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朱国福

朱国福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晴天 访问量:2319 更新时间:2024/1/18 2:02:08

朱国福:字果夫,号炳公。直棣省定兴县大朱家庄人。(1891年—1968年)。自幼习武,早年从人称“铁罗汉”张长发习练罗汉拳,从王有恒习弹腿、摔跤等技艺,十岁参加义和团,十四岁拜形意拳名家马玉堂先生为师学习形意门拳械,后又从孙禄堂先生习练八卦掌、太极拳,又得李存义先师老前辈的指点,其功夫技艺深得马、孙二先生的赞许。与其家弟‘国禄’‘国祯’‘国祥’以精湛的技艺蜚声武坛,人称“朱氏四杰”,另有称‘福’‘禄’‘祯’为“朱家三虎”。曾创立“武学会”和“凤凰武术学校”。

基本资料

中文名:朱国福

国籍:中国

出生地:河北省定兴县

出生日期:1891年1月5日

逝世日期:1968年

职业:武术家

主要成就:创立武学会、凤凰武术学校

个人荣誉: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

人物简介

朱国福,字炳公。1891年1月5日出生于河北省定兴县大朱庄。1904年拜清末小八侠之一的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为形意拳第八代传人。1924年,朱国福来到上海,创立武学会,以技击能力高超、多次与中外武林高手交流取胜而闻名,朱国福兄弟四人皆为当时武林一流技击高手,实战名家,被武林人士并称为“朱氏四杰”。1928年,朱国福先生参加第一届武术国考,获最优等榜首。1929年进入南京中央国术馆任职并担任教务处长,教授形意拳,开设拳击课,为国家大力培养武术人才。朱国福先生一生为民族的兴衰和武术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1968年,朱国福在重庆辞世,享年77岁。这位被时人称作“中国拳击之父”,“中国搏击之父”的一代武术大师的名字也许因为岁月的流逝,已经不是那么鲜活,然而他传奇的一生却未因岁月的流逝而失去光芒。朱国福先生是第一个有正规报纸报道,打败公开设坛的外国武人的中国武术家;第一个在世界上成立女子拳击队,第一个在中国引进和发展拳击运动,并身体力行;第一个用现代观念开展搏击训练教学。

翻开我国近代著名拳击家周士彬教授所著《现代拳击》一书,其中一段写道:“1930年,国民党政府的中央国术馆和后来成立的国立国术体育专科学校都把拳击作为必修科目之一。中央国术馆的拳击由形意门传人朱国福教授……其间,他培养出不少人才,如武术界前辈张文广、温敬铭、李浩、卜恩富、吴玉池、蒋浩泉等人,都是拳击高手。”

事迹

人们不禁要问,能在当时国内最高专业学府教授拳击的朱国福,拳击技术水平究竟如何?他是形意门传人,何以能教授拳击?他的拳击技术是否有中国武术特点?为此,不妨让我们来回顾一段拳赛吧。

1923年8月12日晚,在上海法租界巨艾达路国际竞武场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拳击擂台赛。这是一场中国人为捍卫民族尊严而战的殊死搏斗,擂主裴益哈伯尔是白俄赫赫有名的拳击家,攻擂者乃中国著名武术家朱国福先生。此前十天的擂赛中,我国武术家攻擂均告失败,由此裴益哈伯尔放出狂言:“中国没有武术家!”惊闻此言,朱国福义愤填膺,于是毅然报名参加擂台赛。当晚,竞武场内人头攒动,数百名中国观众翘首以待,期盼着朱国福能打败白俄拳师,为民族争光。

赛前称体重时,白俄拳师竟比朱重32磅,远不在一个量级上,因此裁判说:“不能打,要死人!”朱答:“不怕死。”朱国福执意要打,于是当即由律师史良等人作证,朱与白俄拳师立下生死文书,约定“打死不偿命”。擂台赛原是六个回合分胜负,战到第四回合时,裴益哈伯尔被朱击倒在地,再也未能起来。倾刻间,场内观众欢声雷动,人们跺踏地板以宣泄激情,一时间竟把武场地板跺垮。

赛后,世界拳坛惊呼:“怪拳”!然而,朱国福拳法怪在何处?今撰文剖析,以飨读者。

朱国福出拳一怪:直拳屈臂,勾拳如锉,摆拳似拨。二怪:贴力发力,切齿发声,主攻胃部。许多读者可能会在心中问:为什么?欲查末毫窥其全貌,故再现当时擂台赛精彩画面:

