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的将领司马楚有多传奇?凭驴耳料敌时如何做到的?

历史上的将领司马楚有多传奇?凭驴耳料敌时如何做到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胖次 访问量:3739 更新时间:2024/1/5 21:51:37

众所周知,在刘裕取代东晋,建立宋后,对司马氏一族进行了大肆屠杀。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一段著名的分裂时期,它不像春秋战国或是东汉末年那样诸侯割据,而是大体维持着南北对峙的局面。俗话说乱世出英雄,这是因为乱世征伐不断,有才华的人更容易施展能力、出人头地。诚如此言,南北朝时期涌现出了许许多多的名将,他们南征北战,谱写了乱世中壮烈的诗篇。

不过,有人功成名就、名垂青史,也就有人被埋没,逐渐不被外人所知。我们今天要讲的司马楚之就属于一位被埋没的名将,他曾经从一只缺失的驴耳朵就猜出敌军的活动,实在称得上是心思缜密、令人钦佩。作为一位智勇双全、戎马半生的将领,司马楚之生前身后都是荣誉满身,只不过,他却没能得到与自己实力相配的名声,这实在令人遗憾。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当年又是怎么凭驴耳料敌的呢?

东晋太元十五年(390),司马楚之生于河内温县,这个姓氏和地名可能让很多人想到同是温县出身的三国人物司马懿。其实,司马楚之正是司马懿四弟司马馗的八世孙,甚至《隋代司马融墓志》中还表示他是东晋孝武帝司马曜的第三个儿子。在这里,我们按照史书的记载,认为司马楚之是梁、益二州刺史司马荣期之子。

身为皇亲国戚,司马楚之原本应该是十分幸福的,但当时大将刘裕把持朝政,对司马家族的旁支大肆打压。为了自保,以及报司马家被欺压之仇,司马楚之选择了投奔北魏。对于南方的优秀人才,北魏一向是积极引进,见出身东晋皇室的司马楚之前来投奔,北魏当即封其为征南将军、荆州刺史,后来司马楚之大败宋文帝刘义隆的兵马,更是被加封为了琅琊王。

刘宋王朝无力北伐后,北魏南边的威胁得以消除,但热衷于南征北战的道武帝很快又将目光放到了北方的游牧民族柔然上。作为有勇有谋的智将,司马楚之在伐柔然时被委以了督运粮草、整顿后勤的重任。行军途中的某一天,突然有士兵汇报说运送粮草的驴队当中,其中一头的一只耳朵不见了。

对于驴丢了耳朵这样的离奇案件,将领们要么是觉得不过一头驴子而漠不关心;要么就是一头雾水,不知道为什么好好的耳朵能够不翼而飞。然而,其他人不以为意,心思缜密的司马楚之却开始了自己的推理。首先,他排除了动物伤害的可能性,因为被拉进军队的驴一般都性格温驯,又有人看管,不会自相残杀咬掉同类的耳朵,而如果是猛兽袭击,那么驴不会只失去耳朵而没有其它伤口。

排除动物伤害,能让驴失去耳朵的也只有人了。稍一思考,司马楚之也否认了盗贼所为的可能性。因为驴耳朵几乎没有任何价值,盗贼不会仅仅偷走一只耳朵而不偷取别的财物。在战场之上,不是我方所为,又不是周边野兽所为,那么答案就已经很明显了——大概率是敌人的行动。那么,敌人又为何要这样做呢?

经过一番细致的推测,司马楚之断定军中混入过柔然人的奸细,而为了表明自己确实侦察到位,那人才割了北魏军才使用的驴的一只耳朵复命。至于侦察的目的,显然是探路、踩点,而之所以要熟悉粮草部队的布局,很可能是为了不久后发动突袭。于是,司马楚之马上下令全军砍伐柳树作为围墙,用凉水浇在上面使其结冰,在粮草周围形成了一圈坚固的城墙。

没过多久,柔然人果然率军前来袭击,但当他们见到司马楚之下令建造的城墙后纷纷傻了眼,只好灰溜溜地撤退了。原来,一向打仗基本没啥计谋可言的柔然人之所以别出心裁地发动突袭,是受了叛逃柔然的北魏前镇北将军封沓的建议。如果不是司马楚之的细心推算和果断决策,或许柔然军队就已经得逞,将北魏粮草劫掠一空了,那样的话,北魏的这次浩浩荡荡的军事行动就只能宣告失败。

消息传回都城,道武帝听后对司马楚之赞赏有加,认为他确实是智勇双全的难得人才,于是在此战之后将他加封侍中、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云中镇大将、朔州刺史。这些职位,再加上原本琅琊王的爵位,可以说司马楚之在当时地位极高。镇守边疆二十余年后,司马楚之以七十五岁高龄去世,他战功赫赫,也展现出了超人的才华,但可惜的是,后人对他功绩和能力却并没有非常了解,这不免令人惋惜。

