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她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唐太宗李世民的爱女高阳公主,她是怎么把自己作死的?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长街听风 访问量:1300 更新时间:2023/12/12 5:47:37

风气开放的唐代历史上,美艳且胆大的高阳公主,是个出名的“红人”,这位唐太宗的宝贝女儿,唐高宗李治的姐姐,直到今天还是好些野史小说里的“熟脸”,其“奔放”的私生活,更叫多少野史粉们津津乐道。可这样一位“大唐名媛”,却还是在永徽四年(653)被“赐自尽”,死在自己弟弟唐高宗李治手中。

野史里素来以“窝囊”形象示人的唐高宗李治,怎么会下得了这狠手?这桩典故,可不止是骨肉相残的悲剧。确切说,就是高阳公主“作死争家产”引发的“政治大地震”。

作为一位生年都不祥的公主,深受唐太宗娇宠的高阳公主,在唐太宗在位的贞观年间,就是相当“走红”:她被唐太宗安排嫁给了大唐名臣房玄龄之子房遗爱,在唐初诸多公主里,是出名“嫁得好”的一位。脾气自然也刷刷涨,平日里飞扬跋扈成习惯,还一个不小心,与僧人辩机(《大唐西域记》执笔人)闹出了丑闻,还伙同老公房遗爱一道,与大伯哥房遗直争家产,闹得鸡飞狗跳。

几番折腾下来,这位高阳公主也自然在大唐爆红,可贞观年间有唐太宗宠着,惹多大的祸,都有这位铁腕帝王来打扫残局。等到了弟弟唐高宗李治在位,可就不惯她这臭毛病。一看房遗爱哥俩还在掐,干脆各打五十大板,把两家人都给贬到外地做刺史。那挨了一闷棍的高阳公主,是不是就该消停了?继续争!

要知道,这高阳公主,可是个不屈不挠的脾气,当年她与僧人辩机的丑闻事发,惹得唐太宗一怒处死了辩机,还杀了数十个婢女。可她却是再接再厉,继续闹各种丑闻。争家产的事儿,那岂能甘休?特别是房遗直继承的世袭爵位,那更是充满诱惑力。那怎么争?高阳公主想了个“高招”:姐当年不是因为“丑闻”栽的跟斗嘛,那就拿丑闻做文章。

于是,永徽三年(652),大唐政坛上平地一声惊雷:高阳公主愤怒揭发大伯哥房遗直“无礼于己”:一代名相房玄龄家的长子,竟然敢性骚扰身为大唐公主的自家弟妹?这还了得!震惊的唐高宗李治,连忙命自己的心腹重臣,亦是大唐政坛的头号人物长孙无忌,负责审查此案。

但高阳公主哪里想到,等这事进入了司法程序,就完完全全跑了偏。审案的长孙无忌,半句“性骚扰”的事儿都不问,竟反复在查“你们有没有谋反”。这节奏一带,房家哥俩的互撕模式暴烈开,被扣了“性骚扰”大帽的房遗直更是愤怒反击,陆续爆出震撼猛料:我“性骚扰”她?你知道他们俩口子(房遗爱夫妇)都干了啥不?他们还和大唐战神薛万彻嘀嘀咕咕,说要拥立荆王李元景造反呢!

好好的“性骚扰”案,怎么就跑偏到“造反”上去了?因为这为争家产泼脏水的高阳公主,引爆的却是一枚危险的哑弹:唐太宗晚年的夺嫡之争。

比起唐初“玄武门之变”的血雨腥风来,唐太宗晚年的“太子争夺战”,也是掐的一塌糊涂。而高阳公主与丈夫房遗爱,却都是昔日“争太子热门”魏王李泰的亲信。虽说此时李治已经登基,李泰也已去世,可相关的暗流依然涌动。特别是在主审此案的长孙无忌看来,与其办个“性骚扰”案,不如拿这事当个引子,把那些当年的“反对势力”,统统来个一勺烩。

顺着这个思路,这件案子的“画风”也就陡然突变。胆怂的高阳公主老公房遗爱,更是说话不把门,几乎是长孙无忌暗示招啥,他就乖乖说啥。比如战功卓著的大唐名将薛万彻与执失思力,甚至还有李治的堂叔江夏王李道宗。而除了荆王李元景外,吴王李恪,这位李治当年“上位”太子的最强竞争对手,也跟着悲催躺枪,被房遗爱胡乱攀诬,做实了谋反大罪。

于是,这桩让大唐上下议论纷纷的“桃色新闻”,最终以血腥方式收场:房遗爱薛万彻柴令武三人被定为首犯,惨遭“伏诛”。这三人里,最让多少后世军事迷痛心的,当属薛万彻。这位曾经北击突厥西击吐谷浑,打出唐王朝赫赫天威的名将,刑场上依然仰天长啸:“薛万彻大健儿,留为国家效死力固好,岂得坐房遗爱杀之乎!”其英雄气概,令刽子手也打哆嗦,连砍了三刀,才砍下这位硬汉的头颅。

而高阳公主,也被赐自尽,以作死的方式,结束了这场折腾。与她一同被赐自尽的,还有李恪李元景两位王爷。以大唐的法律来说,这桩案子,确实是百分百的冤案。

“躺枪”的李恪,更在自尽之前,悲愤喊出了此案的真相:“长孙无忌构害良善,窃威弄权,宗社有灵,当族灭不久。”多年后,遇上“新对手”武曌的长孙无忌,果然应验了这声怒吼。

