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谢衍

谢衍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1943 更新时间:2023/12/5 5:22:29

谢衍(1949年-2008年8月23日),浙江上人,中国电影大导演谢晋之子。谢衍年轻时曾在安徽农村插队落户,因显示出艺天赋被调至县文工团,再后来到杭州市话剧团、浙江电影制片厂。1983年,赴美国学习电影,就读于纽约大学电影系。学成归来后,先后拍摄了根据白先勇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花桥荣记》,周迅初登银幕之作《女儿红》以及励志电影《牵手人生》。谢衍于2008年8月23日下午,因肺癌晚期在上海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衍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上虞

出生日期:1949年

逝世日期:2008年8月23日

职业:导演

毕业院校:纽约大学

经纪公司:浙江电影制片厂

代表作品:《花桥荣记》

人物生平

1983年春,在美籍华裔影星卢燕的帮助下,谢衍赴美学习电影。学成归来后,谢衍拍摄了根据白先勇短篇小说改编的影片《花桥荣记》。该片1998年在台湾获得金马奖最佳改编编剧奖提名。而如今在影坛大放异彩的周迅,其初登银幕之作《女儿红》也是由谢衍执导的。

逝世前几年,谢衍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台湾地区。他拍摄过描述河南人马文仲的感人故事《牵手人生》。据悉,谢衍的好友白先勇、行都是该剧的忠实观众。由谢晋执导、刘晓庆主演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谢衍也从旁协助。而几年前谢衍买下同志题材小说《荒人手记》的电影版权,开拍未果,如今已成憾事。

谢衍毕业于纽约大学电影系,与李安、奥利弗·斯通等国际著名导演是校友。他为人一低调沉稳,从不对外炫耀父亲的名导头衔。他在《女儿红》和《花桥荣记》两部影片中充分显现了自己的导演才华。拍摄于1994年的《女儿红》由周迅和归亚蕾分饰女主角“花雕”的青年和中老年时代,结果当时年仅17岁的周迅因在此片中灵光四射的表现而开始蹿红,50岁的归亚蕾同样因此片获得卡罗维发利国际电影节的影后桂冠。而同样由周迅和郑裕玲主演的《花桥荣记》一片则由谢衍本人改编自白先勇的小说《花桥荣记》,他因此片入围第35届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才华备受肯定。

后谢衍因照顾年迈的双亲和患病的弟妹而淡出了自己的创作舞台,但在谢晋导演的一些重要作品中,都有他默默耕耘的身影。谢晋执导、刘晓庆主演的舞台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中国热演,谢衍在该剧创排过程中成了父亲的得力助手。

谢晋育有三子一女,两个小儿子天生智障,长子谢衍年幼时便挑起了家庭重担,在最艰难的日子里,他一边要操心被关在“牛棚”里的父母,一边照顾家里的老人,保护还不懂事的弟妹。走上导演这条路以后,他非但一直不愿借父亲的光,而且始终以父亲的事业为重,将更多的精力用来照顾父母和智障的弟弟。

得病后,谢衍还在排演话剧《金大班的最后一夜》,默默地帮助父亲完成了一个大心愿。在生命最后的日子里,他始终不说自己的病情,在安排好家里的一切后,自己去了医院,这一去,再也没能回家。

名人说谢

2008年8月23日谢衍去世,电影界哀痛不已。著名编导石川教授编导《大师谢晋》,普遍认为是最了解谢衍以及谢衍之父谢晋的人。谢衍去世之后他想外界纰漏了一些细节,让外界了解到一个真性情的谢衍。以下出自石川教授之后,媒体录之,编者收入此处,有删改。文中的“我”等第一人称均指石川教授。