标签: 司马楚南北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历史上李慎是什么人?武则天称帝后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中国古代有权利的女人,每个朝代都有唯独武则天一个人称帝,成为了中国历史中唯一的女皇,说到这个大家都会想到什么呢我们都知道,李世民在临终之前,将皇位传给了李治这个懦弱无能的皇帝,最终导致皇帝之位落入了武则天的手中,大唐江山差点因此而覆灭。因此很多人便会有所疑问,为何李世民做出这样的决定呢?难道是因为他

  • 黄忠作为五虎上将,他年轻的时候为什么会碌碌无为?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黄忠,汉朝,风云人物

    熟读三国,我们会发现有许多老当益壮的人,他们虽然年龄很大了,但却依旧战斗在最前沿。就拿最为出名的赵云赵子龙来说吧。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他已经年过六旬了,依然当作先锋,杀敌无数。还有蜀将廖化,年过七旬,依然被当作先锋来使用,上战场杀敌。但这些将领往往是年轻时代就成名,到老了依然有自己的地位。然而我们

  • 明朝政治家郭正域简介:初任詹事,曾为太子朱常洛讲官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面对赵云和张苞去世的消息,诸葛亮的表现有何不一样?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蜀汉丞相之诸葛亮对我们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很多人都不了解,接下来跟着小编一起欣赏。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诸葛亮的一生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在刘备去世之前,诸葛亮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可以说是非常潇洒。但是,在夷陵之战,尤其是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开始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后半生。对于诸葛亮来说,

  • 后世如何评价姚崇?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姚崇(650年~721年),本名元崇,字元之,唐朝时期政治家、名相,唐朝四大贤相之一,他是嶲州都督姚懿之子,曾任武后、睿宗、玄宗三朝宰相常兼兵部尚书。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姚崇初以挽郎入仕,迁兵部郎中。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契丹侵扰河北,连陷数州,军务繁杂,檄书如雪。姚崇

  • 三国时期东吴名将聂友简介:常与诸葛恪等人交往、辩谈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220年-280年)是中国历史上位于汉朝之后,晋朝之前的一段历史时期。这一个时期,先后出现了曹魏、蜀汉、东吴三个主要政权。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聂友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聂友(?-253年),字文悌,豫章郡(今江西樟树市)人,汉族江右民系,三国东吴名将。聂友少为县吏,至京城常与大将军

  • 范雎:因才华出众惨遭毒打,最后成一代名相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范雎,战国,风云人物

    我们常说“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也是要做君子,不能学小人。据说当年林彪也很是欣赏孔老夫子的这两句名言,可惜的是,他自己在历史上给我们留下的却是一个常戚戚的“小人”形象,而不是真君子。 而我今天要讲的这位范叔,却是既坦坦荡荡,又常戚戚的:真君子真小人。之所以叫他范叔,还真不是尊称

  • 俞鸿图本是朝廷大清官,一生坚守清白却被腰斩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俞鸿图,清朝,风云人物

    当封建王朝建立起来的时候,官场制度也基本就随之确立了。天子是全天下的最高领导人,但毕竟没有办法事无巨细的去治理天下,只能向任务分摊给官员。在这个时候,是否能够委任到清官就是非常重要的问题了。古代的科举考试基本决定着文人的命运,既是普通人走入仕途的唯一方法,也是富家子弟想要走捷径的入口。当时有一位清官

  • 咸丰每次散朝的时候为什么会让大臣们先走?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咸丰,清朝,风云人物

    在古代能生活在皇家就是非常了不起的人了,更别说是生下来就是将来要被立为太子当皇帝的人。当上皇帝一般有2个途径,一般是生下来就是继承皇位的人,或者是一种靠自己打下天下的人。但是实际上大多数的皇帝都是依靠自己继承下来的皇位,但是即便是身份摆在那里,皇家皇位的继承也是非常激烈的,一般来讲,皇位的继承人都是

  • 元善见做了什么事情导致自己成了傀儡?

    历史人物编辑:胖次标签:元善见,南北朝,风云人物

    在北魏时期,就有这样一位皇帝,倒不是他奇葩,也不是说他无能,但是他干了一件事堪称奇葩,而他也因这件奇葩事被迫升级成了傀儡皇帝。这位皇帝是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史载此人文武兼备,而且胸怀大志,是一位整体素质和才能都很高的皇帝。当时的人都赞其有北魏孝文帝的风范。所以,元善见在人们心中的威望还是很高的。但是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