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是如何看待匈奴问题的?

西汉著名政治家晁错是如何看待匈奴问题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冷默言语 访问量:902 更新时间:2023/12/18 11:09:32

在汉景帝——刘身边的‘太子智囊’晁错究竟是何许人也中我讲述了汉景帝——刘启太子时代的智囊晁错早期的一些经历,那么,这位晁错在文帝时代,是如何看待匈奴问题的呢?

我们对晁错这个人的了解,大多停留在七国之乱时期,其主张削藩,最终,却落得身死的阶段,却不知,在文帝时期,曾也对匈奴问题,提出过真知灼见,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段故事,汉文帝刘恒时期,匈奴是很强大的,曾多次入侵大汉帝国边境。

此时,晁错上书论述兵事:“臣听说自从大汉帝国建立以来,匈奴曾多次侵扰边地,其小规模入侵收获小利,大规模入侵收获大利;高后主政时匈奴入侵陇西,抢掠城邑,掠夺畜产;杀害官兵,大肆掠夺。臣听说战胜强敌,可以鼓舞民众,经历战败的士兵,到死也不能再次振奋。

自高后以来,陇西以被劫掠三次,民众饱受摧残伤害,丧失了取胜之心,如今陇西的官吏,仰仗先祖神灵,奉行陛下诏令,和睦团结士卒,激励他们的士气,唤起受伤害的百姓来抵御势头正盛的匈奴。以少击众,只要能杀死匈奴一王,那必将有利于击败匈奴。

如今的问题,不是陇西民众勇怯之分,而是在于将吏表现得巧妙还是笨拙。兵法上讲:‘有必胜之将,无必胜之民。’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安定边境,建功立业,在于良将,选择上不可不慎重。

臣还听说。临战交锋最紧要的三件事,一占领有利地形;二士兵服从命令,训练有素;三兵器精良,使用便利。兵法有云:

丈五之沟,渐车之水,山林积石,经川丘阜,草木所在,此步兵之地也,车骑二不当一。土山丘陵,曼衍相属,平原广野,此车骑之地,步兵十不当一。

平陵相远,川谷居间,仰高临下,此弓弩之地也,短兵百不当一。两陈相近,平地浅草,可前可后,此长戟之地也,剑楯三不当一。萑苇竹萧,草木蒙茏,枝叶茂接,此矛鋋之地也,长戟二不当一。曲道相伏,险厄相薄,此剑楯之地也,弓弩三不当一。

士不选练,卒不服习,起居不精,动静不集,趋利弗及,避难不毕,前击后解,与金鼓之指相失,此不习勤卒之过也,百不当十。兵不完利,与空手同;甲不坚密,与袒裼同;弩不可以及远,与短兵同;射不能中,与亡矢同;中不能入,与亡镞同:此将不省兵之祸也,五不当一。故兵法曰:“器械不利,以其卒予敌也;卒不可用,以其将予敌也;将不知兵,以其主矛敌也;君不择将,以其国予敌也。四者,兵之至要也。

此外臣还听说小与大的形状是不同的,强与弱的力量也是不同的。险与易具有不同的防备,以低微之身去侍奉强者,这是小国的形态;联合小国去攻打大国,是势均力敌之国的形态。以夷制夷,是中原之国的形态。如今,匈奴地形技艺与中原不同。

上下山坡,出入溪涧,中原的战马比不上匈奴的战马;险道倾侧,骑射技艺,中原的骑兵不如匈奴的骑兵;风雨疲劳,忍饥挨饿,中原人不如匈奴人:这些都是匈奴人的长处。如若在平原地带,轻车骁骑,匈奴就容易乱了阵脚;

强弩长戟,弩箭攻击距离宽远,这是匈奴之弓所不能比拟的;坚硬铠甲,锋利兵器,长短相配合,游努往来支应,列队士兵一起向前,匈奴士兵将不能够抵挡;骑射手在同时同地整齐地将箭射向同一目标。匈奴的兽皮衣物是抵挡不了的;

马下肉搏,剑戟相斗,脚步前后移动,匈奴人的脚不能快速相连;这都是中原人的长处。由此看来,匈奴的长处有三,中原的长处有五。陛下发兵数十万之众,用来诛杀数万匈奴人,计算众寡,这就是以一击十之术了。

尽管如此,兵器依旧是凶器;战争还是危险的事情。不懂用兵之道和方法,就会以大为小,由强变弱,这种变化就如同俯仰之间那般容易。用人的死亡换取胜利,必然失足而不振,悔之晚矣。帝王的成功之道,其根本在于万全之策。

如今,义渠的民众下属前来投降,是投诚归义的,部众有几千人,他们的饮食,长技与匈奴人一般,可以赐给他们坚硬的铠甲棉衣,强弓利矢,再增加边郡的良骑。让名将了解他们的习俗,从而和睦相处,这就要依靠陛下的明智去节制统帅了。

