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名人大全>何炎燊

何炎燊

所属分类:名人大全 编辑:胖次 访问量:4134 更新时间:2024/1/8 0:38:13

何炎燊,内科主任中医师,广东省名老中医,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国务院批准为“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何老临床经验丰富,创立了肝、脾、胃并重的脾胃学说思想,扩大了中医下法在危重病抢救中的应用。其运用育阴潜阳法治疗各种疑难杂症,屡起沉疴,为岭南温病学的主要发扬者。创立“伤寒温病融合论”,对肝硬化、尿毒症、冠心病、癫痫等病疗效显著。根据其临床验方研制出的人参胃康片、肝康片、健脾开胃饮、清肺止咳糖浆等中成药,疗效甚佳。

基本资料

中文名:何炎燊

国籍:中华人民共和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广东东莞市

出生日期:1921年

职业:医生

获得荣誉:有突出贡献中医药专家

人物简介

何老勤奋著述,至今已发表论文60多篇,出版专著六本,部分论文多次在俄罗斯、日本等国转刊。

现任东莞市中医学会理事长、东莞市科学技术协会名誉主席、广东省中医学会顾问、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是广东省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东莞市(县)政协第一、二、三届常委,第四、五届副主席。

当地人常尊称何炎燊为“何老"。

自学成才名中医

何老幼从宿儒习古文,考入高中后丧父失学,乃发奋自学中医,21岁即以术问世,迄今逾六十余载。他从医不久,即享盛名,四方求诊者,日踵于门。他为了尽量多诊治一些病人,不论严寒酷暑,每天早出迟归,数十年如一日。他不但医德高尚,医风正派,极为群众所称道;还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先后主办了五届中医学徒班,两届西医学习中医班,培养出中医和中西医结合型人才250多人,为中医事业后继有人,付出了毕生精力。1978年,广东省人民政府授予他“广东省名老中医”光荣称号;1986年,卫生部授予他“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称号;1991年,作为全国首批中医药专家之一,为了表彰他对我国中医药事业作出的突出贡献,国务院批准他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并颁发了证书。

何老精勤力学,至老不倦,博览群书,学识丰富。他师古而不泥于古,能采众长,为己所用。临症精思明审,运用古方以治今病,常有得心应手之妙。何氏擅治温病,又专于杂病,对内、妇、儿疾病的诊断,均有独到的经验,救治顽症痼疾,数不胜数。他亦勤于笔耕,著述甚丰,虽诊务繁忙、社会活动多,但仍不忘抽暇撰述,已在国内外发表学术论文61篇,出版专著有《常用方歌阐释》和《竹头木屑集》等4部,这些是何氏毕生心血结晶,宝贵财富。

读书经验

何炎燊老先生从21岁起从事中医工作,至今72年。现为东莞市中医院名誉院长、主任医师、广州中医药大学兼职教授。何老是自学成名的中医。他既乏祖传,又无师授,而且是在抗战期间,东莞城沦陷的恶劣环境中自学的。然而,何老却受范仲淹“不为良相,当为良医”的发,使他鄙视功名利禄,立志做一个济世良医。加之他深厚的古文基础,苦学不辍,终有所成。

行远自迩,登高自卑

何老初学医时,陈修园的《医学三字经》、《时方妙用》等对他有很大的启蒙作用,但又带他走了一小段弯路。陈氏是崇古尊经者,常固执己见,又对古代医家时有不正当的批评。更令何老走弯路的是陈修园对一些浅显易懂的医书(如《本草备要》、《万病回春》、《医宗必读》等)视为浅陋不足道,却推崇他认为说理精辟的著作。何老遵崇陈氏的“指导”,以为要成名医,必须具有高深的医学理论。首先要学习的当然是《内经》和《伤寒论》。便下苦功钻研张隐庵和马莳合注的《内经》以及张隐庵自注的《伤寒论》,反复学习了几次。他发现马莳的注解还不太深奥,而张注则是“玄之又玄,众妙之门”,反比原文更难理解。何老在彷徨苦闷之中,想起李老师的“行远必自迩,登高必自卑”的教导。做学问功夫,切忌好高骛远。于是,何老先学习李念莪的《内经知要》,掌握了最基本的知识后,再详细钻研张景岳的《类经》。

何老认为《类经》是一部好书,既全面,又易学,学好此书,可以掌握《内经》的全部要点。学习《伤寒论》时,何老把徐灵胎的《伤寒论类方》和柯韵伯的《伤寒来苏集》一起互参。何老认为,徐氏书既给人们提供了《伤寒论》的粗略面貌,又可以边学边用。柯氏《伤寒来苏集》中的《伤寒论注》明晰翔实,而《伤寒论翼》更将六经辨证之妙义,阐发无遗。何老近年对他的学生说,几十年来浏览的各家注解《伤寒论》之书多种,而得力者还是此两书。

