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元和,1920年11月出生,宁夏海原人,1936年3月参加红军,1938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于2016年6月11日18时4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6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张元和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宁夏海原县
出生日期:1920年
逝世日期:2016年6月11日
人物生平
历任战士、班长、排长、指导员、连长、副教导员、教导员、营长、副团长、团长、师参谋长、副师长、师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兼南昌警备区司令员等职。曾参加会宁、山城堡、平型关、济南、淮海、渡江、淞沪及抗美援朝第二、四、五次战役等战役战斗,先后六次负伤。曾荣获八一奖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朝鲜人民共和国二级国旗勋章、二级红星功勋荣誉章。
2015年9月,作为江西省唯一抗战老战士代表赴京参加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
参加红军
1936年5月18日,为实现扩大、巩固根据地和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抗日的战略目标,中共中央和军委决定以进行西征作战。西方野战军组成后分左、右两路向甘肃、宁夏边境的清水河挺进。张元和是听了红军的宣传和看到红军的实际行动而走进革命队伍的。红军每到一地都积极向群众宣传党的政策和北上抗日主张,扩大队伍。一天,六七个红军来到了张元和家乡海原县高崖草场村。他们向乡亲们说:“红军是穷人的队伍,不打人骂人,专为穷人办事,和穷人是一家人!”有个红军还问张元和叫什么名字,官名和小名有什么不同,张元和一一作了回答。红军说:这小孩蛮聪明的,跟我们去当红军吧!他们问寒问暖,平易近人,使乡亲们感到非常亲切。红军走后,张元和找来本村的刘四有儿等4个小伙伴一起商量当红军的事。张元和说:“我看红军很好,我想去当红军。”其他人都说:“你要真去,我们也都去,由你领头。”
张元和在家中7个孩子中排行老末,母亲在他9岁时去世,父亲一人将7个孩子拉扯大,家境贫寒。那年张元和15岁。他虽然在5人中年龄最小,但因为念过书,有主见,懂事,大家都说他到部队可以当“事务长”。他们打听到向东10里外的宁夏同心王家团庄住有红军大部队,就决定到那里去,并商定了走的时间。第二天天刚麻麻亮,他们5人瞒着家人悄悄到了约定的地点,待天亮时过了清水河到达王家团庄。当时王家团庄是一个有两千多口人的大村,他们听到北面传来了“一、二、三、四”洪亮的口号声,便顺着声音出了街道,看到有一百多名红军正在跑操。一位挂着手枪的红军问他们干什么,他们齐声说:“当红军!”那位红军高兴地说:“你们都很年轻,欢迎你们参加我们的队伍!”随后便叫人将他们带到了政治部。这时正赶上红军吃早饭,有个红军为他们找来了碗筷,大家与红军一起蹲在院子里吃了早饭。饭后一位红军干部正在询问他们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时,张元和的父亲与另一位小伙伴的父亲追到了这里,非要领他们回家不可。那位小伙伴因为是独生子,红军干部说服他当即就随父亲回去了。红军干部对张元和的父亲说:“当红军是自愿的,决不勉强。”这时,张元和的父亲给张元和使眼色,意思是让他说自己愿意回去。但张元和装着没看见,执意不肯回家。无奈之下,他父亲只好说:“你一定要当兵就当吧!但一定要好好干!”张元和连忙点头说:“一定好好干!”他父亲又对那位红军干部说:“孩子小,不懂事,请长官多加管教。”红军干部请他父亲放心,说:“请老人家放心,我们一定管好。”
红军部队在王家团庄住了几天后移驻豫旺堡,他们几个被送到新兵连,训练十多天后被分到红十五军团七十三师二一七团四连。3个小伙伴分别在一、二、三排当战士,张元和被留在连部当传令兵。约半月时间,姓高的小伙伴的父亲来部队看儿子,高父走后不几天,两个小伙伴不辞而别离队回家了。这样,他们一起出来的5人只剩下张元和与刘四有儿。后来刘四有儿被调到机枪班当机枪手。