怀揣祖传金表赴美留学

上世纪80年代初,谢衍打算自费到美国留学。在著名影星卢燕的帮助下,谢衍费尽周折总算拿到赴美签证,可是高昂的学费又让每月只有39.5元工资的他感到步履艰难。他不得不向父亲求助。父子俩东拼西凑,好不容易攒足了去美国的路费。临行前,谢晋郑重其事地送给谢衍一份礼物,那是祖父传下来的一块金表。谢晋恋恋不舍地把它交到谢衍手中,叮嘱他钱不够时,可以把它卖掉应急。怀揣着这份厚重的父爱,谢衍踏上了赴美留学的漫长旅途。但不管生活上有多大的困难,谢衍也从未想过卖掉这件无价的传家之宝。初到纽约,谢衍经济状况十分拮据,但他依靠一双勤劳的双手,不仅养活了自己,还奇迹般支付了每年高达四五万美元的学费。

坚强乐观性格战胜困苦

谢衍的坚韧和乐观同样来自父亲。清苦的生活对他来说算不得什么,只要想想一家人在“文革”中的遭遇,纽约的生活也就立刻变成了天堂。当年,父亲住“牛棚”的时候,每月只有五角钱的津贴,根本无力支撑一家三代六七口人的生活支出。为了给身边两个体弱多病的孩子增加营养,母亲徐大雯不得不顶着路人鄙夷的目光到小菜场里去拣菜皮。谢衍清楚地记得,即使到了这个地步,父亲乐观从容的天性也丝毫没有改变。他在被允许回家的时候,往往会像中学生做化学实验那样,把母亲拣来的菜皮与猪血一起熬汤,一旦得到家人的称赞,便会洋洋得意地到处炫耀自己的发明。

花桥荣记获奖两代接力

谢衍是个待人谦逊处事低调的人,平时他决不愿分享父亲的荣誉,也很少与父亲一道出现在公众视线里。但是,父亲依然无处不在,他就像一个巨大的磁场,无时无刻不辐射着谢衍的事业和人生。人们也许都知道,《花桥荣记》是谢衍的代表作,但是,却很少有人了解,这部白先勇的小说,最早是被谢晋看中,打算把它改编成电影的。那还是1987年的时候,白先勇首次来到上海,在兴国宾馆,谢晋见到了这位著名作家,并向他表达了改编《花桥荣记》的愿望。但限于当时的两岸关系,影片无法前往台湾取景拍摄,谢晋只好放弃《花桥荣记》,而选择将白先勇另一篇小说《谪仙记》改编成影片《最后的贵族》。或许当时谁也没有想到,十年之前父亲留下的遗憾,十年之后却在谢衍手中达成了圆满。

可是,《花桥荣记》做后期的时候,亚洲金融风暴不期而至,韩国片商因此中断了对影片的投资,这让身处香港的谢衍陷入绝境。这时,又是父亲向他伸出了有力的援手。在父亲的帮助下,谢衍将全部素材带回上海,在上海电影制片厂重新开始剪辑。为了让儿子能够专心创作,谢晋还将自己多年的合作伙伴派往谢衍身边,担任他的后期制片,帮助他料理日常事务,特别是应付那些上门讨钱的债主。因此,当《花桥荣记》最终在夏威夷电影节获得荣誉的时候,谢衍把第一个发自内心的感谢,献给了自己亲爱的父亲。

最后一次聚餐破例饮酒

2008年8月23日下午5时许,谢晋导演的爱子谢衍因患肝癌不幸去世。噩耗传来,我的心口像是重重挨了一拳,痛得几乎让人无法呼吸。我努力想让自己平静下来,却怎么也挡不住那狂风暴雨一样漫天袭来的纷乱思绪。我抬头想了又想,才记起我和谢衍最后一次见面的情形。那是2008年的6月12日。这天,香港著名电影导演许鞍华来到上海,谢晋和谢衍父子相约与她共进晚餐,我亦有幸忝陪末座。餐桌上,谢衍不仅谈兴甚浓,而且从来滴酒不沾的他,竟然还破例与许导演共饮了一杯绍兴花雕。看着他满面红光的样子,无论如也想不到,这时他已是一个重病缠身的不治之人了。

