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崇祯帝处死袁崇焕的原因是什么?他做错了什么?

崇祯帝处死袁崇焕的原因是什么?他做错了什么?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策马西风 访问量:3851 更新时间:2023/12/18 11:57:54

封建王朝皇帝是一个国家至高无上的存在,他们手里的权力是最大的,不知道没关系,小编告诉你。

袁崇焕(1584年—1630年),字元素,籍贯广东东莞石碣,通籍广西梧州(籍贯争议)。明朝末年蓟辽督师。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1584年)卒于崇祯三年(1630年),享年46岁。虽然袁崇焕为明朝立下了大功,但是,崇祯三年(1630年)八月,袁崇焕却被凌迟处死,家人被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实则家无余财。在明朝将领下,袁崇焕面对后金(清朝),取得过多次胜利,尤其是在袁崇焕被斩杀的之前,他还击退了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但是,在后金的八旗士兵撤退之后,崇祯皇帝不仅没有奖赏他,反而将其治罪,最终将其这位名将斩杀。那么,问题来了,袁崇焕明明立下了大功,解了京师之围,崇祯为何还要处死他呢?

首先,对于明思宗朱由检来说,怀疑袁崇焕和后金勾结,是其除掉袁崇焕的直接原因。根据《明史》、《清太宗实录》等史料的记载,崇祯二年(1629年)十一月,后金皇太极率军进攻明朝。在这场战役中,后金并没有从山海关等道路,而是越过蓟州往西,直逼京城,袁崇焕忙率兵护卫京师。在这场战役中,虽然明朝杀伤后金军千余人,但是,明军死伤也很多。不过,从战略上来看,袁崇焕还是击退了皇太极,解了京师之围。众所周知,一旦都城被皇太极攻破的话,那么,明思宗朱由检的自缢时间,或许要提前了。基于此,袁崇焕可谓刚刚立下了大功。但是,在这场战役后,有朝中大臣认为是袁崇焕放后金士兵入关,这才有了京师之围。

于是,在没有证据的背景下,不少朝中大臣纷纷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朱由检对此也很怀疑。当然,如果事情止于此的话,即便明思宗朱由检有所怀疑,也不会拿袁崇焕怎么样,至少不会斩杀他的。毕竟,明代言官这种敢言直谏的风节和精神,很可能走向极端,也即形成没有证据的诽谤。对此,崇祯皇帝自然是见怪不怪。不过,因为这一次后金士兵是包围京师,也即直接威胁到崇祯皇帝的生命安全,因此,他的心中自然也多了一份疑虑。在此基础上,此时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对于皇太极和后金,这个离间计的运用时间恰到好处,也即在崇祯皇帝刚刚对袁崇焕有所疑虑的时候,迅速添油加醋。

同时,魏忠贤余党王永光、高捷、袁弘勋、史褷等人想趁机给魏忠贤报仇,以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定袁崇焕死罪。对此,这让笔者想到了三人成虎这一典故,也即《战国策·魏策二》中记载:“夫市之无虎明矣,然而三人言而成虎。”也即“说的人多了,就能使人们把谣言当作事实”。放在袁崇焕身上,无疑是一个很好地例证。先是明朝的言官、大臣诽谤袁崇焕与后金军有勾结,明思宗朱由检这位皇帝可能是半信半疑的。在此之后,后金军也设计离间,说袁崇焕与后金军有秘密约定,袁崇焕的猜疑逐渐胜过了信任,在这个时候,魏忠贤余党继续指责袁崇焕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最终,这就像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棵稻草一样,将袁崇焕推向了万劫不复之地。

最后,不可忽视的一个细节是,魏忠贤余党给袁崇焕安插了两个罪名,也即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擅杀毛文龙两条罪名,这两条罪名,实际上一真一假的。在此之前,袁崇焕确实擅自斩杀了毛文龙,这是几乎没有争议的事情了。虽然袁崇焕擅自与后金军议和,没有实质的证据,现在基本上也被证明是假的。学过心理学的都应该知道,这种真假混杂的消息,往往是难以分辨,容易让人轻信的。综上,在三人成虎的效应下,崇祯皇帝将袁崇焕斩杀,而且将其家人流徙三千里,并抄没家产。不过,在抄没家产时,却发现袁崇焕实则家无余财。总的来说,和当年宋高宗赵构、秦桧冤杀岳飞一样,袁崇焕被杀,虽然有袁崇焕自身的原因,但是,这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崇祯对他失去了原因,也即崇祯真的冤枉了袁崇焕。对此,你怎么看呢?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唐朝宰相裴炎有哪些成就与作为?有哪些与他相关的轶事典故?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裴炎,字子隆,唐朝时期宰相,折冲都尉裴大同之子。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裴炎出身河东裴氏洗马房,自小勤奋好学,精通《左传》。后以明经及第,起家濮州司仓参军,迁监察御史、起居舍人等职。调露二年(680年),授黄门侍郎、同三品,累迁至侍中,主持门下省事务。唐高宗去世前,授为顾命大臣

