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历史上公认的昏君桓灵两帝,一个宠幸宦官,一个卖官鬻爵

历史上公认的昏君桓灵两帝,一个宠幸宦官,一个卖官鬻爵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做你的英雄 访问量:1825 更新时间:2023/12/19 22:57:46

此为系列作品,目的吗?是用不同的历史视角,结合当时政治格局势力格局,重读三国中那些看上去荒诞无用之人的荒唐行事,揭露背后的历史真相!

以标题而论,非哗众取宠之举,基于真相直言而已。

很多人想必会问,桓灵两帝的昏聩还用说吗?

一个宠幸宦官,一个卖官鬻爵,如此做派,不用说都是昏君之相,如何有翻案的可能。

然后以此为枪匕,用历史之公论,而回避政治斗争的真相。

桓灵两帝虽非英主,但细细思索历史,就能发现,这两代君王绝非等闲之辈。

原因何在?

不过是在汉朝那三角政治横行,四方豪强坐大的时代,依然能稳控朝局就可得知。

而昏聩之主的刻板印象,则源自于小说三国演义的描述。

在三国演艺一开篇,就说了一句话,即“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说完这句话直接就切入了对东汉末年政局的描述!

在那段描述中,桓帝刘志禁锢打压士人,宠信宦官,进而引发党锢之祸,堵塞四方言论,和正直之士的呼唤,是东汉政局崩溃的祸乱之源,灵帝时期的卖官鬻爵,则让民不聊生,最后引发黄巾之乱!

也因此,党锢之祸被历代,正统史学家大夸特夸,成了士大夫主流价值观的体现,至于这卖官鬻爵,几乎都臭不可闻等同于历史的垃圾。

可历史从不是非比即彼的选择题,而是错重复杂的辩论题。

如果读者将自己置于那个时代汉朝皇帝的位置,就会明白,汉桓帝做派的必然性。

汉朝政局,用通俗的语言形容,就是高处三角争斗,中层基层士族一家独大。

何谓三角,无非是处于最高处的皇权,处于皇帝身边的宦权,和处于皇帝母族的外戚。

高处的三方势力,相互斗争相互制衡,成了东汉王朝政治主线,太后和宦官(皇权)的交替掌权,也成了中央政府的常态。

而居于中高层和基层的大批士族,则属于摇摆的两面派,他们时而和皇权结盟,打击外戚,时而和外戚结盟打击皇权。

可说两面三刀,背后插刀流的鼻祖。

那么他们为何如此反复,这就和他们的政治实力,还有角色定位有关。

世族世族,能成世族就是世代为官之人,比如四世三公的袁绍家,四世四公的杨修家,就是当时的顶级世族。

他们对于权利的诉求其实很简单,只要稳固了官场的地位,能让子孙后代世世为官,我管你谁当家作主。

谁不妨碍我当官,谁不妨碍我兼并土地,我就支持谁!

这就必然造成皇权和官僚的对立,道理也很简单,当皇权处理掉了不听话的外戚时候,她就是中央的绝对代表,眼见地方势大,隐隐成政治同盟,同理外戚主政的时候也会有这样的情况,只是稍许少点而已!

原因也很简单,势力平衡需要而已!

处于这样的政治背景之下, 需要恢复权利平衡的皇权,当然成了舆论领袖,世族们攻击的靶子,你要我的权利,我当然要反抗。

他们如何反抗?这是个技术活啊!

说个汉灵帝时候的典故!

灵帝刘宏在位时,发生青蛇入殿、雌鸡化雄、雷雨、冰雹、地震、海啸等一系列灾难事件与异相!

这在独尊儒术之后的汉朝,当然是大事件,原因也很简单,董仲舒有个理论叫“天人感应”。

这个理论的核心就是,任何的灾难异相都是上天在对帝王示警,别胡作非为!

其实这是董仲舒在给汉武帝提独尊儒术时候,为了士大夫集团拥有制约皇权的手段,而提出的忽悠理论,今日的科学实践早就告诉我们,所有发生的一切都有科学道理!

可是古人不懂这些啊,一出现天气异常,最经常做的事就是祭天,由帝王反省自己的过错,有时候严重了甚至要下“罪己诏”深刻检讨。

这一系列灾难发生后,汉灵帝有点慌神,于是在朝堂之上问为何会有如此多灾难异相的出现!

