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高维廉

高维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3346 更新时间:2024/1/17 16:01:44

高维廉,京剧小生。原系梅兰芳、余叔岩等创办的“国剧学会”传习所培育出的维字辈人才,后来成为金仲仁大弟子,得其真传,颇有金的儒雅风范,先后曾佐李少春、程砚秋、言慧珠、张君秋等演出,与荀慧生演《红娘》时首创小生矮子步,之后演张生都是按他的路子走。解放时曾任中南联谊京剧团长,成员有马连良、张君秋等。剧团北上后,与张君秋分手,即参加武汉京剧团并与高盛麟、高百岁在武汉有“三名三高”之称。为武汉京剧团当年之唯一文武全能当家小生。

基本资料

中文名:高维廉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北京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76年

职业:京剧小生

代表作品:《战太平》,《三娘教子》,《苏武牧羊》

人物简介

高维廉,男,京剧小生,为名小生陆华云之孙女婿,笛师陆宝林之门婿。

因病逝于1976年,享年62岁。

出生:1914年,农历甲寅年

逝世:1976年,农历丙辰年

人生经历

周信芳要提携总挂“特别牌”的高盛麟,决定接下来由当年32岁的高来挑班头牌唱大轴。当时上海由于有麒老牌、李玉茹挂头、二牌,每每演出,高只能“名列前茅”。当时高在京剧界也有一定影响,但不是太大。再者当时北京正红的两大名角正在上海演出,一台是谭富英、王玉蓉在皇后大戏院,一台是李少春、袁世海在天蟾舞台。高对此信心不足,而周信芳则慧眼独居,为高拍胸:一切有我!这样,高在芙蓉草、苗盛春二位先生鼓励才下顶下这个“雷”。

经过他们一番策划,以武生闻名的高盛麟出其不意,以文武老生戏打炮:头天《战太平》,二天《打棍出箱》,三天《定军山》,头天打炮,高盛麟饰花云,芙蓉草的二夫人,苗盛春的花安,姜妙香的王子,李克昌的北汉王。当天倾盆大雨而剧场观众爆满,台前台后水泄不通,剧场气氛热烈,效果极好。当天李少春也唱《战太平》,侯玉兰的二夫人,孙盛武的花安,高维廉的王子,袁世海的北汉王,阵容颇佳,一时观众真有顾此失彼之感。

高头天满堂,下两场《打棍出箱》、《定军山》又座无虚席,三天过后,高换戏归行,大演杨派武生戏和盖派武生戏,戏码不断翻新,观众处之若骛。又演过了半个多月,高又出新裁:每天一文一武双出,前演《战长沙》、《定军山》、《捉放曹》、《武家坡》、《逍遥津》等,后就演《一箭仇》、《四杰村》、《洗浮山》、《铁笼山》、《挑华车》、《四平山》、《长坂坡》等。就这样,高盛麟和谭富英、李少春三人,足足唱了近两月的对台戏,上座始终不衰,天天爆满,皆大欢喜。奠定了高的大武生地位。

1949年1月,农历戊子年:秋声社重组

北平和平解放。程砚秋的秋声社成员除原有的老伙伴张春彦、高维廉、卢邦彦、孙甫亭、慈少泉、李四广、林秋雯、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杜颖陶、李丹林、贾松龄、李盛芳,司鼓白登云,琴师钟世章,二胡由夏奎连代任志林,三弦高文诚,月琴吴玉文,大小锣刘奎海、陈文荣,大部为秋声社老班底。

