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邵清廉

邵清廉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2858 更新时间:2024/1/16 18:42:59

邵清廉,女,(1914.10—2004.8),享年91岁。她的一生分两大部分:一是战争年代,延安抗战女干部、解放军军马事业和军马场创始人之一,做出了爱国奉献;二是和平年代,不索取,廉洁一生,体现了真善美的一生。邵清廉在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参加筹建延安炮校、宣化炮校、东北自治军炮校、东北民主联军炮校、朱瑞炮校等五个炮校,1947年创建牡丹江军马场。(军中史称:军马女将)

基本资料

中文名:邵清廉

国籍:中国

民族:满族

出生地:辽宁省法库县(区划前新民)

出生日期:1914年10月

逝世日期:2004年8月

职业:军人

毕业院校:北平辅仁学院、延安女子大学

信仰:诚实善良容忍清廉

主要成就:全军军马场最早的创始人之一

代表作品:《军旅生涯》《梦想成真》《军马女将》《花鸟画卷》

籍贯:辽宁法库县蓝旗堡子

个人简介

邵清廉,祖籍系金辽满人,祖爷是清代镶黄旗御医,因误诊在众臣的劝护下未斩,被贬为蓝旗,卸甲归田。邵清廉1914年10月生于辽宁新民(1914年区划辽法库县)蓝旗堡,自幼敏学,念道德经,性格直爽,开明豁达,属书香门第,大家闺秀,赋诗吟句、琴棋书画样样精通,父邵万生,持祖传秘方,救死扶伤,医术精湛,驰名遐迩,设邵公馆,母邵菅氏。

邵清廉在父亲的包办下,于1932年2月与郑新潮在沈阳结婚。邵清廉从丈夫那里接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的思想,并于1936年与丈夫随流亡儒生涌入北平在辅仁学院读书,学习道德经。在邵清廉的身上:一方面,有着中国封建孔孟之道的道德品质,另一方面,也有西方基督教的道德约俗。中西双重道德的约诚为邵清廉的优良品质奠定了基础。她与丈夫的爱情与品德的交织构成了她人生的价值。

爱国志向

1935年2月与郑新潮珠联璧合。受五四运动新文化运动思潮的影响,918事变后,于1936年与丈夫随流亡儒生涌入北平在辅仁学校读书,纳新文化、新思维。后因身孕和战乱回归家园。1937年卢沟桥事变,郑投笔从戎,考入黄埔军校炮科,涌动抗日爱国的黄埔学潮,面见校长蒋介石,强谏未果。不甘平庸,毕业后奔赴延安,受到毛泽东和朱德接见与座谈,倍爱炮兵军事人才,令其筹建抗大延安炮兵学校,任八路军首席炮兵教官。丈夫的远大爱国志向,直接带动了邵清廉的向往,点燃了她心中随夫立志的愿望。

具有爱国志向的邵清廉携幼子千里寻夫,从辽宁沈阳新民县徒步奔赴延安,穿越张作霖阎锡山、日伪等匪夷关卡,挣脱重重封锁线,翻山越岭,长途跋涉,坎坷丛生,历时三月有余。于1941年11月26日抵达延安。

军旅生涯

邵清廉从1941年至1959年戎马军旅生涯,1942年初她进入延安先在“中国女子大学”八路军妇女学校学习。保安处首长让邵协助李贞工作,并协理她的生活,李贞时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治部组织部组织科科长,后任晋绥军区政治部秘书长。邵在延安宝塔下聆听李贞、张琴秋等讲党课。长子郑云燕在延安宝塔小学,次子郑泽延在延安保育院。丈夫郑新潮在延安抗大筹建延安炮兵学校。

邵清廉一家人住在延安窑洞的邻居是抗战作曲家张寒晖--《松花江上》歌曲作者。在邻居相处的几年时光里,他们朝夕相处,相互照应,直至张寒晖去世,留下了许多值得怀念和难忘的故事。

1945年国民党胡宗南部队围剿延安。1945年底,邵清廉全家随延安炮兵学校在胡耀邦率领的北上大军赴东北战场,胡耀邦和他率领的东干队,到了10月末才出发。走出延安,东渡黄河、沿着太行山脉、燕山山脉,进入冀热辽(张家口承德)。东干队有年过五十的医生、作家、艺术家、老干部,也有十几岁的青年学生。行军的速度虽没有野战部队快,却不怕困难,情绪很高,团结友爱,互帮互让,歌声不断。当跨越过长城,到了广袤空阔的塞外,大家高兴得忘掉了一切艰辛和痛苦,欢呼了起来。尤其是那些东北籍的干部,一跨入光复了的东北大地,就手舞足蹈地高唱道:“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高粱肥,大豆香……”。此后,行军前进受到敌军的阻挡,中央军委根据晋察冀军区司令员聂荣臻的电报请示,马上任命胡耀邦为冀察辽军区政治部代理主任,同时对东干队的干部就地分配。因邵清廉与郑新潮(东干队)是延安炮校的教员被分配到张家口接续筹建宣化炮兵学校。

