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聂壹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推动马邑之谋的发生

聂壹是什么人?他为什么能推动马邑之谋的发生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4985 更新时间:2024/1/9 5:03:00

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聂壹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

汉朝是我国封建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朝,其取代了短命的秦朝,成为了第一个真正意义上划时代的稳定政权。比起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混战,汉朝时期中原地区相对和平,北方崛起的匈奴部落则成为了自身威胁最大的敌人。

从高祖到景帝执政时,匈奴不仅屡次犯我边疆,还妄想通过大军团作战突破代地,进击长安。对于这种情况,经历了楚汉争霸后民力凋敝、百废待兴的汉朝选择了相对稳妥的守势和和亲政策,可惜却没有满足匈奴日益膨胀的欲望。景帝去世后,武帝继位,正是从此刻开始,汉匈战争进入了一个新的篇章。

武帝登基后,匈奴立刻派遣使者前来商议和亲,此举的真正目的也是试探武帝未来会对匈奴采取的态度。

其实武帝大可以像过去一样,派遣一些宫女或者寻常女子,携带点汉朝社会多余的物资,便可将此事打发过去,然而这位年少有为的雄主却不想妥协,于是展开了激烈的朝堂辩论。

大行王恢是燕人,他提出匈奴表面提出以联姻缔结亲善,实则背后隐藏着欲壑难填的物质需求,即使此时的要求得到满足,很快也会背信弃义,所以应当用武力征讨对方。

三公之一的韩安国却表示了反对意见,他认为汉军采取攻势,奔袭千里作战,胜利的希望不大,所以应该保持冷静,与匈奴和亲:

在朝堂两大重臣提出意见后,大臣们纷纷站队,出于避免混乱、维护自身利益的考虑,绝大多数朝堂势力最终附和了韩安国的建议,最终武帝不得不同意了和亲的建议。

其实绝大多数明眼人都已经看出来,武帝之所以将前任数位皇帝不甚重视的和亲拿到台面上讨论,其实就是想打破过去的习惯,听取新的声音,为未来的汉军出塞作战取得法理基础。

然而最终事态的发展可谓是和武帝的初衷背道而驰,逼得他不得不做出妥协,不过这种暂时的妥协也为马邑之谋埋下了伏笔。

二、 马邑豪强突然提出灭匈奴良策

就在和亲的第二年,马邑的一位豪强聂壹突然上书,称自己久居边疆,熟悉匈奴人的性格,因此有战胜匈奴的良策:

聂壹是何人也?他是马邑的一位豪强,在当地颇有实力,和地方官有交情(不超过郡守级别),同时又和匈奴人有生意来往,算得上是对汉匈双方都有深入的了解。

仔细分析聂壹的建议,其实并无过人之处,只能算是效仿前人,抓住匈奴人贪婪的性格特点,以财物辎重为诱饵,以间谍加强对方的信任,将匈奴大军引入包围圈后分化歼之。

如果我们单纯地看待聂壹的行为,可以将其理解成是一位怀着强烈爱国热忱的边疆百姓,虽然为了生存和匈奴经商,但是仍然希望为国解忧,帮助国家彻底消灭匈奴这一顽疾,因此穷尽自己的见识和能力,提出了自己能力所及的一条建议罢了。

单从政治层面和军事层面来说,聂壹能想到的,朝堂上的能人们都能想到,并且只会比他想的更周全更详细,毕竟一个业余军事爱好者很难和经历过七国之乱的汉军宿老相提并论。像聂壹这种忧国忧民者,每朝每代都有不少,而他们的呼声根本不能通过有效的渠道传入朝堂,往往在一段时间之后便偃旗息鼓了。

诡异的是,平民聂壹的这条建议,居然层层上报,最终传到了武帝的面前。

就算聂壹爱国心思日月可鉴,然而他的建议注定只能成为一张废纸。虽然他可能在当地的官吏系统中有点名望,但是没有通过汉朝察举制的他,高度也只能停留在地方层面了。

往前推几百年,春秋战国的"士"阶级或许还有以一己之力影响国家走势的可能,不过在诸侯混战时期,那些国家的体量都是小国,无法和完成大一统的大型帝国相提并论。打个比方,楚国、晋国都是非常大的诸侯国,可是将其他国家捆绑在一起,体量要超过这两者许多,所以比起其他势力,这类大国仍然显得小。

经过秦末和汉初的发展,爵位制度的根深蒂固造就了一批豪族,并且其后代直接成为了朝堂上掌握话语权的人,彻底断绝了平民的上升渠道,当年天下出仕的"士"阶级开始门阀势力过渡,在时代的大潮下,个人的影响力几乎微乎其微,只有抱团取暖的门阀家族,才能凭借其几代人奋斗编制的关系网,可以在朝堂上发声。

因此像聂壹这般所谓的豪强,无论他在地方上的势力多么强大,拿到长安也就是一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小到朝堂势力都懒得看他一眼,所以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在聂壹的背后,必然有一股强大的力量在推动此事,而他本人不过是某些人为了达到目的而使用的政治工具罢了。

当聂壹的建议提到武帝面前时,和上次一样,后者又举行了朝堂辩论,参与双方仍是以王恢为首的主战派和韩安国为首的主和派,尤其是王恢和韩安国,都是能言善辩的政治老手,各抒己见,引经据典,争论不下,周围附和二人的声音比比皆是。