第一回合,朱国福多用摆拳,出左打左,出右打右,屡攻白俄拳师头部。对方多用直拳、摆拳猛击朱国福头部。

点评:白俄拳师比朱高20厘米,朱仰攻白俄拳师头部,不易发力,难以重击,效果欠佳。对方攻朱国福头部时,朱躲闪及时,对方出拳效果不明显。

第二回合,朱国福主动进攻,紧贴白俄拳师,多用直拳、勾拳,屈臂扣肩,出拳如锉,猛地一记重勾拳击中对方胃部。白俄拳师倒抽一口冷气。被贴身后的白俄拳师多用勾拳左右开弓击打朱国福躯干。

点评:白俄拳师身高臂长,朱扬长避短,贴身战术正确。贴身后,朱发力有如神助,对方被动贴身时,直拳、摆拳难以施展,虽然勾拳运用自如,但是多次被朱用两肘化解,攻肋屡不奏效。

第三回合:朱氏紧逼白俄拳师,运用神奇步法紧贴白俄拳师,直拳、勾拳如飞,雨点般地打中其胃部。白俄拳师已有难受之状,常不得不用左拳护住胃部。

点评:朱发现白俄拳师之弱处,紧追不舍,连续攻其胃部,越战越勇。白俄拳师已是气喘吁吁,只有招架之功,难有还手之力。

第四回合:朱氏粘住白俄拳师,脚法紧逼,猛烈攻击裴氏胃部。白俄拳师步法已乱,踉踉跄跄,出拳迟钝,目光呆滞,左拳逐渐下垂,亮出空当。朱氏抓住机会,一记直拳向其空当狠狠打击,口中同时发声助力,终将白俄拳师重重打翻在地,口吐白沫,再也无力站起。

朱氏拳法何以如此神勇?欲穷究竟,仍需追根溯源。

朱国福(1891~1968年),河北新城县人。自幼酷嗜武技,少拜形意名家马玉堂为师,时又得张占魁、孙禄堂教诲,精形意,通太极,擅八卦。24岁学拳击,融中西拳法为一体,其功深技高实不多见。

由于朱国福形意功底深厚,所以纵然练习拳击也深合形意拳法:三屈三垂。三屈者,臂屈、腿屈、腕屈;三垂者,肩垂、肘垂、气垂。屈臂以富力,肩垂以贯气,肘垂以抱劲,沉肩坠肘,劲力透达。从功架上看,朱国福拳法坠肘屈臂垂肩动作非常明显,这与拳击(直拳)扬肘直臂伸肩动作正好相反。形意拳经云:出手如钢锉,展转似切弧,拳巧在摆拨,动妙于滚翻。朱氏之勾拳出拳像钳工锉铁,发力方向似切弧;而拳击的勾拳轨迹明显是弧线,二者区别很大。再看朱氏之摆拳是顾右打右,顾左打左,横击顺打有如蛇之拨草,极富迷惑性;然而拳击的摆拳是左出打右,右出打左,两相比较,动作迥异。

从技法上看,朱氏拳法也很有特点。其一,朱氏拳法动作幅度小,运动距离短,这有利于提高出拳频率和贴身打,正所谓“出手如闪电,打人如亲嘴”。其二,朱氏出拳动作中,手臂有拧翻动作(小臂旋转),当与敌拳接触时,拨动功效神奇,起落钻翻,妙在尺寸间。其三,朱氏拳法中“两手不离心,两肘不离肋”,手不离心便于保护正面不受攻击,肘不离肋能化解敌手攻肋。因此,在第二回合中,白俄拳师勾拳攻肋屡不奏效。其四,朱氏步法如白马扣蹄,阴阳相济,当与敌贴身时,充分发挥下肢的攻击力,以挤、顶、别、撞之技法迫使敌让位失中,在第四回合中,对方被粘住时,步法踉跄即缘于此。形意先师云:“脚踩中门裆里钻,就是神仙亦难防。”

然而朱氏拳法之贴身打、粘住打,在如此近距离内,何以能产生出巨大的爆发力?殊不知,形意拳爆发出的不是普通气力,而是内力。普通气力是靠人体肌肉收缩产生的,内力却是由人之内气所化生的。当形意功夫练到高境界时,所发劲力可穿心裂肺,正如形意先哲所言:“神鞭策动脏腑,强气冲发四肢,一枝动,百枝摇,劲力崩,撼山动,裂坚石矣。”

1935年初夏,朱国福旅桂返湘,途遇劫匪夺人钱财,朱国福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匪首剽悍凶顽,仗人多势众而穷凶极恶。朱国福临危不惧,用崩拳击之,匪首受此重击倒地而亡。后来,匪人查验伤痕,陡见其背上赫然有碗口大的青紫印。众匪骇然,惊呼:穿心崩拳!此后,朱氏的穿心崩拳名声大噪,威震湘桂,江湖强人闻声而退。

