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首页历史人物>明朝著名政治家吕调阳简介: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明朝著名政治家吕调阳简介: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

所属分类:历史人物 编辑:不惹红尘 访问量:1347 更新时间:2023/12/7 22:33:29

明朝(1368年―1644年 ),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明朝时期君主专制空前加强,多民族国家也进一步统一和巩固。明初废丞相、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加强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但同时也为中后期宦官专政埋下伏笔。明朝时期农民反封建斗争也进入了一个新阶段。那么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关于吕调阳的详细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吕调阳(1516 —1580),广西桂林人,一说祖籍大冶市茅潭港吕家村(今属陈贵镇),字和卿,号豫所,谥文简。明代后期著名政治家,历仕嘉靖、隆庆、万历三朝,以廉正闻于朝野。

自幼聪颖,刻苦攻读。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廷试高中一甲榜眼,初授翰林院编修,后历任国子监祭酒、礼部尚书、吏部尚书、内阁次辅,加封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建极殿大学士、太子少保、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少傅、光禄大夫、柱国等,死后赠太保,谥“文简”。

教育监生时,注重言传身教,先德而后艺;为穆宗帝讲学,引经据古以规时政,深得朝廷敬重。万历二年,担任会试主考官时,张居正的长子张敬修落榜。能文能诗,古雅淳厚。

万历六年(1578)秋,因病辞官归乡。卒于桂林,葬北郊狮子岭。

生平经历

吕调阳自幼聪明好学,6岁便离家读书。嘉靖十三年(1534),18岁的吕调阳乡试中举。嘉靖二十九年(1550),高中榜眼,授翰林编修。嘉靖三十五年(1556)出任会试分校官。

父母相继去世,吕调阳回乡守丧。直至嘉靖四十二年(1563)吕调阳才重回翰林,任国子监司业。隆庆年间,吕调阳先后出任南北两京国子监祭酒。因其曾从师于国子监祭酒、阳明学派学者“永康学”的代表程文德,遂以永康之学教授诸生。他在任时,重视道德教育,抛弃传统的注入式,代之以发式,并以身作则。后又升任南京礼部侍郎。隆庆五年(1570)充会试考官。

万历元年(1573),受张居正的举荐,吕调阳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内阁参预机务,协助首辅张居正进行改革,以稳重不争受到神宗的器重。先后加官晋衔,直到他去世,官衔已为光禄大夫、柱国、少傅兼太子太傅、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赠太保,谥文简。

吕调阳十分注重道德修养,性尤淡泊。身上穿的虽是蟒玉之服,为了洁净也经常洗涤。每次为穆宗侍讲经筵之前,他必先作斋戒沐浴,以示虔诚肃穆,讲解时引经据典,切规时政,从不故弄玄虚,夸夸其淡。

吕调阳深谙大明朝典章礼仪,加入内阁后,成为国家重大事务的礼仪主持人之一。“若大丧,若大婚,若崇祭,若荐号,若降夷、受俘,诸臣仪旷典事,咸籍公相成以当上心。”

吕调阳身处腐败官场,而始终保持一身正气,“门无私谒”。他为国家办事,有成绩从不炫耀,也不愿意听别人对他歌功颂德。“所树惟恐见知,所急惟恐见德,”“人故无所藉以颂公”。他去世后,张居正认为他就是当代的丙吉(西汉丞相,以宽松和谐,自己有贡献而噤口不说)称赞他“公质行多长厚,余独心服其在政府,断断乎有古大臣之风”。“在汉丙吉,今也则公”。

吕调阳在明王朝没落的官场之中,是一个不倒翁,他历仕三朝,职务只升不降。他在发迹的嘉靖年间,有大奸臣严嵩父子柄权,吕调阳却能鹤立鸡群,不随浮沉,靠的是持正不偏,不胁肩谄媚,靠的是自己手脚干净,严嵩也曾想拉拢他,但他“固谢不往”。万历年间,内阁高拱与张居正间的斗争也十分激烈,但吕调阳辅佐张居正改革而不为政敌所忌刻,他先于张居正致仕还乡,急流勇退,从而避免了张居正死后被政敌攻讦而遭受的抄家之祸。所以后人论述这段明史,说吕调阳是“识时务的俊杰。”做到了“律吕调阳”。

主要著作

吕调阳的著作很少,除与张居正合编《帝鉴图说》外,并纂修嘉靖、隆庆两朝实录(《世宗实录》、《穆宗实录》)。隆庆六年(1572年)九月,张居正请修《穆宗实录》,神宗允准,命成国公朱希忠为监修官,大学士张居正、吕调阳为总裁官,至万历二年(1574年)修成。万历四年六月,内阁大学士张居正、吕调阳、张四维合疏奏请开馆续修会典。是月神宗敕谕内阁,择日开馆。此典籍修至万历十三年完稿,至十五年二月上表进书,前后十余年,纂成万历《明会典》二百二十八卷。

另外,他撰有《佛塔寺碑》、《全州建库楼记》、《勘定古田序》、《奉国中尉约畲墓志铭》等碑。他偶尔也作诗,据称“为诗若文,古雅醇厚,不事模拟”,可惜不见流传。

史籍记载

吕调阳于《明史》无传,但张居正曾为他撰写墓志铭 ,记载其生平事迹,“我铭贞石,以著朴忠”。

标签: 风云人物

更多文章

  • 韦玄成:西汉丞相之一,对儒学的发展有一定贡献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韦玄成,字少翁,西汉时期官员、文学家,官至丞相,西汉丞相韦贤之子。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年少好学,谦逊侠士,门荫入仕,起家郎官,历任常侍骑、谏大夫、大河都尉。袭封父爵,拜河南太守。入为未央宫卫尉、太常,坐罪免官。骑马参加陪祀汉惠帝祠庙,降封关内侯,出任淮阳(刘钦)中尉

