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什么是“半面之交”?汉朝记忆天才应奉的轶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晴天 访问量:144 更新时间:2024/1/9 0:47:17

【释义】

意思是指只见过一次面,形容交情很浅。现在也用来形容人的记忆力极强。

【出处】

《后汉书·应奉传》:“造车匠于内开扇出半面视奉,奉即委去。后数十年于路见车匠,识而呼之。”

【由来】

“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汉代人,是有名的学问家。他小时聪明过人,记忆力极强,读过的书、见过的人,经历过的事情,都能牢牢记住。

应奉在郡里担任官职的时候,曾去过四十多个县,记录了数千个囚犯的情况。郡太守询问这些人的事,他都能对答如流,甚至说出这些囚犯的姓名以及定罪的情况,这使太守很惊讶。

有一回,应奉去拜访彭城长官袁贺,袁贺不在家,应奉正要转身回去,袁贺家的车匠突然打开门,从门缝露出半张脸看了应奉一眼,又关上了门。二十年后,一天,应奉在路上偶然见到这个车匠,立刻认出他来,并和车匠打招呼,车匠很惊讶。经过交谈车匠才明白,原来以前和应奉见过半面。车匠不由惊叹道:“应奉的记忆力真了不起啊!”

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丝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交。”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当中的交情可想而知!

现在通常用此典故来说明只见过一面的人。

成语典故

晋·袁彦伯《三国名人序赞》:“且观世人之相论也,徒以一面之交,定臧否之决。”

1.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六十二回:我与道友未半面之交,此语从而来。

2.清·张岱《陶庵梦忆·姚简叔画》:“ 简叔无半面交,访,一见如平生欢,遂榻余寓。”

3.茅盾《子夜》十六:“我知道赵伯韬肯放款子,就可惜我这‘红头火柴’徒负虚名,和这位财神爷竟没有半面之交!”

4.我和他只是在一次会上见过面,并没有交谈过。只算是半面之交吧。

“半面之交”讲的是“应奉”的故事,应奉是一个记忆力惊人的人。据说他过目不忘,平时他看书的时候都是五行五行的去看,从不一行一行的去看。应奉去拜访一个官员,可是那位官员不在家,当时车夫只把门打开了一条缝,应奉当时只看到了那位车夫的半边脸。就是这样,数十年后,再次相见的时候,应奉还是一眼就认出来这位曾经有半面之交的人。三十年前仅仅从门缝里看到半张脸的人,在三十年后再次重逢时,应奉还记得他并同他打招呼。——《后汉书·应奉传》记载

后来就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也作“半面之旧”。

后有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与元九书》:“初应进士时,中朝无丝麻之亲,达官无半面之交。”把只见过一面的人称作半面之交,当中的交情可想而知!

标签: 汉朝应奉天才

更多文章

  • 读书“五行并下”的汉朝天才应奉为何没有名气 应奉生平事迹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晴天标签:汉朝,应奉,天才

    应奉,字世叔,应顺的曾孙,约生活于东汉中期,今南顿上头村人。其祖父应叠,父应郴(顺帝时任武陵郡守)。他从小时候记忆力特强,读书“五行并下”,记事处人,过目不忘。从小到大,凡他经历过的事,都能记忆犹新。据说二十岁的时候,他为“决曹史”抄录全郡四十二县的罪犯名单报送刑部。回郡以后,太守详细问他所送罪犯情

  • 吴与弼是什么人?崇仁学派创始人吴与弼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

    吴与弼为明朝著名学者、理学家、教育家、诗人明同时也是崇仁学派的创始人,在明代学术思想中占据重要地位。吴与弼最开始不叫吴与弼,叫吴梦祥、吴长弼,字子傅,号康斋,生于公元1391年,去世于公元1469年。吴家是官宦世家,先祖在唐朝之时就已经是朝议大夫。吴家后辈此后在各朝都有官位,亦或是在学术方面有所造诣

