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嬴政为何宁肯修长城也不继续打匈奴?

秦始皇嬴政为何宁肯修长城也不继续打匈奴?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4230 更新时间:2023/12/9 1:42:29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网络配图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网络配图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

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网络配图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司马迁考证:秦始皇嬴政竟是吕不韦的私生子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吕不韦

    外界有传闻说秦始皇是吕不韦的私生子,这究竟是真是假呢?史学界和民间的探讨一直就没有停止过。网络配图其实,对于这一历史难题,早在秦始皇死去百余年后,太史公司马迁在经过演那个的考证之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秦始皇确实为吕不韦的私生子。据《史记·吕不韦列传》记载:吕不韦乃是卫国的一位大商人,在赵国邯郸经商

  • 揭秘:秦始皇的身世之谜 吕不韦和异人谁是他爹?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前259年农历十二月初三—前210年),嬴姓,名政,又名赵正(政),秦庄襄王之子。 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战略家、改革家,首位完成华夏大一统的铁腕政治人物,也是古今中外第一个称皇帝的君主。秦始皇是出生于赵国都城邯郸,并在此度过了少年时期。前247年,13岁时即王位。22岁时,开始“亲理朝政

  • 揭秘: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 秦始皇的皇后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帝王均曾立后,秦皇嬴政灭六国实现大一统后,自称“始皇帝”,开创帝制。秦始皇却始终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因可能有这么几个:网络配图一、为求长生延迟立皇后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

  • 秦始皇陵墓未解之谜:兵马俑竟杀死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一,秦始皇陵惊现地下"国库"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与其地下"国库"埋葬在一起,这一消息咋一听匪夷所思。

  • 真相曝光了!秦始皇终生不立皇后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立后和立太子是中国古代后宫制度乃至君主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自战国时期秦孝公始,立后之事便已制度化了。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更明确规定皇帝的正妻为皇后,皇帝的母亲为皇太后。但是历史却跟人们开了一个玩笑,秦始皇自己却终生没有立皇后,他也是立后制形成以来唯一没有立皇后的皇帝,以致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而没有皇后

  • 秦始皇陵隐藏了什么秘密?为何至今无人敢发掘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陵

    据司马迁在《史记》中说,秦始皇从即位开始就修建陵墓,他在位的三十七年中,从未中断。秦始皇派遣了七十万犯人,在骊山那里建造,其规模远超普通的宫殿,如今的秦始皇陵总面积大概56平方公里,是故宫的70多倍,陵墓主体部分高约70米,而建造初期则是一百多米。不仅规模大,秦始皇陵墓内也藏了很多奇珍异宝,司马迁说

  • 千年疑问:秦始皇的生父到底是不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导读:《千古之谜已有解??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是我国两千年来唯一的一篇明确指出秦始皇的生父是吕不韦的文章,共分十个部分。此后又陆续发表了再谈、三谈、四谈、五谈、六谈、七谈,到2013年初共发表拙论七篇,主要解决三个关键问题:①如何解读“秦始皇帝者,秦庄襄王子也”;②如何解读“至大期时,生子政”;③

  • 秦始皇才是最痴情皇帝 竟然一生都没有立皇后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秦始皇

    咱们中国人都喜欢选出一些人,或者是给一些历史人物加个绰号,更喜欢选出第一什么,四大什么,三大什么。尽管皇帝多情,尽管皇帝风流,尽管皇帝后果佳丽三千。网络配图可是,我们还是喜欢选出一些所谓痴情的皇帝,看看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谁是最痴情的皇帝,以此来满足我们的意淫。那,谁才是中国历史上最痴情的皇帝呢

  • 揭秘秦始皇陵为何无人敢挖 解开重重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时统一了中国,他所做的佳绩被我们称为千古帝王。关于他的身平也有不少的传闻,不过最吸引大家的还是他的陵墓,他在执政的后半时期已经开始痴迷说长生之术,据说他的陪葬品里有许多奇珍异宝!如今秦始皇的陵墓已有了千年之久,人们对他陵墓越来越好奇,但为何被考古学家发现后,至今一直没有人敢去发掘?里面到底有什

  • 为何千古帝王秦始皇宁遭天下唾骂也要焚书坑儒?

    历史人物编辑:一刹时的永恒标签:秦始皇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关于这次的“焚书坑儒”事件,直接发生原因就在于当初的分封和郡县制度。当时秦始皇平扫天下,在政治,经济领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