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秦始皇为什么修筑万里长城 有什么目的?

秦始皇为什么修筑万里长城 有什么目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人生初见 访问量:4733 更新时间:2024/2/15 19:44:20

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溯到西周时期,周朝为了防御北方游牧民族俨狁的袭击,曾筑连续排列的城堡“列城”以作防御。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列国为了争霸,互相防守,根据各自的防守需要在边境上修筑起长城,最早建筑的是公元前7世纪的“楚方城”,其后齐、韩、魏、赵、燕、秦、中山等大小诸侯国家都相继修筑了“诸侯互防长城”,用以自卫。其中,秦、赵、燕三国和北方强大的游牧民族匈奴毗邻,在修筑诸侯互防长城同时,又在北部修筑了“拒胡长城”,以后历代君主几乎都加固增修。秦始皇那一朝他筑长城,达万里之长。

网络配图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吞并六国,统一天下,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制国家。为了巩固帝国的安全,秦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始皇帝派大将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取河南地,其后筑起了“西起临洮(今甘肃山尼县),东止辽东(今辽宁省),蜿蜒一万余里”的长城。自秦始皇筑长城之后,始有万里长城之称。

秦始皇为什么筑万里长城?

公元前215年,在今天内蒙古的河套地区,秦朝大将蒙恬率领以步兵为主的秦军,与凶狠的匈奴骑兵展开了一场殊死之战,刚刚统一天下的秦军士气正旺,一举拿下了河套地区。匈奴残部望风而逃,远遁大漠。

然而,凯旋的秦军得到的命令却不是再接再厉,攻占漠北,而是转攻为守,30万大军以战国时期燕、赵、秦三国的北方长城为基础,就地修筑长城,从西北的临洮一带一直延伸到辽东,横贯东西的万里长城第一次出现在人们的眼前。

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秦始皇停止北伐,反而耗尽全国的财力、人力去修筑长城呢?因为秦始皇不仅是我国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还是一位卓越的经济学家,他肯定算过一笔经济账。

让我们站在秦始皇的角度来思考对付匈奴的难题。

首先,秦始皇统治的民众基本上都是农民,而如果要深入大漠与匈奴作战,就需要相当数量的骑兵。把平时基本不骑马的农夫转变为强大的骑兵,不仅要花费大量的时间、金钱训练,同时由于这些农民当了兵,不能再从事农耕了,还要蒙受生产上的劳动力损失。况且即使有了强大的骑兵,要送他们到北方草原深处作战,粮草的运输和损耗也是一笔很可怕的开销。古代没有高速公路和铁路,也没有大货车,粮食运输只能靠人力和畜力,十分艰难。史记中曾经记载,从中原地区运送1石粮食抵达北方的前线,路上运输队消耗的粮食竟达到了192石!

网络配图

而匈奴骑兵的作战成本却很低,游牧民族从小在马背上长大,既是放牧者,也是战士,角色转换很容易,甚至可以一边放牧,一边作战,后勤保障比农耕民族好多了。

农耕民族作战的成本比游牧民族要高,而作战的收益却很可怜。即使占领了广袤的草原,却无法耕种,中原王朝的税收是从农民的头上获取的,没有了农民,要那么大片的草原有什么用处?即使打赢了对游牧民族的战争,也要被高昂的战争成本压垮。

汉武帝雄才大略,曾经在对匈奴的战争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可是劳民伤财,大大削弱了国家的经济实力,直接导致了汉朝的衰落;明成祖朱棣的大军五出漠北,苦战多年,把蒙古各部赶得四处奔逃,但仗打到最后,先吃不消的却是明朝。

反观骑马的游牧民族,他们来去如风,掠夺农耕民族积累的财富轻而易举,收益惊人。成本低,收益高,游牧民族怎么会不热爱劫掠战呢?

得想个招儿,改变成本和收益上的巨大反差。秦始皇借鉴战国时期的策略,想到了修筑长城。有了长城这种防御工事,流动的战场将会变为固定的战线。游牧民族无法重演来了就抢、抢了就跑的闹剧,必须先在长城一线与守军打一仗。

如此一来,成本和收益就改变了。防守的农耕民族可以从附近的农田中获得粮食,进攻的游牧民族却远离了放牧的草场。而且长城一线多群山,重要的道路上又修建了坚固的关隘,农耕民族的步兵只要固守防线,游牧民族的骑兵就毫无用武之地,往往还没有抢到东西,就先挨了一顿打。依托长城打防御战,农耕民族不用训练骑兵部队,训练成本得以降低,又因为士兵原本就是农民,有了固定的根据地,熟悉农活的士兵们在闲时完全可以就地屯垦,后勤的负担也小多了。说句实话,农耕民族的杰出代表秦始皇虽然没有读过现代的《经济学原理》之类的著作,但他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举动,的确与经济学最基本的成本、收益规律是相符合的。

网络配图

修筑长城固然要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在短期内经济压力很大,但从长远来看,秦始皇的这笔账算得很精明。

此后的各朝各代,只要有条件、有需要,也都尽量采取修筑长城的方式防御北方的游牧民族。比如明朝成化年间,蒙古鞑靼部常常进犯陕北、甘肃一带,皇帝于是召集大臣讨论防御事宜。

大臣们算了一笔账,如果征集5万劳工,用两个月的时间修葺长城,耗银不过100万两;而派出8万大军征讨鞑靼入侵者,每年粮草、运费折合银两,总计耗银近1000万两。成本高低一目了然,