创建事业

经炮兵司令员兼延安炮校校长朱瑞的指示:令延安炮校北迁部队在宣化休整待命,并开始创建宣化炮校。此时,林千、赵大曼、郑新潮、沈毅、邵清廉等迅速投入了筹建宣化炮校(现炮兵指挥学院),他们在最艰苦的岁月。着手创建宣化炮校,庭院当课堂,石板做黑板,老木匠拿来门板,雕刻上:“宣化炮兵学校”木牌,挂在门前。此后,宣化炮校进行了几期培训班的教学课程。1946年由于东北战场的紧迫需要,部分教员奔赴哈尔滨。1945年12月后,延安炮兵学校先后改名为:“东北人民自治军炮兵学校”“东北民主联军炮兵学校”“朱瑞炮兵学校”,后来发展的各炮校。当年留驻的宣化炮校依然存在,只是随着战争岁月和人员、设备的流失逐渐淡化了,直至解放后宣化炮兵学校才得以复兴。

1947年抵达牡丹江,东北战场炮火正酣,炮兵前线告急缺马!,此时,邵清廉接到军委炮兵副司令贾涛指令:立即在牡丹江筹建军马场!邵清廉带着几名伤残战士,在荒野的土地上(只有几间破旧土房)开始创建我军第一个军马场--牡丹江军马场。此后,又建立了肇东军马场、扎兰屯军马场等。此后,军马场提供的数万匹军马无论在解放战争还是朝鲜战争中都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军马事业和军马场的创建载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战史。

1952年前后,邵清廉在军委炮兵司令部、军委马政局工作,上级派她与马政局顾问载涛一同去沈阳,为新民县捐赠运送优质品种良马16匹。并参加了捐送交接仪式。沈阳军区接待了军委炮兵司令部马政局邵清廉、载涛等一行的捐赠活动。

错改命运

军队规定:干部按转业、战士按复原安排到地方。北平解放后,1951年邵清廉调到北京,在军委炮兵司令部马政局工作。军事机要管理员,任排级干部,1954年10月马政局归属军委总后勤部,洪学智任主管副部长,1955年下半年,总后勤部裁撤了马政局。裁员中,本应将邵清廉等到延安参加革命的女干部按照干部转业,却错误地将邵清廉等按照战士复原到地方,当时发给她三个月的工资,作为生活费和料理费,就把她打发走了,半年后,此时的邵清廉未能赶上1956年授军衔的机遇,。1965年3-5月总后勤部改编增设军马局,再度召回许多被错误复原的女干部,她们官复原职后,党的十届三中全会后,她们都按照军级待遇了。而邵清廉因当时通讯落后,失去联络,加上文革丈夫被冲击和家境变迁,一直中断了与军队的联系,未能恢复军籍,在遗忘的角落,过着煎熬困苦的生活。

邵清廉文革中从北京首都迁至冀顺德府。现邢台市南大郭乡,村北,筑南郭草堂,丈夫咏文天祥,自己吟昭君出塞。久久仰望天空的大雁,牵动怀念故乡的思绪。

晚年生活

文革后期丈夫找胡耀邦申诉,平反后恢复军籍,留任地方,但仍清廉清贫。好景不长,丈夫于1985年秋去世,邵断了依靠丈夫的工资经济来源,依靠子女赡养费生存下来,1997年至2003年秋客居石家庄儿子家,90岁的邵清廉报名上了石家庄市老年大学,中国老年日报报道了她《九旬老太上大学》的文章。

邵清廉从80岁开始写作,先后在《石家庄燕赵晚报》《中国老年生活报》《中国老年日报》发表文章,并获三等奖。此间,邵清廉画了许多画,著书立说《军马女将》《军旅生涯》《梦想成真》等回忆录。

辞行谢世

2003年秋,邵清廉到邢台市儿子家居住,病患连连,于2004年8月医治无效病逝,享年91岁,立碑合葬于辽宁省新民县“东蛇山”青松翠柏之下。部分骨灰寄于冀“双凤山”殿堂之上。国旗覆盖在邵的身上,党旗覆盖在丈夫郑新潮身上。邵逝前无职无权、无名无利,无声无息。骨灰前没有鲜花,也没有绿草,天苍苍,野茫茫,人去也。

客观评价

1.邵清廉是合格的女军人,也是成功的母亲。她作为一名成功的女军人,抗战初期徒步奔赴延安参加革命。为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做出了突出的爱国贡献。

2.她是杰出的母亲,她勇于参加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祖国建设和文革中,她是在煎熬中和极度艰苦之下成功养育子女的典范,在她军旅生涯和日月坎途中育五男二女,这在当时封建社会算作风尘吉利。她在抗日战争中生两子,解放战争中生两女,解放后生三子。由于她教子有方,文革后,恢复高考后,她培养的五个孩子一起考上大学,五子登科。当时报刊《搏击逆浪的五兄妹》。91岁的邵清廉,她是跨越四个时代勇于献身民族爱国精神的杰出而又普通的女性。

