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淮南王刘安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要造反

淮南王刘安是什么身份?他为什么要造反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荼靡花事了 访问量:197 更新时间:2024/2/13 11:56:09

刘安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

汉朝淮南王刘安这个人很出名的,才学颇高,其所著的《离骚传》,在当时也是有着极大反响,连司马相如这样的名士都对其颇为推崇。而杂家巨著,与《山海经》齐名的《淮南子》,也是其门下宾客汇编而成,刘安算是主编。

据说他还是豆腐的发明人,可谓是多才多艺。

不过,此人并不只是专注与学术异趣的学者,还是一个颇有阴谋的政治家,他长期密谋造反,最终造反前夕,事情败露,自尽而亡。

西汉王朝共有三任淮南王,结局都很惨。第一任是西汉开国大将英布,为吕后所杀;第二任是刘邦之子刘长,谋反失败,绝食而亡。刘安是刘长的儿子,算起来了还是汉武帝的叔叔,同样是密谋造反败亡。

那么他和汉武帝到底有何恩怨,为何要造自己侄子的反呢?

这个其实说来话长,往上得追述到到他父亲刘长与汉文帝刘恒得恩怨。

话说刘邦当年共有八个儿子,而在经过吕雉的迫害之后,也就剩了两个。一个是早早出走代地,扮猪吃老虎,最终王者归来,夺位称帝的汉文帝刘恒。另一个便是因为从小由吕后抚养,母子情深,因而幸免的淮南王刘长。

诸吕之乱后,刘家八兄弟,到头来也就只剩下他们两了。兄弟二人也算是深感帝王家的亲情不易,关系还算亲密。

刘长因为年纪小,汉文帝对其多有照顾,时常出行都带着刘长,并让其与自己同享天子座驾。即使刘长为人骄横,目无法纪,多此犯错,汉文帝还是感念手足之情,并不追究。

而刘长因此愈发的骄横,当时他就是西汉王朝的二号人物,连太后与太子都让他三分。他甚至于站在自己的封国另立法制,效仿天子行事,俨然士没把哥哥放在眼里。但是汉文帝还是发扬了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对自己这独苗弟弟,优待有加,随他闹去。

但毕竟是一国之君,有些事儿还是得有底线得。比如说谋反,那就没办法了。

刘长这个人,是真的太骄横了。他自认为自己和刘恒一样,都是刘邦之子,而且都是庶子。那么这天下自己也该有一半。这个刘恒肯定是给不了得,于是刘长就开始密谋造反,自己去抢,反正自己也有资格去坐这个位置。

公元174年,刘长谋反事情败露,被诏到长安治罪。

估计刘长平时骄横惯了,对此他完全就是一个无所谓得态度,他觉得大不了哥哥就是训斥他一顿。但是没想到这次刘恒动真格的了。在众位大臣的一再要求,刘恒下旨废其王位,迁于蜀郡安置。

其实刘恒已经仁至义尽了,按理说,刘长犯的事儿,杀他都不为过。仅仅只是废其王位,迁移蜀郡。生活起居还是由朝廷负责。而且按刘恒的意思,这就是教训他一下,等他知道错了,再接回来就是。

可是刘长哪受过这委屈,当即就不干了。来了个绝食,结果把自己给饿死了。

后来,汉文帝刘恒将其封国一分为三,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其中刘安继承了淮南王位。

不过好景不长,刘安私囤武备粮草事情被发现了,好在发现得早,影响不是很恶劣。汉武帝并没有多做追究,只是削其两县,稍做惩戒。

可是刘安还是不死心啊,他依旧相信自己看到的天象,于是还是在准备造反。最终遭到自己孙子的检举揭发,刘安谋反失败,最终自刎而死。

这就是刘安谋反的一个大致起因和过程。有世仇,也有利益驱使。

当然,这里还得提到一个汉武帝的著名标签儿——推恩令。即历史上最为著名的削藩良策。面对政策诸侯们只有两个结果,要么老老实实接受,少生点儿儿子,这样分家能分得慢一些,如果世代单传,那么可以直接让这一纸推恩令无效。但是很明显,老刘家的人,最会生儿子了。而且如果玩儿单传,估计朝廷得来硬的。说到来硬的,七国之乱后,地方诸侯基本上已经没有了反抗的能力。

总之,温水煮青蛙,诸侯只能是眼睁睁得被玩儿死。唯一的一线生机,就是造反,万一打嬴了呢?

