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刘邦生前为什么不杀吕后保全戚姬母子 不是不想,而是很难做到这件事

刘邦生前为什么不杀吕后保全戚姬母子 不是不想,而是很难做到这件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762 更新时间:2024/1/8 0:55:44

还不知道:刘邦和吕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承皇位,就是汉惠帝。由于惠帝年纪尚小,性格柔弱,身为皇太后的吕雉实际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当权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戚姬,制成“人彘”,摧残至死,悲惨之极。同时,还将戚姬年幼的儿子赵王刘如意,从封地赵国召至京城长安,将其毒死,手段极其残忍。于是,世人就有了这个疑问,刘邦生前为什么不处死吕雉,来保障戚姬母子的安全呢?其实刘邦不是不想,只是很难做到。

吕雉是巩固大汉皇权的需要

刘邦的大汉王朝建立时间不长,还面临着诸多内忧外患。外部环境,匈奴虎视眈眈,随时都有可能犯境,刘邦生前虽然亲自带领大军前往征讨,想一举打败匈奴,却不料反被匈奴围困在白登山七天七夜,差点全军覆灭。内部环境,跟随刘邦打天下的一帮功臣悍将,都在蠢蠢欲动,随时都有可能举起反旗夺取刘氏的江山。刘邦生前虽然不断地在剪除异姓诸王,先是楚王韩信,再是赵国丞相陈希,后来又是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最后连刘邦最亲近信任的卢绾也反了。

太子刘盈,在刘邦看来,一点也不像自己,性格柔弱、不堪大任,实在是不放心将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汉江山交付给他,但又没有更好的选择。而吕雉英明果决、性格刚强、颇有政治智慧,太子继位正需要吕雉这样一位皇太后的扶持。有人也许会问,刘邦的大臣中不是还有张良、萧何、曹参陈平等忠贞之士吗?不可以任命辅政大臣吗?在刘邦眼里,其实他是谁都信不过,曾经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后来又大肆封王刘氏宗亲,不断征讨几个异姓王,就是很好的证明。在刘邦看来,功臣悍将都不可信,太子也驾驭不了,吕雉是太子生母,虽有可能干政,但终究不会改朝换代,不会夺了自己的刘姓江山。

吕雉是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

吕雉在刘邦还没有起事时就嫁了他,特别是在刘邦晚年,常常是刘邦在外征战讨伐,吕雉在大本营留守主持大局。因此,吕雉与刘邦的一帮员老大臣如张良、萧何、曹参、卢绾等人都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同时,吕氏的兄弟子侄,常年在刘邦军担任重要职务,樊哙、审食其等一帮文臣武将又与吕氏一族结成牢固的利益共同体。再加上吕雉非比常人的政治智慧和领导才能,在她身边凝聚了一大批忠心的人员。总体来说,就是在大汉的朝堂之上,吕雉已经是一股不可忽视的政治力量,也是刘邦的政治盟友,贸然杀了吕雉,必将引起政局的动荡,这是晚年的刘邦不愿看到也很难做到的事情。

吕雉劳苦功高没有诛杀的理由

刘邦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家,诛杀皇后特别是太子的生母,是需要一个在众人面前说得过去的理由的。吕雉自嫁给刘邦以来,一直忠心辅助刘邦成就大业。早年时,独自一人在老家,帮助刘邦照顾一家老小,为刘邦除去后顾之忧;楚汉相争时,又被项羽掠至军中,沦为囚徒人质达三年之久,始终没有背叛刘邦;后期与萧何等人留守后方,管理朝政,井然有序,没有任何失误;最后几年帮助刘邦,设计诛杀了淮阴侯韩信和梁王彭越,为巩固大汉的天下做出了重大贡献。吕雉在刘邦去世之前,劳苦功高,没有任何过失,刘邦诛杀吕雉实在找不到任何借口。

刘邦对吕雉怀有愧疚之情

刘邦总是以一副流氓痞子的形象示人,其实其本性还是善良的,对吕雉始终怀有愧疚之意,终究下不了杀手。吕雉出身于大户人家,下嫁给刘邦时,刘邦还是街头的一个小混混,一事无成,而吕雉却没有丝毫嫌弃之情,对刘邦一心一意,帮助刘邦打理一家老小的生计。刘邦常年在外地东征西讨,吕雉独自一人为他撑起一个家,让刘邦没有后顾之忧。刘邦打下天下之后,吕雉已经年老色衰,常人处于冷宫之中。站在刘邦的角度,对吕雉虽然没有了浓烈的男女之情,但多年的夫妻情分仍在,多年的亲情仍浓,特别到了晚年的刘邦,又很看重这份亲情,这也决定了刘邦不可能对吕雉痛下杀手。

刘邦无法预测身后事

虽然刘邦已经预感到,在他死后吕雉可能对戚姬母子不利,但他也认为自己已经做好充分的应对工作,自信不会有大的问题。刘邦在临死前,命令陈平和周勃去军中诛杀吕雉的妹夫樊哙,断吕氏的臂膀并以此来警示吕雉;选定了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王刘如意的氶相,来负责保护赵王刘如意与戚姬;断定后继之君刘盈虽然性格羸弱,但同时也心地纯良,绝不会做出伤害戚姬母子的事情来,也一定可以保护戚姬母子的周全。

综上所述种种因素,刘邦在生前是不可能诛杀吕雉的!