3.邵清廉有着优秀的道德品质,她的一生跨越各个历史时期,从抗日战争到丈夫去世,她从一而终,坚贞不渝,不论多么艰难困苦,坎坷人生,她总是说:玉虽碎,不改其白,竹虽焚,不失其节。邵清廉的这种女性品质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和当今的同龄人中是罕见的。邵清廉与众不同的是在炮火纷飞的从军岁月里凝聚了永不拆散的夫妻爱情。是跨域国共两政权的高度政治审查中凝结的夫妻爱情。并为我军军马事业做出了贡献。

4.邵清廉正象她的名字,一生清廉,清白,清醒!不贪图享受,不贪污腐化,廉洁奉公,廉洁从事,坚守清廉,光明磊落。清净、清洁、清淡的牡丹江军马场一角

标签: 邵清廉

更多文章

  • 常妃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常妃

    常妃(1808-1860)赫舍里氏,出生于嘉庆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道光九年(1829)时年22岁,赐号为常贵人,三十年正月(1850)时年43岁,文宗晋尊为皇考常嫔。咸丰元年三月,行册尊礼。咸丰十年庚申八月二十三日受英法联军惊吓,卒于圆明园绮春园,享年53岁。九月二十三日暂安于田村殡宫,咸丰十一年十

  • 肖新槐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肖新槐

    肖新槐,原名肖贤怀,又名肖荣新。先后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抗日战争时期,任山西决死第四纵队训练部部长,八路军一二○师独立第二支队司令员,晋察冀军区第十军分区参谋长,第三军分区参谋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察冀军区独立第二旅旅长,独立第七旅旅长,晋察冀军区第六纵队副司令员

  • 戈裕良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戈裕良

    戈裕良(1764~1830)出生于武进县城(今常州市)东门,字立三。家境清寒,年少时即帮人造园叠山。好钻研,师造化,能融泰、华、衡、雁诸峰于胸中,所置假山,使人恍若登泰岱、履华岳,入山洞疑置身粤桂,曾创“钩带法”,使假山浑然一体,既逼肖真山,又可坚固千年不败,驰誉大江南北。中文名:戈裕良国籍:中国民

  • 施亚夫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施亚夫

    施亚夫(1914—2010),江苏南通唐闸人。1928年如皋起义失败后,从事地下工作。192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第14军。1931年8月,接受党组织的安排,参加了十九路军。后担任中共南通中心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副书记等职。抗日战争时期,先后在抗战支队、特务总队、新5军参加抗日战争

  • 尚和玉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尚和玉

    尚和玉(1873年-1957年),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尚派武生创始人。原名尚壁,字和玉,为了保护嗓子,尚和玉长期独居,有人将他的名字倒置过来,称其为“玉和尚”,有人还戏称他为“尚老道”,一般人都尊称他为“尚老将”。生于直隶天津宝坻(今属天津市)大套村。1957年,尚和玉病故于北京。中文名:尚和玉别名

  • 胡痴

    名人大全编辑:语文霸霸标签:胡痴

    胡痴,1917年5月4日出生,直隶(今河北)深县人。“七七事变”后,他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活动。1938年5月参加八路军,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冀中军区第一军分区宣传科副科长;冀鲁豫军区战友报社社长兼总编辑;晋冀鲁豫野战军人民战士报社社长兼主编,宣传部副部长兼编辑出版处处长;西南军区政治部秘书长

  • 陈天洲

    名人大全编辑:活在梦里标签:陈天洲

    陈天洲,1970年8月出生,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人,中国共产党党员。浙江大学计算机应用博士,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系原教授,博导。2015年7月26日9时25分,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逝世,年仅44岁。中文名:陈天洲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丽水市青田县出生日期:

  • 张知本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张知本

    张知本(1881—1976),湖北江陵人。1904年赴日本留学,初入宏文书院,后转入法政大学攻法律。1905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07年学成回国,历任广济中学堂堂长、武昌公立法政学堂监督、武昌私立法政学堂及法官养成所教习、荆州府中学堂堂长。1911年任武昌军政司法部长。1924年任湖北法科大学校长。

  • 孔从周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孔从周

    孔从周,陕西西安灞桥人。1924年投奔杨虎城部,参加安边军事教导队。1926年后任炮兵连、营、团长,参加了西安守城、北伐以及新军阀混战。西安事变时任警二旅长兼城防司令。中文名:孔从洲别名:祥瀛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陕西咸宁出生日期:1906年逝世日期:1991年6月7日职业:国防委员会委员,全

  • 雨书

    名人大全编辑:笑红尘标签:雨书

    雨书(原名陈杏妍),出生于香港,中国香港女演员。参演由成龙监制、香港著名电影全才陈勋奇导演执导,与孙坚、马国明、林芮西、温碧霞等明星主演的爱情动作喜剧片《缘来是游戏》,饰演女二号顾美华。中文名:陈杏妍别名:陈开心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香港出生日期:1974年逝世日期:2014年10月24日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