抗日前线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张元和所在的二一七团缩改为六八七团一营。此时张元和调到营部通讯班当传令兵。1938年3月,转战到武乡县,张元和在六八七团四连加入中国共产党。这一年的夏季,部队进入晋东南,组织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战役。张元和所在的六八七团先进行了粉碎长治张店这一路的战斗。三四四旅旅长徐海东,政委黄克诚亲自指挥战斗。六八七团阵地在一条山谷两面的山上,日军用掷弹筒、迫击炮和“巴狗炮”发起猛攻,企图通过山谷。当时张元和已当了班长,战斗中,机枪射手牺牲,他端起机关枪向鬼子群里猛扫。鬼子冲到离他们只有三十多米远时,又扔手榴弹炸。就这样,六八七团一、二营两天中打退了敌人的6次冲锋,日军死伤三百多,连尸体都不敢收拾就逃窜了。打扫战场时张元和他们掩埋了四十多具日本鬼子的尸体。这一仗,张元和的部队换上了缴获的日军武器。两天后,他们部队又在沁县丁店打了另一路鬼子。这次战斗是在沿河道的公路上进行的。张元和他们部队埋伏在河的东西两岸,待一个大队的五六百鬼子进入伏击圈后便一齐开火,并封住了鬼子的退路。鬼子背水作战,孤注一掷,分几路纵队拼死连冲3次,最后集结在一起企图向外突围,这时六八七团预备队全部加入战斗,冲锋号一响,所有部队集中火力射向鬼子,鬼子被击毙一百多,其余的顺公路拼命逃跑。张元和他们又追击好几里路,缴获了不少战利品。这次战斗中,与张元和从海原家乡一起参军的刘四有儿光荣牺牲。当时,他是机枪班的班长。1938年7月,张元和被提升为排长。1939年年初,任六八七团一营营部支书,后任指导员。
1939年夏季,张元和所在的六八七团驻山西高平县。一天下午,他被通知到团里见吴政委。张元和跑步到达团部后,吴政委给他布置了任务,主要是朱德总司令到团里视察工作,要和干部战士打篮球,吴政委、青年干事、刘参谋、张元和与朱老总组成联队,田团长等5人组队作为对手。听说朱老总打篮球,观看的人特别多,双方队员入场时掌声雷动。当时场上的队员都很年轻,而朱总司令已经45岁了,按照团政委的交代,张元和他们都主动给朱老总传球,积极配合朱总司令投篮。一个小时后,球赛以朱老总的联队取胜而告终。后来在高平地区的战斗中,张元和腿部受伤。
1940年2月,上级从张元和他们部队抽调一百多名干部充实新组建的部队。张元和等被调到在冀中抗日前线的“挺进纵队”(后来改为二纵队)六八八团二营任组织干事。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为充实新四军,中共中央将张元和所在的八路军第二纵队改编为新四军第三师,随即开赴苏北地区,张元和仍然负责二营工作。在涟水地区,一天夜里部队去打敌人的据点,“引蛇出洞”,偏巧在陈集遇到了出来扫荡的日本鬼子,双方发生遭遇战。战斗中,一颗日军的子弹打在张元和的嘴上,所幸子弹只打在了牙齿上,3颗门牙被打掉了。张元和轻伤不下火线,继续指挥战斗,他腰带上的铜环也被子弹打了一个洞,但没有穿进身体。
当时,为加强地方武装力量,提出“主力地方化”,即将主力部队分散到县大队、游击队等地方武装。为此,张元和于1941年9月调任淮海军分区滨海大队政治处组织股干事,后任该大队六连连长。这一时期,部队边在皖北、苏北游击运动战,边扩大队伍。1942年4月的一天,张元和率连去拔灌云县王庄的伪军据点。据点中有五十多个伪军。将炮楼围住后,他们开始喊话,劝伪军不要为鬼子效劳,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在设法接近围子时,一名班长牺牲。张元和向伪军喊话,警告他们不准开枪。因上午侦察地形时伪军发现他是指挥员,便在碉堡中向他开枪,打中了他的左臂关节,他只觉得是被石头打了一下,听到通信员大喊时,才发现自己受了伤。这次张元和的左臂骨头被打断,住进了淮海军分区野战医院。因医疗条件差,伤口发炎化脓,肉也烂了,还有骨头渣往下掉,动了3次手术,还不见好。最后,军医薛世文只好用刮刀伸进伤口中刮,再用纱布穿进伤口,来回拉动,硬是清理掉了碎骨头和烂肉。当时没有麻药,张元和咬牙忍着剧痛坚持做完手术。这一次,总算治好了伤,但从此左臂伸不直了。张元和说:“这是他一生中感到最遗憾的一次战斗。”次年初,伤愈出院,任淮海军分区特务营副教导员,与其他营领导一起率部执行警卫军分区的任务。下半年调军分区军工厂任教导员。军工厂驻地在根据地中心江苏沭阳,除修理枪械武器,制造手榴弹、火药和炸药等外,最多的是为收回来的空子弹壳装火药和底火。当时部队弹药缺乏,规定部队打仗必须捡回弹壳,然后送到军工厂装药再用。部队送来空弹壳就要很快装药,他们经常昼夜加班,保证了部队作战的需要。1945年3月,张元和调入新四军第三师中干队参加整风学习。他在这里与一百多名营以上干部,按照全党整风的统一部署进行了学习整顿。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学员提前毕业,张元和被分配到淮海军分区三团一营任教导员。当时,三团执行连云港至徐州段铁路的护路任务。不几月,又到淮海军分区一团三营任营长。期间,部队主要协助地方建立政权和武装,清肃伪军、日本汉奸等反动势力,维护社会治安等。
