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勤政了十几年 为什么最后还是无法挽救明朝呢

崇祯勤政了十几年 为什么最后还是无法挽救明朝呢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卖萌天才 访问量:664 更新时间:2023/12/8 8:03:39

实际上,崇祯皇帝并不是没有时间,他在台上十七年。这么漫长的时间,足够他做任何他想做的事情。另外,他在拿下魏忠贤后,在朝廷中已经具有了绝对的权力。他可以安排任何他想安排的人选,配备任何他想配备的队伍。

同时,崇祯皇帝和所有的亡国皇帝都不一样。从秦朝到明末,所有的亡国皇帝之所以亡国,要么是这个皇帝贪玩好耍荒淫误国,要么是一个小皇帝,朝中群龙无首。但是崇祯皇帝不一样。他不是荒淫误国的人,他也不是小皇帝。他非常勤奋,每天都睡得非常少,以至于有时候坐着都睡过去了。像崇祯这样,如此勤政的末代皇帝,在历史上几乎是没有的。

(崇祯剧照)

崇祯作为末代皇帝,还有一点优势。别的末代皇帝因为都比较弱,因此朝廷对地方控制力很弱,造成藩镇割据,诸侯拥兵自重,并由此引发战争。但是崇祯皇帝所统治下的明朝,朝廷对地方上的官员、藩镇等,还具有绝对的控制能力,没有任何一起诸侯拥兵自重而割据一方的情况。

那么,崇祯皇帝的时间足够,自身又很勤奋,而且对地方官员又具有绝对的控制力,可为什么最终却在历史上无所作为,眼看着大明江山败亡,而自己抱着无限的遗恨,吊死煤山呢?

当人们找不到如此勤政的崇祯,为什么最终竟然毫无作为的时候,于是很多人就想到了当时出现的连年不断的天灾。

天灾在古代社会,确实是非常致命的。由于古代的农耕经济非常脆弱,稍微发生一些天灾,国家就应付不过来。老百姓无衣无食,自然会铤而走险当土匪。本来当土匪,最先只不过是想抢点粮食,活下去。后来发展壮大了,心思就野了,又看到天下大乱,就想到抢国家。也就是说,由于天灾,引发农民起义,因此天下大乱是必然的。再加上有后金在北方步步紧逼,所以崇祯最终才不得不失败。

也就是说,这些都与崇祯皇帝关系不大,主要是天灾人祸造成的。

不过,这话似乎也说不过去。清朝末年,同样是天灾,同样是太平天国、捻军、回民暴乱如火如荼,同样由列强步步紧逼,虎视眈眈,但是,清朝最终扑灭了农民起义,挺了过来。要知道,清朝当时是没有一个像崇祯这样的皇帝的。如果清朝有一个崇祯这样的皇帝(比如光绪皇帝的变法运动最终取得成功),清朝后来是不可能灭亡的。

因此,崇祯没有取得成功,其实还得在崇祯身上找问题。也就是说,除了农民军和后金的强大以外,崇祯自身也有很大的原因。

(魏忠贤剧照)

一、崇祯无信。

崇祯皇帝通过扳倒魏忠贤,扫除魏忠贤的党羽,确实极好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确立了自己的威信。但是,崇祯为了继续加强中央集权,加强皇权集中,最终沦落到“无信”的地步。

比如他对袁崇焕的使用。袁崇焕可以说是明末难得的好将领,他所打的宁远大捷、宁锦大捷,是明末在对后金上少有的胜仗。崇祯皇帝想要打败后金,他就应该非常相信袁崇焕。袁崇焕有些专权也好,袁崇焕杀毛文龙也好,这是一个大将在战争中必不可少的做法。只有具有这样的威霸,才能促进战争的胜利。古代所有的名将,大都具有这样的品质。

但是,崇祯却最终怀疑上了袁崇焕,并且残忍地凌迟了他。

崇祯这样做了后,那些将领在打仗的时候,谁还敢排除万难,奋不顾身?因为谁要是这样,必然得罪人,也必然被崇祯怀疑。

所以后来的将领,无论对后金还是对农民军,都几乎很少打胜仗。而崇祯为此杀了一波又一波大将。但是效果适得其反,他的疑心反而让大将们更加畏首畏尾,害怕哪里又出问题了。

再看看皇太极是如何对待大将的。祖大寿不投降,就围而不攻。祖大寿投降后,要回去,就放他回去。再一次捉到祖大寿,也不打击报复。祖大寿要坚持气节,不愿意带清军打明军,就让他那样,把他养起来。

两相对比,在信誉问题上,区别有多大!

(李自成剧照)

二、崇祯缺彰。

崇祯皇帝的宣传工作是做得很不到位的。看看清朝的时候,曾国藩等人是如何黑化、妖魔化太平天国的,就明白曾国藩等人的宣传工作做得有多到位。

而崇祯并没有在宣传上下功夫,反而是对手李自成的宣传工作十分到位。一句“均田免赋”,尽管明显是假话空话,但是他就这么宣传了,而且产生了极好的效果,一年时间就啸聚了百万之众。

没有宣传,哪里还有民心。

三、崇祯不稳。

当年秦国能打胜仗,是因为有一套军功奖励制度。崇祯皇帝并没有这样的激励机制。他对官员的封赏没有什么标准,全凭自己的好恶。他发了很多尚方宝剑给大将们,但是这些大将却谁也不敢随便用。比如他发尚方宝剑给袁崇焕,但袁崇焕杀了毛文龙后,他却把这个作为袁崇焕的罪证之一。

由于崇祯皇帝自身具有太多的性格缺陷,因此,他虽然非常忙乎,其实都是瞎忙。就算上天给他17年,他也一事无成,反而把戏演砸了!