在连续经过三轮辩论后,双方仍然处在僵持状态,就在王恢清清嗓子打算拉开第四轮辩论的序幕时,龙椅之上的汉武帝突然拍了桌子,给出了盖棺定论。

武帝最终选择了支持王恢决斗和匈奴展开决战,这个态度令人感受到了一丝诧异,要知道王恢的外交尊严,韩安国的成本思维其实各有千秋,双方不分高下,而且王恢提出的"遣百分之一以攻匈奴,即足以致胜"的言论其实是很荒唐的,和战争规律背道而驰。然而就是在这种局面下,武帝仍然坚持了自己的选择,足以说明其作战意愿之强烈,已经不是通过辩论可以改变的,在联想到整件事情的导火索聂壹上书,那么这位马邑豪强背后的推手也就呼之欲出了。

标签: 聂壹汉朝

更多文章

  • 他是汉朝的“来俊臣”,宁成晚年经商成富翁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宁成

    大家都知道,西汉早期,由于汉文帝一朝和汉景帝早期都尊崇道家“无为而治”的治国理念,西汉国内的政治氛围相对宽松。国家埋头攒钱,对一些皇亲国戚、地方豪强的态度也是处于放养状态,他们只要不造反,有时候贪个污、犯个法,朝廷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汉景帝平定“七国之乱”后,大权在握,开始对这些目无王法的刺儿头动

  • 遭受大罪入狱的宁成是如何逃脱并成为一方豪强的?

    历史人物编辑:红楼梦魇标签:西汉,宁成

    宁成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汉景帝时期第二位酷吏就是宁成了。从作为上来讲,他的做法没有比郅都高明到哪里去,也很暴虐,但是其经历比郅都要传奇多了。他虽然遭受大罪入狱,但很有明哲保身的本事,所以最终逃得一命,并成为一方豪强。宁成一开始是汉景帝的郎官,不过他明显善

  • 为何戚姬受宠,而长相更漂亮的薄姬不受宠呢?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汉朝,刘邦

    薄姬是因为漂亮,才被时为汉王的刘邦选入后宫的。怎么个漂亮法呢?感兴趣的读者可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往下看。当时,薄姬因前夫魏豹的关系,被送入织室内为奴做婢,简单地说,就是洗衣服或织布,在织室内做工,肯定不能像在后宫养尊处优那样化化妆什么的,所以在那种环境中,还能被刘邦看出漂亮来,就说明是真的漂

  • 戚姬和刘如意为什么遭到吕后记恨 仅仅是夺宠夺位那么简单吗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戚姬,刘如意

    很多人都不了解戚姬和刘如意的事情,接下来跟着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一起欣赏。吕雉是历史上有名的女强人,与代唐立周、开创一朝盛世的武则天齐名。有能力,有美貌,有资历,是吕后坐稳皇后之位的根本。可是在诱杀韩信中,吕后的毒辣初显端倪,再到刘邦刚驾崩,竟生出血洗朝堂功臣、稳定汉室江山的想法,与之谋划的心腹审食其

  • 刘邦生前为什么不杀吕后保全戚姬母子 不是不想,而是很难做到这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刘邦,吕后

    还不知道:刘邦和吕后的读者,下面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承皇位,就是汉惠帝。由于惠帝年纪尚小,性格柔弱,身为皇太后的吕雉实际掌握了朝廷大权。吕后当权后,将刘邦生前最宠爱的女人戚姬,制成“人彘”,摧残至死,悲惨之极。同时,还将戚姬年幼的儿子赵王刘如意

  • 安提柯王朝的第三任国王:安提柯二世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安提柯二世,希腊

    安提柯二世 Άντίγονος Γονατάς(约前319年~前239年),马其顿国王(前283年~前239年在位;实际获得权力在前276年)。他被认为是安提柯王朝的真正创建者。安提柯二世是德米特里一世(征服城市的人)的儿子,生于色萨利的贡那亚(Γόννοι),故得外号"贡那特的"。在他的父亲被塞琉

  • 司马迁为什么没有对任安出手相救?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司马迁,汉朝

    司马迁面对好友任安的求救,为什么不出手相救?接下来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带你追寻最真实的历史人物,探索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历史故事。说到司马迁,很多人都不陌生,对历史感兴趣的人都读过他的《史记》。然而,在这部巨著背后,蕴藏着司马迁人生中最苦难的经历,是他用自己的尊严与血汗筑成的。如果没有读过他的《报任安书》

  • 周武帝宇文邕爱过阿史那皇后吗?独孤天下阿史那皇后历史原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南北朝,宇文邕,宇文泰,阿史那皇后

    宇文邕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四子,也是宇文觉和宇文毓同父异母的弟弟,宇文邕性格果断,有胆识,560年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当上皇帝,572年宇文邕设计杀害权相宇文护,独揽朝政,在577年宇文邕率兵攻打北齐,最终俘获北齐后主,从此再无北齐。宇文邕是我国历史中的一位少数民族杰出的英才之主。宇文邕生活俭朴,诸事希求超

  • 阿史那皇后为什么不受宠?她跟宇文邕之间的关系怎么样?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阿史那皇后,南北朝

    宇文邕为何不喜欢阿史那皇后?他们的婚姻是一场交易吗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今天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给你们带来全新的解读~宇文邕是周文帝宇文泰的四子,也是宇文觉和宇文毓同父异母的弟弟,宇文邕性格果断,有胆识,560年在宇文护的拥立下当上皇帝,572年宇文邕设计杀害权相宇文护,独揽朝政,在577年宇文邕率兵

  • 到底是谁杀了宇文邕全家的 是阿史那皇后还是杨广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宇文邕

    到底是谁杀了宇文邕全家,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政权的更替需要付出的代价真的是非常大,不是你全家死光光,就是我全家死翘翘,总之结果只会是大部分人损失惨重,小部分人不死也伤,只有一个人可以得到象征着至高无上的权力的那一个位置。就拿北周的末代皇帝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