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惠妃: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差点成了太子

惠妃: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差点成了太子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星辰落怀 访问量:3994 更新时间:2023/12/13 0:39:35

她位列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差点成了太子,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康熙妃子是多,但是位列妃位的也就11人,分别为:顺懿密妃王氏、纯裕勤妃陈氏、惠妃纳喇氏、荣妃马佳氏、平妃赫舍里氏、宜妃郭络罗氏、宣妃博尔济吉特氏、慧妃博尔济吉特氏、成妃戴佳氏、定妃万琉哈氏、良妃卫氏。今天历史八卦君要和大家说的是惠妃纳喇氏,她位列康熙四妃之首,儿子养子都差点成为太子,却被康熙帝嫌弃!一个本可以成为太后的女人,却含恨而终!

我们先来看看她的简介:惠妃(?—1732年)纳喇氏,满洲正黄旗人,正五品郎中索尔和女,清康熙帝妃嫔。纳喇氏初为庶妃,康熙九年生皇子承庆(殇),十一年生皇长子胤褆。康熙十六年八月册封为惠嫔,二十年十二月晋惠妃,为当时册封的四妃之首,四妃排位顺序为惠宜德荣。惠妃雍正年间曾奉养于廉亲王府,后廉亲王获罪,再度回到宫中。惠妃在雍正朝未再获尊封,雍正十年壬子四月初七日薨,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

从简介中,我们可以看出,她就是大阿哥胤褆的母妃,在很多电视剧中,她是纳兰明珠的妹妹,而且是胸无点墨,没有头脑却野心勃勃的女人,其实电视剧多少有些偏颇,惠妃纳喇氏是纳兰明珠的妹妹,纳兰性德的姑母,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实际情况是惠妃之父为郎中索尔和,明珠之父是牛录额真(汉名佐领)尼雅哈。尽管明珠和惠妃都是金台石之后,但不是兄妹关系。明珠与索尔和同一祖父(金台石),明珠一度权倾朝野,后因为胤禔谋夺太子之位而遭康熙的不满,最终被抄家。其子纳兰性德是清朝著名词人,其词集《饮水词》独步清代词坛。纳兰也作那拉,惠妃也可以称作是姓那拉氏,是叶赫部族的那拉氏(叶赫那拉氏),与乌拉那拉氏有所不同。

除鳌拜后明珠容若父子登上政治舞台,纳兰一族兴盛已始。此时的纳喇氏柔泽大气,秉性初纯。康熙十三年后,孝昭皇后主后宫之事,惠妃荣妃等在宫中资历归望有了较大提升,成为朝中几大不可小视的后宫牵制。康熙十六年册为惠嫔,沉淀了韶华如初的光芒,沉淀了宫中生活磨练的印记,悉心与坚韧,抚育着皇长子,同康熙历经长达八年的三藩平乱。二十年大封后宫,册以妃位居四妃之首(惠妃、宜妃、德妃、荣妃,惠妃为康熙四妃之首;贵妃、皇贵妃除外),同荣妃以太后旨协助皇后处理六宫诸事。明珠亦进一步巩固了在朝中的地位,一时间风声鹊起。

惠妃纳喇氏同荣妃马佳氏、宜妃郭络罗氏一样,自康熙二十年之后再未受到晋封,一生只晋升到妃而已,死后也未有任何追封。她一共为康熙生了两个儿子,长子承庆2岁就夭折了,康熙十一年又生下“大阿哥”胤禔。惠妃的儿子胤褆排行为长子,与皇太子有了储位之争,康熙四十七年因一废太子受到牵连被囚禁在高墙之内,至雍正十二年被幽死。当年胤禔获罪险些被杀,惠妃上书康熙说她这个儿子从小就不孝顺,康熙就顺水推舟,让胤禔到他母亲住处去闭门思过,就这样,惠妃巧妙地救下自己儿子的性命,她的聪慧可见一斑。惠妃于雍正十年四月初七日卒,九月奉安于景陵妃园寝,终年七十多岁,属长寿善终。