刘安作为“推恩令”的直接受益人,他自然知道这招有多么的无解,所以他得想办法对抗。这或许才是他谋反的真正原因。至于所谓的天象做梦,可能只是一个借口罢了。#汉文帝#汉武帝#刘安

诸吕之乱后,刘家八兄弟,到头来也就只剩下他们两了。兄弟二人也算是深感帝王家的亲情不易,关系还算亲密。

刘长因为年纪小,汉文帝对其多有照顾,时常出行都带着刘长,并让其与自己同享天子座驾。即使刘长为人骄横,目无法纪,多此犯错,汉文帝还是感念手足之情,并不追究。

而刘长因此愈发的骄横,当时他就是西汉王朝的二号人物,连太后与太子都让他三分。他甚至于站在自己的封国另立法制,效仿天子行事,俨然士没把哥哥放在眼里。但是汉文帝还是发扬了尊老爱幼的光荣传统,对自己这独苗弟弟,优待有加,随他闹去。

刘长这个人,是真的太骄横了。他自认为自己和刘恒一样,都是刘邦之子,而且都是庶子。那么这天下自己也该有一半。这个刘恒肯定是给不了得,于是刘长就开始密谋造反,自己去抢,反正自己也有资格去坐这个位置。

公元174年,刘长谋反事情败露,被诏到长安治罪。

估计刘长平时骄横惯了,对此他完全就是一个无所谓得态度,他觉得大不了哥哥就是训斥他一顿。但是没想到这次刘恒动真格的了。在众位大臣的一再要求,刘恒下旨废其王位,迁于蜀郡安置。

其实刘恒已经仁至义尽了,按理说,刘长犯的事儿,杀他都不为过。仅仅只是废其王位,迁移蜀郡。生活起居还是由朝廷负责。而且按刘恒的意思,这就是教训他一下,等他知道错了,再接回来就是。

可是刘长哪受过这委屈,当即就不干了。来了个绝食,结果把自己给饿死了。

后来,汉文帝刘恒将其封国一分为三,封给了刘长的三个儿子。其中刘安继承了淮南王位。

原本这样说起来,汉文帝对于刘长一脉,也算是恩待了。但是站在刘安的角度,那可就不一样了。

首先,父亲之死,与汉文帝有直接关系。毕竟是汉文帝的旨意,导致了刘长绝食身亡。而且任何人旁眼来看,都不免生出汉文帝故意害死刘长的想法。一是因为刘长异常骄横,目无法纪,甚至于谋反,二是刘长死后,其封国被一分为三,对于中央的威胁大大降低,这等同于变相的削藩。

还有一点,就是刘恒,他从法理上来讲,是没有资格继承皇位的。他与刘长都是庶子,但刘长有个优势。他生母早亡,从小是吕后抚养,相当于过继。那也可以算是嫡子。

这便是刘长为何一直想谋反,因为在他看来,这皇位本该是他的。

标签: 刘安汉朝

更多文章

  • 淮南王刘安是什么结局?心怀鬼胎密谋叛乱兵败自尽

    历史人物编辑:荼靡花事了标签:刘安,汉朝

    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知道读者都很感兴趣淮南王刘安是什么结局,今天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刘安,西汉时期诸侯王,也是文学家,汉高祖刘邦之孙。刘安是一个文学素养极高的人,他所著的《离骚传》是中国最早的对屈原以及《离骚》作评价的著作,刘安所写的《淮南子》一书也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刘安的文学才能颇

  • 刘邦是通过什么手段,发现侄子刘濞会造反的?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濞,西汉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为大家带来了一篇关于刘濞的文章,欢迎阅读哦~西汉王朝刚刚建立的时候,汉高祖刘邦为了稳住手下的大将,大肆分封异姓诸侯王,将全国接近一半的土地都分给了这些将领。异性诸侯王掌握土地,刘邦始终不能放心,后来汉高祖刘邦找到种种借口,将异姓诸侯王几乎屠戮殆尽。在消灭异姓诸侯王后,刘邦并没有

