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妃郑氏(1565~1630),即明神宗郑贵妃。万历十年三月郑氏册封为淑嫔,生皇次女云和公主,晋德妃,万历十四年三月,以皇三子朱常洵生,晋皇贵妃光宗尊其为太妃,崇祯三年薨,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崇祯十七年秋七月戊子,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贵妃郑氏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基本资料
中文名:郑氏
别名:郑贵妃、郑德妃
国籍:中国(明朝)
民族:汉族
出生日期:嘉靖四十四年(1565)
逝世日期:崇祯三年(1630)七月
职业:明神宗宠妃
主要成就:万历皇帝最宠爱的妃子
谥号: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
生平
明神宗德妃郑氏(1565~1630),万历的皇贵妃郑氏曾用封号。
万历十年三月郑氏册封为淑嫔,生皇次女云和公主,晋德妃,万历十四年三月,以皇三子朱常洵生,晋皇贵妃。万历不欲立长子朱常洛为太子,而是想立郑氏所出的朱常洵为太子,朝臣也怀疑贵妃想谋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争言立储,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神宗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春,皇长子移居迎禧宫,十月立为皇太子,然而并未消除群臣的疑心。明神宗崩,遗命封郑贵妃为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争之,于是并没有册封。及明光宗崩,有人说郑贵妃与李选侍同居乾清宫谋垂帘听政,久之始息。光宗尊其为太妃,崇祯三年薨,谥曰: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崇祯十七年秋七月戊子,明安宗追尊皇祖妣贵妃郑氏曰孝宁温穆庄惠慈懿宪天裕圣太皇太后。
相关史料
《明史·列传·卷二》
恭恪贵妃郑氏,大兴人。万历初入宫,封贵妃,生皇三子,进皇贵妃。帝宠之。外廷疑妃有立己子谋。群臣争言立储事,章奏累数千百,皆指斥宫闱,攻击执政。帝概置不问。由是门户之祸大起。万历二十九年春,皇长子移迎禧宫,十月立为皇太子,而疑者仍未已。
先是,侍郎吕坤为按察使时,尝集《闺范图说》。太监陈矩见之,持以进帝。帝赐妃,妃重刻之,坤无与也。二十六年秋,或撰《闺范图说跋》,名曰《忧危竑议》,匿其名,盛传京师,谓坤书首载汉明德马后由宫人进位中宫,意以指妃,而妃之刊刻,实藉此为立己子之据。其文托“朱东吉”为问答。“东吉”者,东朝也。其名《忧危》,以坤曾有《忧危》一疏,因借其名以讽,盖言妖也。妃兄国泰、侄承恩以给事中戴士衡尝纠坤,全椒知县樊玉衡并纠贵妃,疑出自二人手。帝重谪二人,而置妖言不问。逾五年,《续忧危竑议》复出。是时太子已立,大学士朱赓得是书以闻。书托“郑福成”为问答。“郑福成”者,谓郑之福王当成也。大略言:“帝于东宫不得已而立,他日必易。其特用朱赓内阁者,实寓更易之义。”词尤诡妄,时皆谓之妖书。帝大怒,敕锦衣卫搜捕甚急。久之,乃得皦生光者,坐极刑,语详郭正域、沈鲤传。
四十一年,百户王曰乾又告变,言奸人孔学等为巫蛊,将不利于圣母及太子,语亦及妃。赖大学士叶向高劝帝以静处之,而速福王之籓,以息群言。事乃寝。其后“梃击”事起,主事王之寀疏言张差狱情,词连贵妃宫内侍庞保、刘成等,朝议氵匈氵匈。贵妃闻之,对帝泣。帝曰:“外廷语不易解,若须自求太子。”贵妃向太子号诉。贵妃拜,太子亦拜。帝又于慈宁宫太后几筵前召见群臣,令太子降谕禁株连,于是张差狱乃定。神宗崩,遗命封妃皇后。礼部侍郎孙如游争之,乃止。及光宗崩,有言妃与李选侍同居乾清宫谋垂帘听政者,久之始息。
崇祯三年七月薨,谥恭恪惠荣和靖皇贵妃,葬银泉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