惠妃那拉氏系八阿哥少时慈母,因此他与惠妃那拉氏也感情甚亲。雍正帝继位伊始,允许部分母妃“随子归邸”而居,惠妃因亲子胤禔已被圈禁,于是欣然移居至胤禩府邸。

康熙帝三十五年曾给自己的后妃写过书信,他在书信中排列他的后妃的顺序为:延禧宫妃、翊坤宫妃、永和宫妃及钟粹宫妃。目前已知翊坤宫为宜妃居住宫殿,永和宫为德妃居住宫殿,翊坤宫和永和宫恰好对应在书信排列顺序的第二第三位。根据四妃的排位顺序“惠宜德荣”,惠妃居首,康熙帝又是个严格按照长幼、地位高低排位来书写的人,因此可以推断惠妃在康熙朝居延禧宫,荣妃为钟粹宫妃。(荣妃排位在四妃最末,而且康熙三十五年大阿哥和三阿哥都受到皇父的重视和宠爱,康熙帝当没有理由将四妃之首列在最末,反将排在最末的荣妃列于首位。但目前尚没有发现惠妃确定居于延禧宫的资料,因此是根据四妃排位顺序和康熙帝行文习惯来进行推测。)

从康熙帝三十五年写给延禧宫妃的书信内容来看,令延禧宫妃为当时随扈出征的年轻低级嫔妃徐常在等人制作衣物,那么可以判断出惠妃当是后宫中主事的后妃,再加上她是皇长子生母,年纪资历家世亦深厚,因此在后宫中地位较高。康熙二十八年孝懿皇后去世以后,贵妃佟氏又尚未正式册封(孝懿仁皇后妹妹佟氏于康熙三十九年正式册封为贵妃),这段时间内康熙帝后宫地位最高的就是惠妃纳拉氏。

另外康熙帝在三十五年的信里,曾点名给延禧宫妃、翊坤宫妃(宜妃)宫里赠送小礼物,可见康熙帝对这两名后妃的眷顾。

惠妃薨于雍正朝,其宝顶系在雍正朝修建,因此她的宝顶位置并不等同于她在康熙朝的地位。比如顺懿密妃和纯裕勤妃,两位后妃在康熙朝都仅为嫔位,地位不能说高。然而由于薨于乾隆朝时是地位较高的皇祖太妃,因此这两位后妃的宝顶反而修在了景陵妃园寝中间。后朝的宝顶位置不能代表康熙朝的地位。

标签: 惠妃清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清朝第八位皇帝爱新觉罗·旻宁简介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爱新觉罗·旻宁,风云人物

    清宣宗爱新觉罗·旻宁(1782.9.16—1850.2.25),原名绵宁,即位后改为旻宁。是清朝第八位皇帝,也是清朝定都北京后的第六位皇帝。是清朝唯一以嫡长子身份继承皇位的皇帝。嘉庆皇帝第二子,母为孝淑睿皇后喜塔腊氏,生于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九月十六日。旻宁在位期间,整顿吏治,整厘盐政,通海运

  • 凌统公然杀害顶头上司,孙权为何不追究?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凌统,三国,风云人物

    在江东十二虎臣当中,凌统属于一个后辈虎将。因为他父亲凌操是孙策时期的将领,所以按照同僚之间的交情来说,当时除了甘宁和丁奉之外,其他虎臣都是他的叔伯辈。凌操、凌统两父子之所以备受孙策、孙权两兄弟的重用和喜爱,是因为这对父子身上有一个共同的特质:武猛胆大。这一特质在他们的作战履历当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据《

  • 曹操最想得到的五个猛将,你知道分别是谁吗?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曹操,三国,风云人物

    在三国时期,要说谁对人才最渴望,那恐怕还是有“奸雄”之称的曹操;虽然他的出生不如袁绍,名声不如刘备,但他能成为东汉末年时期最大的诸侯,不是没有道理的,论人才的数量和质量,没有哪个诸侯比得上曹操。但就算如此,曹操依然不满足,除了已经收入囊中的名将外,他还对其他的名将也是非常觊觎,这里就盘点下曹操最渴望

