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张谷若

张谷若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597 更新时间:2023/12/11 13:47:48

张谷若以成功译介哈代的三部小说《还乡》、《德伯家的苔丝》、《无名的裘德》而著名,其中《德伯家的苔丝》译本最受广大读者欢迎。

基本资料

名:张谷若

别名:张恩裕

国籍:中国

出生地:山东烟台

出生日期:1903

逝世日期:1994

职业:北京大学教授

代表作品:成功地翻译了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

基本简介

张谷若,北京大学教授。他于20世纪30年代以成功地翻译了英国文学大师托马斯·哈代的代表作《德伯家的苔丝》和《还乡》一举成名。他一生从事教授英国语言文学和翻译工作,以治学专注执着、做人正直厚朴而为人尊重。

译有七部、约400万言英国古典文学名著,除《苔丝》与《还乡》外,还有哈代的《无名的裘德》、狄更斯的《大卫·考坡菲》、亨利·菲尔丁的《弃儿汤姆·琼斯史》、莎士比亚的长诗《维纳斯与阿都尼》、肖伯纳的戏剧《伤心之家》以及唐诗英译等。

这些译作屡经再版,数十年来拥有海内外广泛的读者,以其译文忠实精雅、注释详尽深入而享有盛誉,成为高等院校外文翻译教学、研究及实践的范本。

他旗帜鲜明地提倡以地道的译文翻译地道的原文,而做到这一点的根本,则在于翻译家的地道做人。此主张得到翻译界业内同行相当广泛的认同。

女儿张玲也是英语翻译家。

艺术风格

张谷若,中国伟大的文学翻译家之一,在翻译领域取得了卓越的艺术成就。他强调在翻译过程中,要摆脱原语语言的形式束缚,用地道的译语传递源语所表达的艺境。张谷若翻译了很多世界经典名著,他的译作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赞誉,并被称为译界的楷模。英国伟大的文学家托马斯·哈代在小说创作方面创立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善于通过对自然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性格命运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哈代化音乐之美、绘画之美于他的创作之中,使其作品具有显著的美学特征。《德伯家的苔丝》作为哈代的代表作,它全面地展现了哈代作品的主要艺术成就。张谷若将哈代作品中的艺术特色与技艺精湛而巧妙地展现在他的译作中,完美的再现了原著的审美价值。

1、用词上体现音乐之美

哈代家庭有着喜爱音乐的悠久历史,哈代从小就受到音乐的熏陶,他对音乐有非凡的感悟力。读他作品的语言,有强烈的音乐之美。张谷若在翻译过程中用地道的译语极力展现了原语的音乐之美。张谷若将哈代在语言用词上的音乐之美通过使用摹声、摹状、叠词等手段成功地演绎出来。

例如:Therosy-cheeked,bright-eyedquartetlookedsocharmingintheirlightsummerattire,clingingtotheroadsidebanklikepigeonsonaroof-slope,thathestoppedamomenttoregardthembeforecomingclose.(Hardy129;Ch.23)

张谷若译为:她们四个人,脸上红扑扑,眼睛水汪汪,夏服轻飘飘,挤在路旁的土坡上面,好像一群使鸽子,并排蹲伏在屋脊上一般,看着非常迷人、非常可爱,所以他先站住了,把她们端详了一番,然后才走近前来。在这一段的翻译中张谷若采用了摹状的方式生动地再现了四个年轻女孩的神态。通过.“脸上红扑扑,眼睛水汪汪,夏服轻飘飘,这三个摹状词的使用张谷若不仅将这四个少女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而且让译语读者感受到视觉和听觉上的愉悦。“脸上红扑扑”形象地表达了少女的娇羞之色;“眼睛水汪汪”清晰地展现了少女的温柔之情;“夏服轻飘飘”生动的勾画出少女的轻盈之态。因此,张谷若的译文不仅有效地传达了哈代语言音乐性的特点,还赋予译语读者很大想象的空间,使译语读者获得与源语读者相似的审美感受。

2、句式结构呈现出画卷之美

哈代的家乡古朴恬静,牧歌式的田园风光便成了哈代终生追求的理想。他毕生热爱欧洲的绘画艺术,并对它有深厚的研究与独特的理解,哈代善于运用绘画构图技法,赋予作品强烈的绘画视学效果。张谷若在翻译过程中,通过使用不同的句式结构再现出哈代作品中所展现的显著的绘画特征。张谷若主要通过采用整句与散句相结合、排比、倒装等句式结构,使原著中的美丽画面鲜明而生动地再现在译语读者面前。

