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妙湛

妙湛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下一个明天 访问量:707 更新时间:2023/12/27 22:23:12

妙湛法师,出生于1910年11月,俗名褚永康,辽宁丹东人。1939年于凤城双泉寺依进修老和尚出家,同年10月于北京拈花寺受具足戒,1940年到青岛湛山寺佛学院深造,1942年到扬州高旻寺亲近来果禅师,1957年飞锡厦门南普陀寺,直至1995年示寂,时年86岁,僧腊56夏。

基本资料

名:妙湛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辽宁

出生日期:1910年11月

逝世日期:1995年

生平

妙湛法师,法名续林,俗姓褚,名永康。辽宁省东港市(原东沟县)人。出生于公元1910年12月13日(农历十一月十二日)。1933年结业于安康师范学校,曾任小学教员、教长。1937年[七.七]事变后,被日本侵略者认为有反满抗曰的嫌疑而逮捕。出狱后看破红尘,信仰佛教,受了[三皈依]和[五戒]。1939年,到辽宁省凤城县通远堡双泉寺,依进修剃度后,旋赴北京拈花寺,在全朗座下受具足戒。得戒后,即往青岛湛山寺佛教学校,依倓虚学习天台教观。1942年春,往江苏扬州高旻寺,在禅门宗匠来果座下参参禅多年,其教宗天台、行在禅宗严以律己,宽以待人。1957年,到厦门南普陀寺。因其深谙佛理、戒行庄严,翌年便受僧众推为监院。在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文化大革命]期间,南普陀寺一度停止宗教活动,妙湛被安排为小卖部主任。直至1979年,才恢复监院职务。

成就及荣誉

法师一生爱国爱教,致力于佛教事业的恢复和发展,为弘扬佛教文化、兴办佛教教育、培养爱国爱教僧才,为社会慈善公益事业和对外友好交往做了大量的工作。生前曾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会副主席,福建省佛教协会会长、名誉会长,厦门市佛教协会会长,闽南佛学院和福建佛学院院长,南普陀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方丈,在海内外佛教界享有盛誉。

自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宗教信仰自由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全国各大名山古刹逐步得到重建和开放,南普陀寺亦不例外。从1980年开始,妙湛法师积极维护佛教的合法权益,维修寺院。在厦门市政府和市宗教事务局的关心支持下,厦门的佛教寺院逐步得到恢复和重建。如普光寺、鸿山寺、虎溪岩寺、万石莲寺、天界寺等道场,特别是南普陀寺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当时,南普陀寺是一座破旧不堪的道场,东边是一个五金电器厂,西边是一所演武小学和一片瓜田。可是在妙老的主持下,一天一天地发展起来,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旧到新。五金厂变成了普照楼,演武小学变成了闽南佛学院教学楼和太虚大师图书馆,瓜地变成了慈善楼,般若池变成了全国著名的禅堂……。经过15年的辛苦创业,南普陀寺面貌一新,雄伟壮观,远远超过从前的规模,为厦门特区建设和佛教事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妙湛法师不仅致力于修复厦门的佛教寺院,而且还为鼓山涌泉寺、武夷山永乐禅寺、宁德支提寺、西安净业寺等修复重建都作了很大的贡献。特别是在1993年为支提

寺集资30多万元人民币,兴建支提山公路,全长6公里,使闽东人民盼望已久的夙愿得以实现,为天冠菩萨的道场开辟了一条光明大道。

兴教育才

为绍隆佛种、续佛慧命,妙湛法师一方面维修寺院,一方面努力培养佛教接班人。1981年春,复办了由弘一律师和瑞今法师创办的佛教养正院,聘请了四川、安徽、上海、浙江等地的法师和居士来任教。由于当时的办学条件有限,学僧分别在功德楼和法堂上课。刚开始时,学僧比较少,白天劳动,晚上上课。后来学僧多了,才改为半天劳动,半天学习。学僧经为常住砍柴、运煤,帮助基建搬砖运瓦,拉渣土、挑砂子水泥等等。我们印象最深的是妙老每天亲自带头和学僧一起出坡劳动,无论是扫地或其他作务,都跟学僧在一起,每次干活都是汗流浃背,一天要换好几套衣服。有时学僧都回去了,他一个人还在干活。在“文革”期间,每天早晨他一个人扫地,从东山门一直扫到西山门,十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过,还被政府评为劳动模范。妙老的一言一行,使学僧养成了一种爱学习、爱劳动的好习惯。

