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简介:奉三朝简命,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

明朝水利学家潘季驯简介:奉三朝简命,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1/17 22:01:50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潘季驯 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潘季驯 (1521年5月28日-1595年5月20日),字时良,号印川。湖州府乌程县(今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人。明朝中期官员、水利学家。

嘉靖 二十九年(1550年),潘季驯登进士第,曾于江西、广东等地任职,行均平里甲法。从嘉靖 四十四年(1565年)开始,到万历 二十年(1592年)止,他奉三朝简命,先后四次出任总理河道都御史,主持治理黄河和运河,前后持续二十七年,为明代治河诸臣在官最长者,以功累官至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万历 二十三年(1595年),潘季驯逝世,年七十五。著有《河防一览》《两河管见》《宸断大工录》《留堂集》等 。

潘季驯在长期的治河实践中,总结并提出了“筑堤束水,以水攻沙”的治黄方略和“蓄清(淮河)刷浑(黄河)”以保漕运的治运方略,发明“束水冲沙法”。其治黄通运的方略和“筑近堤(缕堤)以束河流,筑遥堤以防溃决”的治河工程思路及其相应的堤防体系和严格的修守制度,成为其后直至清末治河的主导思想,为中国古代的治河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人物生平

及第入仕

潘季驯 生于明武宗 正德 十六年四月二十三日(1521年5月28日),为明世宗 嘉靖 二十九年(1550年)进士。初授九江推官,后升御史,外出巡按广东,施行均平里甲法,斥抑豪强。

三总河道

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由大理寺左少卿进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总理河道,自此开始治黄生涯。

嘉靖四十五年(1566年),以接浚留城旧河成功,被加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旋即因为丁忧而离职。

隆庆 四年(1570年),黄河决于邳州、睢宁,潘季驯以原官被起复,再此总理河道,奉命堵塞决口。次年奏报河工完成,不久后因以运输船只漂没事故,遭勘河给事中雒遵劾,被罢官。

万历 四年(1576年)三月,潘季驯以总理河道、右副都御史再度被起复,奉命巡抚江西。

万历五年(1577年)十一月,潘季驯入朝升任刑部右侍郎。

两河功成

万历六年(1578年)二月,潘季驯以都察院右都御史兼工部左侍郎总理河漕,兼提督军务。九月,兴两河大工。至次年冬季工竣,黄河下游得以数年无恙。事闻,明神宗 赏其银币等物。

万历八年(1580年)二月,潘季驯等奏报“河工告成”,神宗降旨奖谕,首加潘季驯为太子太保,进升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荫封他的一个儿子官职。六月,调任南京兵部尚书,待“九月间水落事宁,具奏赴任管事”。

万历十一年(1583年)正月,潘季驯被改调入京,为刑部尚书。同月,神宗因漕河高堰完工,赏赐潘季驯及原任兵部尚书凌云翼等财物。

直言遭祸

内阁首辅居正 身后被抄家,长子张敬修自缢死,全家饿死十余口。潘季驯心有不忍,上疏神宗,认为“治居正狱太急”“至于奄奄待毙之老母,茕茕无倚之诸孤,行道之人皆为怜悯”,神宗看后不悦。而在御史植、江东之等人与内阁申时行、吏部尚书杨巍互相攻讦,潘季驯帮助申时行等。

万历十二年(1584年)七月,李植劾以党庇张居正,“朋党奸逆,诬上欺君”,言辞刻薄。神宗令潘季驯自辩,潘季驯上疏认罪,被削籍为民。

万历十三年(1585年),御史李栋、董子行分别上言,认为潘季驯“罪轻责重”,均被神宗罚俸处理。此年四月,御史蔡系周上疏弹劾李植,并为潘季驯申冤道:“陛下欲雪枉,而刑部尚书(指潘季驯)之枉,先不得雪。”

晚年及去世

其后多次有朝臣上疏举荐潘季驯,至万历十六年(1588年)黄河大患,经给事中梅国楼等举荐,潘季驯复官右都御史,仍受命总督河道。

万历十九年(1591年)冬,潘季驯被加授为太子太保、工部尚书兼右都御史。

万历二十年(1592年),潘季驯因病辞休。

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四月十二日(5月20日),潘季驯逝世,享年七十五岁。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桢(180―217),

  •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什么?让人沉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郭子仪,唐朝,风云人物

    纵观我国的历史,有无数个英雄豪杰,或功勋卓著,或满腹经纶,或功高震主,但是能够善始善终者却很少。而唐朝的郭子仪却能一身正气,功高盖世,且善始善终,实属千年难遇。特别是从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攻克河北,收复两京,再战邺城,大唐的国运几乎系于一身。之后,他又计退吐蕃,二次收复两京。接下来说服回纥,再败吐

  • “隋唐太子杀手”:李纲辅佐两朝三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纲,隋朝,风云人物

    李纲一生经历北周、隋、唐三朝,出任过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李承乾三位的老师。这本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只要等到太子登基,那必定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惜的是,李纲的运气不太好,或者是三位太子的运气不太好,这三位太子中,杨勇,李承乾被废,李建成被杀。是以,李纲被戏称为“隋唐太子杀手”。隋开

  • 关羽逃跑时路过马超的地盘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马超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初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他为何不救关羽?三国中有名的武将不计其数,但是单论武将来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关羽。关羽被后世民间奉为“关圣帝君”、“关二爷”,以忠孝勇闻于世间,多为仅供奉保财神的意思。历史上的关羽,智勇双全,曾经温酒

  • 北宋官员刘述简介: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

  • 关羽一生孤傲无比 关羽为什么没有轻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关羽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生孤傲的关羽,为何一直不敢轻视魏延?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 的一代名将。因为他武艺高强,对兄弟义薄云天,也被后世尊称一声“关二爷”。这样一位大英雄,他的性子甚是孤傲。这份孤傲,源于他对自己的武功,也源于他自身在战场上的战绩。只是他的傲

  • 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唐朝,风云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下了首都大兴城(唐朝更名为长安)。六个月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李渊本是隋朝重臣,曾深得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最终决定起兵反

  • 历史上的司马昭是什么样的?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昭,三国,风云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司马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我只能说,天要让司马家得天下,真的让这父子一门三杰,一个个都很厉害。司马懿不说了,接替曹真抗诸葛大旗,成功抵御诸葛亮进攻,最终熬死诸葛亮;辽东一役,将公孙家族辛苦经营几十年的东北地

  •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一个替自己诞下皇子的妃子送给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极,清朝,风云人物

    在我们国家的封建历史当中,皇帝一直就是那个时代当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族也成为十分耀眼的存在,他们就将自己家族中的女性送到宫中,希望她们可以和皇帝在一起,来提升自己的家族。因此,历朝历代当中,皇帝的宫里面都有很多的妃子。但正是因为数量众多,在后宫当中就有了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

  • 秦惠文王刚上任不久就处死了商鞅,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惠文王,战国,风云人物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才真正地开始强大,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法制系统,那么即使秦惠文王麾下有大批的能臣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秦惠文王时代。但是商鞅的只求法不求理的法律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把随时会伤害对方的利刃,商鞅之死就是最好的诠释。从商鞅自身来说,最初在秦孝公时即商鞅变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