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揭秘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什么也开始大肆屠杀?

揭秘巨鹿之战后项羽为什么也开始大肆屠杀?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我亦王者 访问量:1657 更新时间:2024/1/13 10:00:12

“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这句诗出自曹操的蒿里行,说的是一望无际的尸骨暴露在野地里,方圆千百里没有人烟,动物鸣叫,形容战争过后的悲惨画面。

早在在春秋战国时,秦国名将白起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一带同赵国的军队发生的战争。战争中,赵王中了秦国离间之计,弃用名将廉颇,而起用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廉颇。白起采取诱敌深入之计打败了赵括率领的赵军,逼使40万赵军投降。白起因为怕这些降兵再生事端,便将赵国降兵全部活埋。四十万,想想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更何况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出四十万人被坑杀时是何等悲惨的场面。视人的生命如草芥,视人如蝼蚁,这对人性本身来说,真是可悲、可怜、可叹!

网络配图

而在秦朝时,秦始皇采纳李斯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限期交出烧毁,对敢妄议中央者的处死。随后方士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对此很生气,迁怒于方士,并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这便是震惊历史的“焚书坑儒”。

到了秦末汉初时,西楚霸王项羽也不甘落后,誓将屠杀进行到底,今天我们就重点来看看这段历史。

话说收复了六国旧地的项羽,率领大军开始向秦地进发。公元前206年,项羽在巨鹿大败秦朝的悍将章邯后,章邯无奈之下选择了投降,随之而来的还有二十多万秦军士兵。

章邯当年东奔西荡,四处镇压革命军,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用事实证明了自己率领的是一支铁打的王牌之师。军中的士兵多半是长年在骊山服役的囚人,长期的压迫和超负荷的劳动,练就了他们的铮铮铁骨,磨炼了他们的坚韧毅力,从而造就了他们非凡的战斗力。从暗无天日的囚犯生活中获释的他们,只有一个想法:谁给口饭吃,就为谁卖命。

比起痛不欲生的服役生涯,打仗算是轻松的活了。有衣穿,有饭吃,还有军饷拿。如果表现得再好些,还可以升官发财。于是,他们就像一群永远不知疲倦的魔鬼,每一战都拼尽全力,每一战都奋不顾身,每一战都舍我其谁,也因此每一战都战无不胜。

网络配图

而他们的顶头上司章邯也没有亏待他们,总是把获胜的战利品毫无保留地拿出来分发。人就是这样,你给予了别人很多,也会收到很多回报。所以,章邯在将士们的眼中是至高无上的。当章邯万般无奈之下选择了归降项羽后,手下众将士都选择了与他不离不弃。

此时项羽自己的军队大约有二十万人,再加上投降的二十多万秦军,他的军队已有四十来万了。这在当时已经是一个无敌的数据了。

而以楚怀王的约定,项羽和刘邦的关中之争就像是龟兔赛跑,跑得快的不一定最先到达终点,而跑得慢却一直在跑的,可能才是最终赢家。

巨鹿大胜后,项羽的前面已无大的阻碍了。然而他到了新安后,却突然停下来不跑了。原因很简单,手下人太多了,四十多万人虽然声势浩大,但比起轻装上阵的刘邦来说,他的行军速度简直慢得像蜗牛。

革命军和降军混在一起,鱼龙混杂,各怀心事,就是想跑快点儿也有些力不从心。当初就是怕出事,项羽才把革命军和降军交叉安排在一起。然而,革命军和降军本身就存在很大的差别,一个像是亲娘养的,一个像是后娘养的,地位和待遇自然不同。

在项羽的军中,我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情况:一个士兵跷起二郎腿,对一个降兵说,给老子捶捶背、揉揉肩,给老子洗脚。呼来唤去,就像使唤佣人一样使唤降兵。长此以往,降兵们的心中怨气太重,矛盾自此激化升级。一种不和谐的声音在军中传播:投降的秦军想造反。

“想造反,那还了得?”项羽一听不干了,马上把自己的两个亲信英布和蒲将军找来进行商量。

“秦国的这些降兵人数多,且怀有二心,如果到了关中,突然发难,反戈一击,那我们岂不是很危险吗?”

网络配图

“非我嫡系,其心必异。既然秦军不厚道,心怀叵测,与其日后受其凌辱,不如先下手为强,把这些降兵统统格杀勿论。”英布和蒲将军纷纷建议道。

一场旷世大坑杀就这样发生了。

是夜,夜黑风高,伸手不见五指,是杀人放火的绝好机会。楚军在英布和蒲将军的带领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杀向了二十万归降的秦军。没有丝毫悬念,新安(今湖南省义马市)城南,成了他们最后的归宿地。

据说那夜突然下起了大雪。雪花飘飘,白如孝服,直刺人心,仿佛是在为二十万冤魂送别。寒风凛凛,悲如妇哭,哀伤如许,仿佛也在为二十万冤魂鸣不平。

第二天,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个仅存的将领闻讯而来,捶胸顿足泪如雨下。也许是受这件事的影响,章邯从此不复当年的神勇。司马欣和董翳也再没干出与其能力相称的事情来。也许在二十多万秦军被坑杀的同时,他们三人的心也随之死了。

夫哀莫大于心死,而身灭亦次之。此言非虚也。这正是:

突施杀着,毫无提防。神将悍兵齐犯傻。枭雄铁卫今安在,昔年无敌再难现。汉中三杰,王师魂断。日暮只道英雄远。兴亡弹指间,浊酒一壶复一叹。

可想而知古代的战争是多么残酷。

标签: 项羽

更多文章

  • 历史上争议最大的事 项羽不杀刘邦是对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秦始皇死后民变四起,项羽和叔父项梁起兵,推楚王孙熊心为怀王,恢复楚地,沛公刘邦率众来投。秦军主力在南越及长城守边,战国时的六国诸侯军得以复兴坐大。楚怀王说谁率先入关中,就能在关中称王。项羽为了进军关中,杀了上司宋义自立,杀秦降兵将二十万,但到了关中附近的函谷关时,刘邦已经先入关中,并派兵守备函谷关,

  • 揭秘项羽的最后时刻:自刎而死 尸体被残酷肢解

    历史人物编辑:我亦王者标签:项羽

    在汉四年八月,项羽已经发现自己孤立无援,军粮极度匮乏了,韩信占领了齐国,伙同彭越经常进兵攻打项羽的粮道,彭城也被灌婴拿下。项羽自觉不支,对局势很恐惧。根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这时,刘邦先派陆贾去求和,项羽不听,又派一个叫侯公人去,项羽才答应了。双方约定以鸿沟为界,以西归刘邦,以东归项羽。为啥项羽

  • 揭秘:项羽不肯过江东真的是怕丢面子吗?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

    西楚霸王项羽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的一位大英雄。关于他的传说更是数不胜数,其中更是以他自刎于乌江这一慷慨悲壮的事件最为出名,在民间流传甚广。然而关于他的死因,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说法:一种是以南宋女词人李清照为代表,她在《乌江》中写道:“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那种宁为

  • 揭秘 千古饭局:项羽的“鸿门宴”究竟吃的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

    历史上“鸿门宴”被人们称为千古一宴,也被称为历史上最著名的饭局。其实,“鸿门宴”是公元前206年在秦都城咸阳郊外的鸿门举行的一次具有历史性的宴会,赴宴主角是当时两大军事政治集团的最高级别领导人,也就是两支抗击秦军的领袖人物,一位是楚霸王项羽,另一位是汉王刘邦。当时,秦国灭亡之后,项羽的军师范增见刘邦

  • 项羽乌江自刎的真相 其实是被汉军包围砍死

    历史人物编辑:人生初见标签:项羽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对项羽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英雄气概做出高度评价和赞扬;一种是以晚唐诗人杜牧为代表,他在《题乌江亭》中写道:“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认为项羽缺乏坚忍不拔的毅力和决心,对他自刎乌江的决定作出了惋惜和失望的评价。几千年来这两种不同的观念

  • 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项羽为何不肯过江东?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项籍,字羽,通常被称作项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市)人,中国古代杰出的军事家及著名的政治人物。是中国思想“勇战派”的代表人物,秦末起义军的领袖。自从秦灭亡后便自立为西楚霸王,统治黄河及长江下游的梁、楚九郡,后自刎而死,年仅30岁。秦王朝虽然是统一了六国,但却并没能持续很长时间,便被陈胜、吴广带领的农

  • 揭秘刘邦项羽结拜两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刘邦项羽结拜两人的目的分别是什么

    刘邦项羽在共同反秦时结拜过,不过项羽只是刘邦结拜的众多兄弟中的一个,带有明显的政治性。要说刘邦和项羽的结拜,还要从两人的相遇说起。当年刘邦攻取丰邑不成,听说项梁在附近,就前去拜见,并获得了五千兵马攻下了丰邑。刘邦在还兵的时候见到了项羽,后来成为了项羽的部下。双方带领的分别是薄弱的农民兵和强大的正规军

  • 揭秘到底是项羽的力气大还是秦武王的力气大?

    历史人物编辑:与世无争标签:项羽

    在中国的历史上,出了两个非常有名的大力气的王,一个是西楚霸王项羽,一个是秦武王嬴荡,其中,西楚霸王项羽的名气要更大一些,“力能扛鼎”这个成语就是用来形容项羽力气大的,项羽也是中国的战神,但是秦武王嬴荡也不是吃干饭的,他在东都洛阳举起夏禹九鼎中的雍鼎,可见力气也是非常的大,那么问题来了,究竟是项羽的力

  • 千古一墓秦始皇陵或早已遭西楚霸王项羽盗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秦始皇陵

    西楚霸王无论在那一本古书上的叙述里面,都赋予猛人称谓,但却又不得不说是一个悲情角色。鸿门宴放跑了刘邦,成就了他人的千秋霸业。千古一墓秦始皇陵或早已遭西楚霸王项羽盗掘。为什么这样说呢?理由有3:传说九层妖塔在其中!网络配图(1)之所以说项羽已经盗了秦始王墓,由项羽、刘邦二人的对话可知:公元前203年,

  • 历史上有记载项羽和虞姬是怎么认识的吗?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项羽和虞姬是怎么认识的

    项羽真名是项籍。在《项氏宗谱》上有记载,项羽是项燕的孙子,而项羽的父亲并不是众人所认为的项仲,而是项燕的长子项超,母亲则是楚国的贵族,名字没有记载。但是项羽这个名字也算是项羽真名。项羽的原名是项籍,字羽。一般来说,古人的名和字是有一定相关联的,但是项羽真名和字似乎没有什么联系。在楚国那个时候,籍的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