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张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酷吏 闻之色变却是一个好官

张汤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酷吏 闻之色变却是一个好官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轻描淡写 访问量:156 更新时间:2023/12/8 15:44:26

张汤酷吏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在中国古代这个皇权大于天的时代,虽然法律往往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但是作为国家重要的统治手段,依旧发挥着很大的作用。因此自从战国法家思想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专门的法律和法律官员。这些官员中有的知法犯法、贪赃枉法、草菅人命,但是还是有极大的一部分是秉公执法,严格按照法律程序做事。在这些人中,有些著名的执法人员,他们以执法如山,手段狠辣著称,历史上称之为“酷吏”,比较著名的有西汉的郅都、张汤、宁成王温舒,唐朝的来俊臣等等。而我们今天要说的就是西汉的著名的酷吏,张汤。

张汤

一、年少露才能,受到赏识

张汤之所以能成为酷吏,其实和他从小对执法断案的天赋有关。张汤的父亲是长安丞,负责处理案件,相当于今天的公安局局长。有一次张汤父亲上班去了,张汤在家里看着肉,防止老鼠给吃了。但是小孩子可能贪玩,一时疏忽肉果然被老鼠拖走了。张汤父亲回家一看,臭小子让你看肉,你给我看丢了,小张汤就狠狠地挨了一顿打。小张汤很生气,于是趁父亲不在家的时候,掘地三尺把老鼠给抓住了,绑在棍子上,对老鼠进行了一场“三堂会审”,并且还整理出来了老鼠的“口供”,将犯罪时间、地点、动机、赃物的处理等等交代清晰明了。老爹回家后看到一片狼藉正要揍他,却看见小张汤写的文书了,发现这孩子有天赋。从此张汤就跟着老爹书写口供,后来子承父位,继续担任长安丞。

田蚡

后来在田蚡的引荐下,进入了中央工作,工作经手的第一件大工作就是处理陈阿娇的案子,张汤严格的按照汉律的规定,该抓的抓,该关的关,汉武帝很高兴。于是张汤的职业生涯直线地上升,很快就成为了九卿之一的廷尉,负责处理重要的案子。张汤不仅处理案子很有一套,在为官之道上也是有独到之处。我们讲做官最重要的是什么?要和老大,和同事搞好关系。这一点,咱老张干的就非常好,首先他很会满足老大汉武帝的要求喜好,知道汉武帝喜欢在听手下汇报工作时动不动就整点历史典故、古文经典。

张汤

所以老张每次汇报工作时会先去向专业人士讨教这次工作内容中可能涉及到的文献典故,好在汇报工作时向汉武帝展示;并且张汤十分的给老大面子,如果汉武帝觉得这个犯罪嫌疑人需要判罪判的重一点,张汤会在法律条文中寻找尽可能多的犯罪项目。但是如果汉武帝觉得犯罪嫌疑人可以判的轻一点,那么老张就会尽可能地多钻一点法律的漏洞,让罪行尽可能的小;此外老张很会和同事搞好关系,他经常地去拜访有名的士大夫和朝中的大臣,经常对老朋友的家人送礼物。咱老张不仅智商高,看来情商也是极好的。

张汤艺术剧照

二、被人构陷,宁死不屈

虽然老张处事为人比较圆滑,但是身为执法之人,又是一个逮着理就不松口的主,难免会得罪人。后来有一次汉文帝陵墓的金钱被人给偷了,张汤和丞相一起去向汉武帝承认错误,但是老张认为这事和他没多大关系,于是就把责任都推到丞相庄青翟。老庄就很害怕啊,万一汉武帝听了这小子的话,我不就完犊子了吗。恰好当时丞相府的三位长史,朱买臣、王朝、边通都是出身名门,天生带着高人一等的样子,张汤多次看他们不爽,就戏弄了他们,所以这哥仨对张汤有大大的意见,于是就商量趁丞相出了这个事,我们把张汤搞死吧。

张汤艺术剧照

于是就联名构陷张汤想要篡取丞相的位置,私下里囤货谋取私利,想要图谋不轨,而汉武帝这个人吧生性多疑,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多次下令训责张汤,张汤见辩解无用后,留下遗言就自杀而亡。张汤死后,汉武帝得知张汤家里只有自己前前后后赏赐的共五百金家产,并且他的母亲还说张汤被人污蔑致死,不值得厚葬,简单埋了就行。武帝很震惊,又联想道张汤临死前说是丞相府的三位长史陷害于他,顿时清醒了。于是下令处死朱买臣等三人,丞相庄青翟看着情况不妙,早死早托生,也自杀身亡了。

