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扶民,男,壮族,1911年生,广西田东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七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三军团团政委。曾参加过长征。著有《韦拔群》、《转战千里》等书。
基本资料
中文名:谢扶民
别名:谢富民
国籍:中国
民族:壮族
出生地:广西田东
出生日期:1911年
逝世日期:1974年7月31日
职业: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
毕业院校:广西省立第3师范学校
信仰:中国共产党
代表作品:《韦拔群》、《转战千里》
简介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七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三军团团政委。参加了长征。后任八路军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第四野战军师政委、军政治部主任。建国后,历任中共梧州地委书记,梧州市委书记兼市长,广西省委组织部部长,广西省监察委员会主任,中共广西省委副书记,中国民委副主任,第一、二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委员。是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生平
高等小学毕业。1926年秋参加农民运动,后到恩隆(今田东县)巴品圩任理化小学校长。1928年4月秘密组织青年社,发动农民武装斗争。1929年1月入南宁广西省立第3师范学校学习,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8月返乡参加农民运动,任村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12月参加百色起义,在赤卫军第14连任司务长。1930年6月任思阳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8月正式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在红7军任宣传员。参加了创建右江革命根据地的斗争,后千里转战北上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5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起任红7军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第19师政治部青年科科长、红3军团第5师政治部宣传队队长。1934年1月入瑞金红军大学学习。5月任红3军团第5师第14团政治委员。7月任师政治部宣传科科长。参加第三至五次反“围剿”作战。10月随中央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先后任第14团代理政治委员、第13团俱乐部主任、第12团总支书记、第10团俱乐部主任。1935年10月到达陕北后,不久任红1军团第4师政治部破坏科科长、宣传科科长。1936年8月任军委政治部巡视团主任,参加东征、西征战役,后任红31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部长。抗日战争时期先后任八路军129师385旅政治部副主任、第385旅政治部主任等职,参加开辟发展太行抗日根据地的斗争和坚持敌后抗日游击战争。1943年后入延安中央党校学习。解放战争时期历任延吉军区政治部主任,吉林军区警备第一旅政治委员、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野战军第165师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第43军政治部主任。参加解放东北和进军中南的多次重大战役战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共广西梧州地委书记、梧州市委书记兼市长并任梧州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广西省委组织部部长、监察委员会主任、省委第2副书记、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务院民族事务委员会副主任,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等职。被选为第一、二、三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1974年7月31日,因病在北京逝世。
人物经历
谢扶民(1910~1974),壮族。出生在祥周乡(现祥周镇)联雄村一个贫苦农民的家庭。
1926年7月,参加奉议县的农民运动,任乡农民协会宣传员,在黄治峰的领导下参加打倒土豪劣绅的斗争。1927年8月,参加了余少杰领导的奉议县仑圩暴动,21日和农军一起抗击国民党桂军、县警、民团对花茶村的围攻。后转移到恩隆巴品圩理化小学任校长兼教员,发展革命力量。
1929年1月,考入南宁省立第三师范学校,同年秋回乡从事农民运动;12月11日参加百色起义,任乡苏维埃政府土地委员,经常深入各村屯发动群众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1930年春调任右江农民赤卫军连队文书、司务长。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6月任恩隆县苏维埃政府文化委员,常到夜校、农会给贫苦农民讲课、宣传革命真理。8月调红七军第四纵队政治部任宣传队员。10月初,随红七军北上,11月初,红七军到达河池整编,他调到第二十师政治部任宣传队员,在北上途中,他积极进行革命宣传,鼓励战友们革命到底,并参加了多次战斗。
1931年3月,随军到达湘赣苏区,参加了苏区的第二次反“围剿”作战。7月随红七军进入江西中央苏区于都县与红三军团会师,任红七军政治部组织科组织干事。
1932年调任红七军青年科长和第十九师政治部青年科长。
1933年调任红七军政治部宣传科长。1934年1月,进入红军大学政治科学习,4月毕业后任红三军团第五师宣传科长。5月调任第五师十四团政委。在中央苏区,参加了第三、四、五次反“围剿”斗争。
1934年10月,随红一方面军进行长征。
1935年,先后任红三军团五师宣传科长,第十团、十二团俱乐部主任,第十二团党总支部书记。同年11月到达陕北后任红一军团四师政治部破坏科科长、宣传科科长。
1936年8月任军委总政治部巡视团主任、12月任红三十一军政治部副主任兼宣传部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留守兵团第三八五旅政治部副主任、主任,协助旅首长率部保卫陕甘宁边区,
1938年与兄弟部队一起粉碎了日军对边区的“扫荡”,
1939年又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对边区的进犯。
1942年调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第三八五旅政治部主任。
1946年后历任东北民主联军吉东军区政治部主任,警备一旅政委,吉林省军区延边军分区副政委兼警备一旅政委,延边军分区政委、吉林省军区政治部副主任、东北军区整训第二师政委、第一六五师政委、第四野战军第十五兵团四十三军政治部副主任、主任。率领部队参加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渡江战役、湘赣战役和两广战役。
解放初期,历任第十三军政治部主任兼梧州军分区第一政委、中共梧州地委书记、梧州市市长,领导梧州地区的土改和剿匪反霸斗争。后任中共广西省委组织部长、省委监察委员会主任,中共广西省委第二副书记,广西桂西壮族自治区党委书记,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主任,第二届全国人大民族事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
1974年7月31日在北京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