独自承受病痛隐瞒病情

一年多以前,谢晋公司准备开拍一部描写谢晋电影创作生平的大型电视文献片。原本计划由谢衍亲自担任导演,由我担任撰稿人。可到2007年初,忽然传来消息,说是远在美国的谢衍身体不适,需要一段时间来休养。但电视片开机在即,无法延期,只好让我来接替谢衍负责电视片的编导和外采工作。2007年春末夏初,大病初愈的谢衍回到上海。我见到他时,发觉他显得心事重重的样子,人比以往瘦了一圈,头发也花白了不少。当时我想,是不是他性格《鸦片战争》海报内向,因为生病而背上了不必要的思想包袱?回想起来才恍然大悟,估计那时候谢衍已经知道自己罹患不治之症。只不过,他不想给年迈的父母增添精神负担,也不想麻烦身边的亲朋好友,才始终一声不响,守口如瓶。谢衍就是这么一个人,只有好事才会拿来与人分享,而习惯独自承受所有的病痛和苦难。

爷俩脾性迥异小有分歧

谢衍的面孔像母亲徐大雯,长得慈眉善目,气定神闲。可身板却像父亲谢晋,长得高大健壮,威风凛凛。但除此之外,父子两人在性情上却几乎毫无相同之处。谢晋个性张扬,说话声如洪钟,做事雷厉风行,喜欢抽烟喝酒,穿衣吃饭一向大大咧咧,随意而率性。一生未婚的谢衍恰恰相反,他性格温和内敛,说话轻声细语,做事谨慎细致,且烟酒不沾,从无不良嗜好,善于把自己的生活打理得井井有条。得知自己患不治之症后,他变卖了在美国的所有财产,且不露声色,连父母都不知道。最后自己成为佛教居士。因为性格上的这些差异,爷儿俩难免在一些问题上小有分歧。谢衍《花桥荣记》说话不多,也不和父亲争执,心里却满是“对付”父亲的招数。有一次谢晋到老家上虞过年,回上海时带来很多当地土产。谢衍抱怨说,这么多东西,吃不完也用不完,放在家里还不如分给公司同事。便不声不响把东西统统“偷”了出来,拿到公司分给大家了事。

工作互不干涉各自忙碌

性格差异也让父子俩在事业上各司其职,各行其是,像两条互不相交的平行线。1996年,谢晋正在热热闹闹地筹拍历史巨片《鸦片战争》,谢衍也在一边为自己的第二部影片《花桥荣记》悄悄忙碌。到1997年7月,《鸦片战争》在内地和香港隆重上映,《花桥荣记》也在年底与大陆、台湾的观众见面。随后,父子的辛劳分别有所斩获——《鸦片战争》在大陆夺得“金鸡奖”最佳影片奖,《花桥荣记》则在台湾荣获“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奖提名。

在具体工作方法上,父子俩也处处迥异其趣。谢衍在美国接受电影训练,习惯严格遵守制片进度和预算,绝不像父亲那样为了一个镜头的完美在现场磨个没完。谢晋喜欢“挖戏”,每每让演员到现场排练小品,不到满意绝不开机。谢衍则笃信“灵感”,不太看重事先的安排设计,也从不带演员到现场排戏。谢晋作息日夜颠倒,越是夜深越有精神。谢衍则一向早睡早起,收工时间从不拖延。谢晋是以小事大,擅长见缝插针,一有空闲,倒头便睡;谢衍则是以大事小,凡事亲历亲为,工作时思虑紧张,往往夜不能寐。

艺术改变人生子承父业

不过,即便父子两人处事风格截然不同,但作为两条各行其道的“平行线”亦不乏相交乃至重叠的时候。比如被人们津津乐道的子承父业。谢衍自幼深受父亲熏陶,爱好文艺和体育。凭着这种天赋,他得以改变命运,为自己开拓了一片新的人生天地。“文革”期间,谢衍在安徽濉溪插队落户,因有文艺才干,被抽调到县文工团从事宣传工作。不久以后,又被调到杭州市话剧团、浙江电影制片厂担任助理编导,由此开始追随父辈的艺术道路,成为一名优秀的电影编导。