  • 元宪宗蒙哥:元睿宗拖雷的长子,他有着怎样的经历?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风云人物

    孛儿只斤·蒙哥,即元宪宗、蒙哥汗,大蒙古国的大汗,元太祖成吉思汗之孙、元睿宗拖雷长子、元世祖忽必烈的兄长,生母是唆鲁禾帖尼。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带来相关介绍,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孛儿只斤·蒙哥即位前曾参加拔都统帅的长子军西征,活捉钦察首领八赤蛮,进攻古罗斯等地。即位后主要致力攻灭南宋、大理等国,并派

  • 秦哀公是什么样的人?一个相当有文化的君主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秦哀公,战国,风云人物

    古语有”秦之恶,天下之所同恶也“的肝火说法。”暴秦不足言”成为汉以后延及明清千余年古代学界一种主流意识,深沉而固执地表示了对秦之政治、经济诸方面的不屑,其中包括对秦之文化的蔑视,认为秦人就是不懂文化的一群化外之民,是蛮夷,跟中原文化格格不入。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诗经》中有段诗词,名为《无衣》,这

  • 他是历史上人人都唾弃的暴君!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隋朝,隋炀帝,风云人物

    他是历史上人人都唾弃的暴君!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感兴趣的小伙伴快来看看吧。中国——一个绵延了五千多年的古老民族,在这片神奇的土地上有太多神秘的存在。同样,在这片土地上也曾建立过许多的王朝。有的甚至是当时世界数一数二的国度,曾让无数的外族向往。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它也存在过昙花一现的时刻。在我国

  • 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

    历史人物编辑:不惹红尘标签:约瑟夫·施特劳斯,奥地利作曲家,风云人物

    约瑟夫·施特劳斯 (Josef Strauss,1827-1870),男,奥地利轻音乐作曲家、指挥家、小提琴家。小约翰·施特劳斯之弟,在苏格兰中学读书,自1844 年就读于综合技术学校。本职为建筑工程师。1853年开始从事指挥和作曲,后任宫廷舞会的指挥。作品以钢琴小品和舞曲为主,共计三百余首,风格与

  • 陈登的儿子是谁 陈登父子到底背叛了多少人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三国,陈登,陈桂,历史解密

    早年的陈登可以说是一个非常有成就的人,因为陈登为人宽厚,很能体恤民情,深得百姓的敬爱。后来被徐州的陶谦提拔为典农校尉,陈登亲自考察土地,积极开发水利事业,恢复了当地的农业生产,百姓的生活也得到很大的改善。建安初年的时候,陈登向曹操进献灭吕布的计策,出掉吕布后,曹操封陈登为广陵太守。而陈登有一个儿子陈

  • 察必皇后的故事:忽必烈与察必的关系如何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皇帝,元朝,皇后,忽必烈,察必,历史解密

    忽必烈与察必的婚姻一开始是政治婚姻。察必的父亲是成吉思汗手下的大将。黄金家族为了笼络人心与之联姻。但是察必的魅力很快就征服了忽必烈。察必不仅是元宫中地位最高的女人,也是最受皇帝宠爱的女人。察必事事以忽必烈为重,以淡泊之姿赢得了丈夫的尊重。忽必烈与察必的关系如何察必生命中共发生了两件足以影响元朝的大事

  • 抗美援朝上甘岭战役 蒋介石放言无人是毛泽东的对手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抗美援朝,朝鲜战役,蒋介石,美军,志愿军,毛泽东,历史解密

    上甘岭战役是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中国人民志愿军与“联合国军”在上甘岭及其附近地区展开的一场战役。上甘岭战役中,美军调集兵力6万余人,大炮300余门,坦克170多辆,出动飞机3000多架次,对志愿军两个连约3.7平方公里的阵地上,倾泻炮弹190余万发,炸弹500

  • 揭秘:蒋经国拒绝统一,是因为背后否有强国撑腰还是别的原因?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蒋经国,台湾,历史解密

    蒋经国最大的王牌并不是美国,而是发达的、被国际社会称之为“亚洲四小龙”的台湾经济。他认为可以此同大陆中共比输赢。何应钦退台后曾闭门反省,远离权力中心。此际,蒋经国把“光复大陆”的重任交与他,他的确有受宠若惊之感。同年11月12日,由何应钦主持&ldqu

  • 清末慈安太后暴死迷案,疑是慈禧太后下毒致死

    历史解密编辑:元气少女标签:慈禧,历史解密

    清朝末代的慈安太后即东太后,是清代咸丰皇帝的妻子,比慈禧太后小两岁。她姓钮祜禄氏,是广西右江道穆扬阿的女儿,咸丰在未做皇帝前就与她结成夫妻。咸丰二年(1852年),钮祜禄氏被封为贞嫔,又进为贞贵妃,不久立为皇手。1881年(光绪七年)去世,死因成谜,葬于定东陵。她的性格与慈禧太后截然不同,为人幽闲静