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为何秦始皇宁遭天下唾骂也要焚书坑儒?

为何秦始皇宁遭天下唾骂也要焚书坑儒?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4613 更新时间:2024/1/16 5:18:50

焚书坑儒的历史背景

作为千古名帝--秦始皇,虽然在位时间并不长,但他在政治上的不同凡响,赢得后人的好评。但是,就有着这样的一件事情,历经2000多年遭到后人的唾骂,甚至称之为暴君。其原因就是实行“焚书坑儒”的措施。

“焚书坑儒”话剧

关于这次的“焚书坑儒”事件,直接发生原因就在于当初的分封和郡县制度。当时秦始皇平扫天下,在政治,经济领域上实行改革,但这一切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统一之前,就在要不要分封诸侯的问题上发生了争执。

但也有人坚持“封国土,建诸侯”制度。于是秦始皇力排争议采取了李斯等人的话,实行了郡县制度。但是仍然有多人不同意这样做,他们是希望秦始皇能够按照先王的做法。他们认为春秋战国之所以战乱不停,就是因为分封造成的后果。只有废黜分封的制度才能免受战乱。

可是秦始皇不听劝阻,最终还是走上了法家的治国之路,在很多事情上抑古尊今。于是就激发了这批知识分子的极为不满甚至发起诋毁,于是开始对秦始皇颁布的相关指令进行指责和攻击。在这种情况下,秦始皇听信小人的话,采取了“焚书坑儒”这样一个极端的手段。众多知识分子在此次措施中遭到坑杀,大量的图书也被烧成灰烬。这样的措施其结果摧毁了许多文化宝典,毁灭了先秦宝贵文化,更是中国文化史上一次空前的灾难。

焚书坑儒的原因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有过“焚书坑儒”的举措,长久以来,人们对这件事情似乎没有一个正解。都只是看到了它不利的一面却没看见它的好处,事实上,它也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焚书坑儒”图

关于“焚书坑儒”的原因,简略的讲有两个方面。

其一:想要政治上的统一,就必须达成文化上的统一。在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方面就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这一局面对当时的社会发展和革命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自秦朝统一以来,就实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而要想是统治与思想相适应,就必须做出思想上的统一。可是那时的思想以及文化上的繁杂已经成为实现统一的障碍。所以在那时也只有结束百家争鸣的文化现象才能使思想文化适应政体上的统一。

其二:以儒家思想和一些法令、策略跟秦朝实行的政体统治是不融洽的。自战国以来,士人们就养成了“注重道德修养,轻视为官敛财”的人格理念,他们追求的是人格修养上的提高,蔑视王侯,不愿意改变自己的思想顺从秦朝的统治,开始出现议论秦朝政治的声音,认为秦朝的大官阳奉阴违,表面上像是按照一些大圣人做官,其事实上却做一些贪污腐败的勾当。自从秦国商鞅变法以来就对一些奉行法术,以儒治国的思想理念有所不容。

从现在的角度上看,“焚书坑儒”统一了思想,造就了中国大一统的局面。在那时的情况下,为了巩固统一,禁止“以古反今”的活动行为,从而采取思想统一的措施是必行的。

焚书坑儒的影响

秦始皇焚书坑儒的初始目的在于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排除不同的政治思想,但结果却不尽人意,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它的实施开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的先河。秦朝不仅仅下达了“焚书坑儒”这一指令,还下“挟书令”。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的本质就是皇帝想要统一思想,当时秦朝刚刚建立,对他来说,统一思想就是维护大一统政治的关键。所以秦始皇故事挑唆儒家,于是一场关于思想统一的运动就开始了。手段虽然激烈,但是效果还是明显的。这场运动结束了中国凌乱的文化发展方式,为中国的文化的统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有史以来,有积极的影响就会有消极的一面。

关于此次的事件,虽然维护了清朝的大一统政治,但是也加速了政权的灭亡。回望春秋战国的始末,秦朝统一是历史的必然结果,春秋周末各个诸侯国围绕政权展开斗争,百家文化开始统一。受文化的影响,秦始皇利用这一点让自己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上。但是要从政治的角度出发,“焚书坑儒”无疑会促成国家和军队的软化,然而加速了秦朝的灭亡。另一方面,这一行为压制了人们的思想。尽管“焚书坑儒”在短期内加强了思想控制,但不利于国家长治久安,国家长久的发展。

总的来说,“焚书坑儒”这一事件大多数是杜撰的事件,但也是秦始皇残酷暴戾的证据,被后人唾弃责骂。

标签: 焚书坑儒

更多文章

  • 秦始皇是被后人抹黑的吗?他真的是暴君吗?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秦始皇

    在我们还在读书的时候,老师和书本都告诉我们,秦始皇是一个暴君,但是,真的是这样吗?秦始皇,中国的第一个皇帝,他统一了六国,为我国广袤土地奠定了基础。开创了“皇帝”这一称谓,让后续的君主都延续了下来。统一了钱币,度量衡,文字,为经济贸易,记录,记载也做出贡献。他下旨修建的万里长城,为秦朝以后的国家抵御