当时回答他问题的人也很知名,才女蔡文姬的爹,议郎蔡邕(音‘庸’),他上疏说,天灾出现,是皇帝陛下身边的小人干政造成的。

意思是,皇帝陛下要远小人,亲君子!

简而言之就是说,陛下啊,你不要信任宦官,而要信任我们这些世家,这国家就能好,典型好坏论何非彼即此心态。

看上去冠冕堂皇,巍峨大气是吧,其实不过行的是争权夺利的心思而已。

汉灵帝好不容易将中央政府弄的铁板一块,你一个世家代表就说我任用小人,灵帝不信邪啊!

于是,在宦官出头之下,找个理由就吧这蔡邕同志罢职,让他回家反省去了。

天人感应,成了世家们给皇权找碴夺权的舆论手段。

那么汉朝恒帝灵帝真是昏君吗?

其实他们也有着属于自己鲜为人知的文治武功。

桓帝时,曾重校五经文字,并用甲骨文、篆书、隶书参观抄写公之于众,引发每日千余车,载着读书人观阅,引发洛阳交通堵塞的奇观。

最后形成的碑文就是著名的“熹平石经”,而主持这件事的也是老熟人蔡邕。

这是属于文治的建树,武功方面也有不少!

派遣护羌校尉段颎,率军攻击西北地区的羌族叛乱,斩首近四万,汉帝国威震西域,之后又反击北方鲜卑族入侵,先败后胜,鲜卑族俯首称臣!

后世诸侯混战,三国纷争,无数异族不敢入侵,其实和这两场在北方的胜利不无关系!

由此可进,桓帝、灵帝时期,汉帝国完全看不到衰败的迹象!

只不过,这一切随着“党锢之祸”的不断升华。

最后世家官僚和中央政府形成对立局面,进而引发汉帝国朝政危机之后,随着一个政策的施行,才引发了后续的黄巾之乱!

这个政策就是汉灵帝的“卖官鬻爵”。

灵帝是昏君吗?

由之前所述,可以看出,不算明君,但绝不是昏君,可为何还会卖官鬻爵!

答案也很简单,穷的,穷的没办法维持了。

那么为何会穷,其实是“党锢之祸”的后遗症而已,当地方充斥着全是世家大族还有官僚集团的时候,如果他们不配合,国家的行政效率将不断下降,这必然造成中央财政收入的减少。

而且地方官僚成了集团,对抗中央之后,他们成了铁板一块,完全撕不开权利的切口。

官僚成一体,行政效率底下,财源枯竭!

这样的局面如何破局?

不知谁出了个怪点子,说道。

皇帝陛下,你可以卖官啊,正常官员晋升都靠举孝廉靠资历论资排辈,正常渠道完全没有插手的空间,如果抛弃论资排辈,而按照献金多少给官职。

这因为献金被任命的官员,不就是你的嫡系部队了吗?不仅如此,献金还可以解决财政困难哦。

汉灵帝一听,有道理啊,献金解决财政问题,打破论资排辈和孝廉制度,可以在世家主导的官场切开缺口,给皇权人事任免权,最后这些通过献金成官员的人还能成为皇权同盟者。

如此一举三得的事情,有什么不好的?

于是“卖官鬻爵”就此开始。

皇帝的内库充裕了,世家的政治生态被撕裂了,皇权获得了人事任免权。

可惜,所有的一切都有反效果,在卖官之人上任之后,他们为了赚回买官用的钱,无所不用其极的搜刮剥削百姓!

顺势而成了新的霍乱起点,当地方不少地区都是这样以捞钱为目的的官员主政时候,制度性的腐败就开始蔓延,无数百姓遭殃。

然后就是黄巾起义的民变开始。

皇权和官僚的斗争,最后让汉朝动荡不安,汉灵帝就此成了昏君一枚,永世不得翻身!

标签: 汉桓帝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爱新觉罗·塔拜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爱新觉罗·塔拜,风云人物

    爱新觉罗·塔拜(1589-1639年),清朝宗室,清太祖努尔哈赤第六子。天命十年,伐东海北路呼尔哈部有功,授三等甲喇章京。天聪八年,进一等。寻封三等辅国将军。崇德四年九月,卒。顺治十年,追封谥辅国悫厚公。人物生平辅国悫厚公爱新觉罗·塔拜(1589年-1639年),清太祖第六子。天命十年,伐东海北路呼

  • 曾国藩是如何修身养性的?曾国藩每天必做的八件事!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清朝,曾国藩,风云人物

    曾国藩修身语录 曾国藩一天必做的八件事有哪些?千古第一完人曾国藩的日常生活,除去公务外皆以修身十二法按部就班,以此为戒,终成伟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户”是曾国藩给自己及后人定下的修身十二法,这十二条中,又有八法可供现代人借鉴。常常

  • 历史上李克用差点被朱温杀死了,是为何?