父子情不言爱浓烈醇厚

谢晋、谢衍两父子都是感情深沉的人,他们很少把对彼此的关爱挂在嘴边,以至于我们平时几乎听不到他们谈论对方的声音。但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岁月的流逝,这份父子之情却变得愈发浓烈,愈发醇厚。近些年谢衍更是把自己的电影创作放到一边,而将工作重心转移到对父亲艺术创作史料的搜集、整理和出版方面。2007年夏,谢衍和我们合作编辑出版了六卷本《谢晋电影剧作文集》,我们合作拍摄的20集电视文献片《大师谢晋》,后期制作也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当中。我们还约定,到秋季的某一天,大家要凑在一起商讨下一步共同组建“谢晋电影博物馆”的方案……我们就像是一群一起埋头攀岩的伙伴,就在巅峰在望的那一刻,环视左右,却猛然发现少了向导的身影。

1994年《女儿红》导演

1998年《花桥荣记/桂林荣记》导演

1995年《花桥荣记》导演

主要作品

《女儿红》(1995年)

《花桥荣记》(2005年)

《牵手人生》制片人(2006年)

电视作品

2002年5月受大爱电视台邀请与台湾旅美编导杨心瑜,共同制作《大爱剧场:髓缘》。

2006年《牵手人生》

相关内容

据台湾媒体报道,著名导演谢晋之子、曾执导《女儿红》等片的导演谢衍,在2008年8月23日下午因肺癌病逝,享年59岁。谢衍导演的遗体告别仪式在上海市龙华殡仪馆举行。

近年来,谢衍的工作重心都放在台湾地区。他拍摄过描述湖南人马文仲的感人故事《牵手人生》。

作为谢晋的长子,谢衍从年轻时就一直追随父亲的脚步。上世纪80年代,他赴美国攻读纽约大学电影系,归国后独立做导演,曾执导过《女儿红》、《花桥荣记》、《牵手人生》等片。周迅当年便是因谢衍慧眼识才,17岁便主演了《女儿红》而走上影坛的。谢衍并曾以《花桥荣记》入围金马奖最佳改编剧本,才华备受肯定。

噩耗传开,电影界的朋友们都震惊不已。姜文连连惊呼:“不可能!谢衍那么乐呵坚强的一个好人,怎么会?”刘晓庆难过得哽咽,回想起《金大班的最后一夜》,排练场上的谢衍一边照顾父亲一边排戏,当时大家都说“谢衍你怎么这么瘦”,他只是笑笑说刚病了一场。回头想想,这么几十年,大家都习惯了谢衍作为谢晋的儿子照顾父亲,却忘了他也是位优秀的导演,其实他也有他自己的事业。潘虹说起谢衍也是万分不忍:“谢衍的一生,真的就是无私付出的一生,他是个伟大的儿子,伟大的哥哥。”伤心之,大家也特别关心谢晋导演的身体,愿意帮助谢晋导演分担痛苦。

痛失爱子,85岁的谢晋伤心得难以言表。这几天,他闭门不出,吃不下睡不着,也不说话。儿子从入院到病逝、火化,坚强的他和老伴一直独力支撑,没有麻烦组织,也没有告诉朋友。他说,他一定会努力,一定会扛住。

标签: 谢衍

更多文章

  • 潘德明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潘德明

    潘德明(1908—1976)浙江湖州人。英雄旅行家。人类历史上徒步环游地球第一人。潘德明持“雪东亚病夫耻”“以谋世界上之容光”的信念,于1930年夏出国境,于1937年7月返回上海。或骑自行车,或徒步,历尽艰辛,耗时8年。先后到达40多个国家,积累了大量珍贵纪念资料,会见20多个国家的元首、名人。潘

