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象山先生陆九渊都有哪些成就?他创立了哪个学派?

象山先生陆九渊都有哪些成就?他创立了哪个学派?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黑姑娘 访问量:3223 更新时间:2023/12/12 16:10:20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陆九渊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

陆九渊,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南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年)进士,调靖安主簿,历国子正。绍熙二年(1191年),知荆门军,创修军城,稳固边防,甚有政绩。绍熙三年十二月(1193年1月)卒,年五十四。追谥文安。陆九渊为宋明两代“心学”

的开山之祖,与朱熹齐名,而见解多不合。主“心(我)即理”说,言“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学茍知道,六经皆我注脚”。明王守仁继承发展其学,成为“陆王学派”,对后世影响极大。著有《象山先生全集》。

主要成就

陆九渊官位不算显要,学术上也无师承,但他融合孟子“万物皆备于我”和“良知”、“良能”的观点,所谓心既是孟子所说的我,认为我生万物生,我死万物死。提出“心即理”的哲学命题,形成一个新的学派——“心学”。天理、人理、物理只在吾心中,心是唯一实在:“宇宙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认为心即理是永恒不变的:“千万世之前,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千万世之后,有圣人出焉,同此心同此理也。”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往古来今,概莫能外。陆九渊认为治学的方法,主要是“发明本心”,不必多读书外求,“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陆九渊是中国南宋时期最富有个性的哲学思想家和文化教育家,在程朱理学集大成之际,他以高度的学术责任感和深邃的理论洞察力,最早发现了理学内化道路潜在的支离倾向和教条隐患,成功地开拓出一条自吾心上达宇宙的外化道路,为宋明新儒学思潮从朱子学到阳明学的心学转向创造了必要的学术条件。

陆九渊承认王安石英才盖世,不合流俗,但认为王安石学术上没有触及根本,不苟同其政治改革。对“靖康之变”胸怀复仇雪耻之大义,故访求智勇之士,共谋恢复失地。任地方官时,政绩颇著,而不忘教育,常授徒讲学。去官归里后,他在学宫内设讲席,贵贱老少都赶来听讲,据《象山年谱》称,“从游之盛,未见有此”。

讲学授徒

陆九渊还热心于讲学授徒,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每开讲席,学者辐辏,户外履满,耆老扶杖观听”,弟子遍布于江西、浙江两地。他在长期的讲学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教育思想理论。他认为教育对人的发展具有存心、养心、求放心和去蒙蔽、明天理的作用。他主张学以致用,其目的是培养出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的人才,以挽救南宋王朝衰败的命运。在教育内容上,他把一般知识技能技巧,归纳为道、艺两大部分,主张以道为主,以艺为辅,认为只有通过对道的深入体会,才能达到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目的。因此,要求人们在“心”上做功夫,以发现人心中的良知良能。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挥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今南昌城内的象湖相传为陆九渊当年在南昌开坛讲学之处,“象湖”一名由其号(象山先生)而来。

陆九渊自幼好学,他的好学不在于博览,而表现在善于思考上。三、四岁时,他曾向父亲发问,“天地何所穷际”,父笑而不答,他竟为这个问题费尽思索而至废寝忘食。后来他读书孜孜不倦,又常在书中发现问题。例如读《论语·学而》,就对《有子》三章表示怀疑;读二程书,就发现伊川(程颐)所说的话与孔子、孟子不相类似,甚或有矛盾处。

陆九渊十三岁时,有一天对自己少儿时思考的问题忽有所悟。这天,他读古书到宇宙二字,见解者说:“四方上下曰宇,往古来今曰宙”,于是忽然省悟道:原来“无穷”便是如此啊。人与天地万物都在无穷之中。他提笔写下:“宇宙内事乃己分内事,己分内事乃宇宙内事。”(《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陆九渊年谱》中说他“因宇宙字义,笃志圣学”,就是说他从宇宙二字,悟得人生之道。陆九渊立志要做儒家的圣人,而他以为,做圣人的道理不用别寻他索,其实就在自己心中,他说:“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东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西海有圣人出焉,此心同也,此理同也。千百世之上至千百世之下,有圣人出焉,此心此理,亦莫不同也。”(《年谱》,《陆九渊集》卷三十六)对宇宙无穷与对圣人之心广大的顿悟使陆九渊进入了一种新的人生境界,正象他后来在《语录》中说的:人须是闲时大纲思量:宇宙之间,如此广阔,吾身立于其中,须大做一个人。……天之所以命我者,不殊乎天,须是放教规模广大。(《陆九渊集》卷三十五)

陆九渊一生的辉煌在于创立学派,从事传道授业活动,受到他教育的学生多达数千人。他以“心即理”为核心,创立“心学”,强调“自作主宰”,宣扬精神的作用。他的学说独树一帜,与当时以朱熹为代表的理学相抗衡。1175年6月,陆九渊与朱熹在江西上饶的鹅湖寺会晤,研讨治学方式与态度。朱熹主张通过博览群书和对外物的观察来发内心的知识;陆九渊认为应“先发明人之本心然后使之博览”,所谓“心即是理”,毋须在读书穷理方面过多地费功夫。双方赋诗论辩。陆指责朱“支离”,朱讥讽陆“禅学”,两派学术见解争持不下。这就是史学家所说的“鹅湖之会”、“鹅湖大辩论”。

