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曾绍山

曾绍山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3845 更新时间:2023/12/10 18:02:25

曾绍山(1914-1995),安徽省金寨县人。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88年7月被中央军委授予中国人民解放军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月26日因病在济南逝世,享年81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曾绍山

国籍:中国

出生地:安徽省金寨县

出生日期:1914年

逝世日期:1995年

职业:革命军人(中将)

人物简介

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同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3年转入中国共产党。曾任第四军政治部少年宣传队队长、师政治部秘书、师司令部参谋。参加了鄂豫皖、川陕苏区反“围剿”和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旅作战股股长、旅参谋长,太行军区副旅长兼分区司令员、分区政委兼中共二地委书记。参加了夜袭阳明堡和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纵队副司令员、皖西军区司令员、第三兵团军长。参加了上党、进军大别山、渡江、西南等战役。1950年后,任第三兵团兼川东军区副司令员。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愿军军长、兵团副司令员。回国后,历任旅大警备区司令员,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委,济南军区顾问。是中共第九至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1966年任政治委员,参与指挥了珍宝岛自卫反击战。1980年调任济南军区顾问,1988年离职休养。是中共第九、第十、第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1月26日在济南逝世。

任职情况

1939-1941年,国民革命军步兵第三八五旅参谋长

1945-1948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副司令员

1945-1946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参谋长1946-1947年,国民革命军第十八集团军晋冀鲁豫军区第三纵队参谋长

1948-1948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晋冀鲁豫野战军第十三纵队司令员

1949-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一军军长

1950-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1950-195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川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1-1953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十二军军长

1953-1955年,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

1955-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兵团司令员

1955-196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

1959-195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旅大警备区司令员

1959-196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副司令员

1959-1978年。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委员会常务委员

1960-1964年,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委员会副书记

1960-1961年,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监察委员会副书记

1966-197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第二政治委员

1967-1968年,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委员会第三书记

1968-1978年,中国共产党沈阳军区委员会第二书记

1969-1982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69-1982年,中国共产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委员

1971-1975年,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员会第二书记

1975-198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75-198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政治委员

1975-1978年,辽宁省革命委员会主任

1975-1978年,中国共产党辽宁省委员会第一书记

1980-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顾问

1983-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

人生经历

曾绍山(1914~1995),原名曾昭山。金寨县丁埠镇东湾村人。贫农家庭。幼时读私塾3年,因家贫辍学,在家放牛,帮父母耕种。民国18年(1929年),共产党在大别山区领导农民闹革命,打土豪,分田地,并在其家乡爆发了丁家埠暴动,曾绍山参加中国工农红军(简称红军),在第三十三师任传令兵、勤务兵。11月,被秘密吸收为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员。民国19年,参加商城、金寨、新洲、二道河、麻城、光山、广济、二郎畈等战斗,因作战勇敢,先后被提拔为红军第一军手枪营传令班长、第四军政治部少宣队长、第四军教导团少共团委书记。民国20年,大别山红军在张国焘错误路线指导下,肃反扩大化,曾绍山被逮捕禁闭。审讯中,被捆绑吊打,灌辣椒水,压杠子,但他始终不乱说假话,不乱咬别人。审查释放后,毫无怨言,一如既往忠于共产党。民国21年,调至红军第四方面军军部工作,任少共国际团班长、副排长等职,参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次反“围剿”斗争。

民国21年10月,随红军第四方面军西征,任红军第十师第二十八团连宣传队长、营书记、团秘书、干事等职,参加创建川陕革命根据地。民国22年,转为中共正式党员,任红军第十师参谋,参加长征,3次过雪山、草地,历尽艰辛,胜利到达陕北。不久,在镇原开展反张国焘错误路线斗争,曾绍山立场坚定,态度鲜明。同时也感到自己对革命理论懂得太少,需要加强学习。