1983年夏,妙老陪同新加坡佛教总会会长宏船法师率领的佛教代表团到北京,拜访了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居士,当时这两位大德都动员妙老一定要把闽南佛学院复办起来。他回厦门后,非常高兴,信心百倍,发愿在有生之年一定要复办闽院。他经常告诉养正院的学僧:“闽院不复办,我死不瞑目。过去我在青岛湛山寺佛学院学习时,倓虚老法师交代我,将来有条件、有能力,一定要办佛学院,为佛教培养人才。”因此,到了1984年底,经福建省宗教事务局和厦门市政府、市宗教事务局的审批,同意复办闽南佛学院。通过正式考试招生,录取了预科男女众各40名,于1985年5月17日举行复办闽南佛学院开学典礼。男众部设在南普陀寺,女众部设在万石莲寺。闽院复办后,要求入学的学僧越来越多,几乎每天都有。为满足学僧的求学愿望,妙老发大慈悲心,尽量创造办学条件,从二个班增加到四个班、六个班,1992年发展到八个班(包括养正院),另外还设研究班,男女学僧共20多人。当时养正院乙班只好借住在虎溪岩寺上课,女众预科乙班借住在南普陀寺禅堂地下室上课,学僧人数达350多人。这是闽院有史以来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一个时期。

为了解决女众部学僧的校舍问题,妙老花了不少心血。为了此事,他经常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经过多方面的努力,最后选定厦门金榜山董内岩紫竹林寺作为闽院女众部的修学道场。在妙老悲心宏愿的感召下,终于得到台湾香光尼众佛学院悟因法师和新加坡、香港钟氏家族的慷慨捐资。经过妙老3年的亲自监造,于1996年春季,闽院女众们终于有了一个安心学习的好道场。

妙湛法师对佛教事业极为重视,不仅为办好闽南佛学院,而且还为中国佛学院、福建佛学院、武昌佛学院、岭东佛学院、依兰尼众佛学院、泉州佛学苑等,在经济、师资以及学员等方面都给予了大力支持。1991年,他发表《全国佛教徒都来支持中国佛学院》一文,倡议全国各大寺院的诸山长老从经济上要给予大力支持。1993年,在“全国汉语系佛教教育工作座谈会”和1995年中韩日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上,妙老坚决支持中国佛协的办学方针,贯彻执行赵朴老提倡的“三培养”和“五建设”的精神,并且提出“佛教大国一定要有佛教大学”的口号。他说:“造就佛教僧才,是关系到我国佛教前途和命运的头等大事。佛教文化不仅是中国的文化瑰宝,也是世界的文化瑰宝……。不仅要在中国弘法,还要世界弘法,为世界各国培养高级佛教人才,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纪念太虚大师诞辰百年时,他在《僧教育的新构思》中说:“佛学院必须由过去单一培养教理知识的僧才,转变为培养多层次多专业知识的僧才,才能适应当前我国佛教的实际需要。”他提倡佛学院将来要设教理、禅观、教仪、管理、艺术、医护六个系统。在《再谈僧教育》中,他说:“未来佛教需要的僧才,像印光法师那样,专一净土宗,巍然不动;像弘一法师那样,高举戒学的旗帜,令正法久住;像虚云、来果和尚那样,坐穿蒲团,发明心地,参究本来面目,弘扬禅宗;像太虚法师那样,整顿僧制,创办教育,提倡人间佛教……。”由此可见,妙老有着远大的眼光、超人的智慧,继承了弘一律师和太虚法师的办学道路,重视学修并重、悲智双运,为适应当前社会对佛教事业的需要,努力培养弘法人才。

妙湛法师的办学特点,一是坚持丛林办学院的方针。院长须由方丈兼任,经费由常住负担,这样的佛学院才有生命力。二是学修并重。学院学僧要参加上殿过堂、诵戒坐禅。三是坐地参学,不放寒暑假,把国内外有佛学造诣的法师、居士请进学院,为学僧讲经讲学。四是让学僧有一个学习的机会。只要学僧有信心学习,有一定的文化水平,尽量满足他们的求学愿望。他常说:不知哪一块云有雨。他说自己当时在青岛湛山寺读佛学院时,倓虚老法师只要求写一篇文章。可见妙老对培养人才是多么的重视。

