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白(1923年11月20日—2014年3月4日),原名翟秀华,生于河南省郑州市。曾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在延安饰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中国文艺史首个“白毛女”。在长影担任译制片导演期间,执导译制《好兵帅克》《舞台生涯》等。还是长影著名导演王家乙的夫人。2014年3月4日凌晨1时50分,长影著名译制片导演林白在长春去世,享年90岁。
基本资料
中文名:林白
外文名:LinBai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河南郑州
出生日期:1923年11月20日
逝世日期:2014年3月4日
职业:歌剧演员
毕业院校:鲁艺(全称:鲁艺实验剧团)
主要成就:中国文艺史首个“白毛女”
2008年获颁第九届吉林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
为中国译制片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林白老人荣获成就奖
代表作品:歌剧《白毛女》
原名:翟秀华
配偶:王家乙
逝世地:吉林省长春市
享年:90岁
人物生平
1938年,年仅15岁原名翟秀华的林白,从河南洛阳女子中学毕业,来到陕西洛川抗大随营学校学习,并在学校里主演了话剧《洛痕》,于不经意间开启了一生的艺术探求。来到了黄河之滨的延安,进入延安鲁迅艺术学院,先后在戏剧系、戏剧音乐系学习4年。
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应延安剧协之邀,在《日出》中扮演小东西。
1944年,作为鲁艺实验剧团的一名演员,林白参演了后来影响巨大的歌剧《白毛女》,扮演“喜儿”,成为中国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
1945年,林白被调入东北联合大学文工团,1947年又来到长影的前身东北电影制片厂,任演员和艺术研究员等职。
1946年,林白随由延安鲁迅艺术学院(以下简称鲁艺)和华北联大组成的东北文工一团、二团等百余人,在团长吕骥、张庚的带领下,辗转数月,来到哈尔滨演出《白毛女》,立即引起轰动,并持续数月。
1953年,林白开始译制片导演的工作。当时长影译制片厂主要以译制前苏联和东欧影片而著称,林白先后译制了《海军上将乌沙可夫》《金童》《好兵帅克》《天堂里的笑声》《三妯娌》《夜袭机场》《舞台生涯》《春香传》等影片,其中《好兵帅克》《天堂里的笑声》影响很大。
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长影已颇具规模的译制片室缩编为译制组,林白于困境中担任组长。直至1977年,中国电影再次迎来了新的春天,从前禁止放映的和人们不敢放映的译制片重新登上银幕,林白也因此重获艺术新生,执导译制了《小贝尼》《三妯娌》《第26个画面里的占领》《夜袭机场》《侦察英雄》等一系列国外经典影片。
1979年,林白译制导演了卓别林的著名电影《舞台生涯》,该片令她获得了1980年文化部优秀译制片奖。
1983年,林白译导的影片《金牌》,再次荣获文化部年度优秀译制片奖。说到此次获得长白山文艺奖,林老觉得很高兴,她认为,这不只是她一个人的奖项,也是属于长影、属于长影译制片的荣誉,她希望长影能够延续光荣的译制片历史,在新时期探索和寻找新的译制片之路。
2014年3月4日凌晨,老一代电影艺术家、舞台上第一位“白毛女”林白在长春逝世,享年90岁。林白曾任鲁艺实验剧团演员,在延安饰演歌剧《白毛女》中的喜儿,是中国文艺史首个“白毛女”。在长影担任译制片导演期间,执导译制《好兵帅克》《舞台生涯》等。
个人生活
丈夫:王家乙(中国电影导演)
个人荣誉
2008年获颁第九届吉林长白山文艺奖成就奖:为中国译制片作出过突出贡献的林白老人荣获成就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