张汤艺术剧照

我们讲现在人一提到酷吏,就以为是皇帝的爪牙,专门对付忤逆皇的臣子们,行的是迫害、屈打成招的事。但是我们不能只看到一个方面,西汉之所以那么多的酷吏,有一部分原因是皇帝为了巩固统治,加强管理,但是这些人中像张汤这样的也不在少数,他们一方面是皇帝爪牙,但是另一方面却也真真正正的秉公执法。

标签: 张汤西汉

更多文章

  • 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张安世生平简介 为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西汉,张安世

    张安世(?—前62年),字子儒,京兆杜陵(今陕西西安市)人,西汉大臣。酷吏张汤之子,麒麟阁十一功臣之一。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生性谨慎,以父荫任为郎官。汉武帝时,为尚书令,迁光禄大夫。汉昭帝时,拜右将军兼光禄勋,以辅佐功封富平侯。汉宣帝时,累官至大司马卫将军、领

  • 得到汉武帝重用的张汤为什么会自杀?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轻描淡写标签:张汤,汉朝

    “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遥望历史的河流,感受历史的沧桑,和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走进了解张汤的故事。在汉朝的时候有这样一个称呼存在:酷吏,在汉朝有一个比较有名的酷吏叫做张汤,这人在审讯案件方面非常的有天赋,在小的时候通过审老鼠的事情让张汤的父亲发现了张汤这方面的天赋,后来汉武帝刘彻上位后

  • 张仲景发明五石散,为什么药王孙思邈要地抵制?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仲景,东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张仲景的文章,欢迎阅读哦~在这里先跟大家强调一下,五石散又叫寒食散,并非孙思邈发明,而是汉朝的张仲景,很多知识渊博的人,肯定会不屑的指责我,你说着不是废话嘛!在这里,纵横要表明一下自己的定位,其实我就是一个科普历史的,通常情况下,我写文的假象读者都是非历史专

  • 医圣张仲景出生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东汉,张仲景

    【历史上的今天】150年3月4日东汉医圣张仲景出生张仲景,河南南阳人,东汉后期医学家。生于公元150年3月4日(农历150年正月十八日,距今已1870年),于公元219年溘然长逝,享年69岁。他出生于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张宗汉曾在朝为官。由于家庭条件的特殊,于是他从小就接触了许多典籍。他从史书上

  • 张仲景是什么人?他为什么没出现在正史中

    历史人物编辑:笑红尘标签:张仲景,汉朝

    张仲景为什么没出现在正史中,接下来听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讲一讲他的一些故事。说道中医张仲景和华佗这几个名字总是我们脱口而出的存在,张仲景的传世著作《伤寒杂病论》整整影响了中医以前多年,也对中医发展有着巨大的推进作用,被后人一直都奉为经典,张仲景本人也因为这本著作被后人称为医圣。不过翻阅历史却会发现一

  • 班固主要的成就是什么?班固的成就对后世有哪些影响?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班固,成就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建武三

  • 班固:东汉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出身于儒学世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东汉,班固

    班固(32年—92年),字孟坚,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儒客大家。班固出身儒学世家,其父班彪、伯父班嗣,皆为当时著名学者。在父祖的熏陶下,班固九岁即能属文,诵诗赋,十六岁入太学,博览群书,于儒家经典及历史无不精通。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

  • 班固是如何写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的?探索班固的著述过程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班固,东汉

    班固,字孟坚,东汉著名史学家、文学家,与司马迁并称“班马”。他写了一本记录西汉王朝兴衰的《汉书》,这也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对后世的贡献颇大。班超出生在儒学世家,从小就受到父亲班彪和叔父们的熏陶,他九岁时就能作诗,十三岁时受到大思想家王充的赏识,进入太学深造。虽然他不像司马迁那样“读万卷书,行万

  • 汉文帝刘恒为什么非要逼自己的舅父薄昭自杀?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文帝,刘恒,薄昭,汉朝

    在亲戚关系中,舅舅可以说是最亲近,也最令人敬畏的亲属,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民间社会有着“天上雷公,地上舅公”的说法。即使在皇权社会,国舅的势力也往往大的吓人,因为皇帝宠信,成为掌握大权的外戚,在汉朝尤其如此。但是,有一个例外,有个国舅竟然被自己的皇帝外甥给逼死了,死法还非常奇特。他就是

  • 汉文帝刘恒为何要杀死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汉文帝

    吕后死后,吕氏集团覆灭,代王刘恒被拥立为皇帝,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因为刘恒是个孝子。大臣们觉得一个孝顺母亲的人,治理起国家来也不会差到哪里去。但是后来,刘恒却杀了母亲薄姬唯一的弟弟薄昭。当初,薄姬跟着儿子刘恒去代国的时候,薄昭也跟着一起去了。当吕后死了,传来消息让代王刘恒继位的时候,刘恒犹豫不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