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凤池(1924~2005)别署承普斋。安徽太如人。生前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理事、淮北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基本资料
中文名:赵凤池
国籍:中国
民族:汉
出生地:安徽太如
出生日期:1924年
逝世日期:2005年
职业:淮北市书法家协会秘书长
主要成就:全国煤炭书展一等奖
代表作品:《赵凤池书法作品集》
获奖记录
赵凤池1982年获全国煤炭书展一等奖。
书法作品
曾在本省、市、县多次举办个展。河南黄河碑林、河南开封翰园碑林等均有其书文上石刻碑。安徽博物馆、南京博物院、浙江博物馆、河南博物馆、及苏州等博物馆均有其作品收藏。辞条、作品辑入《当代中国书法艺术大成》、《楹联书法大观》、《当代书法家传记》、《中国现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出版有《赵凤池书法作品集》等。
社会评说
赵凤池先生早在文化大革命前就开始练字了。80年代初,在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性大展中还拿过金奖。中国现代书法大师林散之还为他写下这样的评价:“赵先生的行书写得不错,当代不可多见。”到了90年代末,全国著名的美学评论家陈传席甚至称赵先生的书法是“人书俱老”,把其列入了全国书坛名流之列。然而,不用说在全国,即使在淮北市,除圈内人士外,少有知道淮北市还有个会写字的赵凤池。如果赵老先生不在淮北,而在北京等大城市,或者赵老先生能在中国书协担当个职务,或者赵老先生能像现在的一些书家会包装,肯宣传,能用市场杠杆来撬动笔墨,那么,他的字的价格恐怕也要像有些名家,要用字数来计价了。肯定不会像现在只有50平米的陋室,在饭桌上写字。三年前家里终于有了张像样的书案,还是淮北煤电公司工会主席张宇赠送的。
看来,书法艺术这玩意,似乎永远也摆脱不了作者的地位、影响、经济以及炒作等制约。现在,国内有些大家的作品动不动就几千元一平方尺,但是那种字,如果不署上他的名字,又有多少人会叫好呢?更何况,在中国书法史上,传世作品也极少有民间布衣所为。这是不可回避的客观存在,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但是,市书协副主席林玉英女士的话,又让我心中多了许多安慰。
她说,如果赵老先生自80年代获奖之后,不躲进农家小院潜心修炼,而是拿着林散之的亲笔字到处闯市场,怕是难以达到现在的境界。自90年代中期,赵老先生便在家乡太和县赵庙建了几间平房,圈了个小院,栽了几株松柏,几杆翠竹,几丛雏菊,开始闭门养气,一门心思写字,也可以说是“隐居”了,这在物欲横流的年代是少有的。直到2003年,在我多次劝说下,他才真正返回到淮北这个家。赵老先生生前也多次对我说过,写字这活,来不得半点杂念,心越静越好,气越平越好。他儿子也告诉我,在赵老先生逝世前,他的病让他有时痛苦难忍,但一拿起笔来,便来了精神。看来,书法艺术是怪怪的。真正好的传世作品大都不是世俗的笔墨能完成的,真正的好写家,大都是那种看似“不食人间烟火”的人士。这似乎也是一种艺术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