何老在走了一小段弯路后,认真吸取教训,下定决心,永不好高骛远,坚持学以致用。他把小时读过的医书,如《医学心悟》、《本草备要》、《濒湖脉诀》、《笔花医镜》等重新披阅。经过细心琢磨之后,发现自己过去所得到的都是皮毛,如今才学习到一些精髓。一天傍晚,他正在研究程氏止嗽散的组方义理,恰巧有一位咳嗽病人求诊。诉说感冒后咳嗽已十多天,已服过辛温解表、苦寒清热等多剂不效。何老根据程氏所说:“肺体属金,畏火者也,过热则咳;金性刚燥,畏冷者也,过寒亦咳。”何老用止嗽散加杏仁、贝母治之,“既无攻击过当之,大有启门驱贼之势”。病人服后,两日即愈。故何老常言:“一些看似浅近,而确有实效的书,较之面壁虚构,侈谈阔论者,远胜多了。”

勤求古训,博采众方

对仲景的名言“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何老理解“方”字为治病的方法,而不是单纯一首方子。何老学过辩证法和历史唯物论。他对唐宋以后直到近代的医家不存偏见,采撷其长,为己所用。如刘河间,从研究《内经》得出的“六气皆从火化”的道理,后人就说他是“寒凉派”。何老指出,刘河间除创立了如防风通圣散等大寒清解的方法外,还创立治“风痱”的地黄饮子,方中的附子、肉桂、巴戟、肉苁蓉、熟地黄、山茱萸等都是大温大补之药,怎能说他是寒凉派?又如李东垣,从脾胃为元气之本立论,创立补中益气汤等许多升阳补气方剂,被说成是“温补脾胃派”。然而,沿用至今有解表清热、解毒散结功效的普济消毒饮便是东垣的杰作,怎能说他是“温补派”?又如张景岳善用熟地黄,时人给他的绰号为“张熟地”,是地道的“温补派”。但他用白虎汤加味的“玉女煎”被叶天士用治温病气血两燔;他的“保阴煎”不用一味炭类止血药,而用黄芩、黄柏治各种虚火出血有良效,怎能说他泥执温补呢?

何老认为,初出茅庐必须善治时病。吴鞠通的《温病条辨》是他学习的重点。虽然后人对吴氏颇有微辞,说他此书是抄袭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而成,而强划三焦辨证等等。何老也发现吴氏著书校勘疏忽之处(见医话《谈古人著书校勘之疏忽大意》一文)。然而,瑕不掩瑜,此书还是一本治温病必读之书。其中吴氏自制的银翘散、桑菊饮、三仁汤、清络饮等都是辛凉解表的名方,尤其是吴氏自制的三甲复脉汤,更为何老所常用。|

如果说吴氏《温病条辨》是一家之言,那么王孟英的《温热经纬》除了以《内经》、《伤寒论》有关温病的条文为“经”之外,还博采叶天士、薛生白、陈平伯、余师愚等著作,内容丰富。虽然王氏也有偏好寒凉,有时固执己见的缺点,但此书可与《温病条辨》同为治温病书的双璧。

何老认为,中医学术是不断发展、修正和补充的。明末以后的医书最为实用。他常指导学生,对于卷帙浩繁的中医书,如古代的《千金要方》、《外台秘要》只能浏览,而清代的《医宗金鉴》和近代的《医学衷中参西录》则应细读了。

黄卷青灯,勤于笔耕

何老从12岁起自学中医,到现在已经80多年。80年多来,他黄卷青灯,读书从无间断。何老读书,是手眼并用的。在细读和精读医书时,必拿着笔,边读边写。何老初学医时,用纸卡片写上疑难问题。成名以后,他写的范围更广了。线装中医书的“天头”很宽,是有意留下空白给读者写评释、体会的。例如,他在《临证指南·中风门》治某妪一案的初诊方药上批上“苦辛酸降,微寒泄热,可治肝火上炎之高血压”,他试用有效,写了《叶天士治中风一案启示》一文在《中医杂志》发表。又如他读秦伯未的《清代名医医案精华》时,总结每一家的名案,作出一篇评析,附于篇末。许多同道争相抄采,认为得何老评析,学习时就事半功倍,获益更多。

何老有两种笔记本,一是记录学习心得,一是录效方。几十年来如一日。现在,虽已84岁高龄,目昏手抖,他还订阅了20多份报纸杂志,凭借高倍数的放大镜,一行一行地阅读,一个字一个字地抄写。“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是他的人生信条。