例如:Whichhehadbeforeknownbutdarkly–theseasonsintheirmoodsmorningsandevening,nightandnoon,windsintheirdifferenttempers,treeswaters,mists,shadesandsilencesandthevoicesofinanimatethings.(Hardy107;Ch.18)

张谷若采用了整散句相结合的句式将之译为:除此之外,他对于外界的暮暮与朝朝,子夜与亭午,水之浩荡,雾之迷蒙,草之滋蔓与黄落,木之盛衰与枯荣,寂寂与悄悄,昏昏与暝暝,以及本来无生之物,却能听之有声——所有这一切,从前只模模糊糊地知道一点点,现在都有亲切细致的认识。我们知道,整句具有结构整齐,音调和谐,表达顺畅,语义鲜明的特征;而散句的特点恰恰与整句相反,整句与散句的结合不仅避免了表达上的单调和枯燥,还加强了表达的生动性。使他的翻译不仅体现了句式上的美学特征,还生动地再现了原著在绘画视觉上的美学效果,如“水之浩荡,雾之迷蒙,草之滋蔓与黄落,木之盛衰与枯荣”就如同一幅画卷一样呈现在读者面前。

1、修辞方面的美学特征

哈代在他的作品中善于通过对景色的描写来表现人特的情感和性格特征。在《德伯家苔丝》中哈代使用了大量的修辞手段描写自然景色,并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渲染和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命运和内心情感的变化。张谷若的译本一方面保留原著修辞方面的特征,同时他还发挥译语优势来再现源文所表现的美学内涵。

例如:Nightfall,whichinthefrostofwinterscomesasafiendandinthewarmthofsummerasalover,comeasatranquilizeronthisMarchday.(Hardy317;Ch.50)

张谷若将之译为:在冬日严寒的时候,夜色来临,好像魔鬼;夏天闷热的时候,夜色来临,好像爱人;现在三月的时候,夜色来临,却使人心神平静。重复的修辞方法不仅有助于加强音节的韵律之美,还能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张谷若在其翻译中将“Nightfall”重复了三次,这不仅清晰生动地表达了源语的语意,还鲜明地再现了源语在语言形式上的美学特征。

2、在意境与意象方面所体现的美学特征

意境与意象在美学上被看作是作品的灵魂。张谷若成功地再现了原语意境和意象的美学意蕴,并实现了原语和译语间在美学效果上的对等。

例如:Allroundwasopenlonelinessandblacksolitude,overwhichastiffbreezeblew.(Hardy359;Ch.58)张谷若有效地再现的原文所要表达的意境,将之译为:“周围一切,只是一片空旷的荒寒,一团漆黑的僻静,一股劲风,在上面吹动”。“openloneliness”和“blacksolitude”张谷若将之分别译为“一片空旷的荒寒”和“一团漆黑的僻静”这不仅表达了凄凉的意境,同时还向译语读者呈现出一幅忧伤凄清的画面。“stiffbreezeblew”被译为“一股劲风,在上面吹动”。这一意象与描写的景象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衬托了悲惨而忧伤的气氛,预示并象征不幸的事情即将发生。

人物评价

第一,张恩裕先生鼓励青年学生勤读书,勤思索。他介绍了古人欧阳修的“枕上”、“马上”和“厕上”的学习方法。提倡抓紧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读书和思考。我几十年来,就是遵循了先生的教导,挤时间用心读书和思考问题。

第二,张恩裕先生说要想学好英语,必须学会利用工具书和词典。学好英语,总得用破几本词典。他说不仅要学会利用英汉词典和汉英词典,更要学会利用原文词典,就是英英词典。他介绍了我前所未闻的Roget’sThesaurus,那是英国人PeterMarkRoget按照语义意念分类编纂的“找字词典”(wordfinder)。我后来到府井东安市场的旧书店花五角钱买到一部袖珍本,用了一辈子。我在汉译英和用英语写作时,主要就是使用这本词典。老一辈学者中有些人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从来没有留过学,没有出过国,甚至一辈子没有机会同英美人交谈过。他们学好英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勤查词典。

第三,张恩裕先生说英美人写的东西都可以拿来学,知识是随时随地学来的,并不都是从教科书上学的。比如,拿英美报纸上的一则广告,也可以学到活生生的知识。我上大学时,正处于政治运动高潮,废除了传统的课本,没有固定的教材。我随手拈来一张报纸、一本杂志或一本书,都可以学到知识。一生就是这样做的,知识是日积月累获得的。