“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实行第二次合作,共同抗日。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曾绍山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第七六九团参谋。他参加了奇袭阳明堡机场的战斗,该战炸毁敌机24架。民国27年,任八路军第三八五旅第十二团作战股长、参谋长,参加创建晋冀鲁豫边区抗日民主根据地。民国27年2月,奉命参加长生口伏击战,他协助团首长指挥所部攻占娘子关,经5个小时激战,歼日军大部,并乘胜攻入井陉,钳制了日军向晋西南的进攻。3月,奉命协助团首长率部强袭黎城,调潞城之日军出动,配合兄弟部队在邯长公路的神头岭歼灭日军1400余人,摧毁了日军的补给线。接着,在正太铁路、平汉铁路和平(定)昔(阳)公路沿线,与全旅一道,破路袭敌,打退了日军多次进攻,保障了晋冀鲁豫边区北部工作的开展。民国28年,升任八路军第一二九师第三八五旅参谋长。从民国28年到29年,他协助旅首长,针对日军“囚笼政策”,组织了多次的破袭战。经过2年的战斗,打破了日军的“囚笼政策”和频繁的“扫荡”,使晋冀鲁豫边区的抗日民主根据地得到发展。民国29年8月至12月,参加了“百团大战”。他协助旅首长多次完成了上级赋予的艰苦战斗任务,屡立战功。民国30年11月,调任八路军新第十旅副旅长兼太行第二军分区司令员。太行第二军分区位于太行区抗日前哨,日军在第二军分区中心区安下据点,并从后部把第二军分区与太行区割断,使第二军分区四面受敌。他根据上级指示,采取敌进我进的方针,率八路军新第十旅和第二军分区武装一部,深入敌后要害,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拔据点,烧碉堡,打得日军首尾不能相顾。并运用军事打击与政治瓦解相结合的办法,在辖区内将伪自卫团、棒棒队、反动道会门摧毁,有力地粉碎了日军的蚕食和“扫荡”。民国32年12月,改任太行第二军分区政治委员兼地委书记。他为使自己做地方工作变外行为内行,首先深入到基层,领导1个村开展各方面工作,熟悉地方工作情况,总结地方工作经验。在全区正确贯彻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各项政策,发动群众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减租减息斗争,建立地方武装,开展群众性的反“扫荡”,拔掉了马坊、沾尚、长凝、范村等日伪军据点,把抗日民主根据地扩大到榆次和太谷地区,为上党战役创造了有利条件。

抗日战争胜利后,曾绍山调任晋冀鲁豫野战军(又称刘邓大军)第三纵队副司令员。他与第三纵队首长率部参加了上党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消灭了北犯的国民党军阎锡山部3.5万余人。并在邯郸地区配合兄弟部队歼灭沿平汉铁路北犯的国民党军2个军,共2万余人,打退了国民党军的进攻。民国35年下半年,他与第三纵队首长率部参加了陇海路战役、定陶战役、巨城战役、鄄城战役和滑县战役,协同兄弟部队消灭了国民党军的有生力量,打开了解放战争新局面。民国36年3至6月间,他与第三纵队首长率部参加了豫北攻势,协同兄弟部队连克延津、阳武、原武、濮阳、封邱、淇县等6城,全歼国民党军王仲廉部第二快速纵队和孙殿英部暂编第三纵队,收复了东阿、平阳,郓城、汶上、嘉祥等城。民国36年秋,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任皖西军区司令员,恢复和建立皖西革命根据地。民国37年春,刘邓大军主力转向外线作战,他率部坚持皖西大别山斗争。国民党调集大量兵力,在皖西大别山区的所有交通要道、重要村镇和制高点,建立据点,进行分区式的反复“清剿”,妄图彻底摧毁皖西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他根据刘伯承、邓小平的“只要拖住敌人,争取了时间,便是胜利”的指示,一方面采取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在内线开展游击战争,巧妙地与国民党军周旋,拖住国民党军不放,一方面派出精干部队,跳至外线,在庐江、巢县和巢湖沿岸,袭击国民党军要害部位。经过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将皖西大别山区革命根据地坚持下来,胜利地完成了“拖住敌人”的任务,为组织淮海战役争取了时间。民国38年4月,他率部参加了渡江战役,协同兄弟部队解放宁、沪、杭地区。接着,率部进军西南。经1个月的急行军,在重庆附近歼灭国民党军胡宗南部1万余人,迫使胡宗南部第十八兵团起义。大西南解放后,他率部驻扎重庆,负责川、黔、湘、鄂边剿匪任务。他认真执行城市、新区和民族政策,一面剿匪,一面维护社会秩序,恢复生产,安定人民生活。1950年1月,调任第二野战军第三兵团副司令员兼川东军区副司令员。

1951年3月,曾绍山调任第十二军军长,率部抗美援朝,参加第五次战役。战役结束后,他根据战役中与美军作战的实践和现代化战争的特点,组织部队认真总结战斗经验,开展军事训练,着重解决既能追得上,又能捉得住,既能拦住头,又能挡得住,既能包围住,又能歼灭掉的问题。经过4个月的大练兵,提高了部队现代化战争的作战能力。大练兵一结束,奉命率部担负金城地区的防御任务。他认真贯彻毛泽东“积极防御”的方针,创造了坑道防御战术,构筑了以坑道工事为骨干与各种工事相结合的60里纵深的坚固防御阵地。积极采取小型反击,阵前歼敌,小部队深入敌纵深,捉俘虏,摸岗哨,伏击奇袭等,主动袭击美军。大力开展阵地狙击手运动,只要敌人在阵地一露头,即将其消灭。打得美军防不胜防,惶惶不安,在阵地上不敢活动。1952年12月24日,受到了毛泽东、朱德彭德怀等的亲切接见。