  • 艾薇微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艾薇微

    艾薇微(1989年3月20日-2011年5月14日),聚龙影视传媒副总经理,中国第一美女俱乐部美女主播兼创始人,世界杯足球宝贝,知名美女模特。艾薇微因工作劳累,积劳成疾,突发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于2011年5月14日凌晨在福建省某军区医院与世长辞,时年22岁。中文名:艾薇微外文名:hanna国籍:中国

  • 黎铿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黎铿

    黎铿(1928年-1965年),中国第一代电影人黎民伟之子。4岁时在影片《人道》中扮演了一个惹人爱怜的男孩。之后,又在阮玲玉主演的《城市之夜》、《人生》、《归来》和《香雪海》等影片里扮演女主角的儿子。他那可爱的模样和自然贴切的表演为那个阴暗混乱的年代涂添了一抹亮色,也打动了每一个观众的心,可以称得上

  • 姚敏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姚敏

    姚敏,1917年出生上海,1950年移居香港,中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著名作曲家,是当时上海滩红透半边天的歌星-姚莉的孪生哥哥。17年来,他更加强创作无数流行曲,除了为唱片工作外,兼为电影作曲和音乐,曾三次获得亚洲最佳电影音乐奖,他还继续研究,先后游历亚洲及欧美各地,足迹遍天下,对各地风土人情知之甚多

  • 施鸿鄂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施鸿鄂

    施鸿鄂(1934—2008)我国著名的抒情戏剧性男高音歌唱家,他生于1934年,十六岁考入上海音乐学院声乐系,毕业后于1956年赴保加利亚深造,就读于索非亚国立音乐学院,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该校声乐系歌剧专业。1962年他在芬兰赫尔辛基举行的第八届世界青年联欢节古典声乐比赛中以最高分获得金奖,为祖国

  • 斯特恩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斯特恩

    艾萨克·斯特恩(IsaacStern,1920年-2001年),俄籍美国小提琴大师。1944年在卡内基音乐厅举办个音乐会,获辉煌成功,成为美国代表性的小提琴家,活跃于世界各地另有建筑师罗伯特·斯特恩。中文名:艾萨克·斯特恩外文名:IsaacStern出生地:俄罗斯的克雷米尼茨出生日期:1920年逝世

  • 王夫棠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王夫棠

    王夫棠(1932年1月-2005年12月1日),曾用名:王福堂,出生于河南南阳西枣园村贫困的农民家庭。从小经受了放羊、务工等苦难生活的磨砺。1949年5月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成为第四野战军211师侦察员,从此踏上了革命道路。在战争的烽火中经受了锤炼,奠定了他的人生追求,1953年8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 王克楠

    名人大全编辑:君莫笑标签:王克楠

    王克楠(1980年8月3日~2013年10月5日),男,河北保定人,中国男子跳水队原运动员,2001年世界游泳锦标赛男子3米跳板双人冠军,2005年退役。2013年参与东亚运动会跳水比赛执法期间,于2013年10月5日凌晨2时许在天津遭遇车祸去世,年仅33岁。中文名:王克楠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

  • 钱澄海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钱澄海

    钱澄海,1934年出生于中国浙江鄞县,运动员,高级教练员。曾为国家男子篮球队队长、核心后卫。其所在的国家队,1961年获社会主义国家友军篮球赛冠军,本人获“个人优秀”奖。1963年获新兴力量运动会男子篮球比赛冠军。任教练后,指导中国男子篮球队获1974年、1977年、1979年、1981年、1983

  • 邹竞蒙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邹竞蒙

    邹竞蒙(1929年2月17日-1999年2月22日),男,原名家骝,汉族,上海人。邹竞蒙是第一个在联合国组成机构中担任主席的中国人。是中国新闻记者、政论家、出版家邹韬奋之子。曾任空军司令部气象研究所副所长,中央气象局副局长,国家气象局局长,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第二副主席、主席,全国政协常委、国家气象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