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东汉末建安七子之一刘桢简介:曾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女王范儿 访问量:649 更新时间:2024/1/17 22:02:21

东汉末年,由于土地兼并越加尖锐,地主豪强拥有自己的兵马,再加上朝廷内部政治腐朽黑暗,外戚宦官干政,又无力管辖地方势力,因而造成群雄割据的局面。而这些割据势力又有着不同的兴起过程与发展脉络,反映出那个动乱时代的多元面向。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桢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刘桢(180―217),字公干,东汉末年东平宁阳(今山东宁阳县泗店镇古城村)人,东汉名士、诗人。他的祖父刘梁,官至尚书令,其人博学有才,警悟辩捷,以文学见贵。

东汉建安年间,刘桢被曹操召为丞相掾属,与魏文帝兄弟几人颇相友善,后因在曹丕席上平视丕妻甄氏,以不敬之罪服劳役,后又免罪署为小吏。

建安二十二年 (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 《隋书·经籍志》著录有集4卷,《毛诗义问》10卷,皆已佚。明代张溥辑有《刘公干集》,收入《汉魏六朝百三家集》中。

他的文学成就,主要表现于诗歌、特别是五言诗创作方面,在当时负有盛名,后人以其与曹植并举,称为“曹刘”。如今存诗十五首,风格遒劲,语言质朴,重名于世,《赠从弟》三首为代表作,言简意明,平易通俗,长于比喻。

建安二十二年 (217),刘桢与陈琳、徐干、应玚等同染疾疫而亡。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

建安十六年(211年)后,辅佐曹丕。

人物生平

成长经历

刘桢五岁能读诗,八岁能诵《论语》、《诗经》,赋文数万字。因其记忆超群,辩论应答敏捷,而被众人称为神童。后受曹操征辟,曾任丞相掾属、平原侯庶子、五官将文学。(《太平御览》卷385卷引《文士传》)[1]

公元197年,因避兵乱,十七岁的刘桢随母兄躲至许昌,在驿馆中结识曹子建。曹植被刘桢的饱学所折服,为进一步深层密交,将其领到丞相府,日夜解文作赋,志同道合,关系日笃。后来他又结识孔融等其他五学子,他们常聚论学问,“仰齐足而并驰,以此相服”。

待其成年之后,刘桢希望际遇明君,施展自己的政治抱负。然而,汉末政治极为腐败黑暗,社会危机深重,统治者镇压黄巾军起义后,各地军阀据地称雄,中国陷入分裂、动乱之中。据有中国北方的曹操,政治较为开明,任人唯才,广揽文学之士。

这使得当时渴望中国统一、怀有济世抱负的有志之士,如山阳王粲、北海徐干、陈留阮瑀、汝南应玚,以及刘桢等,纷纷从四面八方奔赴曹操治下的邺城,一时人才荟萃,形成以曹氏父子为首的文学集团,并由于他们的诗文大多描写汉末动乱的社会现实,抒发统一、治国的豪情壮志,慷慨多气,悲凉豪壮,从而形成了“建安风骨”,对后世文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刘桢是建安文学集团的重要成员,与曹氏关系密切。在诗文中,他把曹操比做起于丰沛、统一中国的汉高祖刘邦,把曹氏的知遇,比做礼贤下士的信陵君,见《赠五官中郎将四首》。他把统一中国的希望寄托在曹操身上。投曹之初,他被任命为丞相掾属,追随曹操南征北讨,参谋军机。

辅佐曹丕

建安十六年(211年)后,出任平原侯曹植庶子,不久即改任五官中郎将文学,随侍曹丕。

从现存诗文看,他与曹丕关系至为密切,而曹丕兄弟亦视为亲故,诗酒唱酬,交往常不拘形迹。曹丕曾特赠廓落带,以示亲宠,并由此而留下一篇妙文(载《典略》)。然而,刘桢性傲,不拘礼法。一次曹丕宴请诸文学,酒酣忘情,命夫人甄氏出拜,坐中诸人都匍伏于地,不敢仰视,独刘桢平视不避。曹丕对此并未介意,而曹操听说后,要治以不敬之罪。经过援救,才“减死输作”,罚为苦役,终身未再受到重用。这对刘桢自然是一次极为沉重的打击,在《赠徐干》一诗中流露出他的痛苦心情。

建安二十二年(217年),北方瘟疫流行,刘桢染病去世。曹丕为此极为悲惋,为他整理遗文,作出评价,并追思往日“行则连舆,止则接席”“酒酣耳热,仰而赋诗”的亲密交往,不胜痛悼(见《与吴质书》)。

他一生中的的著述包括《毛诗义词》十卷,文集四卷。后人集有《刘公干集》传世。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郭子仪的为人处世之道是什么?让人沉思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郭子仪,唐朝,风云人物

