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左叶

左叶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781 更新时间:2024/1/15 22:22:40

左叶,1926年参加吉安工会,1927年参加红军,参加过长征和西路军西征,后任团长、旅长、师长。1949年后,历任第四野战军四十一军第一二一师师长、中南公安军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第五十四副军长等职,1952年转业后,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交通部副部长,财经委员会副主任、中央农业部部长助理、部党委书记、兼人事司长,重庆市政协副主席。文革中遭到迫害,复出后任中国农科院副院长、农业部顾问。1992年在北京逝世。

基本资料

中文名:左叶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江西永新

出生日期:1912年12月21日

逝世日期:1992年7月4日

信仰:共产主义

政党:中国共产党

参加红军

左叶,原名左宝玉,后来还用过左翼、左一、左岳、左卒,1932年开始用左叶的名字。家里是个佃农,自幼在乡劳动,后来出去当工人,备尝生活辛苦。

1926年在吉安参加工会,1927年回乡任暴动队长,参加了“永新暴动”。秋义后的10月,在永新县黄土坂加入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师第一团,随军上了井冈山。

在红四军历任战士、班长、排长、连副指导员。在1928年4月加入共青团。

1931年,他调到瑞金红军学校任政治协理员、营教导员,并转入中国共产党。后来在瑞金全国总工会做过一段时间的干事。1933年秋红军工人师成立后,调任该师副官长。

工人师后改番号为中央警卫师、独立第二十三师、国际无产阶级师,他担任过师侦察科长兼通信科长、国家保卫局驻师特派员兼军事裁判所所长,参加了历次反围剿作战。

长征血战

1934年9月,红八军团长成立,调任军团后勤部长兼供给部长、政委。在长征中负责后卫的红八军团面临覆没危险的关键时刻,左叶果断制止了分散突围的错误行动,组织仅剩的警卫后勤部队,扔掉辎重、编挑夫入红军,一举突破湘江防线,拼死追上主力红军,已经与中央失去联系的红八军团,在重围中能够奇迹般地渡过湘江,被与李德争论的毛泽东列举为红军有战斗力的明证。

后改任红五军团后方队列勤务参谋、后勤部长,在军团长董振堂的身边又颇得积极防守的真传,红一、四方面军会师后,随红五军团(改番号为红五军)调进红四方面军,因为在讨论会上反对张国焘的南下路线,被降职为政治部宣传部宣传科长。

后来又担任过金川独立师参谋长、方面军政治保卫局政治部侦察科、西路军教导团教育参谋,西路军失败后只身回延安。

抗战爆发时,左叶还在去延安的路上。由于他遇到了一个姓郝的前清官员资助,行程比起讨饭的那些同志要轻松一些。1937年11月到延安后,他被安排到军委参谋训练班学习。

枪击风波

1938年3月毕业后任八路军炮兵团参谋、参谋长,9月代理团长。有个曾任红一军团国家保卫局通信班长的刘瑞德,在长征后与部队失散,抗战爆发后到延安归队,派任炮兵团特派员。但左叶认为他当初是开小差逃跑的,认定他是特务,处处防范。一次因为调防,二人发生冲突,左叶向刘瑞德打了一枪,没有击中。炮兵团党委把左叶绑送到延安由发落。经林伯渠裁决,此事就此作罢,左叶送马列学院学习。但左叶不愿意去,就安排在八路军副官处南七里铺军民客栈当了副主任。刘瑞德后来在整风运动中自杀,当时他坦白自己是特务,说只有左叶看破了他,但是整风那个时期的文字材料,是真是假,实在是难以分辨。

浴血抗战

后来左叶还是进了抗大,1941年初提前毕业,调到冀中军区七分区第十七团试任副参谋长。第十七团团长闵洪友、政委姚国民,政治部主任孙洪志,是冀中第一批整编四个主力团之一,以擅长伏击战闻名。左叶刚回战场,有些手生,1941年8月2日,指挥部队在安国县马阜才伏击日军第十五师团第六十七联队松尾大队时,由于侦察失误,虽然击溃了日军,但是团第二营营长刘鸣琴阵亡,部队伤亡一百七十余人,气的团长闵洪友连饭都不吃,左叶也只等着挨批。但是军区情报显示松尾大队伤亡达四百余人,便给十七团发了嘉奖令,随后,晋察冀、太行八路军总部和延安军委接连发来贺电,才让左叶松了口气。