  • 刘濞和汉景帝刘启之间有什么矛盾?他为什么要造反?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濞,西汉

    大家好,说起刘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七国之乱是汉朝初年刘姓诸侯王和汉朝朝廷之间的一场内斗,在七国之乱爆发前,汉朝诸侯王的势力过于强大,已经威胁到了汉朝朝廷的统治。而在七国之乱平定后,汉朝诸侯王的势力大大衰退,再也没有实力同汉朝朝廷一较高下,汉王朝的统治也逐渐的稳定下来。虽然七国之乱的直接原因

  • 吴王刘濞为什么会叛乱造反?他的一生有过什么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刘濞,西汉

    大家好,说起刘濞的话,各位一定都有所耳闻吧。在汉朝的诸侯王中,吴王刘濞的经历是比较传奇的了。他因军功和现实需要被封为吴王,又因造反作乱导致身死国灭,人生起伏比较大了。他历经汉高帝、汉惠帝、吕后、汉文帝和汉景帝五位帝后执政,创造了十几年不朝见皇帝的记录,最终以老迈之躯死在异国他乡,经历了汉朝从无为而治

  • 刘秀的妹妹宁平公主刘伯姬如何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宁平公主刘伯姬

    刘伯姬,生于公元前2年,卒于公元30年,家世显赫,是汉家宗室,是光武帝刘秀的妹妹,是刘秀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仅剩的几位亲人之一,所以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后,封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人称宁平公主。刘伯姬像刘伯姬与刘秀是亲兄妹,家中兄弟六人,刘伯姬是最小的,刘秀是老三。他们的父亲刘钦原是南顿县令,为官清廉

  • 刘伯姬是怎么死的?宁平长公主刘伯姬的陵墓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刘伯姬

    刘伯姬(公元前2年---公元30年),生于西汉元寿元年(公元前2年),南阳蔡阳(今湖北省襄阳市枣阳市西南)人。是汉高祖刘邦的九世孙,汉景帝刘启的七世孙。父刘钦,西汉南顿(今河南省项城南顿)县令,母湖阳(今河南省南阳市唐河县湖阳镇)大富豪樊重之女。伯姬兄妹6人,长兄刘縯、次兄刘仲、三兄刘秀(东汉光武帝

  • 解析宁平公主刘伯姬如何立下了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公主

    刘伯姬,生于公元前2年,卒于公元30年,家世显赫,是汉家宗室,是光武帝刘秀的妹妹,是刘秀在东汉政权的建立过程中仅剩的几位亲人之一,所以刘秀在建立东汉政权后,封刘伯姬为宁平长公主,人称宁平公主。网络配图刘伯姬刘伯姬与刘秀是亲兄妹,家中兄弟六人,刘伯姬是最小的,刘秀是老三。他们的父亲刘钦原是南顿县令,为

  • 昌邑哀王刘髆为何没能子凭母贵受到皇帝喜爱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刘髆

    昌邑哀王刘髆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他的母亲就是那位有着倾国倾城之貌的李夫人。不过历史上对刘髆的记载少之又少,连他在哪年出生的都不得而知。但他有两个比较出名的舅舅,一个是西汉时期著名的音乐家李延年,另一个就是贰师将军李广利。刘髆在天汉四年被封为昌邑王,建都昌邑,就这样开始了他的侯王生涯。后来,刘髆

  • 岑参《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岑参

    古诗《刘相公中书江山画障》年代:唐作者:岑参相府征墨妙,挥毫天地穷。始知丹青笔,能夺造化功。潇湘在帘间,庐壑横座中。忽疑凤凰池,暗与江海通。粉白湖上云,黛青天际峰。昼日恒见月,孤帆如有风。岩花不飞落,涧草无春冬。担锡香炉缁,钓鱼沧浪翁。如何平津意,尚想尘外踪。富贵心独轻,山林兴弥浓。喧幽趣颇异,出处

  • 岑参《送刘郎将归河东》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历史人物编辑:黑姑娘标签:送刘郎将归河东,岑参

    古诗《送刘郎将归河东》年代:唐作者:岑参借问虎贲将,从军凡几年。杀人宝刀缺,走马貂裘穿。山雨醒别酒,关云迎渡船。谢君贤主将,岂忘轮台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