    纵观我国的历史,有无数个英雄豪杰,或功勋卓著,或满腹经纶,或功高震主,但是能够善始善终者却很少。而唐朝的郭子仪却能一身正气,功高盖世,且善始善终,实属千年难遇。特别是从唐玄宗末年的安史之乱,攻克河北,收复两京,再战邺城,大唐的国运几乎系于一身。之后,他又计退吐蕃,二次收复两京。接下来说服回纥,再败吐

  • “隋唐太子杀手”:李纲辅佐两朝三太子,最后结局如何?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纲,隋朝,风云人物

    李纲一生经历北周、隋、唐三朝,出任过隋朝太子杨勇、唐朝太子李建成、李承乾三位的老师。这本来是一件很了不起的事,毕竟只要等到太子登基,那必定是高官厚禄,荣华富贵。可惜的是,李纲的运气不太好,或者是三位太子的运气不太好,这三位太子中,杨勇,李承乾被废,李建成被杀。是以,李纲被戏称为“隋唐太子杀手”。隋开

  • 关羽逃跑时路过马超的地盘 马超为何没有出手救关羽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马超和关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当初关羽败走麦城,路过马超封地临沮,他为何不救关羽?三国中有名的武将不计其数,但是单论武将来说,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关羽。关羽被后世民间奉为“关圣帝君”、“关二爷”,以忠孝勇闻于世间,多为仅供奉保财神的意思。历史上的关羽,智勇双全,曾经温酒

  • 北宋官员刘述简介: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刘述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刘述,字孝叔,湖州人。举进士,为御史台主簿,知温、耀、真三州,提点江西刑狱,累官都官员外郎,六年不奏考功

  • 关羽一生孤傲无比 关羽为什么没有轻视魏延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风云人物

    对关羽和魏延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一生孤傲的关羽,为何一直不敢轻视魏延?关羽,作为《三国演义》中 的一代名将。因为他武艺高强,对兄弟义薄云天,也被后世尊称一声“关二爷”。这样一位大英雄,他的性子甚是孤傲。这份孤傲,源于他对自己的武功,也源于他自身在战场上的战绩。只是他的傲

  • 李渊为什么起兵反隋?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李渊,唐朝,风云人物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爆发了席卷全国的大起义。大业十三年(617年),隋朝唐国公、太原留守李渊起兵反隋。同年十一月,李渊率军攻下了首都大兴城(唐朝更名为长安)。六个月后,他在那里建立了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唐朝。李渊本是隋朝重臣,曾深得隋朝两代皇帝的信任。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促使他最终决定起兵反

  • 历史上的司马昭是什么样的?怎么评价他?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昭,三国,风云人物

    如何评价历史上的司马昭?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司马懿司马师司马昭,我只能说,天要让司马家得天下,真的让这父子一门三杰,一个个都很厉害。司马懿不说了,接替曹真抗诸葛大旗,成功抵御诸葛亮进攻,最终熬死诸葛亮;辽东一役,将公孙家族辛苦经营几十年的东北地

  • 皇太极为什么要把一个替自己诞下皇子的妃子送给他人?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皇太极,清朝,风云人物

    在我们国家的封建历史当中,皇帝一直就是那个时代当中至高无上的存在,所以很多人为了能够让自己的家族也成为十分耀眼的存在,他们就将自己家族中的女性送到宫中,希望她们可以和皇帝在一起,来提升自己的家族。因此,历朝历代当中,皇帝的宫里面都有很多的妃子。但正是因为数量众多,在后宫当中就有了一个常见的现象,那就

  • 秦惠文王刚上任不久就处死了商鞅,这是为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秦惠文王,战国,风云人物

    秦国在商鞅变法以后才真正地开始强大,可以说如果没有商鞅变法,使秦国有一个比较严格的法制系统,那么即使秦惠文王麾下有大批的能臣也不会有如此辉煌的秦惠文王时代。但是商鞅的只求法不求理的法律对于统治者和被统治者来说都是把随时会伤害对方的利刃,商鞅之死就是最好的诠释。从商鞅自身来说,最初在秦孝公时即商鞅变法

  • 司马兴男的驸马纳妾之后,她是怎么做的?

    历史人物编辑:女王范儿标签:司马兴男,晋朝,风云人物

    桓温是东晋时期的权臣,同时也是晋明帝的驸马,他身世显赫,乃是名门望族,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年少有为,为人豪爽,还长得帅,所以皇帝很中意他,便将南康公主司马兴男许配给他。而那南康公主可是晋明帝唯一的女儿,所以很受宠,可是桓温却闷闷不乐。看到这里估计很多人感到不解,娶了公主为何不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