1942年2月,左叶出任冀中军区第七军分区第二十二团团长。二十二团是军区基干团,政委梁达三、总支书记贺明,辖有四个步兵连,一个警卫连,一个侦通连,警卫连里有迫击炮和重机关枪各一个排,算是冀中素质最好的团队之一。当时没有团长,左叶在军事上负总责,后来升任团长。

在冀中,左叶最得意的战斗方式就是伏击。1942年5月13日,左叶亲自侦察后,率两个连在无极县小吕、村伏击了伪真定道县长参观团,毙伪真定道尹及伪军指挥官,伤护卫部队指挥官日军骑兵第一一零大队长加岛武以下日伪军一百八十余人,自己无伤亡。1942年6月9日,又以三个连(二十二团两个连,十七团一个连)及几个地方游击队在深泽县南北宋庄设伏,打伤了率三百多个骑步兵途经此地的日军坂本支队长坂本吉太郎大佐(二十六师团独立步兵第十二联队长),又顶住了日伪军两千余人的围攻,激战14小时击退38次冲锋,以亡32人、伤41人的代价,毙伤日伪军三百余人后突围而去。(此处取吕正操的说法,左叶回忆是毙伤日军九百余、伪军二百余,但两人均未声称击毙坂本支队长,宋庄战斗日本战史是伤亡53人)。1942年日军大扫荡,第二十二团作战八十二次,毙伤日伪军二千四百人,自己只伤亡了二百余人,全团从日军扫荡前的655人增加到1025人。

日军大扫荡使冀中军区部队难以立足,撤到北岳山区。后第二十二团与第二十六团、第十七团重新整编为晋绥军区第三军分区第十七团,左叶任副团长,后来升任军分区副参谋长、晋绥军区副官处长。

四平保卫战

抗战胜利后,他率少量干部去东北,担任民主联军辽西军区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四平保卫战(二战四平)时是四平城防副司令。后任第三纵队第八旅旅长、第八师师长。

1946年4月组织四平保卫战时,林彪与拟任四平卫戍司令员的左叶进行了彻夜长谈,了解其对防守四平的想法。左叶讲就汤下面,守备作战仍以马仁兴的城防司令部为主,任其为主管作战的副司令员。他结合冀中抗战经验,发展了董振堂防守作战思想,带领部队在城外前沿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即三角连环的“梅花工事”。这种工事使每个火力点无论进退都有两翼的火力支撑,让全部美械的新一军无论怎样突击始终没有越过防线一步。战斗中他动员组织日侨参与后勤保障,并枪毙了两名丢失阵地、骚扰日侨的基层干部,有效提高了部队作战能力。稳固的工事也给前来考察的苏军代表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新六军突破了四平防线的侧翼阵地,有迂回后路合围的危险,民主联军才撤出四平城。四平保卫战后,左叶在八师师长的任上参加了四保临江。

辽沈战役

1948年4月,任独立第二师师长及营口卫戍区司令(新的独立第二师,政委曹传赞、副师长师建章、参谋长柴谦,老独二师已经编入五纵)。当时东野的独立师长里,颇有些土地革命、抗战、解放战争三个时期都是师级的干部,除了左叶,还有陕北红军出身的“黑狸虎”王兆相。10月间,独二师参加辽沈战役,在台安打虎山阻击廖耀湘兵团西进增援。面对第七十一军、第四十九军的轮番进攻,左叶打的不轻松,还把夸大敌情作战不力的第五团团长撤了职。最后,独二师以白刃战完成了阻击任务,当第十四师、一零五师、骑兵第三旅三面合围过来时,左叶率部在蒙古骑一师王海山接应下趁夜撤到盘山。这时,东野作战处长苏静带着个重炮连前来督战,协商后独二师8000步兵迎着廖兵团主动出击,在夜幕掩护下用刺刀全歼第四十九军的前卫团,重创郑庭笈四十九军等三个军部,天亮后一直打到胡家窝棚(军史一说是三纵打入胡家窝棚,独二师攻击目标是汽车、电缆集中处,也讲打到胡家窝棚)。交战中廖兵团前卫部队以为前方是共军主力部队,连忙上报,廖耀湘由此错误判断去营口的道路被截断,决定退回沈阳。有些人认为,这是辽沈战役中最有戏剧性的一个瞬间。随后,独二师参加了进攻营口之战。