标签: 刘邦吕后

更多文章

  • 安提柯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安提柯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提柯二世,希腊

    安提柯二世 Άντίγονος Γονατάς(约前319年~前239年),马其顿国王(前283年~前239年在位;实际获得权力在前276年)。他被认为是安提柯王朝的真正创建者。安提柯二世是德米特里一世(征服城市的人)的儿子,生于色萨利的贡那亚(Γόννοι),故得外号"贡那特的"。在他的父亲被塞琉

  •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迁,汉朝

    司马迁面对好友任安的求救,为什么不出手相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到司马迁,很多人都不陌生,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读过他的《史记》。然而,在这部巨著背后,蕴藏着司马迁人生中最苦难的经历,是他用自己的尊严与血汗筑成的。如果没有读过他的《报任安书》

  • 周武帝宇文邕爱过阿史那皇后吗?独孤天下阿史那皇后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宇文邕,宇文泰,阿史那皇后

    宇文邕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四子,也是宇文觉和宇文毓同父异母的弟弟,宇文邕性格果断,有胆识,560年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当上皇帝,572年宇文邕设计杀害权相宇文护,独揽朝政,在577年宇文邕率兵攻打北齐,最终俘获北齐后主,从此再无北齐。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中的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

  • 阿史那皇后为什么不受宠?她跟宇文邕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阿史那皇后,南北朝

    宇文邕为何不喜欢阿史那皇后?他们的婚姻是一场交易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宇文邕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四子,也是宇文觉和宇文毓同父异母的弟弟,宇文邕性格果断,有胆识,560年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当上皇帝,572年宇文邕设计杀害权相宇文护,独揽朝政,在577年宇文邕率兵

  • 到底是谁杀了宇文邕全家的 是阿史那皇后还是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邕

    到底是谁杀了宇文邕全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政权的更替需要付出的代价真的是非常大,不是你全家死光光,就是我全家死翘翘,总之结果只会是大部分人损失惨重,小部分人不死也伤,只有一个人可以得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那一个位置。就拿北周的末代皇帝来说,

  • 汉武帝宠爱的女儿,石邑公主是个怎样的人?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石邑公主,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石邑公主的文章,欢迎阅读哦~汉武帝有几个非常疼爱的公主,石邑公主就是其中的一位。关于他的记载,历史上也并不是很多,所以后人也没有太多可以参考的记载。石邑公主当然也就没有像其他的公主那样出名,有些人的故事甚至被翻拍成了影视作品。甚至也有随着时间的变化,她的一些

  • 卫子夫死后,她的三个女儿卫长公主、诸邑公主和石邑公主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卫子夫,西汉

    卫子夫自杀后,卫氏一族遭灭族,她的三个女儿结局如何?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提供详细的相关内容。卫子夫原本只是平阳侯府中的一个歌姬,被汉武帝看上后,平阳公主为讨好汉武帝刘彻,主动将卫子夫送入宫中。卫子夫怀孕后,受到的宠幸也是日渐增加,她一连为汉武帝生了三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分别是卫长公主、诸邑公主和石

  • 叔孙通是什么人?小人的外皮,君子的内核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叔孙通,秦朝

    叔孙通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楚汉相争时期的叔孙通,是鲁地薛县,也就是现在的山东滕县人,山东是儒学的发源地,因此叔孙通很精通儒学,秦朝,大约是秦始皇泰山封禅的时候,就因为精通儒学被招进朝廷,当了个侍诏博士。过去的博士跟现在的博士不同,不是学历,只相当于现在的顾问

  • 古代上朝的礼仪是谁制定的?叔孙通的人物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汉朝,叔孙通

    叔孙通,薛(今山东滕县)人,生卒年月不详,约在公元前三至二世纪之间,秦汉之际著名儒者。名载,叔孙通“秦时以文学征,待诏博士(《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陈胜、吴广起义之时,秦二世召问博士诸儒对策,叔孙通察颜观色的应对,不仅使他得免于咎,而且还获惕帛、衣并正式拜为博士。刚被封为博士的叔孙通,带着一帮弟

  • 叔孙通一生跳槽多次,为何在历史上评价很高呢?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叔孙通,秦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叔孙通的故事,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如今的职场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由于对所在公司、薪金、环境等感到不满,常常选择频繁跳槽,成为一名“跳跳族”。然而,“跳跳族”虽然是一个新词汇,属于新新人类中比较常见的现象,却早在两千多年前的秦末汉初,就出现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