    历史人物编辑:做你的英雄标签:风云人物

    李克用,生前称晋王,其子李存勖建后唐时,追尊为后唐太祖。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李克用和朱温是一对死对头,两个人打了一辈子,争夺天下,李克用割据河东,朱温占据汴州,两大势力长期对峙。天佑四年(907年)朱温取代唐朝,以武力逼迫唐朝皇帝禅让,自己称帝,国号为梁,史称后梁。朱温称帝后,李克用

  • 后世如何评价姜子牙?关于他有哪些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吕尚,即姜子牙,商末周初时期政治家、军事家,周朝开国功臣,兵家奠基者,被民间称为“姜太公”,被尊为“百家宗师”。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传说姜子牙垂钓于渭水之滨,遇见西伯侯姬昌,拜为太师,辅佐姬昌建立霸业。周武王即位后,尊为“师尚父”,成为周国军事统帅;辅佐武王消灭商纣

  • 长沙王刘发:西汉最不受宠的皇子,最后得以善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发,西汉,风云人物

    他是汉景帝刘启的第六子,也是西汉最不受宠的皇子,却一生安逸自在,享尽荣华富贵,最后得以善终,此人就是长沙王刘发。今天咱们就来说说刘发的生平故事,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刘发的生母是个侍女,身份卑微。刘发的出生可以说是个意外,当时他父亲景帝醉酒后准备临幸程姬,可程姬正逢月事不想侍奉,她就把侍女

  • 刘盈是怎么死的?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刘盈,汉朝,风云人物

    汉惠帝刘盈——一位在历史长河中还未绽放光彩便英年早逝的帝王,提及他,众人想到的更多的是他的父亲汉高祖刘邦,他的母亲吕雉吕太后,对于他,最多的形容就是胆小、懦弱。身为一位帝王,参观一具人彘就受不了,最后竟抑郁而死,事实上真的如此么?刘盈——刘邦嫡长子,在刘邦还未发迹之时,年幼的刘盈与姐姐鲁元公主相依为

  • 刘备真的怕打雷吗 为何曹操会说大丈夫也怕雷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三国,刘备,风云人物

    东汉末年,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势力大;刘备虽为皇叔,却势单力薄,为防曹操谋害,不得不在住处后园种菜,亲自浇灌,以为韬晦之计。一天,刘备正在浇菜,曹操派人请刘备入府。曹操说,刚才看见园内枝头上的梅子青青的,想起“望梅止渴”之往事,恰逢煮酒正熟,故邀你到小亭一会。刘备随曹操来到小亭,只见已经摆好了各种酒

  • 历史上吴三桂是于何时称帝的?他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吴三桂,明末清初著名政治军事人物,吴周政权建立者吴周太祖。跟着小编一起探寻。根据《清史稿》等史料的记载,三藩之乱是清朝初期三个藩镇王发起的反清事件。三藩是指平西王吴三桂、平南王尚可喜、靖南王耿精忠。不过,在这三位藩王中,平南王尚可喜和吴三桂不是一条心的。当然,因为遭到尚之信的软禁,尚可喜于公元167

  • 韦思谦:唐朝时期宰相,他担任过哪些职位?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风云人物

    韦思谦,本名韦仁约,字思谦, 唐朝时期大臣,任丘县令韦德伦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韦思谦出身京兆韦氏小逍遥公房。进士及第,授予应城县令。得到吏部尚书高季辅提拔,迁监察御史。永徽元年,曾弹劾辅政大臣褚遂良。等到褚遂良恢复官爵,韦思谦被贬为清水县令,迁沛王(李贤)仓曹参军,累

  • 马超能力堪比吕布,投靠蜀汉却得不到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高傲的气质花标签:马超,三国,风云人物

    据记载,诸葛亮在用人上颇有才智,他的七条用人之道,说得很有道理:一、“问之以是非而观其志”。二、“穷之以辞辩而观其度”。三、“咨之以策略而观其识”。四、“告之以难而观其勇”。五、“醉之以酒而观其性”。六、“临之以利而观其廉”。七、“期之以事而观其信”。既然诸葛亮会用人,那么,他封杀马超是否是一个过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