而对于唐王朝来说,这桩冤案的伤害,不止是几个家庭。大唐的诸多文武英才,都在这场案子里蒙冤,看似依然蒸蒸日上的唐王朝,其实元气遭了次重创。而从唐高宗晚期起,后来者们也是有样学样,一次次罗织罪名兴起大狱,还差点叫上升期的大唐,一不留神就改了姓。这样的争斗,伤害的是国家,最终,也不会有真正的赢家。

标签: 高阳公主唐朝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明朝皇帝朱高炽在位之后都解决哪些问题?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朱高炽,明成祖长子,母亲为仁孝文皇后,明朝第四位皇帝,年号"洪熙”。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要说大明王朝有哪些出名的皇帝,很多人第一反应会想到明太祖朱元璋以及后来的明成祖朱棣,剩下的那十多位皇帝在人们的眼中实在没有什么出彩的地方,殊不知在这其中有这样一位皇帝,他所做出的成就和贡献绝对能让他称

  • 汉武帝一共有多少儿子?立刘弗陵为太子后为何要赐死钩戈夫人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刘彻,西汉第七位皇帝,十六岁即位。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钩弋夫人是汉武帝的宠妃,年轻貌美,好学沉静,传说汉武帝经过河间时,召见钩弋夫人,钩弋夫人手掌展开,握有一个玉钩,于是,汉武帝将其带进皇宫,封为婕妤,居住在甘泉宫中,她的宫殿被命名为钩弋宫,所以她被称“钩弋夫人”。太始三年

  • 屈原是自尽还是被谋杀的?屈原的真实死因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战国,屈原,风云人物

    每年的端午节,都要吃粽子纪念屈原,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也是我国已知最早的著名诗人和伟大的政治家。他在《诗经》的基础上,对楚国的民歌加以改进,创立了“楚辞”这种诗歌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离骚》、《九章》、《九歌》、《天问》是屈原最主要的代表作。关于屈原之死,真的是投河自尽

  •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他有没有想过结果?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分封制是中国古代国王或皇帝分封诸侯的制度这是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晋朝分封诸子为王,也导致皇族之间爆发了一

  • 韩信从来带兵打过仗 萧何是怎么知道他的能力的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今天小编给大家准备了:萧何和韩信,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快来看看吧!萧何对军事一窍不通,他凭什么认定韩信能打仗?韩信从不带兵打仗,但萧何认定他是个帅才,力劝刘给他帅印。那么问题来了,既然韩信从来没有成功的经验,萧何也不懂打仗,凭什么就断定韩信一定是帅才?当萧何极力向刘邦推荐韩信的时候,刘邦一开始也很疑惑,

  • 李密堪称隋末的一代枭雄,他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李密,隋朝,风云人物

    李密出生于隋末贵族之家,自幼喜爱读书。有一次,他骑牛去访友,一边走一边读书,当朝宰相杨素从后面看见,赶上来问“哪里的书生,如此好学?”李密认识杨素,连忙下牛参拜,自报姓名。杨素问他读的什么书,李密回答是《项羽传》。杨素感到十分惊奇。回家后,杨素对儿子杨玄感说:“我看李密的学问和志向,你是远远赶不上的

  • 赵普胜的实力如何?如果他还活着陈友谅是什么结局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陈友谅,字九四,湖北沔阳人,元朝末年群雄之一,小编整理了一下,现在给大家详细说明,快点来看看吧。自古以来,“成王败寇”乃是世间永恒不变的定律。对于每一个失败者而言,他们失败的理由可能都有所不同,但是对于统帅者而言,最常见的失败理由便是因为多疑。显然的,经历过这种事情的人很多,最为典型的便是崇祯皇帝了

  • 马忠:与王平齐名,刘备称他是世上的贤才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马忠,三国,风云人物

    东邪西毒南帝北丐中神通,是金庸先生对于《射雕英雄传》里5大绝世高手的描述,令人印象深刻。相较而言,陈寿在《三国志》中所写的“东邓芝、南马忠、北王平”,这样一段有关蜀汉后期的3大封疆大吏的概述,名气就小了很多。但他们能称得上是当时蜀汉的“高手”,为保境安民都做出了莫大贡献。今天我们要聊的,就是这个“南

  • 北宋官员谢良佐简介:是心学的奠基人、湖湘学派的鼻祖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北宋(960年—1127年),是中国历史上继五代十国之后的朝代,传九位皇帝,享国167年。与南宋合称宋朝,又称两宋,因皇室姓赵,也称赵宋。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谢良佐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谢良佐(1050~1103)北宋官员、学者。字显道,蔡州上蔡(河南)人,人称上蔡先生或谢上蔡。从程颢、

  • 明熹宗朱由校:明朝第十五位皇帝,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长街听风标签:风云人物

    朱由校,即明熹宗,明朝第十五位皇帝,在位共七年。他是明光宗朱常洛的长子,生母是选侍王氏,明思宗朱由检的异母兄。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朱由校在位期间,魏忠贤与客氏专权,制造了“乙丑诏狱”“丙寅诏狱”等冤狱,残酷迫害企图改良明朝政治的东林党人。魏忠贤阉党对东林党人的迫害不断激起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