标签: 张谷若

更多文章

  • 鲜灵霞

    名人大全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鲜灵霞

    鲜灵霞出生于“涝了收鱼虾,旱了收蚂蚱,不涝不旱收锅巴”的河北文安县。是评剧旦角演员,鲜派创始人。中文名:鲜灵霞别名:郑淑云国籍:中国出生地:河北省文安县丰各庄出生日期:1920年2月17日逝世日期:1993年8月1日职业:评剧表演艺术家姊妹三人,她最小,一家五口全靠父亲租地生活。1933年,原籍洪水

  • 王庆云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王庆云

    王庆云,男,1913年生于辽宁省开源县五区肥地村,中华人民共和国解放军战士,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四军二师四团连长、党支部副书记。1968年4月28日逝世。中文名:王庆云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辽宁开源出生日期:1913年逝世日期:1968年4月28日职业:军人主要成就:参加抗日武装,解放了宝清、勃

  • 田汝成

    名人大全编辑:胖次标签:田汝成

    田汝成(1503年~1557年),字叔禾,别号豫阳,约生于弘治末钱塘(今杭州市)一个书香之家,自幼继承家学,聪颖敏达,不仅写得一手好文章,诗词也作得很出色,他的诗词多被收入《皇明词林》、《历朝诗集》、《明诗综》里面。《钱塘县志》在为他作的传中赞誉道:“杭士自弘(治)正(德)以来,扬声艺苑者,汝成为最

  • 王瑞亭

    名人大全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王瑞亭

    王瑞亭,1930年生,2011年2月2日早6点05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上海逝世,终年八十一岁。山东青州人,回族。早年曾研习“心意六合拳”,1962年拜气功名家阙阿水为师,为亲传弟子。多年来,他潜心研炼少林内劲一指禅,深得其真谛。为弘扬内劲一指禅功法,他本着“继承不泥古,创新不离谱”的原则,先后创编了“热

  • 邱清云

    名人大全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邱清云

    邱清云(TsinyunHiu,1947年3月17日-2006年7月22日),原名邱武来,马来西亚籍华裔客家语流行歌手,生于1947年,2006年因病去世。生前凭才能,演唱客家语歌曲,影响甚广,被誉为“客家歌王”。专辑有:《新潮客家流行歌曲》等;代表作有:《阿婆买咸菜》、《口水多过茶》等。中文名:邱清

  • 孙毓筠

    名人大全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孙毓筠

    孙毓筠(1869—1924),安徽寿县人,秀才出身。1906年加入中国同盟会。同年去南京运动新军,响应萍浏醴起义,事泄被捕。辛亥革命后获释,任江浙联军总部副秘书长。1912年3月任安徽都督,同年7月任临时参议院议员。1912年8月25日,同盟会正式改组为国民党,在北京召开成立大会,孙毓筠出席并被推举

  • 徐光华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徐光华

    徐光华是江西省赣县人,1934年参加红军,历任红1军团15师卫生部政委、红1军团保卫局指导员、陕北独立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新四军第4支队8团政治处主任、5支队10团政委、江北指挥部政治处副科长、新四军2师6旅政治部主任、旅政委、冀东军区独立14旅政委、东北野战军9纵25师首任政委。1955年被授予少

  • 毛炳文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毛炳文

    毛炳文(1891—1970),湖南湘乡人,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战期间先后参加淞沪会战、湘西会战。1949年赴台湾,1970年病逝。中文名:毛炳文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湖南湘乡出生日期:1891年7月24日逝世日期:1970年5月17日职业:军人毕业院校:

  • 赵子明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赵子明

    赵子明(1894—1988),原名房鲁泉,山东省寿光县纪台乡;青年时代积极投入辛亥革命;“九·一八”事变后在内蒙古临河秘密组织抗日救亡团体;193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任街道党支部书记,1934年被派往宁夏,以行医为业开展地下工作;1936年春赴兰州,1937年秋,任省工委事务秘书;1940年6月被捕

  • 孙永平

    名人大全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孙永平

    孙永平(1930年4月13日-2011年11月24日)山东省龙口市西转渠村人,上海电影制片厂演员,1946年进入胶东国防剧团、新四军军部文工团任演员,并曾在山东军区文艺培训队受训。1949年底,进上影厂担任演员,1964年后从事导演工作。中文名:孙永平外文名:YongpingSun国籍:中国民族: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