩演出,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