曾绍山从朝鲜回国后,任第三兵团副司令员、旅大警备区司令员。1955年授中将军衔,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和一级解放勋章。1959年至1978年任沈阳军区副司令员、政治委员、辽宁省省长、济南军区顾问,被选为中央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1988年8月1日,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95年病逝。

标签: 曾绍山

更多文章

  • 曹灿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曹灿

    曹灿,1932年12月生于江苏南通,中国国家话剧院国家一级演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消费者协会理事、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老艺术家委员会副主任、四代艺术团副团长、北京市语言学会朗诵研究会会长、北京市老艺术家协会理事、北京市关心青少年教育协会理事、北京市东城区第十、十一届人民代表、曹灿艺术学校校

  • 闵损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闵损

    闵损(公元前536—前487年):尊称闵子,春秋末期鲁国(今属山东省)人。字子骞,以字行,故又称“闵子骞”。孔子弟子,比孔子小十五岁,七十子之一。在孔门中以德行与颜渊并称。孔子曾赞扬他说:“孝哉,闵子骞。”有“芦衣顺母”、“鞭打芦花”的故事传唱至今。在孔门中以德行和老成持重著称,而尤其以孝行超群闻名

  • 鲁道源

    名人大全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鲁道源

    鲁道源(1898—1985),中国国民党陆军中将,云南昌宁人,毕业于云南讲武堂,后历任连长、营长、团长、旅长等职。抗战期间,历任国民革命军第五十八军新编第十一师师长、第五十八军副军长及军长,积极参加抗战。抗战胜利时,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抗战胜利后,任整编第五十八师师长、第十四绥靖区主任、第十一兵团司

  • 林彬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林彬

    (1916—1994)原名熊宗存。安徽省金寨县人。一九三○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一九三一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一九三三年转入中国共产党。中文名:林彬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出生地:安徽省金寨县出生日期:1916逝世日期:1994职业:军人信仰:共产主义军衔:少将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十一

  • 刘晓松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刘晓松

    刘晓松(1978—1999),金寨县油店乡河口村人。家境贫寒,6岁即知苦学。9岁曾借戎装照像,心已向往从军报国。1989年入读油店初中,加入共青团。中文名:刘晓松国籍:中国民族:汉出生地:安徽出生日期:1978年逝世日期:1999年职业:学生毕业院校:海军工程大学信仰:共产主义称号:舍己救人的军校优

  • 阎达五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阎达五

    阎达五教授(1929年12月-2003年)生于山西祁县,1949年3月肄业于北平私立华北文法学院经济系,195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夜大学。从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大学建校至今,一直在该校工作,曾任教员、讲师、副教授、教授,担任过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主任等职务;其间,1960年至1963年曾赴越

  • 刘晴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晴

    甜姐儿,人见人爱,冰雪聪明,天真善良,处处为人着想,生命力极强。虽然不幸患上心漏病,但不会以愁苦示人,反而常展笑容,不想别人替自己担心,最怕成为别人的重担。外表柔弱,但性格刚强,纵面对日军威逼,亦不畏强权,反抗到底。用情至深,但因自己有病不想成为杨阳的负累。中文名:刘晴别名:晴晴国籍:中华民主共和国

  • 须吟笙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须吟笙

    须吟笙:近代核雕名家(1923.5.13-2011.3.9),舟山核雕的代表性人物;写意罗汉头的鼻祖,罗汉头的山峰,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中文名:须吟笙国籍:中国出生日期:1923.5.13逝世日期:2011.3.9职业:近代核雕名家相关:苏州舟山须派罗汉的创始人须吟笙是苏工核雕殷派第二代传人,

  • 周蓝萍

    名人大全编辑:心作祟标签:周蓝萍

    周蓝萍(1925-1971),湖南湘乡人,抗战时入了在重庆开办的”中央音乐干训班“,后来毕业于上海音乐专科学校。解放后,国民党政权和许多大陆的知识分子纷纷来台,周蓝萍就是其中之一。在台的日子里,周蓝萍先生创作了一大批脍炙人口的作品,是当时影响力最大的作曲家之一。他的《绿岛小夜曲》不仅在中国台湾岛流行

  • 孝睦皇后

    名人大全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孝睦皇后

    孝睦皇后王氏(公元前47年-公元21年):宜春侯王咸之女,新朝皇帝王莽的第一任皇后。新朝建立后,王莽立她为皇后。生四子:王获、王临、王安、王宇,一女孝平皇后。公元21年去世,卒年69岁。中文名:王静烟别名:孝睦皇后国籍:中国新朝民族:汉族出生地:常安出生日期:公元前47年逝世日期:公元21年职业: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