再说上海一役,朱氏大战白俄拳师,在第四回合中正是用穿心崩拳将其击倒。虽有拳套缓冲,但这一记穿心崩拳也足以击倒对方。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形意功夫妙不可言。朱国福得形意真传,深悟内功大道,且将其融入拳击技法,自具独特风格。如此,才能闻名天下,威震拳坛。由此,形意宗师朱国福亦堪称中国拳击运动的先驱。

生平

战胜俄国拳击家和日本武林高手

朱国福生于1891年,河北定兴人。幼从张长发习罗汉拳,继从马玉堂习形意、摔跤、弹腿诸技,后经马玉堂引荐,又得师爷李存义、张兆东二人的教授。返乡时,朱国福与同乡孙振川较技,遂深服振川之能,从振川习孙氏八卦拳年余。1917年,经振川引荐并持李存义之荐书,朱国福拜在孙禄堂老先生门下习艺。习孙氏太极拳。翌年10月,徐世昌请孙禄堂老先生入总统府。于是孙老无暇教拳,朱国福遂辍其所学。转从张玉峰先生进修形意、八卦及其散手。

1923年,朱国福受李存义之托,护送周孝怀南下上海。恰逢上海法租界举行国际拳击比赛。在友人介绍下朱国福去看了几次拳击比赛,遂对拳击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又开始研究拳击。并致力于使拳击之技法与形意劲、八卦步结合。不久,俄国拳击家婓益·哈伯尔在法租界挑战上海拳坛,很轻松地战胜多人。哈伯尔因此而轻视中国武术界屡发挑衅性狂言。朱国福得知,异常愤怒决议参赛。但是,他是谨慎之人,先去赛场观看。朱国福观看了哈氏的几场拳赛后,决定报名比赛,与哈伯尔一觉雌雄。但因哈氏体重比朱国福重四十余斤,有关人士皆认为朱国福非哈氏对手。哈氏亦认为朱国福是在拿生命冒险,故要求与朱国福签订比赛中打死勿论的生死合同,并进行了法律公正。

赛前气氛十分紧张。比赛约订六个回合,并按拳击规则进行。开始前三个回合,朱国福按照自己事先拟定的搏击方案,先采取游斗之法,靠八卦身步之法使哈氏重拳频频打空。同时以刺拳消耗哈氏体力。不时趁机抓隙,击出几拳。因此三局结束时,以点数占优。至第四合时,哈氏动作已迟,主遂以形意之整劲出重拳,一下将笨重体大如熊的哈氏击倒在地;而后,朱国福越战越勇,又数次将哈氏击倒。至第五合,哈氏动作更迟,而朱亦因体力消耗较大,已无力再发重拳。以后朱国福再施八卦游斗之法,终于战胜了哈氏。

朱在击败外国拳手后一战成名,轰动上海武坛。于是朱留在了上海。然而朱国福并未陶醉于胜利之中,朱国福由此战中深感到体能的重要和西洋拳击的简洁实用。以后,朱国福常做拳击练习,并要其弟朱国禄来上海作自己的陪练。当时,朱国禄已弃武数年。到上海后随国福重新习武。由此之后,朱国福致力于将中国传统武技与西洋拳击相结合之探索。朱氏为近代率先作这一探索并取得一定成绩之第一人。并带动其兄弟四人皆练拳击。其二弟朱国禄、三弟朱国祯的技击成就亦无不得益于朱国福对拳术的研究和影响。1928年,朱国祯随孙禄堂老先生来到上海。朱国祯生于1904年,1924年在天津拜在孙老门下习练孙氏太极及形意,习之三年余,并得太极剑、形意枪之传。朱国祯到上海后不久就与其兄长一道进行拳击训练。据顾留馨先生回忆说:“孙老师在的时候,他们三人还是有板有眼地按规矩练。老师一走,他们便戴上拳套大打一气。”

1928年7月5—6两日,由中国尚武团义办的中、日、美、俄大力士拳术比赛在上海北四川路月宫戏院举行。中国参赛者四人、日本五人、美国五人、俄国一人。比赛结果,中国四人皆败,日本五人皆胜。比赛结束后,日本选手发表讲话,公开凌辱我中华民族。朱国福、朱国禄、朱国祯三兄弟闻知此事后,决定三人联袂前往日本拳手所在的虹口寓所。到后,朱氏兄弟分别与五位日本拳手进行了交手,结果,日本五人全都败在了他们兄弟三人手下。后来,此事受到西北军首领张之江先生的高度评价。此次交手更加坚定了朱国福对传统武技与西洋拳击相结合的探索,也使朱氏兄弟对拳击的兴趣大增。

