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连杀三十余位大臣到底是怎么回事?

明朝末年,崇祯皇帝连杀三十余位大臣到底是怎么回事?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2372 更新时间:2023/12/12 16:20:47

七年(1627年)朱由检即皇帝位,年号崇祯。这是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的文章,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明史》有载,“(崇祯十二年七月)总兵官罗岱被执死之。熊文灿削籍,寻逮下狱。(崇祯十二年)八月癸巳,诏诛封疆失事巡抚都御史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等三十三人,俱弃市。”那么到底是何原因,导致崇祯皇帝一怒之下连杀三十余位大臣呢?

清军入关纵横五个月,明朝损失惨重

清朝因势力不断向蒙古渗透,自崇祯崇祯二年(1629年)“己巳之变”后,清军便多次绕道蒙古,从山海关以西的长城关隘入关,甚至三次直逼北京城下。而发生在崇祯十一年(1638年)的这一次,则是规模最大、明朝损失最为惨重的一次。

崇祯十一年(1638年)八月,清太宗皇太极以睿亲王多尔衮为奉命大将军,豪格、阿巴泰为副,统左翼兵;以贝勒岳讬为扬武大将军,杜度为副,统右翼兵,再度绕道蒙古,兵分两路从密云东面的墙子岭、喜峰口东面的青山口,突破长城要塞、毁边墙入塞。两翼兵马越迁安、丰润,于通州河西会合,绕过北京后至涿州分兵。右翼兵马沿着太行山东麓南下,左翼兵马则沿着京杭大运河南下,清军所至之处,明将“率皆溃遁”。

得此消息,明廷急调辽东前锋总兵祖大寿率兵回援。同年十月,清军攻陷良乡、涿州,进围高阳、阜城、威县。赋闲在家的孙承宗率领全家老小和全城军民死守高阳城,恶战之中,孙承宗的五个儿子、六个孙子、两个侄子、八个子孙尽皆战死,城破之后,孙承宗自缢而死,孙家百余口全部遇难。

宣大总督卢象升率军浴血奋战,于十二月被清军围困于巨鹿,弹尽粮绝之下最终战死沙场。同月,清军先后攻破平乡、南和、沙河、元氏、赞皇、临城、高邑、献县。又分兵三路,攻易州、新城、雄县、定兴、安肃,大战于钜鹿庄,下广平、顺德、大名,进入山东。

崇祯十二年(1639年)初,清军攻克济南城,屠杀17万百姓。至此,清军入关长达五月,先后败明军57阵,攻克山东济南府、3州、55县、2关,杀明总兵两名、守备以上将吏百余人。俘获人、畜共462300余,获黄金4037两、白银977460两。活捉德王朱由枢、郡王、奉国将军朱慈赏、监军太监冯允许等。次年二月,出青山口返盛京。

面对如此惨败,百姓如此遭殃,就连兄弟也被清军俘走,这本就令崇祯皇帝恼怒无比,然而那些败军之将返回京城之后,为了推脱败军之罪,竟然又将清军描绘的勇猛无比。看着这些人,崇祯心中当可谓怒从心中起。然而事情到了这里还没完,紧接着坏消息可谓是一个接着一个,最终令崇祯帝动了杀心。

在清军退走两个月后,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五月,此前接受招抚的张献忠在谷城再度高举义旗,并迅速击溃谷城官军,杀县令阮之钿和巡按御史林铭球,拆毁城垣,劫库纵囚,明朝监军道张大经和马廷宝、徐起祚投降。张献忠离开谷城时,又将官府上下大小官员向自己索贿的名单、数字和时间刻在了城内外的墙壁上,顿时天下哗然。

张献忠再度起兵的同时,罗汝才、马守应也再度起兵响应,并与张献忠在谷城会合。而已经被朝廷击溃,躲在商雒山中的李自成也趁机重整旗鼓,再度从湖北郧、均地区进入河南。一时间,农民起义的烽火,再度在中原大地上熊熊燃起。

负责平定农民起义军的熊文灿得知消息,立即抽调左良玉和罗岱领兵追剿,崇祯十二年(1639年)七月,官军被张献忠以诱敌深入之际击败,罗岱被活捉,左良玉丢盔弃甲,伏鞍而逃,连军符印信也丢失了。

次月,即崇祯十二年(1639年)八月,崇祯皇帝开始追究败军之罪,于是便有了《明史》之中的那段记载,因清军入关惨败,以右佥都御史之职巡抚山东的颜继祖,总兵官倪宠、祖宽,内臣邓希诏、孙茂霖等三十三人全部被杀、弃市。因围剿农民军不利,兵部尚书兼右副都御史熊文灿被捕杀、罗岱被执死、左良玉被降三级。

标签: 崇祯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陶谦宁愿将徐州给刘备,为何也不给袁术?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陶谦,三国,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袁术和刘备本来并无交集,但自从刘备占据徐州后,袁术便把刘备当成了头号敌人。实际上很多人不理解陶谦为什么宁愿把徐州让给刘备,也不让给袁术,以刘备当时的能力来说,根本就没有保全徐州的能力,最后果然是被吕布抢走了徐州。早期刘备能够多次虎口脱险,只能说运气太好,而曹操、袁术等人也都小看了刘备的决心