(参考资料:《明史》《明实录》)

标签: 崇祯明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宋仁宗去世后,曹皇后做了哪些令人称赞的事?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慈圣光献皇后曹氏,宋仁宗赵祯的皇后,她治理后宫的能力深得仁宗的信赖,一生辅佐三位君王,心系大宋百姓,获得群臣拥护和百姓爱戴,堪称一代贤后。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宋仁宗嘉祐八年即公元1063年,赵祯崩逝,享年五十四岁。宋仁宗13岁继位,在位42年,是两宋史上在位最久的皇

  • 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简介:参与陈桥兵变,拥立宋太祖赵匡胤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王彦升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王彦升(917年-974年),字光烈,蜀地(在今四川)人,后迁洛阳, 北宋开国功臣。王彦升早年曾先后效

  • “金莲”一词来源于哪里?揭秘潘玉儿的传奇一生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风云人物

    历史朝代的兴衰与更替,一个个鲜活的历史人物,在历史长河中留下了深深的印记,接下来小编带您走进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的故事。“金莲”一词的来历,说法也是很多,其中一种说法可以追溯到南齐东昏侯萧宝卷的宠妃潘玉儿。这个潘玉儿在未选进宫前,在大司马王敬则府中当乐伎。名字也不叫潘玉儿,叫俞尼子。公元49

  • 慈禧为什么那么喜爱17岁就守寡的荣寿公主?

    历史人物编辑:卖萌天才标签:荣寿公主,清朝,风云人物

    荣寿公主的父亲是奕䜣。这个人不仅政治地位高而且敏感性强,曾经帮助慈禧太后做的很多事情,包括扳倒反对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大臣,是慈禧太后在外臣中的得力助手,他在朝堂之上某些方面的影响力甚至要比慈禧太后还要大。在上面这张老照片中,我们可以从人物的装束推测出她们是清朝皇宫中的女眷。居中的那位老妇人在众多打扮

  • 夏姬的一生到底有多风流?让人无法想象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夏姬,战国,风云人物

    中国的春秋时期,有一个美丽绝伦的女人,她有着倾国倾城的美貌,凡是见到她的男人,都被她的容颜所折服。她的一生“三为王后,七为夫人”,却都以受守寡告终,因为她,一个国家覆灭了,连英雄盖世的一代霸主楚庄王,也差点儿拜倒在她的石榴裙下。而她的存在,甚至影响了春秋时期的历史进程……姬来自郑国,早年嫁给了陈国的

  • 从丁原到董卓 吕布为什么要先后背叛自己的义父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吕布和义父,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吕布先后背叛丁原和董卓,吕布为什么要诛杀义父?正史中,吕布善于骑射,被称为飞将,因为骁勇被丁原授主簿,后杀丁原被董卓授骑都尉(丁原的职位),后来升到中郎将,并且贴身保护董卓,后与王允合谋杀董卓授奋武将军,可以开府,爵位升到温候,位同三司。

  • 容妃逝后,康熙为什么让所有见过容妃刷马桶的人殉葬?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容妃,清朝,风云人物

    容妃对于康熙的意义一直是非常重大的,她不争宠,不争权,安分守己,前朝需要她,她替皇上去安抚民心,替皇上排忧解难,甚至,哪怕是自己唯一的女儿,为了皇上的千秋大业,她也割舍答应了和亲。她为了完成孝庄太后的遗愿,当着文武百官顶撞了皇上,为了一个不是他自己亲身的太子,皇上龙颜震怒,大发雷霆,最后贬她去洗马桶

  • 荀彧到底是忠于汉室还是曹操的党羽?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荀彧,汉朝,风云人物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早年就被称赞为“王佐之才”,天下大乱之际,荀彧跟随宗族避难冀州。初投袁绍,被袁绍奉为上宾,但是荀彧认为袁绍不能成大事,于是脱离袁绍投靠曹操,荀彧最终官至侍中,守尚书令。荀彧辅佐曹操二十年年,期间推荐了郭嘉、钟繇、荀攸、陈群、杜袭、戏志才等人才,既擅长处理政务又深通谋略,为曹

  • 康熙最宠爱的皇子,为什么说是胤礽?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康熙,清朝,风云人物

    康熙一生最宠爱的皇子是谁?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是清朝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了,当然在他的统治时期也是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比如这个后期的朝政腐败,官场也是很昏暗的,最重要的就是国库空虚了,当然还有这个文字狱也是很严重的,但是他也是开创了一个康乾盛世了,而且对于清朝疆域的版图的扩大和清朝的统治

  • 叔梁纥跟孔子是什么关系?影响中国千年历史

    历史人物编辑:异世邪君标签:叔梁纥,春秋,风云人物

    爱看野史的人总是不难看到古代的穷人会把自家如花似玉的姑娘嫁给五六十岁的糟老头子作小妾,以此来换取一点点生存下去的希望,因而一旦看到这样的事就会条件反射的感觉:又有富人在祸害隔壁家黄花大闺女了。但是,万事皆有特例,就好比,17岁的颜征嫁给了63岁的叔梁纥。喜欢春秋战国时期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叔梁纥,他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