  • 千古之谜:秦始皇的兵马俑为何都不戴头盔?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

    他们不仅不戴头盔, 身上穿的铠甲也很简洁,甲片减少到了最低限度。主力步兵的甲衣只是护住前胸和后背。而站在最前边的弩兵部队身上一个甲片也没有。从俑坑里能看得出来,秦俑 都是简装,他着的铠甲防护的面积并不大,都属于轻型的,和我们所了解的当时的魏国的重装部队正好形成一种明显的反差。秦国应该有能力为军队配备

  • 秦始皇陵墓七大未解之谜:兵马俑杀死项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陵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开始在今天的陕西省临潼区骊山脚下建造一座堪称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结构最奇特、内涵最丰富的帝王陵墓,在以后的2000多年时间里,围绕着这座神奇的陵墓也引发了越来越多的谜团和猜想。一,秦始皇陵惊现地下“国库”中国第一代封建君王秦始皇与其地下“国库”埋葬在一起,这一消息咋一听匪夷所思。

  • 秦始皇为何铸造十二铜人 秦朝十二铜人今何在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秦始皇,十二铜人

    秦朝十二铜人的由来:秦始皇为一了巩固第一个封建王朝的政权,除了在原来政权机构的基础上调整和完善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机器,建立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严密的统治机构和封建官僚制度外,还采取了一系列其它措施,其中有一条就是下令收缴天下兵器,铸成十二铜人,立于咸阳。据《三辅黄图》载:“营朝宫于渭南上林苑

  • 关于秦始皇嬴政的简介 秦始皇后裔有谁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嬴政,秦始皇后裔

    据相关史料显示,秦始皇的后裔有一部分迁移到了朝鲜和日本。迁移的后裔有秦二世胡亥和公子扶苏的一部分子孙。他们迁移到朝鲜,再从朝鲜迁到日本。在那居住下来后,隐姓埋名,改姓“秦”。秦始皇死后,儿子胡亥在奸臣的扶助下,将扶苏被害死后,他就顺理成章的继位。胡亥上任后,成为秦二世。秦二世对国家的治理手段,比秦始

  • 真正的秦始皇陵介绍 秦始皇陵的传说是怎样的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真正的秦始皇陵,秦始皇陵

    关于秦始皇陵的传说不少,因为秦始皇在世时期就是一个争议颇多的人物。一方面他雄才大略,运用自己的能力治理好了秦国,将六国逐渐统一起来最终形成了一个完整统一的国家;另一方面他有极为残暴,征用大批民夫徭役,后半生都是在求仙问道中度过的。这样一个帝王对于自己死后的事情是极为重视的,所以我们将目光也转移到他现

  • 秦始皇陵四大惊世国宝是什么?都发掘出来了吗

    历史人物编辑:君莫笑标签:秦始皇陵,青铜剑

    秦始皇陵目前由于还没有挖掘,有很多文物,我们暂时还不清楚,但是通过对史书的记载,我们可以依然可以看到其中有许多价值惊人的宝物。黄金凫雁三国时期,张善在日南做太守。一天,有人给他送来一只金雁,他从金雁上的文字判断此物出自秦始皇陵墓。这用黄金制作的“凫雁”,就是价值连城的黄金凫雁。目前,“黄金凫雁”还未

  • 秦始皇的儿子胡亥:史上最残忍的富二代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的儿子胡亥,胡亥

    胡亥,以嬴为姓,是秦始皇的第十八个儿子,历史上颇有贤名的公子扶苏的弟弟。同时,胡亥还是即秦始皇后,秦朝的第二任皇帝,人称秦二世,也被称为二世皇帝。胡亥早年曾奉他父亲秦始皇的命令,跟随大奸臣赵高学习法律。在后来一次外出南方巡游中,秦始皇在出游途中因病去世,当时陪同在秦始皇身边的左丞相李斯为了防止皇子们

  • 秦始皇身世之谜:是否牵扯吕不韦?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不韦,秦始皇

    秦始皇给后世留下了四个谜团:第一个是他的长相之谜,史学界围绕他身形是猥琐还是高大英武展开了激烈的争论;第二个是性格之谜,秦始皇是凶狠残暴还是雄才大略,在史学界也有不同的声音;第三个是求仙之谜;第四个是私生子之谜。然而,在所有的谜团之中,最引人关注的,当属秦始皇私生子之谜。那么,秦始皇究竟是不是私生子

  • 秦始皇陵的地宫之谜:水银江河真的存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秦始皇陵

    从秦始皇陵被挖掘出来的那一天开始,围绕着秦始皇陵的谜团就从来没有消散过。虽然秦始皇陵的地宫至今没有真正的打开过,但是根据现有的数据探测出来,地宫的深度可能可以达到30米,足穿过了三层地下水,其高度为15米,相当于现在的4层楼建筑。同时,在早些时候的探测中,意外发现了始皇地宫上面的封土堆中居然严重的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