而且,军人可以在长城之内屯田耕种,获得一定的粮食,这就节省了从内地调粮食到前线的巨额成本。

于是,明朝的皇帝们选择了修建长城,我们今天看到的雄伟长城就是那个时期完工的,在元朝初年就来到中国的马可波罗自然是看不到明朝长城的。

标签: 秦始皇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活人殉葬均为女性:99座女性陪葬坑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虽然有英明的地方,但是也十分迷信。秦始皇生前广纳天下美女,塞满了整个阿房宫,但在他死后,这些女人们就全部都消失了。野史记载他们是被迫殉葬,真相到底如何?网络配图根据考古发现,这些可怜的女人们确实是殉葬了,而且是以十分残忍的方式,谁都不能幸免。这些女人的尸骨,整整塞满了99个陪葬坑。经过40年的

  • 秦始皇焚书坑儒没错 考古学家发现新证据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秦始皇

    说起秦始皇的罪名,焚书坑儒绝对是一项大罪,因此事秦始皇留下来千古骂名。但是现在人们发现了新的证据,秦始皇焚书坑儒没有错,扯不到什么专政上去,一直以来,都是后世之人误解了秦始皇。其实,秦始皇坑杀的是那些欺骗他多年的术士,这些术士以寻找长生不老药为名,待在秦始皇身边多年骗钱,然而几十年后秦始皇仍然没有找

  • 秦始皇为什么要造12个铜人?现在流落何方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12个铜人,秦始皇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除在原有政权机构基础上调整及完善统一、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了一套由中央至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与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一系列其它措施,如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在咸阳。下面小编带大家一起来解秘十二铜人!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中”;“可

  • 秦陵兵马俑的主人竟然不是秦始皇?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陵兵马俑,秦始皇

    秦始皇吞并六国一统华夏,一生波澜壮阔,但深究其人生其实很简单:先是不怕死,后来不想死,最后不敢死。围绕着秦始皇的历史疑案确实是太多了,有学者认为兵马俑的主人根本不是秦始皇。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揭秘兵马俑的主人到底是不是秦始皇呢。网络配图1974年2月,一群农民在秦始皇陵东侧1.5公里处打井时偶然发现了

  • 揭秘千古一帝秦始皇:是暴君也是奇才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

    导读:在历史上,也许没有其他人像秦始皇更具争论性:千古一帝的称号,看似堂皇实是贬义,万世暴君的骂名,却是信史凿凿,铁案如山!于是历朝历代,匹夫匹妇,指指点点,口诛笔伐。然而有几个是站在历史的高度上俯瞰古今,洞若观火?小编为大家带来一个新观点,那就是秦始皇虽然有暴行但也不失为一位奇才。时光翻过二千年多

  • 千古一帝秦始皇为什么不立皇后?其中有何隐情

    历史人物编辑:心作祟标签:秦始皇

    对历史有研究的人,如果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中国古代帝王均曾立后,秦始皇却始终未曾立皇后,致使秦始皇陵园内一墓独尊,没有皇后墓。那么,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研究发现,原因可能有这么两个:一、为求长生延迟立皇后秦始皇在有机会立皇后的时间内未立皇后有许多原因,但主要原因是很复杂的。除性格多疑恐皇后掣肘外,

  • 解密:秦始皇嬴政把亲妈赵姬流放软禁在冷宫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探讨这个问题有助于了解专家学者是如何想当然添油加醋来误导读者的。网络配图王立群先生在《秦始皇•上》第96、97页多次写道:秦王嬴政“把太后迁到雍地监视居住。”“太后迁到雍地软禁起来。”“王太后赵姬被刚刚举行加冕礼的儿子嬴政流放”,“赵姬以王太后之尊沦落到被儿子软禁,实在令人惋惜。”按照王先生的说法,

  • 秦始皇陵中真有流动水银做的“江河大海”吗?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陵

    1996年北京日坛“物探”的结果,已经让人大失所望,而常勇、李同两位先生早在1983年第7期的《考古》杂志上,发表的《秦始皇陵中埋藏汞的初步研究》论文中,有关“秦始皇陵地宫埋藏大量水银”的说法,存在的问题就更多了。此文告诉人们:在对于整个封土堆的土壤汞量测定过程中,只有1个点的含量达到1440ppb

  • 考古发现:揭秘秦始皇死后葬于河北的原因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

    导读:在所有的正史、野史资料及民间传说中,说秦始皇死在河北邢台,而葬于秦都咸阳。其实,河北邯郸是秦始皇生母的故乡,又是他的出生之地,如果死后能够安葬河北,也不失为是他的“叶落归根”之举。然而还有五种秦始皇去世之后都无法离开河北的原因,如果这一说法能够成立,那些将秦俑坑和秦始皇陵绑在一起的理由,也就不

  • 考古发现:秦始皇陵的三大未解谜团

    历史人物编辑:下一个明天标签:秦始皇

    秦始皇陵是中国最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之一,关于它曾经出现过大量的传说。而今随着秦始皇兵马俑的面世,更多的秘密将逐渐明朗。一,秦始皇陵惊现地下“国库”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与其地下“国库”埋葬在一起,这一消息咋一听匪夷所思。不过据官方报道,通过对秦始皇陵进行核磁扫描,中德双方考古学家不但清楚地掌握了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