  • 唐肃宗身为太子时为什么斗不过李林甫?李林甫为什么与太子死磕?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唐朝,唐肃宗,风云人物

    一般而言,在人们眼中, 皇帝、太子这样的人物,身边总是跟着一群大臣,大臣听命于皇帝和太子是很正常的事情,太子毕竟是储君,未来的皇帝。然而在历史上,却有这样一个太子,唐肃宗李亨,当他还是太子的时候,明明地位很高,但是却处处都斗不过身为宰相的李林甫,反而被李林甫压在头上,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李林甫

  • 探索宋之问的双面人生,他为社会发展做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宋之问,唐代,风云人物

    宋之问,字延清,名少连,初唐时期著名诗人,与沈佺期并称“沈宋”,上元时期进士,他的诗多为歌功颂德之作。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俗话说:“字如其人,诗如其人,文如其人。”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之所以名留青史除了才华横溢这个因素外,人品也是极好的。当然,凡是不能一概而论,诸如严嵩、

  • 朱元璋广开言路 为何这个大臣万字的奏折会被打呢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明朝,朱元璋,风云人物

    朱元璋几乎所有事都要亲力亲为,不过农民出生的他,文化也不高,所以他就要求列位大臣往后上奏折言是继续要简洁,切勿废话。到了洪武八年的时候,朱元璋广开言路,让大臣们评论当今的朝廷政策的利弊,要求就是要敢说,说实话。结果交上来的奏折中发现有一个人的是厚厚一沓,只用看都知道是谁。此人叫茹太素,刑部侍郎,本人

  • 她为乾隆帝生育了四子二女,最后却没能享福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清朝,令妃,风云人物

    在世人眼中,或者在《还珠格格》里,令妃都是乾隆皇帝身边的一等一的大红人,容貌秀美,心地善良,是个人见人喜的好后妃。她由小宫女做到令皇贵妃,在富察皇后去世,乌喇纳喇皇后被打入冷宫后,令皇贵妃统摄六宫大事,代行皇后之职,为乾隆帝生育了四子二女,而且皇十五子是为嘉庆帝,似乎一生圆满。但是光鲜的背后却让人不

  • 曹操要杀夏侯渊,郭嘉说了什么话让他哈哈大笑?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郭嘉,汉朝,风云人物

    在历史上,军师的作用毋庸置疑,尤其是张良、诸葛亮、.刘伯温这些最顶级的大军师,上窥天文,下知地理,一言兴邦,一言丧邦,一言救人,一言杀人,皆在其三寸之舌。三国时期,跟诸葛亮齐名的郭嘉,也是一位顶级大军师,最受曹操器重。有一次,曹操要杀夏侯渊,谁劝也不听,甚至下令:谁敢再劝,一起斩首。只有郭嘉敢站出来

  • 朱棣曾承诺朱权平分天下,后来结局怎么样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朱权,明朝,风云人物

    明朝正德皇帝年间发生了一件大事:宁王朱宸濠造反了。宁王的爵位代代相传下来,南昌又是个富庶之地,这宁王好端端的不享受富贵,为什么要造反呢?因为朱宸濠志向比较“远大”,他觉得当今皇帝不如自己,再说了,自己的先祖又被朱棣许过“平分天下”。朱宸濠的先祖是谁?当然是第一代宁王,朱权。朱权也算是个传奇人物,他比

  • 清朝历史上的叶赫那拉氏,一见乾隆误终生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乾隆,清朝,风云人物

    历史上有很多“腹有诗书气自华”的才女,后宫同样如此,有才华且清高的女子,或许不懂风情,但她们往往可以活出自我,比如汉成帝的班婕妤,不仅有却辇之德,还能在生死关头全身而退,她喜欢汉成帝,但更懂得君心不可托付。可痴情女子有很多,不是人人都能和班婕妤一样通透,《如懿传》里的叶赫那拉意欢,一见乾隆误终生,却

  • 揭秘:李牧是怎么被赵幽缪王冤杀的?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李牧,战国,风云人物

    李牧,是战国末期赵国最后一位能在与秦军交战中取得胜绩的将军。作为战国四大名将之一的李牧,是赵国军事上最后的支撑,后世所谓“李牧死,赵国亡”之说一点儿不夸张。可就是这样一位护国有功的大将军,最后竟被赵王派人给临阵捕斩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一、抗击匈奴李牧,最早登上历史舞台应该是在赵惠文王时期。到赵孝

  • 揭秘:太平天国到底封了多少王爵?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太平天国,清朝,风云人物

    太平天国到底封了多少王爵?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政权,有的大一统,有的割据一方,这些政权,都无一例外会公开自己的爵位系统,从而让各级官员将领有一个上升的渠道和空间。这是一种森严的等级制度,也是一种激励机制。太平天国就有些奇怪了,几乎所有的爵位都是“王”,就连九五之尊的洪秀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