1949年7月28日,农历己丑年七月初三日,9时: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举行

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大会在北京饭店举行。

中国戏曲改进会发起人名单(以姓氏笔划为序):丁聪、丁国岑、丁涛、于山、于伶、于宗昆、方华、王一达、王聪文、王学民、王颉竹、王瑶卿、王亚平、王谕、王铁夫、王元和、王若愚、王金璐、王少芳、王瑞林、王敏、六岁红、尤金圭、石小英、尹月樵、仇戴天、田汉、白云峰、白家麟、巴南冈、史曼尼、史若虚、江新熔、伍月华、沙可夫、沙梅、任桂林、任均、任开民、阿英、阿甲、何海生、何迟、李伯钊、李一氓、李和曾、李桂云、李金鸿、李紫贵、李云、李纶、李长山、李瑞来、李少春、李碧岩、李仲英、李永华、李桐森、李铁英、李实、宋之的、邱玉成、吕君樵、杜云振、沈金波、沈云陔、沈知白、沈傅斤、吴天宝、吴宝华、吴幻荪、郭沫若、郭兰英、郭砚芳、柯仲平、茅盾、林岩、林秋雯、林鹏程、金素雯、金素琴、孟丽君、武帼英、周扬、周巍峙、周亚川、周玑璋、周正、周奇之、周信芳、周达仁、周天栋、周啸天、洪深、哈鸿滨、南铁生、侯相林、荒煤、梁一鸣、栗金池、梁小鸾、唐远之、孙盛武、翁偶虹、范季高、范瑞娟、徐平羽、徐继声、徐特、徐玉兰、徐菊华、徐一鸣、袁世海、袁雪芬、袁灵云、袁广和、秦友梅、夏衍、夏青、马义兰、马少波、马龄童、马茂岭、马健翎、马彦祥、张致祥、许万恒、张凌霄、张国础、张春山、张青、张一然、张文俊、张梦庚、张庚、张和元、张东川、张僖、张革非、张忠民、张鲁、高玉倩、高连荣、高维廉、高步云、陶钝、陆定一、崔嵬、崔炳玉、崔东升、崔克、陈伯达、陈山、陈绮霞、陈其通、陈梅森、陈德明、曹禺、曹克英、曹慕髡、阳翰笙、云燕铭、汤增桐、康生、康农、程砚秋、梅兰芳、焦菊隐、杨绍萱、杨韵甫、杨菊萍、姜椿芳、景孤血、喜彩莲、董大民、郭玉昆、黄松龄、黄韦、冯玉昆、叶盛兰、叶盛章、虞棘、赵树理、赵子岳、赵毅敏、赵更生、赵光、赵奎英、筱文艳、熊佛西、管韵华、管韵声、鲁诰、刘芝明、刘沛、刘子西、刘小云、刘乃崇、刘念渠、齐燕铭、齐济民、盖玉亭、苏恩厚、潘之汀、潘喜云、郑振铎、裴东篱、魏静生、魏晨旭、关凤奎、邓泽、欧阳予倩、应云卫、韩世昌、罗合如、苏堃、苏世明、萧长华、萧盛萱、萧慎、严朴、萧三、栾少山、顾仲彝

1951年11月,农历辛卯年:高维廉任中南实验京剧团团长

中南实验京剧团改由高维廉任团长,赴北京、天津演出。由于北京市文化部门的挽留,马连良、张君秋和实验剧团多数人员留在北京,另组剧团,几年后成为北京京剧团的一部分。

1952年,农历壬辰年:武汉市京剧团成立

中南军政委员会撤销,中南京剧工作团归属武汉市文化局领导,改名武汉市京剧团。中南京剧院同时改名武汉京剧院,从民众乐园划出来,专供武汉市京剧团演出和排练。

武汉市京剧团首任团长高百岁,副团长为陈鹤峰、高盛麟、郭玉昆、于宗昆、李福德(专职干部)。当时名家云集:老生有:高百岁、陈鹤峰、董少英、关正明;武生有:高盛麟、郭玉昆、贺玉钦、倪海天;小生有:高维廉、杨玉华;旦角有:杨菊萍、李蔷华、陈瑶华、王婉华;净角有:叶盛茂、张宏奎、董俊峰;丑角有:高世泰、李正福、张啸庄.此外还有不少二路硬里子演员,完全可用“行当齐全、文武兼备、名家云集、流派纷呈”来形容,堪称国内的一流剧团。梅兰芳曾不无赞叹的说:武汉和北京上海是京剧的三大码头。

1955年7月,农历乙未年:武汉市京剧团1955年赴华北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高百岁、郭玉昆、杨菊萍、陈瑶华、高维廉一行对北方10个市作了7个多月的旅途公演。

1962年3月,农历壬寅年:张君秋、高盛麟“走马换将”

由中央文化部主持,以武汉高盛麟和北京张君秋两人为主,各带一个演出小组进行了一次难得的交流演出,当时《人民日报》在报道中将这种演出形式称之为“走马换将”。张君秋为北京京剧团头牌旦角演员,高盛麟则为武汉京剧团武生台柱,论名气,二人在全国京剧舞台皆享有盛誉,可相伯仲和媲美。

其时,张君秋正值盛年,些番南下交流,仅有陈少霖、刘雪涛、李四广、钮荣亮等几人随同,演出班底则为武汉京剧团。他来汉为武汉京剧团作助演,武汉文艺界齐到车站欢迎,演出中一票难求,场场演出爆满,掌声经久不衰。武汉京剧名家高百岁、关正明、王婉华等均配合演出,亦轰动三镇。除了拿手戏《望江亭》、《状元媒》、《诗文会》等代表作外,还演出了《玉堂春》、《凤还巢》、《秦香莲》等剧目。其中与武汉市京剧团联合合演《四郎探母》,关正明、高百岁分饰前后杨四郎,杨菊萍饰萧太后,高维廉饰杨宗保,董少英饰佘太君。联合演出《红鬃烈马》,张君秋与李蔷华、陈瑶华分饰王宝钏,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分饰薛平贵,王婉华饰代战公主。此二场戏连团体票也不出售,个人限购2张,最高票价为1元8角。