夺得首届国考第一名

1928年10月,南京国民政府举行了第一届国术国考,在全国范围内选拔武术精英。全国各地的武术名家、高手数百人纷纷赶至南京参加此次国术国考。如有72岁的李汇亭、64岁的梁占魁、62岁的陈富有和刘永祥、61岁的金恒铭和60岁的李好学等老一辈拳家,还有正值盛年的六合、摔跤名家佟忠义、北派少林大师赵鑫州、八卦名家贾凤鸣、岳氏连拳及鹰爪大师陈子正、八卦名家高凤岭、形意八卦名家左振英、查拳高手于振声、太极名家吴图南及八极、劈挂名家马英图等。通过首场预试者就有333人之多。以后的比赛则更趋惨烈,伤筋断骨之事时有发生。有人甚至把棺材抬至场下进行比赛。

经数日恶斗,许多名家、大师纷纷落马。像赵鑫州、陈子正、贾凤鸣、高凤岭、左振英、于振生、吴图南等名家仅通过预试。闻名全国的万籁声也因特殊原因仅获得中等。最后优胜者只剩下17人。这17人中就有朱国福和朱国祯兄弟。为了避免这17位高手发生意外。在这17人中未再进行比武。而是通过文试决定最优等15人。由于朱国禄文采出众,于是由优等晋入最优等。最后在颁布的最优等15人中,朱氏兄弟竟占了3人,为五分之一。其中朱国福名列首位,轰动当时武林。

不久朱国福被聘为中央国术馆教务主任,负责指导中央国术馆的教学工作。其三弟朱国祯被聘为技击队队长、二弟朱国禄为副队长。朱国福在教学中大胆革新,一是鉴于国术馆中的学员都具有一定的传统武功基础,故而利用国术馆高手众多的条件,大幅度加强相互间的散手练习,用以提高实战能力;二是大量增加了西洋拳击的研习,当时定名为搏击课;并培养出李成希、郭世铨等搏击高手。对于朱国福的这些做法在当时并非没有异议。当时国术界中不少人认为国术馆应去认真研习少林、武当等传统的内、外家功夫,而不应该把西洋拳击放在这么重的位置上。然而一年多后,经过浙江省、上海两次国术大赛的检验,朱国福的这些做法得到了越来越多的人们的认同。

其弟朱国禄、朱国祯之情况

1929年11月在杭州举行了“浙省国术游艺大会”,不久在上海又举行了“上海国术大赛”。这两次大赛实际上是中国近代最大的两次全国性的擂台大赛。筹备的时间也较为充分,当时全国各地有名的拳家几乎全被邀请参赛。其中浙江、江苏、湖南、河北、山东、福建、四川等省和南京、上海、北平、天津、青岛等市的地方政府尤为积极,倾其国术精英前来比赛。包括一些异僧、神道也赶来参赛。甚至日、俄等国拳手也跃跃欲试。

然而比赛的结果却出乎许多人的预料之外。最终获得“浙省国术游艺大会”前十名最优等者的,皆为中央国术馆和江苏国术馆的学员。而那些异僧、神道及世外高人们皆纷纷落马。其中擅长西洋拳击的朱国禄获第二名。虽然对朱国禄的这个成绩当时有很多异议。但无论如何,人们对练习西洋拳击在提高技击能力上所具有的实效性还是不得不承认的。当时朱国禄的异议主要为亮点,其一是钻规则空子,其二是以欺骗手段诓胜胡凤山。根据当时的比赛记录,朱国禄出赛11场,7胜4败。胜率并不高。但由于比赛规则规定,上一轮比赛的负者,在进入负者组的比赛中若能获胜,仍可进入下一轮。故朱国禄就根据场上形势适时地利用这一规则。如轮到朱国禄与赵道新比赛时,朱国禄不战自退。使赵不打进入到下一轮。尽管赵道新在随后的比赛中接连负于岳侠、韩庆堂和曹晏海,仍能获得13名的较好成绩。而朱国禄的实力在负者组中世突出的。而负者组中的选手大多因为经过激烈的对搏后失利,气势已衰且多有伤病,从而使朱国禄能与较弱的对手进行比赛,故也较为轻松地进入到下一轮。

