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对比解析!项羽真的不如韩信!

“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的对比解析!项羽真的不如韩信!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4426 更新时间:2024/3/19 8:46:27

很多人都不了解“破釜沉舟”和“背水一战”有什么相同不同之处,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

陈胜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为口号,率先举起抗秦大旗,六国遗族随之而起。短短两年时间,一统寰宇、攻灭六国的秦便烟消云散,强大的秦如同纸糊一般。

秦朝败亡如此迅速,有两人作用最大:项羽刘邦。其他诸侯都以“收复故地”为己任,灭秦的心思不是太强。项羽与秦有仇,以灭秦为目标,他攻打秦国最积极。

刘邦不打秦国不行,他没有“故地”啊。刘邦老家沛县,往上数几十年属于魏,后来有归了楚国,怎么也轮不到他刘邦。他的目标只能是关中的秦,因此对于灭秦,刘邦是项羽外最积极的。

刘邦最后能赢项羽,韩信立有很大功劳,他也是刘邦势力中最会打仗的。“十面埋伏”便是韩信为项羽准备的“见面礼”,一战逼得霸王自刎。有人说韩信打仗强,有人说项羽强,究竟他俩谁更强?

一、项羽的“破釜沉舟”

项羽的“破釜沉舟”与韩信的“背水一战”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是将己方逼入险地后绝地求生,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原理虽一样,实质却不同。

先说说项羽。项羽夺取宋义兵权后,立即着手进攻王离。项羽先派当阳君、蒲将军过河攻秦,结果屡战不利。项羽知道不能再拖,时间越久对诸侯联军越不利。若赵国被灭,六国刚刚崛起的势头就会被秦军压住,胜利的天平离六国越来越远。

楚军的先锋打不过秦军,离不开王离的淡定指挥。他有营盘为据点,又占据天时,只要稳扎稳打,最后扛不住的只会是六国。王离的策略就一句话:我不就围困赵国,你楚国继续打我啊!

这时候项羽没别的办法,只有硬攻一条路。如何才能让士兵爆发战斗力,自然是孙子兵法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当自己与敌人仅有一方能存活,当然还是敌人死去为好。求生是人类的本能,本能这东西看不见,却能让人类爆发。

项羽率领大军过了河,然后砸掉船,表示我们此战已经没了后路,只能前进。他命令士兵只携带三天粮食,若吃饱喝足都打不赢秦军,饿着肚子的楚军还能战胜对方吗?“三天粮”是楚军的死亡倒计时。

项羽“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取得了对秦军的胜利,也奠定项羽在六国联军中的霸主地位。

项羽“破釜沉舟”依赖的是他本身的勇武,以及一往无前的气势。虽说必死之境能唤起士兵的战斗力,但也只是弥补双发的差距,不是一定会胜利的。换个人来,或许就败了。

二、与“背水一战”

我们再来看看韩信的“背水一战”。韩信远攻赵国,为防止赵军袭击汉军辎重,必然是不敢离开后勤大军太远的。赵将李左车曾建议赵王袭击汉军辎重,没被采纳。

韩信派“间”查探赵军虚实(也可能是赵军的内间),发现赵军想与汉军正面较量,没有采用李左车的计谋,他便率军大胆前行。

韩信不是盲目攻打赵军,他先将2000人的轻骑埋伏在一处小道中。当全部赵军离开大营的时候,这两千轻骑便要将汉军旗帜插满赵军大营,营造一个汉军已经攻破赵军基地的假象。

韩信则率领主力大军,背水结阵。韩信背水结阵有两个原因,一是让己方陷入死地;二是引起赵军的轻视。孙子也曾说过不要在死地结阵,否则真的会死。这是将军的普遍常识。韩信如此做,自然引起赵军误会:原来对方不会打仗啊。

汉军与赵军交战不久,韩信就命令大军撤退,他是为了引出大营中的赵军,也是我们常说佯退。

话说汉军背后是大河,还想跑哪里?于是赵国全军出动,想要趁机消灭韩信。赵军营地一空,事先埋伏的两千轻骑轻而易举占据了敌营,然后将汉军旗帜插满了赵营。

韩信这边看到轻骑得手,不逃了,反身与赵军交战。赵军看到满营汉旗,以为后方被攻破,无心恋战,便开始逃窜。汉军一方背水而战,没了生路只能死战,赵军军心涣散,一增一减,胜负已分。

三、项羽与韩信,看似相同实则差别很大。

项羽的“破釜沉舟”是楚军没有其他方法后,做出的殊死一搏。楚军能战胜王离,项羽是关键。项羽的无敌气势感染跟随的士兵,好比狼将一群羊变成了狼。

韩信的“背水一战”是经过深思熟虑的主动选择,他尽量多的考虑敌我因素,作出最佳战争方案。“背水一战”仅仅是韩信作战计划中的一环,若没有其他条件配合,他不一定会用“背水一战”。

韩信是元帅,他利用一切条件来取得战争最后的胜利。韩信可以佯败、佯退,因为他知道战争不会因一时的胜负而结束。

项羽却不能退、不能败,败了项羽无敌的气势就没了。项羽是猛将,他超强的武艺和自信,使他主宰战场,赢得一场场胜利。项羽为何自刎乌江,因为他觉得那个无敌的霸王已经死了,不能取胜的霸王,还是霸王吗?