遇到险阻,就应用这些人前去对付,等到平地通道,在应用轻车骑手应对。两军之间相互配合,协同作战,各用长技,横向上在使用众多的士兵,这就是万全之策了。《传》上说:'狂夫之言,明主选择。’臣晁错愚钝鄙陋,冒死上言,望陛下裁择。“

刘恒听后,十分赞扬晁错的陈述,便赐他玺书回答:”皇帝问太子家令,上书所讲兵事三章,听到了。书曰:‘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如今不是这样,言者不狂,而择取之人却不明智,国家的大患,就在于此。要是让不明智的人去选择不狂,就是听一万条上书也是有一万次对付不了。

班固在《汉书·袁盎晁错》中对晁错上书陈论兵事的这段记载,我们可以看出,晁错并非只是擅长法家学说。其在军事能力上也是有着一定的建树的,其对中原人与匈奴人,长短处对比,也是形容的简明意骇,当然,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汉文帝刘恒的谦逊。

标签: 晁错汉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元太宗窝阔台:成吉思汗第三子,继承汗位前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窝阔台,即窝阔台汗,蒙古帝国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的第三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1225年受封于也儿的石河(今额尔齐斯河)上游和巴尔喀什湖以东一带,建斡耳朵于也迷里城(今新疆额敏县)。1229年忽里台大会被拥戴登基,管理整个蒙古帝国。他继续父亲的遗志,扩张领

  • 北宋状元章衡简介:曾编纂历代帝系《编年通载》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章衡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章衡(公元1025年—公元1099年)字子平,汉族,浦城(今属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人,上柱国,吴兴县开国

  • 三国正史中被关羽斩杀的大将都有哪些人?

    历史人物编辑:冷默言语标签:关羽,三国,风云人物

    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东汉末年名将,被后世崇为“武圣”。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在小说名著《三国演义》里,作者(罗贯中)将关羽塑造成为一个忠义仁勇、手持青龙偃月刀的武将形象,高大威猛且武艺不凡,出场时与刘备张飞桃园结义,打造兵器后参加平定黄巾起义的战

  • 卫庄公的后宫里真正能掌权的人到底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卫庄公,春秋,风云人物

    自建国以来,分封姬姓子孙为诸侯,掌管中土各国,而因有开国之功,受到周室的看重,姬姓和姜姓世代通婚,姜姓女子在诸侯列国的后宫中,扮演着至关的角色。庄姜是的女儿,作为的正宫娘娘,却没有为君主生得一儿半女,故而颇受冷遇。《左传》载:“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估计是戴妫生下公子完的时候难产死掉了,正

  • 明朝吏部郎中庄昶简介:与章懋、黄仲昭同谪,人称翰林四谏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

  • 临海公主一生的遭遇如何?西晋灭亡之后她是何下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在我国古代每个朝代的灭亡都伴随着宗室命运的悲哀。小编为大家带来相关内容,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俗话说:“虎落平阳被犬欺”。很多时候,一个人的境遇,往往都会跟身份有一定的关系,因为世界上永远少不了势利眼的人。当你辉煌之时,他们会在你身边阿谀奉承,希望换取对自己有好处的东西。而当你落魄之时,他们会远

  • 晋阳失守后,李世民为什么不出战?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李世民,唐朝,风云人物

    刘武周联合突厥攻打晋阳。李渊现在他有些恨裴寂了,裴寂每天挑唆着杀刘文静,鼓动李渊除掉李世民,把能打仗的都给除掉,谁带兵去打仗。那好,只能派裴寂去攻打刘武周!裴寂他真的没有什么军事才能,也没有带兵打过仗!自从晋阳起兵之后,他就是跟在李渊后面像尾巴,像哈巴狗,除此之外没有做过别的工作!当他率领大军到达介

  • 司马懿后代夺权江山不久就灭亡了 他的后代过得有多惨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司马懿后代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司马懿后代有多悲凉?古人们曾经说过,笑到最后才是笑,也间接地说明了一切事情,没有到最后,就不要轻易的下结论,去评价好与坏。东汉末年,时局动荡,群雄并起,各军队阀们为了争夺天下,登上权力的顶峰,连年征战,互相讨伐,一时之间,风起云

  • 惠妃: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差点成了太子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惠妃,清朝,风云人物

    她位列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差点成了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康熙妃子是多,但是位列妃位的也就11人,分别为:顺懿密妃王氏、纯裕勤妃陈氏、惠妃纳喇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络罗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万琉哈氏、良妃卫氏。今天历史八卦君要和大家说的是惠

  • 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爱新觉罗·旻宁,风云人物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