学修并重

妙湛法师一贯重视修持,严持毗尼。他出家前曾驻锡扬州高旻寺,跟随来果禅师参禅数年,领悟到心地法门的重要性。当他于1957年来南普陀寺时,每天还坚持参禅打坐。当时南普陀寺没有禅堂,他发愿将来兴建一座禅堂供养大众师父用功。由于时节因缘的关系,没有如愿以偿。闽院复办后,他常对学僧说:“出家人光学教理是不够的,必须到禅堂用功,把所学的东西进行消化,才能受用,否则只是画饼充饥。”所以兴建禅堂又成了妙老的一大心愿。时至1990年秋天,南怀瑾先生香港的学生素美和其女儿郭姮妟来南普陀寺拜访妙老,在谈话中问及寺院需要做什么功德。妙老语重心长地回答:“还需要建一座禅堂!”当时,李素美母女俩就立即答应下来,并打电话报告南先生。南先生说:“好啊!法师要建禅堂,我们一定要发心。”因此,南普陀寺禅堂从1991年春天开始动工奠基,经过三年的建造,于1993年春落成,并聘请南先生举行为期7天的禅学讲座,参加禅修的有来自加拿大、美国、菲律宾、台湾、香港等海内外的佛教四众弟子共一千多人。同时,妙老规定闽院学僧要走学修一体化的道路,每天晚上最少要坐一支香。他在禅堂开示中强调:“禅堂是寺院里最重要的一个修行地方,佛学院的学僧应白天学教,晚上坐禅,如此才可以使戒定慧并进。单单学一点文字般若是不够的,一定要坐禅。要想成佛作祖,必须住禅堂!古人住禅堂以开悟为期,不悟不出禅堂。当打生死七时,宁死在禅堂,不愿死在外寮。禅宗一法是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见性成佛,所以禅堂又叫选佛场。”妙老继承了高旻寺来果禅师的宗风,勉励后学多住禅堂,学修并进。他自己每天早晨三点钟就起来打坐或读诵《金刚经》、《普门品》、《普贤菩萨行愿品》等,然后等到一开静,就亲自喊学僧起来上早殿,经常拿着手杖察看学僧寮房。如有不听话,随时用“棒喝”来教育。法师的严格管教,令学僧肃然起敬。

创办慈善机构

行愿无尽,为善最乐。妙老经常告诉大家:“现在世界上还有许多吃不饱、穿不暖的穷苦人,我们佛教徒应多做一些社会慈善福利事业。”他老人家多年的愿望终于在佛菩萨慈光加佑下实现,1994年11月14日,大陆第一所佛教慈善机构——南普陀寺慈善事业基金会成立了。

基金会在妙老的领导下,本着爱国爱教、慈悲济世的宗旨,广集大众的力量和善心,以出世的无私精神,做入世的利生事业,在赈灾救灾、扶危济困、救死扶伤、助

学助教、放生护生、印经结缘等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受到社会各界的好评。他经常亲自慰问厦门社会福利院、孤儿院、养老院、聋哑学校,甚至冒着大雨送款到市民政局捐献给灾区人民。

法师一生省吃省用、惜福修福,对生活从不计较。他到83岁高龄的时候,外出远门也不带侍者,把节省的路费都用来做慈善事业。

基金会的慈善工作立足于本省,面向全国。最初从“六个一百”开始做起,逐步发展到赈灾建校等大型的慈善活动。如1995年,为福建三明洪涝灾区捐赈灾款6.5万元,为江西赣州水灾捐款6.5万元及衣物6千多件。同年,为重庆佛教希望工程捐款16万元等等。总之,妙老创办的慈善基金会,把救援之手伸向那些遭受地震、洪涝灾害,失去家园、失去亲人的灾民;他们中有求知若渴,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学生;有打工在外,陷入困境的民工;有身患绝症无力治疗的病人,乃至经不住社会和生活压力而想自杀的年轻人等。总之,妙老的悲愿,不知利益了多少的苦难人。他常常说:只要大家献上一份爱心,这个世界就会变成更加美好的家园。他虽80多岁的高龄,还念念不忘他人的痛苦,在临终之际留下“勿忘世上苦人多”的遗训。