武汉高盛麟北上赴京演出,仅带倪海天、朱宝康、陈鸿钧、杨正义等人,其余由北京京剧团配演,其中有裘盛戎、谭元寿、马长礼、张洪祥、李世济、李毓芳等配合演出。演出一月余,四月中圆满返汉。其间场场暴满,轰动京师,那些挑剔得有些“排外”的北京戏迷也不得不佩服高盛麟的功夫。特别是形成了街谈巷议杨派武生艺术氛围,北京艺术界的名家和理论家还召开了研讨会,对高的武生艺术进行了艺术分析和充分肯定。宗师萧长华老先生亲自为高先生配戏演出赞高的《挑滑车》,称其扑、跌、腾、翻,整场步伐一步不乱。在北京先后演出了《挑华车》、《英雄义》、《铁笼山》、《洗浮山》、《走麦城》、《连环套》、《长坂坡》等戏,颇受好评,特别是《铁笼山》一剧,被杨派专家朱家溍列为榜首。期间周总理、李先念、彭真等都多次观看演出并与高亲切会见,而以萧长华以及侯喜瑞为首的富连成科班在京之喜、连、富、盛、世、元、韵,各科师兄弟场场不拉,京剧武生名家孙毓堃、李少春、张云溪、厉慧良、王金璐等先后或多次到场,台上观摩,台下切磋,交流气氛极为热烈,在京掀起了热议杨派武生艺术的热朝。

1962年6月22日,农历壬寅年五月廿一日:武汉市京剧团1962年赴沪演出

武汉市京剧团在人民大舞台公演。主要演员有高盛麟、高百岁、郭玉昆、关正明、杨菊萍、李蔷华、高维廉、张宏奎、董少英、高世泰等。

活动年表

1929年4月,农历己巳年言菊朋演出全部《龙风呈祥》首次“一赶三”。

言菊朋应恒大同之请,为某校募捐演出全部《龙风呈祥》,言菊朋“一赶三”,前演乔玄,中演刘备,后演鲁肃,刘宗杨演赵云,新艳秋演孙尚香,高维廉演周瑜等。

1938年7月,农历戊寅年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夏季游艺会”。

天津中国大戏院举办为期一个月的“夏季游艺会”,不仅有露天电影,还有露天杂耍,荣剑尘、小彩舞、小蘑菇参加演出,楼底下大戏院是京剧,李少春、袁世海、李宝奎、高维廉、阎世善、李幼春、于莲仙、新丽琴、艾世菊等演出。

1938年10月7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十四日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

李少春首次赴北京演出,在新新大戏院打泡,门前有“欢迎上海新到文武老生李少春”字样。

演出剧目

《两将军》(李少春饰马超,袁世海、张连庭分饰张飞,高维廉饰马岱,李宝奎饰刘备)

《击鼓骂曹》(李少春饰祢衡,袁世海饰曹操)

1938年10月19日,农历戊寅年八月廿六日李少春拜余叔岩为师。

李少春在泰丰楼拜余叔岩为师,所授第一剧戏为《战太平》。出席的有高庆奎、李菊笙、王凤卿、谭小培、郝寿臣、李洪春、金仲仁、鲍吉祥、马德成、慈瑞泉、吴彦衡、王福山、叶龙章、袁世海、李宝奎、阎世善、高维廉、李桂春等。

1938年12月3日,农历戊寅年十月十二日李少春首演《战太平》。

李少春拜余叔岩后,所学第一出戏乃《战太平》。在新新大戏院首演,配演有袁世海、沈曼华、高维廉、慈瑞泉、陈富康、高富远。当日北京车水马龙,万人空巷,从北新华街的中央电影院,汽车一辆接一辆,一直排到西单。余叔岩也亲自到场观看。

1940年8月11日,农历庚辰年七月初八日言慧珠首次挑班。

言慧珠挑班演于新新大戏院,角色有安舒元、朱桂芳、周瑞安、萧长华、李多奎等,小生特请高维廉。

1945年8月15日,农历乙酉年七月初八日,程砚秋宣布结束“三闭主义”。

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程砚秋亦兴奋地宣布结束“三闭主义”,从此实行“三开主义”(开眼、开口、开心),准备再次出山演戏,遂重组“秋声社”班底。其成员除老伙伴张春彦、李四广、慈少泉、孙甫亭、高登甲、苏连汉外,新加入的有高维廉(小生)、储金鹏(小生)、苏盛贵(老生)、贯盛习(老生)、卢邦彦(老生)、林秋雯(二旦)、贾松龄(丑),琴师钟世璋、任志林、司鼓白登云、月琴吴玉文、三弦高文诚、大小锣王富贵、陈文星等。重组后的“秋声社”为东北难民还乡筹款首演六场义务戏于北京长安大戏院。