标签: 何炎燊

更多文章

  • 冯圣法

    名人大全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冯圣法

    冯圣法(1903—1957),浙江诸暨人,黄埔军校第一期毕业。1925年起任黄埔军校教导团排长、区队长。1933年10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8师262旅少将旅长。1937年11月升任国民革命军第74军58师中将师长,积极参加抗战。1939年8月任国民革命军第86军副军长。1940年3月任国民革命军第91

  • 李旭阁

    名人大全编辑:野性稳江山标签:李旭阁

    李旭阁(1927.01.31~2012.10.06),男,河北省滦南县人。1927年1月31日生,1943年参加八路军。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冀东军区司令部参谋、冀察热辽军区师作战科副科长、华北野战军团副参谋长。参加了平津、太原、兰州等战役。建国后,任团参谋长。1951年参加抗美援朝,任中国人民志

  • 赵海峰

    名人大全编辑:与世无争标签:赵海峰

    赵海峰(1923.03~2006.08),男,河北饶阳人。中国共产党党员,中共青海省委原书记,青海省政协原主席,青海省军区原第一政委,中共青海省顾问委员会原主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原副省长,青海省革命委员会原副主任,中共第十二届中央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七届、第八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中文名:赵海

  • 汪昂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汪昂

    汪昂(1615-1694年),字讱庵,初名恒,安徽休宁县城西门人,曾中秀才,因家庭贫寒,遂弃举子业,立志学医。他苦攻古代医著,结合临床实践,经过30年的探索研究。编著有《素问灵枢类纂约注》、《医方集解》、《本草备要》、《汤头歌决》等。中文名:汪昂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安徽休宁出生日期:1615

  • 马增寿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马增寿

    马增寿(1940年8月15日——2017年1月31日)是国家一级男演员,工丑。1940年8月15日生于北京。1960年毕业于北京戏曲学校。师承叶盛章先生,慈少泉先生,李四广先生,张春华先生,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郭元祥先生为师。先后在荀慧生京剧团、实验京剧团、北京京剧院工作,现已退休。代表剧目有《杜

  • 邓碧珊

    名人大全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邓碧珊

    邓碧珊(1874年一1930年),男,字“辟寰”,号“铁肩子”,“珠山八友”之一,中国陶瓷美术大师。堂号晴窗读书楼,江西省余干县人。清末秀才。科举废除后,在余干县从事教学,后来到景德镇瓷业学堂任教习,于是一面代人书写瓷字,一面功习鱼藻画技。早年靠绘画瓷板肖像为生,陶瓷肖像结画是他发明的。邓碧珊专功鱼

  • 白云鹏

    名人大全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白云鹏

    白云鹏,字翼青,河北省霸县人,先世为汉军镶蓝旗人,京韵大鼓演员,白派京韵大鼓的创始人。由于他结合个人天赋和生活经历,选择适合发挥个人特长的题材谱曲创腔,逐渐形成了吐字清晰、韵味醇厚,长于表达书中人物内心感情的独特艺术风格,形成白派京韵大鼓,与刘(宝全)派、张(小轩)派齐名,他的艺术风格至今仍具有深远

  • 卢业香

    名人大全编辑:黑姑娘标签:卢业香

    卢业香(LuYexiang,1914.08.18~2014.04.19),女,海南省琼海市中原镇仙村人。1931年参加红色娘子军,曾任红色娘子军二连二排二班长,参加过“伏击沙帽岭”“攻打文市炮楼”等一系列战斗。2014年4月19日上午8时40分,海南最后一位红色娘子军战士卢业香在于琼海市中原镇的仙村

  • 张佩山

    名人大全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张佩山

    张佩山是北京人,演员。曾加入香港邵氏公司。李小龙电影国语御用配音,1984年因病逝世。中文名:张佩山出生地:北京逝世日期:1984年职业:演员,配音演员毕业院校:南国实验剧团代表作品:《边城三侠》张佩山,演员,北京市人,于北京志成中学毕业;其胞弟张金川,亦为演员。1965年考入南国实验剧团,毕业后加

  • 王延周

    名人大全编辑:轻描淡写标签:王延周

    王延周(1920—2012),1920年10月出生在山东日照孙家村一个普通的农家。1936年入伍,1938年参加了黄埔第十六期招生考试,考入黄埔军校西安分校,毕业后从一名陆军军官转变为飞行员。抗日战争期间先后击落五架日军飞机。解放后参加抗美援朝等革命建设,离休后光荣入党。2012年4月30日,王延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