标签: 妙湛

更多文章

  • 李开湘

    名人大全编辑:晴天标签:李开湘

    李开湘(1910—1999)四川省苍溪县人。一九三二年参加白区地下党的工作。一九三三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当地组织游击队任队长、营长。参加红军后,任红四方面军第三十军八十九师政治部油印员。援西军政治部秘书、宣传干事。参加了长征。中文名:李开湘国籍:中国出生地:四

  • 梅竹芬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梅竹芬

    梅竹芬,京剧青衣。出生于1872年,逝世于1898年。是梅兰芳的父亲。中文名:梅竹芬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872年逝世日期:1898年职业:京剧演员梅竹芬(1872-1898)别名梅肖芬,字凌云,小字二锁。京剧表演大师梅兰芳的父亲,亦为旦角演员,他的相貌、身材极像梅巧玲,又喜欢唱梅巧玲的拿手戏,很得

  • 曾保堂

    名人大全编辑:人生初见标签:曾保堂

    曾保堂,新中国开国少将、原山西省军区原副司令员。1928年参加赣南农民暴动,1929年加入游击队,1930年编入红军,193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师长等职,建国后任山西省军区副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中文名:

  • 黄鳌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黄鳌

    黄鳌(1902—1928),湖南临澧人,早年就读于省城长沙甲种农业学校、省立工业专科学校附属中学,极力推崇孙中山先生的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1920年经林伯渠介绍加入中国国民党。1924年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并加入中国共产党,被留选为周恩来领导的政治部任秘书股长,专职负责周恩来的各种文件,并

  • 韩宁夫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韩宁夫

    韩宁夫(1915年9月—1995年1月13日),男,汉族,1915年9月8日出生,大学文化程度,山东大学工学院土木工程系专业毕业,籍贯山东省高唐县城北韩庄。1936年冬参加革命工作,1937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原中共中央委员、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曾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湖北省革命委员会副主任、湖北

  • 吉米·克罗斯

    名人大全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吉米·克罗斯

    吉米·克罗斯(JimCroce,1943年1月10日—1973年9月20日),美国民谣歌手,在其短暂的一生中共发行了5张录音室专辑和11支单曲,也是在音乐界为数不多的去世后有冠军专辑(《YouDon'tMessAroundwithJim》)和冠军单曲(《TimeinaBottle》)的歌手。其独特的

  • 连笑昆

    名人大全编辑:不惹红尘标签:连笑昆

    连笑昆(1926年-2009年3月1日)男,1926年生于北京,满族,著名的相声演员,国家一级演员,甘肃省曲艺家协会名誉理事。中文名:连笑昆国籍:中国民族:满族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26年逝世日期:2009年3月1日代表作品:《山东二黄》、《京剧与现代戏》、《铡美案》等连笑昆先生自幼随父母在唐山

  • 叶明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叶明

    叶明1914年出身于四川省成都市一个工人家庭,原名德贵。因家境贫困,幼时寄养于姑母,不久父亲去世,他为姑收养,读了两年私塾,11岁就到工厂做工,先后在造币厂、鞋店、织缎厂、兵工厂当学徒。1927年叶明在兵工厂参加了共青团,1931年转为中共党员。叶明在武汉军区工作到1983年,再次离休。2002年去

  • 孙哲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孙哲

    孙哲,淄川区淄城镇人,革命烈士,原名在松,淄川县朱家庄(今属淄川区淄城镇)人。1929年加入杨虎城将军部。中文名:孙哲国籍:中国出生地:淄川区淄城镇出生日期:1911逝世日期:1943职业:军人

  • 杜太后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杜太后

    杜太后(公元902年—公元961年9月17日):也称“昭宪太后”“杜夫人”“杜四娘”“杜四娘子”,是宋宣祖赵弘殷的嫡妻,宋太祖赵匡胤、宋太宗赵炅之母。杜氏,名失考。为赠太师杜爽长女,母范氏。宋宣祖赵弘殷正室、宋太祖赵匡胤生母。于滋德殿崩逝,享年六十。宋太宗上谥“明宪”,葬永安陵,神主祔享太庙。乾德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