  • 吴与弼生平简介,吴与弼的常山情缘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明朝,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字子傅,号康斋,抚州崇仁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吴与

  • 明朝大儒吴与弼的理学思想,崇仁学派位列第一

    历史人物编辑:伸手摘星星标签:吴与弼

    吴与弼(1391~1469年)初名梦祥、长弼,字子傅(一作子传),号康斋,明崇仁县莲塘小陂(今江西省抚州市崇仁县东来乡)人。崇仁学派创立者,明代学者、诗人,著名理学家、教育家。在清代黄宗羲的《明儒学案》一书中,《崇仁学案》位列第一,吴与弼为《崇仁学案》的第一人,显示了吴与弼在明代学术思想界的重要地位

  • 李轶是谁?他为什么要谋杀刘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轶,东汉,刘秀

    李轶(?—25年),字季文,南阳郡宛城县人。原是宛城豪强李氏子弟,王莽末年,李轶与堂兄李通一起与刘縯、刘秀兄弟共同起兵,但部队与绿林军合军之后,背弃刘氏兄弟,转而投靠绿林军所立的更始皇帝刘玄,并极力主张杀掉能力、威望都很高的刘縯,以免威胁到刘玄的皇位。更始政权面临崩溃之时又想投降实力强大起来的刘秀,

  • 李轶是谁?他为什么要杀光武帝刘秀的哥哥刘縯?

    历史人物编辑:高跟鞋的旋律标签:李轶,东汉

    大家好,这里是中国历史故事网小编,今天给大家说说李轶的故事,欢迎关注哦。李氏家族是南阳的豪强大姓,李轶的伯父李守是王莽的宗卿师,李轶的堂兄李通也担任过五威将军从事等官职。公元22年(地皇三年),绿林军大起义爆发,南阳为之骚动,李通因为当时流传的图谶上讲“刘氏复兴,李氏为辅”,便也有起兵的心思,因为李

  • 历史揭秘:上官皇后当太皇太后时多少岁?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皇后

    热播剧大汉奇缘中的上官小妹一角的历史原型,就是咱们今天要讲的上官皇后。上官皇后即是上官氏,又称孝昭皇后,是西汉骠骑大将军上官安和霍氏的女儿,她的外祖父是大司马霍光。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83年,上官氏六岁,在鄂邑长公主上的帮助下当选汉昭帝的婕妤,一个月之后,上官氏正式被册封为皇后。下面,我们就一起

  • 历史上最小的皇后上官皇后和霍成君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官皇后

    上官皇后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当朝重臣便决定立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刘贺为皇帝,史称汉废帝,上官氏尊为皇太后,因为刘贺荒诞无道,在位27日后被废除。同年,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即汉宣帝,上官氏便是汉宣帝的祖母,所以又被尊为太

  • 揭秘汉昭帝皇后上官氏:六岁做皇后 守寡四十年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汉昭帝,上官氏

    汉昭帝皇后上官氏的祖父是上官桀,外祖父是霍光,他们都是汉武帝遗诏中的四位辅政大臣中的一员(另外两位是桑弘羊和金日磾)。由于他们的姻亲关系,在朝中形成强大的势力,但是并不表明他们没有矛盾,上官桀为了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势力,要求把自己五岁的女儿送入宫廷,遭到霍光以“年幼”为名的反对,但是实质不是年幼,而是

  • 史上最小的皇后上官皇后和霍成君是什么关系

    历史人物编辑:莫笑少年梦标签:上官皇后和霍成君是什么关系

    上官皇后是西汉汉昭帝刘弗陵的皇后,生于公元前89年,公元前74年汉昭帝驾崩,因为汉昭帝没有子嗣,当朝重臣便决定立汉武帝刘彻的孙子昌邑哀王的儿子刘贺为皇帝,史称汉废帝,上官氏尊为皇太后,因为刘贺荒诞无道,在位27日后被废除。同年,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继位,即汉宣帝,上官氏便是汉宣帝的祖母,所以又被尊为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