在参加此次比赛的各位选手中,公认胡凤山的技击实力最为突出。当比赛进行到最后阶段,即决定前六名的位次时,所剩六位选手中唯有胡凤山全胜。由于胡凤山在前面的比赛中已连伤数人。为了避免出现更多的受伤事故,评判委员长李景林对胡凤山说:“凤山呵,前六名就不要打了,排排名次算了,按前面成绩算你第一。”

标签: 朱国福

更多文章

  • 色拉西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色拉西

    色拉西(1887—1968),蒙古族。生于内蒙古科尔沁左翼中旗贫苦民歌手家庭,1968年7月14日卒于呼和浩特。色拉西是著名马头琴演奏家、音乐教育家、中国民间音乐家,蒙古族潮尔大师,哲里木盟(今通辽市)科左中旗人;1949年加入内蒙古文工团,60年代初赴京讲学、录制唱片,为后人留下许多珍贵的音乐资料

  • 王庭栋

    名人大全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王庭栋

    王庭栋(1923.06~2010.12),男,山西平定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山西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党组书记,山西省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副主任兼农村工作委员会主任,中共山西省委原书记,山西省革命委员会原副主任,河南省革命委员会原常委。中共十一大、十四大代

  • 王伯勋

    名人大全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王伯勋

    王伯勋(1899-1983),曾用名王廷烈、王白心。汉族,贵州安龙人。1916年王伯勋考入贵阳模范中学学习,1918年选进贵州陆军学生营,半年后入贵州讲武堂。1920年起在军中服役,1949年12月率19兵团2万余人在兴仁通电起义。1983年11月9日在贵阳逝世,终年84岁。中文名:王伯勋别名:王廷

  • 高百岁

    名人大全编辑:红楼梦魇标签:高百岁

    高百岁(1902~1969),字幼斋,号智云,又名伯绥。出生于北京。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著名的京剧老生演员。中文名:高百岁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出生日期:1902年逝世日期:1969年职业:京剧老生演员代表作品:《追韩信》、《徐策跑城》、《四进士》、《清风亭》等幼年经常随父入票房听戏,学会许

  • 马旭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马旭

    马旭,1914年4月25日生于北京密云县,著名医学教育家、北京医学院原院长,2011年7月8日上午8时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7岁。中文名:马旭国籍:中国出生地:北京密云县出生日期:1914年4月25日逝世日期:2011年7月8日职业:医学教育家毕业院校:北平大学医学院1935年考入北平大学医

  • 张善孖

    名人大全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张善孖

    张泽(1882-1940),字善孖(一作善子,又作善之)号虎痴,四川内江人。曾任上海美专教授。与八弟张爰(大千)同寓上海,领袖风雅,又二难之目。善画山水、花鸟、鱼虫、走兽、尤精画虎。画有十二金钗图,写虎各种形态,各摘西厢记词句题之。如“临去秋波那一转”、“怎么回不过脸来”、终日价情思睡昏昏“等,以寓

  • 王化成

    名人大全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王化成

    王化成(1913.10~2012.09),男,河北省博野县人。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哈尔滨市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原党组书记、主任,中共哈尔滨市委原书记,哈尔滨市人民政府原市长,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哈尔滨市委员会原主席,副省级离休干部、享受正省长级医疗待遇、老红军。中文名:王化成国籍:中国出生

  • 张步峰

    名人大全编辑:落叶无声标签:张步峰

    张步峰,总后勤部卫生部原部长。河南省安阳县人,1931年入伍,193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医生、师卫生队队长、团卫生队队长、旅卫生处处长、鲁西军区卫生部部长、冀鲁豫军区卫生部部长、兵团后勤部第一副部长、云南军区后勤部副部长、中国人民志愿军后勤部副部长兼卫生部部长、第四军医大学校长等职,土地革命战争

  • 甘远志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甘远志

    甘远志(1965-2004)男,汉族,四川省广安县人,中共党员。生前系海南日报社经济部主任记者。2004年9月4日,在海南省东方市采访途中,他突发心脏病不幸逝世,年仅39岁。他始终以一个新闻人的姿态奔波在路上。他用一个新闻工作者的良知、责任和精神,为这个行业树起了一面旗帜。中文名:甘远志国籍:中国民

  • 陈一兵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陈一兵

    陈一兵,1957年生,浙江海宁人,1976年6月参加工作,为嘉兴市公安局党委委员、副局长,分管刑侦支队及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经侦支队、禁毒支队。在南湖区新丰镇督导重大案件侦破工作,返回嘉兴市区途中,在车上突发心脏病,经医院抢救无效,于2011年7月19日晚10时30分因公牺牲,享年53岁。中文名: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