  • 盘点唐朝三大名将,个个都立下赫赫战功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唐朝,汉朝,风云人物

    我国古代经历了十三个朝代,而隋唐可以说是很重要的朝代了,当时乱世英雄辈出,许多好汉应运而生,他们的传奇故事也纷繁被拍成了影视剧,可以说我们是看着这些将军们的故事长大的。今天我们来讲讲三位开国英雄,他们分别为智勇双全的秦叔宝、能说会道程咬金和能征善战的尉迟恭。先来说说秦叔宝。秦叔宝在后世的名气很大,但

  • 曹魏大臣张缉深受皇帝赏识,最后因为被杀?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风云人物

    三国是一个人才辈出的时期,不仅有许多武将,而且也非常有名,文臣也非常有名。众所周知,这三国时期正处于战乱,因为艰苦的生活,许多人为了能够很好的活下去,便心生成就统一霸业之心。张缉,字敬仲,冯翊高陵人。三国时期曹魏大臣、外戚,凉州刺史张既之子,魏少帝曹芳的岳父。黄初四年(223年),张既去世,西乡侯的

  • 守将张巡有多厉害?率3000兵打赢4万大军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张巡,唐朝,风云人物

    安庆绪的部将尹子奇奉命围攻睢阳城。睢阳城的守城将领为张巡。他率部严阵以待,与叛军斗智斗勇,一次又一次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为了攻城,叛军首先制造了一种攻城的云梯。这个梯子可不一般。它又高又大,梯身略弯,像半个彩虹,梯上可以容纳200名兵卒战斗。如此之物,如何使用?攻城时,叛军把云梯推到城墙边,士兵爬上去

  • 为什么秦始皇和汉武帝都不喜欢商人

    历史人物编辑:星辰落怀标签:秦始皇,汉武帝,风云人物

    自古以来,商人地位就非常低下,正所谓士农工商,商排在最后一位,其实这在古代是一种非常常见重本抑末的行为,毕竟粮食为国家之本,但是其实之所以到最后这种思想越来越严重,离不开两位千古帝王的推波助澜,这两位帝王就是秦始皇和汉武帝。秦始皇在位期间,“发诸尝逋亡人、赘婿、贾人为兵,略取南越陆梁地,置桂林、南海

  • 曹操厚待仇人张绣的原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张绣,三国,风云人物

    曹操厚待仇人张绣的原因是什么?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建安二年(197年),曹操因为一时起了色心,好人妻属性大发,笑纳了张绣的婶婶邹夫人,因而激怒了本已投降的张绣,被张绣偷袭击败,在这次偷袭中,曹操损失了长子曹昂这个继承人,侄子曹安民,还损失了身边最忠心、武力值最高的护卫典韦,这绝对算是刻骨

  • 申屠嘉:西汉丞相之一,他的一生经历了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申屠嘉,西汉开国功臣,曾担任宰相一职,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秦末时,申屠嘉以一个能拉强弓硬弩的武士的身份,跟随刘邦攻打项羽,因军功升任队率。跟随刘邦攻打黥布叛军时,升任都尉。在汉惠帝时,升任淮阳郡守。汉文帝元年(公元前179年),选拔那些曾经跟随刘邦南征北战,年俸在二

  • 五代后梁翁承赞简介:其直言敢谏赢得了朝野的赞许

    历史人物编辑:等你回来标签:风云人物

    五代是指唐天祐四年(907年)唐朝灭亡后依次定都于中原地区的五个政权,即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和后周。天祐四年(907年)四月,梁王朱晃(本名温,唐帝赐名全忠,受禅前夕改名晃)接受唐哀帝李柷禅让,在中原地区建立后梁,定都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五代十国开始。后周显德七年(960年)正月,赵匡胤发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