  • 三国吴懿与吴班在蜀汉是什么地位?有何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下面小编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相关内容。在中国古代历史上,国舅,指封建王朝中太后或皇后的弟兄,即皇帝的母舅或妻舅。其中,就三国时期的蜀汉,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平定益州,纳吴氏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自称汉中王,立吴氏为汉中王后。章武元年(221年),刘

  • 为何说庞德轻视关羽?真相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 明仁宗朱高炽:明朝第四位皇帝,为仁宣之治奠定基础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朱高炽,即明仁宗,明朝第四位皇帝,他是明成祖朱棣的长子,生母是仁孝徐皇后,在位共十个月,年号洪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朱高炽生性端重,喜文厌武,以致身体肥胖,屡屡镇守后方,施监国之职。他登基后重用“三杨”等贤臣,减赋税、收开支、赦免罪臣、反冤案,开启了“仁宣之治”。

  • 诸葛亮的名声为什么会比司马懿的好?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诸葛亮,三国,风云人物

    公元234年2月,诸葛亮经过三年的备战后,再次出兵北伐。为了保证此次北伐不被粮草问题限制,诸葛亮在渭、滨的居民之间屯田生产粮食。当时孙权为策应蜀汉,出兵北伐攻魏,虽说曹叡率军亲自阻击,将孙策抵挡下来,但这已经将曹魏大军进行了分散。而此次与诸葛亮对峙的统帅是司马懿,按此前司马懿与诸葛亮交手的战况而言,

  • 吕布的巅峰之战时什么时候?手中仅有三千兵马,却打败数万之敌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吕布,汉朝,风云人物

    袁术在淮南称帝后,得知吕布不但拒绝了自己提出的亲事,还将使者韩胤押往许昌邀功,勃然大怒,亲自统率二十多万大军征讨徐州。七路大军按照战前计划,分头向徐州扑来。吕布大惊,召集文武商议对策。谋士陈宫将袁术出兵的责任推给之前说服吕布拒绝亲事的陈珪、陈登父子,建议将二人斩首,方可平息战祸。吕布听从了陈宫的建议

  • 林则徐为什么会成为英雄?看懂他身上的三个标签就懂了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林则徐,清朝,风云人物

    一、能吏林则徐,靠苦干实干得到认可,百姓拥护。道光二年,(1822年)林则徐第一次受到道光帝的召见,在谈话中,道光对他过去的工作给予了很高的评价:“汝在浙省虽为日未久,而官声颇好,办事都没毛病,朕早有所闻,所以叫汝再去浙江,遇有道缺都给汝补,汝补缺后,好好察吏安民罢。”接着林则徐向道光帝请教今后工作

  • 程不识:虽不受士兵喜爱,却得到皇帝的重用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程不识,汉朝,风云人物

    汉武帝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自己的姓名,不单单是因为他的才华,更重要的是他有着一副好眼光,可以非常轻易地发现一些有潜能的人。要说汉武帝的手底下比较厉害的人大家第一个想到的肯定就是李广了,李广带兵打仗的能力很多人都是十分敬佩的,他对于汉武帝来讲不仅是一名臣子,更是为他守护江山的人。不过李广的名声虽然传播

  • 刘备称帝时有三位大臣反对 他们最后的下场是什么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还不了解:刘备称帝的读者,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孔明劝刘备称帝,三位大臣站出来反对,最后三人下场是什么?提起三国,我们会想到刘备、曹操、孙权,提起刘备,我们会想到一个故事“桃园三结义”,三国的历史已经从这里变了很多,刘备也是这样。中山靖王之后瞬间成了蜀汉的创造者。我们从三国演义

  • 秦国最负盛名的君主之一:秦昭襄王的母亲是谁?

    历史人物编辑:策马西风标签:风云人物

    秦国最负盛名的君主之一:秦昭襄王的母亲是谁?下面小编为大家带来详细的文章介绍。秦昭襄王是秦国最负盛名的君主之一,在位56年极大地削弱了六国实力,为秦最终统一打了更加坚实的基础。然就是这样一位名震天下的君主,他的母亲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人物,政治上她有独特的理念,感情上多次出轨,与义渠王劈腿长达数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