解放战争
1947年2月,部队改编为华东野战军十二纵队三十五旅一○三团,张元和仍然任营长。1948年2月起先后任三十五旅一○四团副团长、一○七团副团长、一○四团代团长等职。淮海战役中张元和的团作为纵队的预备队,在安徽滁州集结待命,同时防止敌人在此突围。淮海战役即将结束时,张元和的团奉命消灭安徽滁州刘楼的国民党守军。当时,敌人已经被围了好多天,有的打着白旗出来要饭吃,张元和命令部队将自己的饼子、窝窝头和香烟等送给他们。据点中的敌人从早上拖到晚上,迟迟不肯投降。张元和命令部队开炮,又进行喊话,敌人才举手走了出来。此次敌副军长、师长以下官兵千余人投降,交出各种枪支千余支(挺)、火炮6门、汽车13辆和其他大量军用物资。这是淮海战役的最后一仗。
1949年2月,部队进行整编,统一番号。张元和所在的部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三十军八十九师二六六团,他任团长。4月,张元和率团参加渡江战役。部队到达上海浦东后,以两个军的兵力攻打高桥镇。国民党守军利用当年日本鬼子的钢筋水泥工事,以坦克作地堡,在海上舰艇和空中飞机的火力支援下,负隅顽抗。因地形不利于我军,战斗打了一天,没能拿下高桥镇。后夜间部队渡河强攻,冲破敌封锁线,终于攻占高桥镇。这一次张元和团的任务是沿海堤向吴淞口方向进攻,到达后随即转为封锁扬子江,防止敌人从海上逃跑。而后解放上海的战役打响了,张元和团的任务是打外围,5月27日上海解放,张元和团驻防上海浦东川沙鲁楼镇。
激战朝鲜
“入朝时间很紧迫”,张元和谈到这一经历时,声音洪亮了许多,“11月初接到命令,下旬就开进朝鲜,部队换上大头皮鞋,还有缴获的皮衣、皮帽,当时仓促上阵,吃穿也跟不上,武器也很杂,有汉阳造、美式、日式还有捷克式,配的弹药也很杂,子弹与枪支不配套。”
“入朝遇到不少困难,一是行军的道路又窄又小,当时是下雪天,人马走过去就结了冰,一路上随处可见士兵摔倒;第二是吃的,补给物品需要汽车运送,因道路难行,汽车没有防滑装置,容易抛锚,前面的车挡了路,后面的车就开不了,堵上了。”
入朝后,部队改换苏联武器,张元和任志愿军二十六军八十八师二六二团团长。张元和率团参加了第二、四、五次战役。第二次战役中,志愿军歼灭了美军主力陆战一师,张元和所率的二六二团击落、击伤美军飞机各一架,但伤亡很重,人员由一千四百余人减少到八百余人,由三个营缩编为两个营。
“战斗打得很激烈,也很困难,弹药打完了,粮食吃光了,后面供应不上,没有送过来,阵地经常得而复失,失而复得,形成拉锯战。”
寒冷的天气,对战斗造成很大影响,张元和回忆起艰苦的战地岁月时,表情激动。“美军有先进的飞机,两端机翼装有油桶,速度快,弹药多,飞行能高能低,志愿军防空能力很弱,行军或驻扎时都要用树叶伪装战士和装备,晚上不能开灯,白天不能烧火,战士们一次行动就带上三天的干粮,窝窝头冻得很硬,用牙齿啃不动,战士们只能用刺刀切开,没有水喝,战士们只能随手抓一把雪咽下。吃得差,也吃不饱。”
二六二团经过多次战役后,损失较大,改编为二十六军特务团。第四次战役中,张元和团奉命在3个地域组织防御,坚守25天,毙、伤千余敌人,缴获轻重机枪8挺、自动步枪数十支,以及其他军用物资。军首长盛赞张元和团“圆满完成阻击作战任务”。
“当时在长镜湖阻击美军时,部队连夜急行军,天亮前到达阻击地点,战士们将雪垒高,修筑战壕,隐蔽在雪地中。清晨7点,美军来了,我们用打国民党的方法开战,将手榴弹、炸药包大量扔向美军的汽车、坦克,一下就将他们打懵了,当时敌人举手投降,战士们也快冻僵了,有的枪也冻得打不响,眼看着敌人投降,也不能上前抓俘虏。”
在随后的第五次战役中,张元和团担负防御纵深地带抢修道路任务。他们冒着飞机和大炮的轰炸,苦战一个月,提前完成任务。兵团司令员宋时轮在通车仪式上,给予张元和团很高的评价,并奖给“开路先锋”锦旗一面。
随后,张元和团前往金化五圣山南,接上甘岭西侧地域进行防御的任务。进入阵地时,部队受到敌人炮火袭击,张元和在上海战役中缴获的那匹大洋马也被炸死。阵地白天被炸毁,夜间就抢修,表面阵地不能用了,就转入地下的猫耳洞和坑道工事。
“有时阵地被敌人占领,经过殊死拼搏,又夺回阵地。部队进入阵地时,满山树木,绿草遍地,经过几个多月的防御战,阵地只剩一片焦土,有的高地被炸下去2米。”在这场战斗中,张元和团击伤击毁坦克45辆,击伤击落飞机13架,俘虏美军士兵13名,击毙敌千余人,为此受到志愿军司令部的通报表扬。
人物逝世
2016年6月11日18时48分,江西省军区离休老红军、省军区原副司令员张元和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南昌逝世,享年96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