陆象山的学生,最著名的是杨简、袁燮、舒璘、傅子云等,其中杨简,进一步发展了其心学。江西抚州是象山学派的重镇,明代陈献章、王守仁进一步发展心学

标签: 南宋陆九渊

更多文章

  • 陆九渊:南宋哲学家,是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之一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陆九渊,南宋

    陆九渊(1139年3月26日—1193年1月18日),字子静,抚州金溪(今江西省金溪县)人,汉族江右民系。南宋哲学家、官员,陆王心学的代表人物。因书斋名“存”,世称存斋先生。又因讲学于象山书院,被称为“象山先生”,学者常称其为“陆象山”。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简

  • 母凭子贵的汉灵帝刘宏灵思皇后何莲:何莲怎么死的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何莲,汉灵帝刘宏,灵思皇后

    何莲,是河南南阳人,汉灵帝刘宏的第二任皇后。她的父亲何真以屠宰闻名,家境虽然富有,但地位毕竟低下。建宁四年(171),何氏经采选入宫。按照“采女制”及东汉的采选习俗,地位低贱的屠夫之女是没有资格入宫的,他的父亲“以金帛”贿赂掖庭采选人员,再加上她的天生丽质,何氏才得以入选。姿色非凡的她一入宫就得到了

  • 唯一出身于屠户家庭的皇后,灵思皇后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灵思皇后,汉朝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那我们的主人公灵思皇后究竟有怎样的故事呢?在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的奇人怪事,历史上的很多皇后,一般都是出身高贵,举止优雅,体型端庄,才能够母仪天下,但是在汉朝,却有这样的一位皇后,她出身与屠户的家庭,在成为皇后之后的结局却非常悲惨,她

  • 勾结太监想执掌大权,灵思皇后最后得逞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灵思皇后,汉朝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何莲的故事,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尽管后宫佳丽众多,汉灵帝依然频频下诏广选美女。消息传到屠夫何真耳中,他放下屠刀,仔细端详女儿何莲,倒也有几分姿色,可自己是屠户出身,家庭成分难登大雅之堂。正在何真困扰之时,汉灵帝给他带来了灵感—汉灵帝有个习惯,喜欢把谁给的钱多

  • 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何进生平简介及历史评价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何进

    何进(?~189年),字遂高,南阳郡宛县(今河南南阳市宛城区)人。东汉时期外戚大臣,灵思皇后之兄。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相关介绍初以妹妹有宠,拜为郎中,出任虎贲中郎将、颍川太守,迁侍中、将作大匠、河南尹。黄巾起义时,拜为大将军,总镇京师,发现并镇压马元义的密谋,

  • 灵思皇后为何要反对何进与袁绍密谋诛杀宦官的计划?

    历史人物编辑:一个人精彩标签:东汉,何太后

    对何太后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中平五年(188年),东汉朝廷另组西园新军,置八校尉。袁绍被任命为中军校尉,曹操为典军校尉。但大权掌握在宦官、上军校尉蹇硕手中,连大将军何进也要听从他的调度指挥。中平六年(189年)四月,汉灵帝病重,太子未立。在皇位继承问题上,

  • 马腾的结义兄弟是谁?马腾与韩遂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腾,韩遂,三国

    马腾的结义兄弟是谁?马腾与韩遂是什么关系马腾的结义兄弟是韩遂。但是两人的关系反复无常,各自追逐利益。韩遂简介韩遂,汉末西凉地区的名人,被起义军劫持,推举为首领,自此拥兵割据一方,长达数十年。韩遂联合马腾,结为异姓兄弟,同镇西凉,逐渐成为关中军阀中势力最强大的两支。袁曹相争之际,马腾、韩遂被钟繇说服,

  • 他是西凉枭雄,揭秘韩遂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遂,东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韩遂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汉末年间,天下动乱不安,但所谓“乱世出英雄”,从一定角度来说,这混乱的局面也给很多富有才能的人创造了争名夺利的绝佳机会。韩遂就是其中的一员,他是西凉的枭雄,曾经打败过董卓和马腾,活到70多岁,却总是被人遗忘。韩遂虽然是一个野心比

  • 马超认韩遂为父也要共同抗曹的原因有哪些?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三国,马超

    三国时期,魏蜀吴三家鼎力的局面成为了我国一段十分有趣的历史,被后人所津津乐道,在当时的一些著名人物,自然就成为了现在人研究谈论的对象。说起蜀汉,大名鼎鼎的“五虎上将”自然是无人不知无知不晓,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之中,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五位大将本领超群,为蜀汉建立自己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 汉末割据一方,拥有十万之众的韩遂,他最后的结局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韩遂,东汉

    韩遂的故事大家喜欢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凉州,是汉代设立的十三刺史部之一,它位于今天的甘肃、宁夏一带。此地虽在西汉便纳入中原王朝的疆域,但其主要的居民一直都是氐族人、羌族人。因此,凉州一带的士兵不仅战斗力较强,也容易形成割据一方的实力。东汉末年,董卓成长于凉州,好结交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