若韩信与项羽正面厮杀,哪怕韩信兵力占优,最后胜的仍是项羽。若不限时间、地点,韩信会胜利,还是那句话:韩信有得选择能进能退,项羽只能一往无前。战争哪有公平一说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项羽的无敌气势也是如此,一场失败便是项羽最后的结局。不知诸位看官怎么看呢?

标签: 三国项羽韩信

更多文章

  • 项羽已经抵达乌江旁边 为什么他宁死也不渡江呢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项羽,乌江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带来项羽过乌江,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小编一起看一看。“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这首传诵千古的《夏日绝句》,描绘的便是行至末路的楚霸王项羽。那么,已经逃出生天,抵达乌江边的项羽,为何宁死也不渡江呢?从垓下战败到乌江自刎,项羽到底经历了什么?垓

  • 如果项羽真的在鸿门宴上动手 他能够夺得江山吗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鸿门宴,项羽

    很多人都不了解鸿门宴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熟悉历史的读者对"鸿门宴"都不会陌生,这场刘邦和项羽的饭局到今天仍被人津津乐道。鸿门宴上的跌宕起伏,和它背后表达的含义使得这个词在现代也被广泛应用。下面为大家介绍一下鸿门宴的关键人物——项伯。项伯是项羽的亲叔叔,从这个角度来看项伯并没

  • 项羽找刘邦单挑,刘邦说了哪几个字?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刘邦,汉朝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刘邦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说起来项羽和刘邦,两个人真是不是冤家不聚头,大家所熟知的就是鸿门宴上两个人的斗智斗勇了,从此鸿门宴中便可以看出刘邦和项羽谁更胜一筹,而项羽在之后被刘邦的八个字怼的无言以对,今天小编就来讲讲这件让项

  • 什么是半隐?张良在消灭项羽后为什么选择“半隐”?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汉朝,张良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张良在消灭项羽后为什么选择“半隐”?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张良的隐居一直都是比较矛盾的事情,从项羽失败以后,张良就宣布隐居了。可是吕后为刘盈争夺太子的时候,张良依旧可以为吕后出主意,让他去请商山四皓。那么既然已经隐居的张良,是如何做到为吕后出谋划策的呢?要么就是司马迁

  • 项羽灭秦朝之后 自己为什么不选择称帝而是分封诸侯

    历史人物编辑:语文霸霸标签:项羽,秦朝

    还不知道:项羽灭秦为什么分封诸侯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秦朝,在历史上是一个很短暂的朝代,秦朝最终在被项羽推翻之后,用几代人的努力换来的统一,也就随之结束消亡了。但是,当时项羽在推翻了秦朝之后,他却是分封各路诸侯。项羽这个时候明明是可以称帝的,因为他的功劳最

  • 揭秘鸿门宴上的一个细节 项羽为什么要把生肉赐给樊哙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鸿门宴,樊哙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鸿门宴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楚汉相争,人们讨论的焦点很多时候都对准了两位主角,而至于其他配角,尤其是露脸不多的配角,关注度则没有囊那么高了。在鸿门宴上有一处记载,是项羽命手下给了樊哙一块猪腿肉,而且还是生的,樊哙眉头不皱直接吃下去了。这一处究竟有什么意义?项

  • 楚汉之争为何只打了四年?是项羽太差劲还是刘邦太好运?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汉朝,刘邦,项羽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楚汉之争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楚汉之战只打了四年,刘邦能够快速的与项羽一争天下并胜出,建立大汉王朝,其中的原因有几点:一、天时秦末时期,各地诸侯群起反秦,项羽力鼎天下,攻入咸阳,灭了秦国,秦帝国虽然崩溃了,但是项羽并没有重新建立一个新的王朝,他重新恢复了战国诸

  • 历史上六位大力士分别是谁?项羽排第五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项羽,汉朝

    排名第六的是秦武王,他长得很强壮,喜欢带兵驰骋疆场,还喜欢和人比力气。秦武王从名将招来很多大力士,天天陪他练力气,都被封官赏钱。不过秦武王的好胜心太强,一定要争个第一,就去举大殿中央的“龙纹赤鼎”,他是举起来了,但是被站稳,被巨鼎砸中了身体,瞬间就双目出血,骨断筋折,疼到半夜时就死了。排在第五位的是

  • 项羽为什么宁愿在乌江自刎也不愿意过江 主要还是有三点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项羽,乌江

    还不知道:项羽为什么不过乌江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项羽不肯过乌江除了他的英雄主义在作怪之外,还有两个原因,其一就是他无颜面对江东父老,其二就是项羽心里非常清楚,就算自己侥幸过了乌江,也不见得就能东山再起,因为刘邦的势力不可小窥,如今自己已经是丧家之犬。再也

  • 韩信用四个字概括项羽的缺点,直接一针见血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韩信,汉朝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韩信的相关内容,不知能否帮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这千古才女李清照写的一首怀念项羽的诗句。几千年来无数的文人墨客用他们的文字把项羽描绘成一个“最悲惨的英雄之一”。项羽本来是可以站在那个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