建设交通

1952年左叶率45军部队参加了荆江分洪工程建设,任交通指挥部副总指挥。面对十几万人的工作进度,有限的运输能力使左叶陪感压力,他穿梭在专家、船舶公司、船工中寻找提高航运效率的方法,通过推广船舶一字拖带航运法,实施荆江夜航等一系列措施,创造了70天完成长江一年航运量的奇迹,把九十多万吨器材按时运到工地,保证了在夏汛到来之前按期完工,使整个分洪工程提前57天竣工。

荆江分洪工程后,本来积极准备参加抗美援朝的左叶,在赵尔陆的劝说下转业到中南交通部任副部长。领导了海南国防工程建设,庐山公路建设,推进了川江夜航。

事件

50年代,左叶到北京任农业部部长助理。

1957年4月17日,到访北京的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伏罗希洛夫在刘少奇陪同下前往参观农业博览会,左叶也作陪。在场摄影记者们想照伏刘两人照,但左叶寸步不离,摄影记者取不到好镜头,就请他离开一下,还有记者动作比较粗鲁的拉了他。左叶认为陪同贵宾是职责所在,牛脾气上来,对记者说了些“你的工作重要还是我的工作重要”、“在挤就赶出去”之类的话,让在场记者一片哗然。由于当时正在进行反官僚主义的整风运动,记者纷纷发文指责左叶的做法。

5月7日,《中国青年报》率先发表《部长助理和摄影师》一文,描述了以下细节: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某摄影师拉了挡住镜头的部长助理一下,请他让开一点,部长助理扭过头来骂道:“怎么!你重要还是我重要!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接着,外交部新闻司的一位同志又向记者们说:“你们别挤了,再挤就叫你们滚出去!”并说这是“传达别人的话”,即传达部长助理的话。文章认为这里说的“你们”,是骂了所有在场的记者,文章还不指名地批评了左叶,说他“任意侮辱人是很不道德的”。还说:“近来记者们在采访活动中受到的无理的限制、阻碍是很不少的,这几乎成为北京新闻界的一种苦恼。”

随后,上海《文汇报》发表北京专电《新闻记者的苦恼》,公开点了左叶的名,还报道了记者们在日常采访中遇到一些障碍。同时,《文汇报》配发社论《尊重新闻工作者》。这篇社论说:“我们可以下这样一条定律:当一个政权反人民的时候,它是排斥记者、怀疑记者的。

国民党在重庆、南京的年代时常封锁新闻,设新闻检查机构,甚至殴打、逮捕、处死新闻记者。记得采访‘国民参政会’新闻,记者们也曾受过搜身以及参政员走大门、新闻记者走旁门的伤害人权的污辱……我们人民政权是尊重新闻记者的。但是把新闻记者看作讨厌人,防范而不是合作,卑视而不是尊重,种种旧作风还是存在的。这证明了人的思想意识的改变确是落后于经济制度的改变,即上层建筑的改变落后于经济基础的改变。”

《人民日报》也发表了《要学会尊重人》的文章和《官僚架子滚开!》的诗,并配发了讽刺漫画。其他不少报刊,如《工人日报》、《新民报·晚刊》、《大公报》、《解放日报》等,也都发表文章,尖锐地批评左叶,并就此事发表意见。

《文汇报》等不少报纸还报道了一些地方的记者纷纷举办座谈会,揭露记者采访时受到官僚主义的阻碍,受到种种限制的情况。武汉、广州、重庆等地的记者就左叶事件提出抗议。1957年5月10日人民日报也发讽刺诗配画《官僚架子滚开》,一些报道中将左叶的发言传成“你重要还是我重要”之类令人难以接受的文辞,使“左叶事件”成为新闻界一时关注的焦点。

但是不久后六八社论发表,整风成阳谋,左叶事件被定性为“客观上替右派分子推波助澜”,1957年8月14日,《人民日报》一版头条发表的社论《对新闻工作者的一个教训》,这篇社论定调说:右派分子向我们的党和国家猖狂进攻的时候,巧妙地利用这个事件,从新闻战线上放出一支毒箭。