1946年6月20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一日1946年6月20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首演,三千观众座无虚席。

演出剧目

全本《四进士》,1946年6月21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二日1946年6月21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演出剧目

全部《苏武牧羊》1946年6月22日,农历丙戌年五月廿三日1946年6月22日上海天蟾舞台演出。

黄桂秋与马连良、芙蓉草、高盛麟、袁世海、高维廉等受邀在天蟾舞台合作演出一期,三千观众座无虚席。

演出剧目

全部《三娘教子》

1947年5月,农历丁亥年高盛麟、李少春、谭富英在沪打擂台演出。

标签: 高维廉

更多文章

  • 陈天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陈天赐

    陈天赐(1924.11—2010.02),男,重庆市江北县人。1955年加入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重庆市第九届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四川省第五届、第六届委员会常委,原中国民主建国会重庆市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名誉副主任委员,副市级退休干部。中文名:陈天赐国籍:中国出生地:

  • 赵炳啸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赵炳啸

    赵炳啸,1917年4月1日出生。京剧净角。汉族,祖籍江苏淮安。北京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已离休),工金派花脸。中文名:赵炳啸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江苏淮安出生日期:1917年4月1日逝世日期:2017年1月24日职业:戏剧演员毕业院校:金少山关门弟子主要成就:国家第一届戏曲演出大会获得表演三等奖

  • 马玉清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马玉清

    马玉清(1946.3—1974.12.20)山东阳信人,中共党员,1974年12月20日在扑救哈尔滨第五制粉厂火灾中牺牲。另有同名人物见词条。中文名:马玉清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山东出生日期:1946年3月逝世日期:1974年12月20日职业:消防队员毕业院校:大专主要成就:革命烈士马玉清,19

  • 石志仁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石志仁

    石志仁,机械工程专家,铁路机车车辆工业的组织者和开拓者。长期主持铁路科技工作,为铁路牵引动力、客货车辆、通信信号现代化,建立铁路工业,发展铁路科技事业的重大决策和实施,都做出了突出贡献。中文名:石志仁别名:字树德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乐亭县出生日期:1897年3月逝世日期:1972年1月职业:机械

  • 钱松嵒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钱松嵒

    钱松嵒(1899年—1986年)江苏省宜兴市人。8岁随父学习诗、文、书、画,15岁开始写生。1918年考点击此处添加图片说明入无锡江苏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受胡汀鹭影响,钻研传统画艺,并接触西画技法。毕业后在苏州、无锡等地任教。1929年创作《寿者相》、《山水》等参加第一次全国美术展览。1955年任无锡

  • 巫恒通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巫恒通

    巫恒通(1902—1941),男,字天侠,1903年出生于江苏省句容县白兔镇柘溪村,1941年9月14日牺牲,时任新四军第6师16旅47团团长。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中文名:巫恒通别名:天侠国籍:中国出生地:江苏省句容柘溪村出生日期:1903年逝世日期:1941年9月职业:军人毕业院校:无锡

  • 孙一中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孙一中

    (1904-1932)原名孙以惊,又名孙德清。安徽寿县东津九里村人。寿县南关高等小学毕业,县立初级中学肄业。父从农业,有田数十亩。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寿县东津九里村出生日期:1904逝世日期:1932。中文名:孙一中国籍:中国出生地:安徽寿县东津九里村出生日期:1904逝世日期:1932职业:军人

  • 贾连芳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贾连芳

    贾连芳(1934-2013),女,北京人,原名贾少芳,西河大鼓演员。自幼随父贾玉山学艺,12岁拜王起胜为师,学习西河大鼓书,与田连元系一师之徒。早年曾在北京、天津等地演出,解放后在北京市宣武说唱团工作。中文名:贾连芳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34逝世日期:2013性别:女原名:贾少芳贾连芳自幼随父贾玉

  • 朱天祥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朱天祥

    朱天祥,男,苏州人,京剧演员。中文名:朱天祥籍贯:苏州性别:男民族:汉族国籍:中国出生年月:1873年去世年月:1931年职业:艺术京剧演员朱天祥,男,京剧老生。苏州元和人。出生:1873年,同治十二年(癸酉)逝世:1931年1月29日,农历庚午年十二月十一日朱天祥(朱梓骁饰)建兴王爷次子,朱天宝的

  • 李丙炎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丙炎

    李丙炎(1898—1970),字惠南,别署津南布衣、文古山房主人等,庆云县尚堂镇李店村人。先生幼喜丹青中文名:李丙炎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98年逝世日期:1970年丙炎先生亦善写人物,当时照相技术尚未普及,乡邻多请其画像,堪称一绝。余曾见其所作朱德元帅画像,虽寥寥数笔,而形神毕肖,呼之欲出,瞪乎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