身为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会长的邓拓作总结发言,称“不能孤立地看这件事情”,并为“左叶事件”定了性:大家知道,这件事是被新闻界右派分子加以夸大渲染,借以发动反对人民、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领导的政治进攻的一个导火线,它的严重性就在这里。一些记者被打成右派,新华社并发专稿《新闻工作者协会调查证明:“左叶事件”报道失实》,人民日报还为此专发了社论。

左叶自己恐怕也想不到,会以这样一个形式闻名全国,而且波及到这么多人。

标签: 左叶

更多文章

  • 宋承志

    名人大全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宋承志

    宋承志(1917—2010),解放军第5任炮兵司令(1977-1982)。安徽省金寨县人。1931年参加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金寨县少先队中队长、红四方面军红30军军部通信队排长、连指导员、营政委、营长,参加了长征。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一届中央军

  • 赵玉秀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赵玉秀

    赵玉秀(1934--2001),常家镇西柳行村人。曾先后担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组织部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庆云县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等职。中文名:赵玉秀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常家镇西柳行村出生日期:1934年逝世日期:2001年职业:书法家主要成就:主持《庆云县志》的编纂工作赵玉秀先

  • 曾长生

    名人大全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曾长生

    曾长生(1892-1966),男,昆曲旦角演员、舞台工作者。艺名小长生,苏州人。光绪十八年(壬辰)生,幼习堂名,工小生,后从姐夫施桂林及丁兰荪学艺,改应旦行,主作旦、六旦,兼工四旦。1961年,苏州市戏曲研究室派专人维奇口述的《昆剧穿戴》(一、二集)整理印行后,在昆剧界影响很大。中文名:曾长生国籍:

  • 吴自立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吴自立

    吴自立,中国人民解放军少将,湖南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75年10月11日因病在长沙逝世。中文名:吴自立国籍:中国出生地:湖南省平江县出生日期:1899年4月4日逝世日期:1979年10月11日职业:军人主要成就:一级八一勋章二级独

  • 杨建一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杨建一

    杨建一(1953年5月17日—2013年1月15日),男,湖南省娄底市新化县上梅镇北渡中心小学校长。2013年1月15日,杨建一为保护学生安全,与进入校园行凶的歹徒殊死搏斗,不幸以身殉职。一位普通的湖南小学校长之死,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关注,许多网友将“最美校长”的头衔送给了他。中文名:杨建一国籍:中国

  • 苏天赐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苏天赐

    苏天赐(1922~2006.8.25)原为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江苏省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江苏油画研究会顾问。姓名:苏天赐国籍:中国出生地:广东省阳江市出生日期:1922逝世日期:2006.8.25职业:南京艺术学院教授毕业院校: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主要成就:参加“江苏省人物画展”获一

  • 林农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林农

    林农(1919~2002.07.21),男,四川省南充县人,中国导演。其导演的《甲午风云》、《西安事变》等影片深入人心。中文名:林农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四川省南充县出生日期:1919逝世日期:2002.07.211919年,粟多泽出生于四川省南充县一个农民家庭。1935年,进入农林实验学校读

  • 于凌达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于凌达

    于凌达,中国演员,生于1958年11月。就职于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北影演员剧团。曾出演过电视剧《女人不是月亮》《京城镖局》《钟鼓楼》,电影《开着火车上北京》《北京深秋的故事》等,其后参演的电视剧《中国远征军》也广受好评。2012年11月5日,因肝病在北京去世。中文名:于凌达国籍:中国民族:汉族身高:17

  • 张之

    名人大全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张之

    张之常用于人名。张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高级记者、体育节目主持人。40多年来,他多次在国内外采访,为广播电台采写新闻、通讯,主持过几十次国内外重大体育比赛广播、电视实况转播,为我国的体育实况转播做了开拓性的工作,并培养了第二、三代体育广播员,宋世雄就是他的学生。中文名:张之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日期

  • 允祀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允祀

    爱新觉罗·允祀(1681-1726),也写作爱新觉罗·允禩,原名爱新觉罗·胤禩(yìnsì)。清雍正皇帝即位后,为了避讳皇帝胤禛名讳,雍正皇帝将兄弟们名字中的“胤”改为“允”,因而其也改名为允禩。胤禩是康熙第八子,雍正帝异母弟,生于康熙二十年,薨于雍正四年,享年45岁。其幼备受康熙喜爱,康熙三十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